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感謝和感言

窗外燈火明滅,萬籟俱靜,偶有汽車迷笛。

生活又一如既往,結束一天的工作,衝完澡,點上一根菸,一杯茶,堅持坐在電腦前。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提筆至今,一路寫來,不覺已有百萬字之多。

作爲新人,這大抵非常難得。

故而,也想借此感謝一直支持的書友們,正是有你們的厚愛,阿土才能一直堅持到現在。

順便也向大家彙報一些本書的思路,與諸君共享。

首先,非常感謝書中和主角一同奮鬥的戰友們,張雲、董長青、盧欣榮、餘佑漢是最早支持本書的朋友。

猶記當初,本書沒有推薦,正是他們四處幫忙宣傳介紹,堅持每天投票支持,阿土銘記在心!

承情了!

以書會友,因文結緣。天南地北,素不相識的幾人,就這樣走在一起鐵血鑄新明。

隨着字數越來越多,漸漸又有新的書友加入,幫忙推薦投票打賞。

家裡窩囊家外雄是本書的宗師,打賞了六七百人民幣之多,可謂一騎絕塵遙遙領先。

不僅如此,更因爲本書成績不好,阿土也曾迷茫之際,又是這位老兄幫忙開導解惑,藉此再次表示感謝。

藍冰封神、李想李、心空無18、阿杰阿軒阿心四位書友,你們的推薦票和月票打賞,自打看書伊始都是投給本書,,從未間斷,承情了!

其中書友吃清屎的叫獸延蟲年頗爲特色,不投票,只打賞,多謝盛情!

還有140430170321537、20170411132658683、遠山的風、爻釋、無事閒飛、神山大嶺、我愛友鵬……等衆位的投票和打賞支持,阿土銘感在心!

更有許多看完投票打賞的書友,阿土在此表示感謝,銘感盛情!

其次,向大家說說阿土寫本書的初衷。

一直以來,阿土非常喜歡中國歷史的厚重和滄桑,感嘆於漢人的璀璨文化和勇武,併爲此自豪和驕傲不已。

在荊軻高唱易水寒的別歌中,在曹操輕吟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歌中,在岳飛帶着漢家兒郎衝擊金人鐵騎的決死之中。

是這種力量,讓我們漢族從四五千年起就不斷吐納、涅槃。她也曾蟄伏,也曾退避,甚至曾經在異族的屠刀下顯得不堪一擊。

但卻又一次次在涅槃後煥發出無比耀眼的光芒,照亮這片古老而滄桑的華夏大地土地,讓整個世界讚歎而驚奇。

當五胡亂華,把漢人當四腳羊屠殺時候,漢人不也在淝水守住了南渡的衣冠嗎?

當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把漢人定爲賤民時候,不也是這個古老的民族高唱“天道殘缺匹夫補”,守住了自己的血脈!

這是一股精神的力量,是千百年來炎黃子孫不屈的脊樑挺起漢人的尊嚴和臉面。

可惜這一切卻隨着建奴和韃子聯軍的入侵而中斷!

以至於我們領先了五千多年,卻輸掉了四百年,直到現在還在覺醒和復興,真真讓無數炎黃子孫扼腕而嘆!

明末的歷史是所有漢人心中的痛。

那是最後一個漢人皇朝的繁華和雍容,都被野蠻人的金戈鐵馬踏平。

建奴的野蠻和愚昧無以復加,一道剃髮令,讓幾千萬漢人倒在屠刀下。

一道禁海令,讓中國徹底退出了時代的舞臺。

不許研究火器,燧發槍只能用於韃酋打獵,讓漢人從此成爲東亞病夫,再次淪落任人宰割的境地。

而明末,是漢人陷入幾百年黑暗的時代,是每一個炎黃子孫都希望改變屈辱的年代。

其實,阿土認爲,只要有思想,有一個方向,明末的漢人就可以重寫自己的命運,在接下來波瀾壯闊的全球競爭中譜寫華夏的輝煌。

所以,這就是阿土寫這本書的目的和意義,也是初衷之所在。

當然,也想借此闡述一些被掩蓋的歷史。

畢竟,建奴作爲歷史的勝利者,掩蓋了太多太多……

同時,書中還會想講講文化。

儒家思想對華夏大一統是有莫大幫助的,在儒家的影響下,安居樂業是所有人的選擇。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着,老百姓都不會鬧騰,這也是爲何華夏分久必合的重要原因。

沒有反抗精神,這就是儒家思想下的國民狀態。

儒家思想原本對大一統是好事,對統治者也是好事。

可是正是出於統治的目的,斷章取義,一再曲解,卻閹割了民族的進取精神。

想我漢人的骨氣,漢人的決絕,漢人的剛烈,在他嗎的狗屁儒家思想下,完全變形,全部淪爲可以交易的籌碼。

每當看到這些,阿土心中總有說不出的痛。

好了,關於書就說到這,透劇就不透了,畢竟還沒有完本。

另外阿土向大家保證,只要沒有被和諧,本書必定完本。

畢竟由於當局的民族政策,寫明末的作者吃力不討好,只有滿腔熱血而已,盡力吧!

其實,書中有些想法,一可能是筆力不夠,二是時局不允許,總難有有酣暢淋漓暢所欲言之感,頗爲無奈,請諸君見諒!

其實認真想想,萬變不離其宗,不管任何國家,什麼年代,何種體制,世間哪有絕對的公平,無非相對而言。

佛說衆生平等,便如某種主義,笑笑而過,不必當真。該幹嘛幹嘛去,若糾結此事,徒自費神費腦,得不償失。

再次懇請書友們繼續支持,每日每月投票,讓阿土知道你們的支持。

還有,本書是在起點首發,外站看書的朋友不必打賞,浪費了。若是能移駕到起點看本書,那敢情更好。

因爲你們看書錢是一樣,可網站和作者分成不一樣。

最後說一句,今朝說前朝事,歷史又總是被湮沒,收集史料未免有些不全。

再加上個人喜好,難免有些以偏概全或有失偏頗之處,若有狗血,不必當真,尚望諸位多多海涵,一笑了之!

故土難離敬上!

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二百四十七節 招募私兵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一百六十五節 基礎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三百九十九節 好戲開場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二百五十節 悔之晚矣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六百二十八節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一百五十四節 怒火中燒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六百五十八節 海軍戰略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三百五十三節 修羅地獄第一百二十節 趁勢出擊,捨我其誰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三百二十六節 去登州,那裡有吃的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
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二百四十七節 招募私兵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一百六十五節 基礎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三百九十九節 好戲開場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二百五十節 悔之晚矣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六百二十八節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一百五十四節 怒火中燒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六百五十八節 海軍戰略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三百五十三節 修羅地獄第一百二十節 趁勢出擊,捨我其誰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三百二十六節 去登州,那裡有吃的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