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

張溥和楊廷樞二人失魂落魄,秦浩明的話句句直指要害,把東林黨和復社衆人的問題分析得一清二楚。

並且言之有物,不容辯駁。

張溥長嘆一聲,朝秦浩明拱手作輯,“朝聞道,夕死可矣!破虜言之有理,愚兄受教。

然輿情已成,弊病頓生,非一朝一夕之力可扭轉,更兼到手的利益無人肯放手,怕是難於上青天?”

他原本就是聰慧之人,如何不明白秦浩明所說的事情?

可正如他所言,東林黨和復社喊着不與民爭利的口號,幾十年來,便在一個特定局面下,形成了一個循環。

如此一來,整個江南官紳、富商就形成一個同仇敵愾的格局。

原本大明的官紳階層,因爲低薪政策無法脫離本階層而存在。 ▪ttκΛ n▪¢○

就是說,一個人官當的再大,他也不能背離本階層的利益而完全爲皇家服務。

因爲薪水不夠,他必定要屈從於一些本階層約定俗成的東西。

譬如投充和隱戶,拖欠正賦、把持地方財稅等等劣習。

特別是大明工商業展到這個地步,本身的利益就已經聯結在一起。

再加上江南特有的科舉文化傳承,一個權力、金錢、還有文化相結合的龐大利益集團,就這麼成型……

“苟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破虜便以此句送給兩位兄長,望相互勉勵。”

秦浩明心中的巨石終於落下,最怕的就是他們明知是錯,卻不承認,如此才相當棘手。

大明的精英階層就是這些士大夫、地主、讀書人構成。

把他們全部搞掉,無疑也就等於把民族的脊樑打斷,華夏的文明一樣大踏步倒退!

只有打倒一批、拉攏一批,改造一批,纔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屠刀是向外用的,不是用於本民族。

這便譬如自家的子弟犯了錯誤,罵也好打也罷,那都沒什麼問題。但若要打殺,卻是無論如何也下不了手。

復社學子充其量是熱血學生,被人利用而已。

但他們的本質是爲了國家進步,才學也沒有任何問題。

便如張溥和楊廷樞推薦的洪迪新、許傑等人,都是政務上的一把好手,現在秦浩明還真離不開他們。

“苟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楊廷樞和張溥二人喃喃自語,相顧動容。

這需要何等的境界,何等的情懷,方能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

他們和秦浩明相比,委實不如太多矣!

整天糾結於繩頭小利,卻置國家大義於不顧。從古至今,怕也只有大明朝廷如此寬容?

“破虜今日之言,乾度得回去好好整理。如今思緒已亂,暫且告辭!

另外,破虜能否準備一下,明日卻是想請您到國子監和士子們講講道理,如何?”

張溥臨走前,向秦浩明發出真誠的邀請。

今天秦浩明給他的衝擊,可謂石破天驚,特別是最後一句,苟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更是讓他感到慚愧和惶恐。

想想自己所作所爲,不屑於從小官做起熬資歷,奢求一步登天,異想天開通過周廷儒達到掌控朝局的目的,此舉豈不跟奸邪小人無異?

跟秦浩明腳踏實地相比,更是自己凸顯卑微醜陋。

好在他是做大事的人,認識到錯誤,能夠立馬糾正並且進行反省。

當然,也跟他自己不是朝廷高官,畢竟陷得不深,沒有太多的利益瓜葛有關。

秦浩明答應了張溥的邀請,能夠說服他們,他心裡相當有成就感。

於他而言,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這說明,並非所有的士子都不愛國?同時也代表着並非所有的士子都是利益階層中的一員?

而這,需要他在大明四處宣揚,那哪裡還有比國子監更好的場所?

秦浩明上午跟張溥和楊廷樞的談話,下午就一字不落的呈現在崇禎的案頭。

在其他地方,崇禎皇帝或許力有不逮。可在京城,尤其是驛站,官員的一舉一動根本沒有任何隱秘而言。

苟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御書房內,崇禎親筆書寫詞句,把它高懸門庭處,仰頭默默地注。

良久,他方纔依依不捨的把目光轉向侍立一旁的王承恩,幽幽的問道:“大伴,朕是不是對秦愛卿太過苛責?

若是讓他知曉朕在故意打壓他,會不會和朕離心離德?”

王承恩恭謹的行過一禮,方纔嘿嘿笑道:“今上無需憂慮!

監督大臣言行舉止是否有不臣,原本就是天家的權利。再說秦督驟登高官,心性如何今上還不知曉,此乃應有之意。

待到君臣相宜,或許就無需煩惱。”

“君臣相宜,君臣相宜……”

崇禎唸叨幾句,再望着案頭盧象升呈遞上來抄沒的晉商清單,心中無限感慨。

六百五十萬銀兩,良田萬傾,豪宅、商鋪、腳行三百六一處,山林四十多萬畝,糧食……

滿滿的幾頁清單,尚有未完全統計完畢的,懇請天子派人複覈。

當然,末頁也附上秦浩明的要求,一,懇請免除徵收三餉。二,請把多餘的良田賜給此次建奴寇邊的傷亡將士。

唯獨,對自己的賞賜隻言片語未提及。

崇禎嘆了一口氣,自己是不是被袁崇煥、楊嗣昌之流寒了心,變得不敢信任大臣?

秦愛卿的清單中縱使有些水分,那也比其他的大臣不知要忠心多少倍?

結合他的所作所爲,真可謂,忠誠在方寸,感激陳情詞。報國爾所向,恤人予是資。

大明之幸,天佑大明,得此良臣猛將!

不同於其他邊關將領,天天朝他要糧要餉。自己除了第一次查抄晉商自動撥付秦愛卿一筆銀兩之外,好像他從未開口要過糧餉。

加上高起潛的幾百萬銀兩,崇禎居然發現自己內帑不知不覺有千萬之資,而這一切,俱是秦愛卿的功勞。

不擾民,反而多有惠民之舉。

不僅自己不吃空餉,反而要底下將官也不許如此。

當時聽到彙報後,着實替他捏把汗,然而預想中的動亂並沒有出現,就這樣波瀾不驚無聲無息,實在不知他是如何做到?

查沒晉商家財,準備充分,證據確鑿,快如閃電,行動迅疾,在衆人不知所措間,他已完成所有行動步驟,令人拍手稱快!

想到自己爲了打壓他,故意把他晾曬一旁,並且讓盧象升不得告知於他。

何曾想他年紀輕輕,倒是相當沉得住氣,無驚無恐,彷彿什麼事都沒有一樣,該幹什麼幹什麼?

也不跟朝中大臣打交道,我行我素,直到今天楊廷樞和張溥拜訪他,方有這番言論。

何謂忠心爲國,今天的這番話這就是忠心爲國的具體表現。

不結黨營私,其一言一行,皆是爲了大明,說得好哇!有國纔有家,國破則家亡,而人財皆失!

下次崇政殿經筵之日,自己倒是要問問這些滿腹經綸的老臣們,是否明白國家的道理?

崇禎心中不停的滾動着秦浩明的過往事蹟,心中最後涌起君臣相宜四個字。

“大伴,明日讓人到國子監,記錄秦愛卿的談話內容。之後,請他到宮裡來。”

良久,崇禎才緩緩的說道。ps:感謝書友漢王張雲、病已驚秋的打賞,感謝大家每日的投票推薦,故土難離拜謝大家!

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一百六十七節 大才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六百六十九節 攻陷馬尼拉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一百六十六節 佈局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說說感謝和感言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四百二十六節 功敗垂成第二百五十節 悔之晚矣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七十節 籌備第三百四十一節 下套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六百六十九節 攻陷馬尼拉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四百六十二節 處理漢奸的方法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一百一十一節 將士歸心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六百六十四節 動員大會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五百二十三節 巧了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五百二十一節 進擊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六十九節 防禦部署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
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一百六十七節 大才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六百六十九節 攻陷馬尼拉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一百六十六節 佈局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說說感謝和感言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四百二十六節 功敗垂成第二百五十節 悔之晚矣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七十節 籌備第三百四十一節 下套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六百六十九節 攻陷馬尼拉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四百六十二節 處理漢奸的方法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一百一十一節 將士歸心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六百六十四節 動員大會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五百二十三節 巧了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五百二十一節 進擊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六十九節 防禦部署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