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真空之洞(2)

bookmark

駕駛員把直升機懸停在球體中心,機體在球面上的映像都縮小成了點狀。機身緩緩旋轉,點狀映像被拉成了水平的條帶,從鏡面上湍急地流過。三人震驚地欣賞着四周奇崛的景象,都被深深迷醉。但直升機位於球心時,轟鳴聲從整個球面反射集中到這兒,使噪音的分貝百倍地增加,令人難以忍受。賀梓舟此刻最強烈的意識是——後怕。他們的三態真空理論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個大空心球,由此做一個邏輯外推,則該理論對於“真空湮滅將限制在局域範圍內”的預言同樣是不可靠的。他們雖然預言對了,但只是僥倖的巧合。當然,昨天會議上的反對意見也沒說到點子上,他們同樣沒預料到這樣的結果。說起來只有康伯伯所說的那條“隱伏的宇宙規律”是正確的——越是威力強大的災難,其被激發的門檻也就越高,所以宇宙是“天然安全”的。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昨天,二十三位一流科學家在認真思考時,上帝也許捂着嘴笑痛了肚子。

在如雷的轟鳴聲中,戴奇高聲問:“賀先生,你事前——估計到——眼前的景象嗎?”

賀梓舟坦率地道:“沒——有。我們只估計到——湮滅的——會是局域空間,但壓根兒——沒料到——這樣的景象。”

噪音太大,賀梓舟示意駕駛員飛離中心,聲音顯著降低了。戴奇回頭說:“賀,你們的理論勝利了——空間確實被激發出湮滅而且限制在局域內;但你的理論也有錯誤——你們說只會有微量能量的釋放,但看眼前這景象,會是微量能量嗎?試想,得有多大的力量才能完成這樣的物質搬運;得有多高的瞬間溫度,才能把物質燒融成這樣的鏡面?”

戴奇的這個疑問很有力,不過,賀梓舟敏捷地從新現象中梳理出了一個解釋,搖搖頭說:“不,這個球形鏡面應該與溫度和能量無關,只是空間‘退潮’後的自然堆積。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努力整理着思路,也斟酌着用詞,“如果一個湖面上飄滿了乒乓球……不,這個比喻不準確,更準確的比喻是,如果湖水中有很多弱磁性的空心鐵球,它們的比重與水一樣,因而可以停留在任意水深,由於弱磁性的吸引,小球會逐漸地互相聯結起來,形成某種隨機的三維構造。這個構造從表面上看只與磁力有關,但實際上,它也受重力和浮力的雙重作用,只是二者互相抵消,對外沒有表現。現在,假設湖水瞬間消失,浮力同時消失,那麼鐵球將全部沉落湖底,鐵球的集合將由原來的三維形狀變爲二維,其形狀與湖底自然擬合。對,應該就是這樣的機理。戴奇先生,”他指指四周,“這個球形內壁就是空間湮滅後的湖底,它只是‘落潮’後的自然沉落和自然擬合,不存在高能和高溫。因爲自然界中萬物的形狀,除了與電磁力、強力、弱力和引力有關外,也依靠着空間深層結構的支撐,只是過去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但在這兒,在空間湮滅的那個瞬間——應該是普朗克時間的數量級——這種無形的支撐作用突然消失了。”

戴奇想了想,點點頭,“我想你是對的。因爲這兒感覺不到一點熱量的殘餘,它應該是一次‘冷變形’。但你說空間湮滅的過程是普朗克時間?恐怕不會,否則這些物質在那個時間裡,從原來的位置飛到現在的位置,其速度要遠遠超過光速。”

賀梓舟笑了,“錯了!這是空間本身的消失而不是物質在空間裡的移動,它是不需要時間的。”

戴奇也是頭腦敏捷的人,立時醒悟了,但也受到更大的震撼。因爲就在這一刻,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時空,也即所有物理學家的終生信仰,已經被粉碎了。他環視着四周,目光顯得頗爲迷茫。這時,鋸齒形空隙的中部靠下的部位,即在原來的地面高度,出現了一些人影,從缺口中把腦袋探向空心球內。是戴奇說的那些值班人員出來了,都來觀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越聚越多,人羣中不斷爆出驚呼聲,他們顯然想進到球的裡面,但卻無法進來,因爲從那個部位探身往下看,下面是光滑如鏡的深達七層樓的球形凹洞。有人在焦急地向直升機招手,想讓直升機載他們進洞。此時,一個膽大包天的傢伙想出了辦法,他從缺口處向內球面斜向用力一跳,在光滑的內球面上畫了一條變形的圓錐曲線,滑向洞底。但這個莽撞的傢伙錯估了球壁的光滑程度——它幾乎沒有摩擦力!所以他不是滑滑梯,而相當於從空中墜落,落到洞底時,他的速度風馳電掣,有如賽車,蕩過洞底後又飛快地順洞壁上升,沿着另一條變形的圓錐曲線上升。一直升到地面高度,即他跳人時的高度時,速度降爲零。此後他下去再上來,上來再下去,形成了無衰減的振盪,就像雜技演員玩飛車走壁。他嚇得臉色慘白,對着缺口處高喊:

“我停不下來!停不下來!快想法抓住我!”

缺口處的看客們都是些沒有同情心的傢伙,知道眼下的場面雖然驚心動魄,但實際有驚無險,所以沒人幫他的忙,反倒爆出一陣又一陣的喝彩和哄笑。那傢伙也很快走出了最初的驚慌,乾脆放鬆心情,好整以暇地享受這樣的無繩蹦極,落到最低點時他尖聲喊叫,升到最高點時炫耀地向人們擺手。他在下半球盪來盪去時,對面鏡面上有巨人般的映像飛速流動,就像是放映穹幕式電影。地面上的人看得眼饞,也想如法炮製,但他們聰明地意識到了危險:一個人在裡面飛車走壁是安全的,人多了就容易相撞。如果相撞發生在曲線的高點沒有問題,那時雙方的速度都接近零;但如果相撞發生在底部,兩顆腦袋肯定保不住的。

最終有人扔下一根繩子,把那傢伙拉了上來。然後地面上的人排好隊,一個個輪流跳下來,享受短時間的刺激,然後在地面的催促聲中戀戀不捨地離開。

戴奇在這當兒接了一個電話,掛斷電話,他神情愴然地對賀說:“二十五個值班人員中有四個失蹤了,就是在探測器值班的那四位。”

那麼,他們已在這次空間湮滅中以身殉職,屍骨無存——其實應該說是屍骨永存,組成他們身體的粒子此刻都混在這個球壁中,而這個球壁必將永遠保存。它是人類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機上三人沉默着向死者致哀。地面上那羣人不知是否已經知道這個噩耗,想來已經知道了吧,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亢奮,歡呼聲此起彼伏。這會兒他們又玩出了新花樣,七八個人臂膊相挽,結成一條人鏈,沿着那個巨大的球形滑梯滑下去,激起更亢奮的歡呼。

駕駛員忽然扭回頭,指着洞壁某處驚叫:“你們看!”

賀梓舟順着他的指向看去,看到了一幅驚人的畫面:那兒顯然是一個人,或者說一個人被平面化了,放大了數倍,貼在光滑的球壁上,其邊緣比較模糊,與其他物質融在一起。無疑這就是四位失蹤者中的一位。機上三人在整個球壁上尋找,沒有發現另外三人的遺體。仔細看,球內壁的表層是透明的,只有幾毫米厚,其後逐漸過渡爲不透明,形成鏡子的反射層。這個人體正好位於透明層與反射層的交界處,所以能被外面看到。另外三人應該是位於球壁的不透明裡層,所以外面看不到;或者是處於透明層,身體被完全透明化了,也看不到。賀梓舟讓駕駛員把機頭對準那個平面人像,三人長時間默哀。

他們結束默哀,欣賞着下面那些人的狂歡。隨後賀梓舟說:“不能把時間浪費在狂歡上。召集專家會議吧。還有,別忘了通知州縣**,疏散的民衆可以回家了。”

專家會議也是預先做過安排的,所以下午四點人員就到齊了。與會者都是粒子加速器專家,其中還有兩位八九十歲的老者,是當年建造費米粒子加速器的參與者。到會人員事先都看了現場,進入會議室時個個喜氣洋洋,與在門口迎候的戴奇和賀梓舟用力握手,緊緊擁抱。雖然費米加速器被毀令人心疼,四人的犧牲令人悲傷,但由此帶來的科技進步更令他們振奮。會議開始,大家先對四位死者默哀,然後賀梓舟開始主講。他興奮地說:

“第一步已經順利地邁出去,下面要開始第二步了。大家已經看到,在地面上做空間激發實驗只能是一次性的,它會造成加速器真空管道不可逆的破壞,除非把真空管道大大地擴大,使其能包容整個湮滅區域,這樣的改造比較昂貴,也沒必要,因爲封閉式實驗無法驗證真空湮滅能否形成推力。我們不如干脆到太空中去做,因爲在三個重要方面,太空的工作條件遠遠優於地面:第一,不需要笨重的真空管道來保持真空,只需要有加速磁環就行,高速粒子可以直接在太空中沿磁力軌道自由奔跑。第二,不要繁瑣的低溫生成系統,超導磁環可以直接在太空溫度下工作。第三,沒有重力,所有零件可以造得更輕巧,而且不需對粒子的運動加以重力校正——當然,如果將來加速器是安在勻加速的飛船上,粒子的運動軌跡還要考慮加速度校正,但這是以後的事,眼下還無須考慮。所以我認爲,下一個急迫的任務,是把地面上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搬到天上,建造一艘比較簡易的原理實驗飛船。從原理層面看這不算太困難的任務,唯一的困難是飛船的尺度應該比較大,要能裝下費米加速器。當然,加速器原來的形狀肯定也要改變,要把那個‘8’字疊合起來,以節約空間。請大家考慮一下,完成我上面說的工作量需要多少時間?”稍頓,他笑着說,“‘樂之友’們已經在上帝之鞭的鞭抽下工作慣了。依‘樂之友’們的工作效率,我想應該能在半年之內完成。噢,對了,飛船開發的總負責人是亞歷克斯,他正在往美國趕,很快就到。”

會議室內靜默片刻,一箇中年男子站起來,絡腮鬍子裡藏着笑意:“依我看來,你第一個最急迫的任務,是向我們描述一下‘空間湮滅式飛船’的驅動原理,這是往下討論的基礎。”

賀梓舟一愣,赧然說:“呀,是我的疏忽。難怪一句中國俗語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我還以爲你們都瞭解呢。現在我……”

大鬍子打斷他的話,“我們確實有自己的理解,但它是不是同你的想法吻合?這樣吧,由我來講講驅動原理,你做裁判。”

賀梓舟很高興,“好!請講。”

“飛船的驅動原理和結構大致是這樣的:粒子加速器在飛船上是‘露天安裝’,粒子在真空中被一千個磁環加速後,在飛船後方相撞,激發出局域空間的湮滅,並轉化爲微量的能量,也就是轉化爲光。在飛船後安裝一個拋物面形狀的反射器,把球狀光源的散射光反射並轉化爲平行光束,也就把光壓轉化爲驅動力。據理論計算,每個光脈衝的持續時間很短,爲千萬分之一秒,但粒子撞擊可達每秒千萬次,這就使斷續的光脈衝累積爲連續的驅動。”

“對。”

“當然,湮滅產生的真空泡應該離反射器足夠遠,不至於損壞它。”

“對。”

“這種光能還能收集一部分,用作飛船船內裝置包括粒子加速器的能源。如果能量不足,也可用聚變能源作爲補充。”

“完全正確。”

“我上邊說的原理比較簡單,以下的原理就比較繞了,我不知道理解得是否正確。”

“請大膽講,我相信你的理解是正確的。”賀梓舟笑着說。

“局域空間湮滅後有如形成‘海洋肚臍’,周圍的彈性空間瞬間會向肚臍眼流瀉而變成疏空間。但根據楚先生的‘空間單元穩恆態增生理論’,疏真空會在普朗克時間內恢復成標準真空,繼而在周圍密真空的壓力下還原成密真空,從而爲下一次的激發做好準備。空間的這個彈性變形會在飛船上產生潮汐力。但這種力很小,不足以克服電磁力,所以飛船隻會有短暫輕微的彈性形變而不會損壞。從實驗現場看,凡在湮滅空間範圍之外的設備都保持完好,這就是有力的證明。”

“非常正確,請繼續講。”

“以下就是驅動原理中最繞的地方了,我真的不敢說我的理解是正確的,但我還是斗膽講下去吧。局域空間湮滅時,空間單元向‘真空肚臍’的流瀉雖不至於損壞飛船,但其合成結果將表現爲對飛船向後的拖曳作用。”他雙目炯炯地盯着賀,“當你們計算光脈衝的向前驅動力時,不知道是否已經考慮到這種反向的拖曳作用?”

賀梓舟真心地稱讚:“這位大鬍子先生太厲害了——請問尊姓大名?”

“我叫約翰•巴羅,專業是理論物理。”

“巴羅先生,你的理解完全正確,你已經刨到三態真空理論的最核心部位了。所以嘛,”他開玩笑地說,“我剛纔沒有講驅動原理並非疏忽,而是因爲我早知道,在座諸位個個都是行家裡手。”他接着講,“這個拖曳作用我們考慮到了。由於空間增生的時間是普朗克時間,即疏空間在10~-43秒時間內即恢復正常,所以拖曳力的作用時間也不會超過這個級別。它與10~-8秒級別的光脈衝相比,只是前者的10~35分之一,實在微不足道。所以,做工程計算時完全可以忽略它。”

巴羅點點頭,“噢,是這樣。我沒有問題了。”他在坐下前補充一句,“很高興我對三態真空理論的理解基本正確。”

賀梓舟笑着說:“還可以套用一句中國俗話,英雄所見略同。”

與會人員開始討論。賀梓舟的手機響了,他聽完後說:“抱歉,我要離開一會兒。亞歷克斯來了,直升機馬上降落到現場。他想讓我帶他參觀一下,然後一塊兒到會議室來。”他笑着說,“大家繼續討論吧,希望我們回來時你們已經有了明確的結論。”

他匆匆趕往那個空心球體。一架直升機正好在附近降落,亞歷克斯和姬繼昌跳下來,興奮地與他擁抱。第三個下來的是——柳葉。賀梓舟要擁抱她,但柳葉掙脫了,兩隻小拳頭用力擂他,生氣地罵他:“壞蛋,這麼長時間了,爲什麼一直不給我報個平安?!”她是真生氣,滿面怒容,眼中還掛着淚。賀梓舟只能認錯,說疏忽了,疏忽了,只顧高興,只顧往前趕工作,把頂級重要的柳葉小妹給忘了。不過,在這樣的歡樂時刻,柳葉的怒氣不可能維持太久的,她很快轉怒爲笑,撲過來同洋洋哥擁抱。

他們重新登機,通過缺口飛到球體中,避開球心懸停着,懷着敬畏之情,盡情欣賞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懷着悲愴和悲壯,瞻仰那具嵌在洞壁上的平面化人體。夕陽已經半落,此時恰好嵌在球體的缺口中,在鏡面上映出萬千個夕陽,萬千架直升機,萬千個人像,構成了一個夢幻般的金色世界,一個超級萬花筒。柳葉雙眸中水光瀲灩,喃喃地說:

“太美了,太驚人了,太不可思議了。洋洋哥,我們就像是進入了上帝的瞳孔,正在觀看一個神化的世界。”

相比她的迷醉,姬繼昌則更多是敬畏,他以近乎眩暈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奇景,也以崇敬的目光看前排的賀梓舟,喃喃地說:“洋洋哥,你太幸運啦,竟然第一個目睹了這種奇蹟……一個新時代是從你開始的!我真遺憾,當時沒把這樁差使爭過來!”

亞歷克斯笑着對柳葉說:“很遺憾你天樂哥哥沒來。聽說他從小就癡迷於吹泡泡,你看,這兒是一個多麼奇特的大泡泡!”

賀梓舟說:“這個‘泡泡’可不會破!剛纔已經有人做過初步檢測,組成泡泡壁透明層的是一種全新材料。它具有鑽石的硬度、透明度和碳纖維的強度,而且它與原來材料的品種無關,而是直接取決於質子、中子和電子的重新排列,是一種特殊的簡併態物質。”

他富有深意地看着亞歷克斯,後者敏銳地道:“你是說,它可以用來發展成一種全新的加工方法?”

“對!全新的方法,非常節能,取材廣泛,成本低廉,特別適用於建造薄壁空心件,比如——太空船。”

兩人欣喜莫名。這個收穫是三態真空理論沒有預言過的。看來姬人銳的主張是對的:先出發再找路。他們對密真空的探索恰恰類似於麥哲倫的探險,以一個半盲目的計劃開始,無意中撞上了一條通往新大陸的海峽,海峽之後是物華天寶之地,有着無數預想不到的新機遇。

臨離開時,亞歷克斯對洞壁中的人像喃喃地說:“安息吧。你們可以瞑目的,人類的光速紀元已經開始了。”

直升機開始向外飛,但姬繼昌這個調皮鬼不願意讓這個“歷史時刻”就這麼平淡地結束。他剛纔聽賀梓舟介紹了美國牛仔們的“飛車走壁”,很是豔羨,當直升機快飛出缺口時,他忽然拉開機艙門,對駕駛員笑着喊:

“穩着點開,我要跳下去啦!”

在柳葉的驚呼聲中,他真的一躍而下,跳下時腦袋衝前,雙臂前伸,就像游泳者的入水。機上幾人震驚地探起身,急急地朝下看,隨即就放心了。這個膽大包天的傢伙其實一點兒也不莽撞,跳下直升機時已經拿準了角度,基本是沿球壁切線方向跳下的,而且兩手先觸壁,起了緩衝作用,所以平滑地滑了下去。他起跳時的高度要比剛纔的美國牛仔們更高一些,所以滑到底部的速度更快,時速達到了八十千米。然後他蕩上來,最高點超過地面三四米,與直升機平齊。他非常享受這樣的飛車走壁、無繩蹦極,興高采烈地呼喊着,在球體裡蕩個不停,巨人般的映像在對面球壁上飛速流淌。

機上人放心了,笑着觀賞。柳葉非常眼紅,很想如法炮製,但最終還是缺乏足夠的勇氣。賀梓舟喊:

“昌昌,別玩兒了,會場裡的人還在等着呢。”

大家爲如何把這傢伙拉上來犯了難。直升機上配有繩索,但爲了安全,直升機不能太靠近球壁。可是如果停在球心附近垂下繩索,則姬繼昌只有在處於低點時才能與直升機垂直對應,這時他的水平速度太高,無法抓住繩索,即使拉住,這樣大的水平速度也會威脅到直升機的安全。他們決定先飛出球體,讓直升機降落,然後用人手把繩索從缺口處垂下。但沒等他們實施,姬繼昌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在蕩上蕩下時用手推着球壁來轉向,雖然壁面摩擦力很小,但擺動方向還是有了輕微的、肉眼可見的改變,擺動軌跡慢慢向缺口方向靠近。片刻之後他忽然若有所悟,停止用手推,但擺動軌跡仍緩緩向缺口靠近。他在喊着什麼,被直升機轟鳴聲的混響聲淹沒了。當他升到最高處時,他用手大幅度地順時針劃圈,向這邊示意什麼。賀梓舟忽然明白了他的啞謎:

“傅科擺!”

由於球壁的零摩擦力,他此時的上下運動實際構成了一個無繩的傅科擺,由地球自轉形成的科里奧利力使擺動平面沿順時針緩慢旋轉。賀梓舟向他點頭,也用手大幅度地順時針劃圈,那邊知道他明白了,兩人遠遠地相對大笑。

姬繼昌剛纔跳入的方位恰巧是在缺口的左邊,所以這個傅科擺只需轉動很小角度就能與缺口對正。直升機開出球體降落,耐心地等着。半個小時後,姬繼昌從缺口處一飛而上,姿態瀟灑曼妙;然後重重地摔在地上,瀟灑變成了狼狽。雖然摔了個脆生生的屁股蹲兒,但總的說安然無恙,機上人都放了心。他一骨碌爬起,高興地向這邊跑,直升機載上他,向會場方向飛去。柳葉笑着說:

“昌昌哥你看,那兒有一個你的女粉絲呢。”

球體另一邊缺口附近果然有一個金髮姑娘,大約十六七歲,此刻正狂熱地揮動雙手,向遠去的直升機致意,顯然她剛纔一直在觀看。柳葉笑着調侃:

“昌昌哥,用不用讓直升機停一下,你去要個電話?”

姬繼昌自嘲:“可惜最後那個屁股蹲毀了我的形象,我就不去丟人現眼啦。”他把上半身探出艙門外,用力向那個姑娘招手。姑娘的身影迅速變小,隨後,巨大的球體也隱於蒼茫暮色之中。

3

近光速星際飛船的建造緊鑼密鼓地開始了。亞歷克斯負責原理型實驗飛船的設計製造,按他的話說,他是挑了一件容易乾的活兒,把最硬的骨頭——實用型的星際飛船——留給年輕的賀梓舟了。

的確,如果飛船無限逼近光速以至相對論的時間效應顯著顯現後,飛船設計就將面臨全新的態勢。首先,過去人們頭疼的一些問題,比如十萬年級別的飛船維生系統和乘員冬眠系統等,這時已迎刃而解,因爲飛船一旦達到近光速,船內的固有時間的流逝速率就接近於零。船員可在有生之年周遊宇宙,再返回地球,至於想逃離幾十光年的災變區域更不在話下,即使考慮加速段所消耗的時間,最多也只需十幾年(飛船時間)就能實現。曾有專家說,對於星際飛船來說,僅僅飛船密封門的漏泄問題就極難解決,因爲在漫長的時間內,再微小的漏泄也會造成氧氣的巨量損耗,而飛船又無法停下來補充(飛船制動和再次起航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但對於近光速飛船來說,漏泄已經不是問題了。

困難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防輻射,因爲對於近光速飛船來說,太空中靜止的遊離粒子也將轉化爲致命輻射。不過,這個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一些,因爲對一艘燃料無限的飛船來說,可以設置足夠的輻射屏蔽。第二個是飛船操控系統的反應速度。航行途中無法避免一些應急的調整,比如飛船偏離預定航線啦,遭遇較大的隕石啦,等等。這些意外情況不會很多,普通飛船一般也能做出反應。但對近光速飛船來說,船速極高而船上固有時間的流逝速率近乎爲零!於是就形成這樣的態勢:在近光速飛船內部,人們(及機器和電腦)以正常速度生活着,工作着;但假如船外一個靜止的觀察員能看到飛船內部(根據相對論不可能看到),那他會焦急地發現,飛船內的電腦屏幕得花一百年才能蹦出“警告”這兩個字,而駕駛員得花一萬年才能辨認出它。也就是說,光速飛船根本無法對“正常宇宙”做出迅速反應,由電腦自動控制同樣不行——電腦的運行也變慢了。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是完全無解的——你不可能在飛船的時間系統中爲駕駛員(和飛船內電腦)保留一個特殊的、時間以正常速率流逝的空間,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除非相對論被徹底推翻。而且,一旦有了光速飛船,人類當然不會僅僅滿足於逃亡,肯定會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宇宙,那麼,飛船可能撞上的不僅是小型隕石,總有一天它會正對着一顆恆星撞過去。對於一艘無法做出及時反應的飛船來說,這當然意味着毀滅。

當然,方法是有的——限止飛船的速度。比如,把船速限制在半光速之內,在此速度下,時間流逝速率是正常速率的0.861。以這樣的速率,駕駛員還能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但是——這可能嗎?在能達到夢寐以求的光速飛行時人類卻主動自殘?而且,限止了船速,意味着同時放棄因時間延遲而帶來的種種好處,比如船員壽命的延長,甚至連密封門的漏泄問題也得重新面對。

這是一個兩難問題。它不是小修小改小打小鬧就能解決的,要想解決,必須突破現在的理論框架。所以,“這個有可能要耗費一生的難題,就交給年輕的賀梓舟了。”亞歷克斯笑着說,但語氣非常認真。

原理實驗飛船的圖紙在三個月內就完成了。大家爲這艘圖紙上的飛船預先定了名字:“金魚”號,因爲它的外形酷似金魚。前邊是球形的船艙,直徑約爲兩千米,這是金魚的身體。後邊是酷似金魚尾巴的凹拋物形反射鏡面,它負責把空間受激湮滅所產生的光能轉化爲驅動力。球形船艙的外表面上,沿着縱向,也就是通過前端部和尾部的球體圓周上,圍着兩圈密密的“項鍊”,它們分別是主注入器和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是把費米加速器那個“8”字摺疊在一起了。項鍊上的珠子就是暴露在真空中的超導磁鐵環,是約束粒子沿圓形軌道行進併爲它們加速的。其中,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的末段行程穿越金魚尾巴,進入凹拋物形反射鏡面的內部,在其焦點處交匯,近光速的質子和反質子就將在這裡對撞。當然,爲了保護飛船不受損壞,對撞點距反射面的距離要大於湮滅空間的球半徑。

反射鏡面的垂直投影面直徑約爲一千米,面積七十九萬平方米,能產生三千八百牛的光壓驅動力。飛船的設計自重爲一千六百噸,那麼光壓將產生0.0002g的加速度。對於光壓驅動來說,這已經是非常難得的成就了。

球形艙的前部是水平狀的駕駛員觀察窗,它是飛船的眼睛,但從外形上看更像金魚的嘴巴。可是金魚怎麼能缺了一雙眼睛?於是,童心盎然的亞歷克斯小小地違反了自己“設計力求簡潔實用”的原則,在魚頭上畫了兩隻大大的眼睛。他笑言,這樣的外形美是唯有原理實驗飛船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因爲在實用型的飛船中,船身要繞中軸線旋轉以產生模擬重力(加速器和反射鏡面也一同旋轉,這不影響粒子的對撞),而且船艏要額外配置很厚的重水屏蔽層,不可能再保持金魚的外形了。

在飛船的首尾處還配備了十六個可變矢量噴口,用於飛船姿態調整。它們的動力方式是普通的等離子驅動。姿態調整裝置最重要的作用是:一旦飛船快要到達目的地,就靠它們把飛船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變成尾前頭後,把飛船的驅動變爲制動。

在上帝之鞭的無情鞭撻下,設計和製造是穿插進行的。總體設計完成後,一些能夠確定的、製造工期較長的零部件被先期設計出來,並立即投入生產;其他零部件隨後陸續完成設計和投入製造。這樣做難免出現一些錯誤,造成一些返工,但——在戰時,時間比成本更重要。

那種全新的加工方法,即“內爆成型法”,趕不上在第一艘實驗飛船上使用了,但有可能用到第二艘上。到那時,飛船的製造成本將大幅度降低,而飛船的強度會大大提高,兩者的改善甚至能達到兩個數量級。

全世界有相應工藝水平的工廠都投入了這艘飛船的製造中,並把它們列在工廠計劃的首項。十個月後,飛船零部件開始被送入太空同步軌道,定位於哈馬黑拉發射場的上空,在這裡進行組裝。那段時間,中、美、俄、歐的長征火箭、土星火箭、質子火箭和阿麗亞娜火箭頻繁升空,幾乎每週就有一次,太空中絢爛的火箭尾焰已經是地球上常見的風景。一年後,飛船組裝成功,順利通過總體調試,然後——就要開始最重要的、成敗未卜的點火實驗了。

亞歷克斯去同步軌道前,特意回到山中看望了馬老和楚天樂。七十八歲的馬老已經接近生命的尾聲,身體沒有什麼具體的毛病,只是因衰老而引起的機能全面衰退。他極度瘦弱,皮膚枯黃鬆弛,只有思維還保持着清晰,目光也很明亮,一雙眸子中的火焰似乎是以他的身體爲燃料。六十七歲的天樂媽用輪椅推着他,他在輪椅上欠起身子,同亞歷克斯握手,祝賀他成功走出了第一步,並預祝這次點火實驗順利。亞歷克斯苦笑道:

“中國有一句非常好的成語:臨事而懼。我現在就是臨事而懼,和喬治當年一樣。這艘未來的光速飛船上承載着太多希望,全世界都在爲它努力,單是爲它捐獻了自己糖果錢的少年兒童就超過十億!但它究竟能否成功,我心裡確實沒把握。畢竟,地面實驗只進行了一次,實際還只是半次,因爲它只證實了局域空間確實能受激湮滅並轉化爲光能,但能否用於空間推進,仍是大大的未知。如果不幸失敗,我恐怕無顏再回地球了。”

衰弱的馬老笑着慢聲細語地安慰他:“你這不過是考前緊張綜合徵,不必這樣嘛,至少局域空間的受激湮滅是已經驗證過的,有了這個全新的突破,咱們總能鼓搗出些東西來。”他開了一個玩笑,“我相信,即使這次失敗,你也會厚着臉皮回來的,後邊的工作還等着你呢。”

亞歷克斯也笑了,“好,我答應你,一定厚着臉皮回來。”他轉頭問天樂媽,“楚天樂呢,不是說他在山中隱居嗎?我這段太忙,有一段時間沒同他聯繫了。”

天樂媽看看丈夫,笑着說:“他嫌這裡還不夠安靜,躲到那個孵化人蛋的荒島上去了,和泡利在一塊兒,不讓別的人陪他,只讓服務人員每星期給他們把熟食送去。”

亞歷克斯敏銳地發現,天樂媽的微笑中似乎藏着苦澀,這似乎是一種不祥之兆。畢竟,“金魚”號的試飛是一次極爲重大的實驗,作爲“三態真空理論”三人小組的首席“提琴手”,楚在實驗前一直不露面,這肯定是不正常的。亞歷克斯不願流露自己的擔心,從而加重一個母親的心理負擔,便笑着說:

“依我對楚天樂的瞭解,這樣的離世獨居常常意味着他在理論上又要有重大突破了。咱們不妨耐心等下去。好,我要走了。”

他告別二老,乘直升機來到“樂之友”總部,“樂之友”的所有人員都出來爲他送行。他同大家擁別後,把姬人銳和魚樂水叫到一邊,簡單地問一句:

“楚天樂一直在人蛋島上隱居?”

兩人敏銳地聽出了他沒有說出來的意思,魚樂水笑着說:“嗯,連我也不讓陪。不過你別擔心,我打算明天就去那兒。”

“他是和泡利在一塊兒?”

“對,泡利一直住在那兒。”

泡利的隱居生活過得非常投入,遵照他的吩咐,連送給養的小朱也只是把給養卸到停機點,便即刻返回,並不與他見面。不過小朱說,他經常在空中見到泡利,泡利是個天體主義者,經常光着屁股游泳,或者在草地上日光浴——準確地說是“夕陽浴”,總是在夕陽將沉時進行,可能他的雪白皮膚無法耐受強日曬。有時泡利也到“樂之友”總部開會,但即使開會時他也顯得落落寡合,沉默寡言,常常開完會就急着返回他那個世外小巢去。

不過,儘管他與楚天樂交往不多,但兩人都相互敬重。楚天樂多次說,泡利的淵博學識尤其是數學素養,還有他的過人見識和驚人直覺,是自己非常佩服的。由於命運的安排(少年失學),至少在數學素養上自己無法和泡利比肩,如果泡利是麥克斯韋,楚天樂就只能做法拉第。

亞歷克斯想,世上最聰明的兩個腦瓜湊到一起,恐怕不單是爲了隱居吧。不過他沒有往下說,而是轉口道:“好的。那我走了。”

“走吧。再次祝實驗成功。”

亞歷克斯走後,姬和魚兩人互相看看。十幾年的相處,兩人已經相知甚深,能看出對方心田深處的東西。姬人銳問:

“你有點擔心他?”

魚樂水點點頭,“嗯,天樂最近的精神狀態不好,似乎恢復了少年時的自閉。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許是……”

她沒把話說完,姬人銳已經理解了,沉重地點點頭,“我的感覺也不好。我總有一個感覺,也許是他再次發現了一個災難,一個更大的災難。”

魚樂水反倒予以否認,笑着說:“危言聳聽吧。這個災難已經頂天了,哪還有更大的災難!”

“那就是他發現了三態真空理論的死穴,已經預先斷定‘金魚’號的試飛不會成功。”

魚樂水想了想,覺得這種可能性雖不能排除,但也不大,否則,他會果斷要求“金魚”號暫停實驗的。她沉默片刻,自嘲地道:

“人銳你說,有一個天才丈夫是不是一種苦難?做妻子的不能把握丈夫的心理脈搏,我覺得很跌份兒的。”

姬人銳笑了,“不要自怨自艾了,你這個妻子已經當得很不錯啦。”

他們閒聊了幾句。魚樂水說,她明天就去人蛋島,一是安撫丈夫,再者是告訴他:她已經決定要一個孩子,用天樂的精子實施人工授精,哪怕它帶有致病基因。褚大叔說得對,如果這個致病基因伴隨着天才,那它就是值得保留的。她已經四十三歲,再不生育就太晚了。

說到褚貴福,兩人都有些黯然。不知道“褚氏”號飛船現在在哪兒?飛行順利不?那個處於冬眠狀態的生命力強悍的傢伙,還有十三個冬眠的幼兒,將來能否順利復甦?但現在想這些也是白想,兩人很默契地不去談論它。姬人銳點頭道:

“對,儘快生育吧,這正是我和苗杳一直勸你的,聽說老康也勸了你好幾次。”

“對,沒錯,康伯伯勸得最熱心,甚至上升到哲學高度,說拒絕生育是反自然的、自私的行爲。我要再不做出這個決定,都不敢見他啦。”

“沒錯,我這個老同庚是個熱腸子人。”

兩人告辭,魚樂水乘直升機回家。

【註釋1】1英尺=0.3048米

第八章 太空衝浪(2)第六章 真空之洞(2)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八章 太空衝浪(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5)第一章 劈面相逢 (2)第四章 柳暗花明(1)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4)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2)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2)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八章 太空衝浪(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1)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5)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2)第五章 送子遠行(2)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八章 太空衝浪(3)第十五章 漂流瓶(1)第十章 終極之災(2)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5)第十五章 漂流瓶(1)第十章 終極之災(1)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4)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1)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5)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四章 柳暗花明(2)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4)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4)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4)第十二章 驀然回首(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1)第八章 太空衝浪(1)第四章 柳暗花明(3)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3)第二章 囚籠重重(3)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2)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5)第四章 柳暗花明(1)第一章 劈面相逢 (2)第七章 以尾作頭(2)第七章 以尾作頭(2)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4)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4)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4)第六章 真空之洞(2)第二章 囚籠重重(3)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3)第十二章 驀然回首(1)第十五章 漂流瓶(1)第十章 終極之災(1)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5)第二章 囚籠重重(3)第十二章 驀然回首(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4)第七章 以尾作頭(2)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一章 劈面相逢 (3)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2)第八章 太空衝浪(1)第五章 送子遠行(2)第四章 柳暗花明(1)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2)第七章 以尾作頭(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5)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5)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2)第一章 劈面相逢 (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5)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四章 柳暗花明(3)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4)第十五章 漂流瓶(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2)第六章 真空之洞(1)第七章 以尾作頭(2)第五章 送子遠行(1)第十五章 漂流瓶(1)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八章 太空衝浪(1)第十二章 驀然回首(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3)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2)
第八章 太空衝浪(2)第六章 真空之洞(2)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八章 太空衝浪(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5)第一章 劈面相逢 (2)第四章 柳暗花明(1)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4)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2)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2)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八章 太空衝浪(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1)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5)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2)第五章 送子遠行(2)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八章 太空衝浪(3)第十五章 漂流瓶(1)第十章 終極之災(2)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5)第十五章 漂流瓶(1)第十章 終極之災(1)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4)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1)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5)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四章 柳暗花明(2)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4)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4)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4)第十二章 驀然回首(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1)第八章 太空衝浪(1)第四章 柳暗花明(3)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3)第二章 囚籠重重(3)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2)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5)第四章 柳暗花明(1)第一章 劈面相逢 (2)第七章 以尾作頭(2)第七章 以尾作頭(2)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4)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4)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4)第六章 真空之洞(2)第二章 囚籠重重(3)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3)第十二章 驀然回首(1)第十五章 漂流瓶(1)第十章 終極之災(1)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5)第二章 囚籠重重(3)第十二章 驀然回首(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4)第七章 以尾作頭(2)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一章 劈面相逢 (3)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2)第八章 太空衝浪(1)第五章 送子遠行(2)第四章 柳暗花明(1)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2)第七章 以尾作頭(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5)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5)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2)第一章 劈面相逢 (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5)第十四章 天馬行空(1)第四章 柳暗花明(3)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4)第十五章 漂流瓶(1)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2)第六章 真空之洞(1)第七章 以尾作頭(2)第五章 送子遠行(1)第十五章 漂流瓶(1)第一章 劈面相逢 (1)第八章 太空衝浪(1)第十二章 驀然回首(1)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3)第十三章 二度梅開寒又來(2)第十一章 希望的泡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