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皮室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這一章數經修改,遷延了幾日。

畢竟這一戰,幾乎就是《唐騎》最後的戰爭場面了。

謝謝大家不離不棄地陪伴了《唐騎》這幾年。

謝謝!

——————————————

一個匣子從西漠北的大日曼陀羅傳到輪臺,再從輪臺傳到龜茲,一箇中年僧人手捧匣子,步入金帳,張邁指着僧人對郭洛說:“這是贊華上師的大弟子。”

郭洛點了點頭,漠北的事情他也大致知道,張邁爲了監控西漠北,在輪臺過了一個冬天,之後來到龜茲,卻還是將過半的部隊留在了輪臺以備緩急。

匣子打開,裡頭赫然是耶律阮的頭顱!

看到這個頭顱,張邁臉上既無驚喜,也無意外,只是點了點頭,對中年僧人道:“你做的很好。”

中年僧人道:“這是貧僧應該做的。”

張邁又說:“上師如何了?”

中年僧人道:“活佛自始至終,一直閉關不出,只是傳出佛旨。師弟人雖剃度,身不在佛門,斬首伏魔之令,也是出自活佛之法旨。”

張邁道:“請回復活佛,我張邁不會忘記當初的承諾。從此以後,願佛光普照大漠,直至永遠,願我佛以慈悲心化解一切乖戾,願胡漢蒼穹之下,永遠再無殺戮,再無侵伐,一切衆生,祥和安樂。”

中年僧人合十稱讚,口宣佛號而退。

——————————

“漠北的塵埃也落定了!”張邁蓋上了裝着硝制首級的黑匣子,拍了拍膝蓋,對郭洛說:“耶律阮賊心不死。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卻只是拖累了十幾個部落的性命,當初河中一戰,使我們在嶺西十年無後顧之憂,今日之後。漠北也有三十年的平靜了。”

郭洛道:“三十年後呢?”

張邁道:“吐蕃佛教,十分適合漠北土壤,有三十年時間,必定能徹底根治了。再說三十年後,咱們可都老了!但到那時候,我們該做完的事情也都做完了。”

他笑了笑,又說道:“這次我西巡,可有好些人蠢蠢欲動,就連孟昶那潭死水也微瀾了一下,安審琦在秦州也來奏說。秦西過去半年蜀中間諜增多了不少,不過他出手打了幾棍子之後,西南也平靜了。”

“遼東如何了?”

“戰報尚未傳來。”張邁道:“但郭威最新的消息,劉知遠最近又老實多了,劉知遠老實了,多半遼東的戰事順利了。不管遼東戰局是勝是敗,我們大概要啓程上路了。長安啊……是時候回去了……”

——————————

萬里之外的東方,睡夢中的述律平被炮聲驚醒了。

半個月前。忽然傳來了遼津失陷、課裡戰死的消息。唐軍登陸了,原本覺得遠在千里之外的大唐部隊,陡然間開到了眼皮子底下!

當消息傳開。不過數日,整個遼南處處皆反!原本順從無比的遼東漢民,忽然之間個個變得面目猙獰!這讓述律平痛心疾首!

在述律平心中,她並不覺得近期李胡攝政後對漢民的壓榨有什麼問題——那是合情合理的!至於遼東漢民是從燕地強制性遷徙過來的,遷徙過程中搞得幾十萬人家破人亡——這事述律平就從未記在心上,但過去兩年。大遼對這些漢兒的優容,對漢兒的免稅。這種種“恩賜”,述律平則時刻在心。而這些漢兒對此竟不感恩!唐軍一來就都背叛大遼了——如此狼心狗肺的蟻民,真個叫述律平感到當初自己太過仁慈了。

與耶律察割不同,耶律察割在大敗到來之際,覺得自己錯了,覺得或許耶律屋質纔是對的。

述律平的心思卻反了一個方向,她也覺得自己錯了,或許當初就該一開始就信用耶律察割,而不應該給予那些漢家蟻民!不該聽信耶律屋質與韓延徽的蠱惑,不該對那些漢賊那麼好!以至於現在一朝反骨,滿盤皆輸!

不過當趙讚的船隊開到東梁河,直逼遼陽府碼頭的時,這種憤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極大的恐慌!

契丹的大軍全都遠征在外,遼陽府內部空虛,留下來的契丹人大多老弱,述律平急急忙忙起用耶律朔古,起用蕭翰,但一切都遲了。

隨着免稅令消息的傳播,遼河流域的漢人幾乎人人都願從軍,當趙讚的船隊進入東梁河,已經有十幾萬漢人跟隨莫白雀,把整座大遼的東京城給圍了起來,而遼陽府城內,也還有一半以上的人對契丹虎視眈眈。

遼津漢兒佔了七八成,遼陽的漢人也有將近一半,再除去渤海、高麗諸族,相對來說,反而是契丹成了少數族系。在這樣的形勢下,儘管述律平已對韓延徽充滿了猜忌,卻還是不敢動他了——這一刻若是再對城內的漢人妄加鎮壓,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樣的後續反應!

此際的東京城內,還有一萬多遼軍士兵——這些兵力是聽說遼津失陷後耶律朔古匆忙從各地召集來的,軍隊的構成三成契丹,三成雜胡,三成漢軍。雖然失去了東梁河的碼頭,卻還是牢牢守住了遼陽的城防。

十幾萬自帶乾糧的遼東漢民並未接受過軍事訓練,鬆鬆垮垮地圍攏在東京城外,未能對戒備森嚴的遼陽進行有效的攻擊,趙讚的水師盤踞了碼頭,但也沒有大規模上岸決戰,按照他與高揚折三大將的協議,對遼陽的攻略只在於圍困,真正的攻城戰大可等到西面的戰事解決了再說。

——————————

三大將沒有讓趙贊失望,沒多久,耶律察割來援被截、全軍覆沒的消息便傳來了,趙贊聞訊大喜,故意放開了一條通路。讓人將消息傳進城去,當拽剌鐸括的首級高高地豎立在城外時,遼陽城內就不再是恐慌,而是一種深深的絕望了。

此後的每一天,便都成了述律平的噩夢。成了遼國高層的噩夢,成了整個契丹的噩夢!

——————————

差不多在遼陽府聽說的同時,消息也傳到了榆關。

耶律李胡知道遼東的情況後,頓時覺得好像天崩了,地陷了!

原本以爲唐山之戰已經是可怕的慘敗,卻沒想到那場戰敗只是一個開頭!

遼津失陷的消息傳出。整個榆關城內的契丹全都慌了。

再聽說耶律察割全軍覆沒,城內的契丹人登時哭成了一團。

所有契丹人都反應過來——如今的遼東,已經是漢人之天下了,百萬漢民杵在那裡,再開進來一支強大的唐軍。孤懸的遼陽府遲早都會陷落的!

他們的家人,他們親戚,他們的朋友,他們的根——可都在那裡!而平日對漢人如何,榆關城中的契丹將兵自己心裡都有數!多年的欺壓所積累的憤恨一旦釋放,誰能知道遼東會發生什麼呢?

仇恨肯定會洗刷那片地面,怒火肯定會燒了整個東京!

幾乎在聽到消息的第一個晚上,榆關城內就發生了一營接一營的營譁!

有人叫娘。有人叫爹,有人叫妻,有人叫兒……

然後就是一種完全不理性的集體呼聲爆發了——

“回去。回去!”

“快回遼陽府去!”

“回去救人,回去救人啊!”

面對數以萬計的將士歇斯底里般的呼喊,所有契丹將領的心都崩得如拉成滿月的弓弦!

他們的親人也都在東京!他們也想回去!

但現在,東京與榆關之間卻橫亙着一支剛剛徹底打敗了耶律察割的大軍!

這一阻隔不止是距離上的千里,更是一種不可跨越的生死之遙。

東京,回不去了……

親人。見不着了……

可在現在,這種理性的勸喻是完全說不通的!現在誰敢發出阻止將兵東歸的聲音。十有**會導致炸營!

——————————

勉強維持着理性的耶律屋質,召集了全軍大將。召開了噩耗傳來後的第一次會議。

會議上,所有人的臉上都瀰漫着無路可去的喪容。

沒人說話,沉默的會議現場沉重得令人受不了!

終於耶律李胡忽然跳了起來,眉毛和鬍鬚揚動着,大叫道:“不管了!不管了!什麼都不管了!所有人聽令,跟我回去救東京!”

軍事會議上,所有人都面面相覷。所有人都沒想到這次會議的第一句話,聽到的就是這個!

耶律屋質黑着臉,說道:“李胡!你瘋了麼!”

現在他都不叫攝政王了!

此時此刻,什麼攝政王,什麼天下兵馬大元帥,彷彿都變成了笑話。

遼陽已無強軍,耶律察割再敗,榆關這邊就是契丹全部的有生戰力了。也就是說,這裡是契丹人最後的希望了。

“我說,去救東京!”

“救?怎麼救?”蕭轄裡喃喃道。

在現在的形勢下去救東京,不但榆關將難守,就是趕去的人也是去送死!

唐軍已經打了一次援,耶律察割就是落入了唐人的陷阱,難道同樣的陷阱還要契丹人再跳多一次?

“遼南有百萬漢人啊!”耶律察割紅着臉說。

遼津失陷,察割戰敗,遼南的那百萬漢人……想想都可以猜到那些人會是什麼樣的立場!

“知道遼南有百萬漢人,知道東京很危險,可那又如何!”耶律屋質儘量讓自己保持平靜:“唐軍必定會在路上設伏擊的!察割已經上了一次當,我們不能再上第一次!”

錦州已經落到唐軍手中,遼西走廊的東西兩頭都已經被封住,就是想回東京,也都過不去了啊!

還怎麼回去?還怎麼回援!

這時候撒割也失魂落魄般說:“是啊,不能再上一次當,可是……可是……可是我們難道就眼睜睜看着遼南百萬漢人把遼陽府燒光?把我們的妻兒殺光?把我們契丹的百年基業毀光?而且留在這裡,也沒有活路啊!”

一種更加喪氣的氣氛壓抑在了每個人心頭。

北面是大山,南面是大海。西面是剛剛把自己徹底打敗的燕京鐵軍,而東面——則是被截斷了的歸路。

打回去,很可能會落入陷阱。

可是留在榆關,同樣沒有未來。

————————

會議上,耶律李胡繼續他毫無理性的咆哮。

而漸漸的。契丹將領們也好像瘋了一樣,竟然一個兩個地應和道:“沒錯!沒錯!打回去!打回去!打回東京去!”

“回去救人!”

耶律屋質看着眼前這一切,無力地坐到在椅子上,這些經歷過不知多少場戰爭的將領們,此刻竟然彷彿也都失去了理性一樣,連他們都如此。外面的底層士兵就更不用說了!

這時,一個年輕卻冷靜的聲音說:“回去吧!兵心思歸,攔不住!強行攔住,榆關的時期不出十天就會崩潰,不如把這股思鄉的情緒利用起來。一舉殺回遼陽府去——那或許是我們最後的機會了!”

耶律屋質望過去,發現說這話的是在燕京奇襲中大放異彩的耶律休哥。耶律屋質覺得這話貌似有理,其實卻仍然是很不負責任的冒險。但他又不能不承認,現在如果要強行攔住已經陷入半癲狂狀態的契丹士兵們,榆關的時期將不戰自潰。

耶律李胡道:“看看!休哥也這樣說呢!回去吧!現在就回去!擦好刀,備好馬!我們明天就殺回去!”

會上所有將領都跳了起來,高叫了起來,齊聲道:“領命!”

耶律屋質依舊無力地垮塌在椅子上。看看應命的這些將領——或許李胡的命令從來沒有得到過這樣齊心的響應吧。這是這響應,卻讓耶律屋質覺得那彷彿是奔赴地獄之門的叩門聲。

————————

“瘋了……瘋了……都瘋了!”耶律屋質幾乎要哭出來!

現在殺回去?那怎麼會有勝算!

雖然遼軍仍然有數萬人,但唐軍在遼東肯定會堅壁設伏以待啊!

蕭轄裡忽然低聲說:“他們是瘋了。可不瘋又能怎麼樣?留在榆關等張邁來招降麼?”

聽到“招降”兩個字,耶律屋質的心就像被針扎中一樣!

是的,殺回去,多半會敗亡。

可是留在這裡,仍然是絕望!

在東西兩頭都被掐斷的情況下,遼西走廊狹隘肯定無法供養數萬大軍。現在趁着唐軍立足未穩,大軍一涌而東。的確還有“萬一”的機會,而一旦被唐軍豎立起左右堅城來。那時的榆關將不戰而敗!

到得那時,真的要“投降”麼?

作爲雄踞北國百年的驕傲,耶律屋質無法接受!他也明白在場的將領中也不是沒有明白人,但他們都拒絕接受這等屈辱!寧可東向一戰,冒險以博萬一,也絕不屈膝投降!

耶律屋質默然了。

——————————

會議還沒開完,榆關已經不停有士兵在逃亡了,契丹本族的人無處可去,但那些渤海、高麗、漢軍……甚至回紇、敵烈,都在逃亡!

現在,在很多人看來,契丹已經完蛋了!

現在對他們來說,只要逃離這個可怕的戰場,等到戰爭結束,他們再出來,興許就能撿回一條性命,只不過是頂頭的統治者從契丹人換成了漢人罷了。

這天晚上,灤州方面發來了一封書信。

那是一封勸降書—一看那筆跡,竟然是韓德樞的手筆!

耶律李胡狂怒之下,將勸降書撕成了粉碎!

“漢狗辱我太甚!”李胡指着西面罵道:“待我收復遼東,殺盡在遼漢民,再來找你們算賬!”

憤怒中的耶律李胡整合了五萬大軍,東歸救遼,所有不願意束手待斃的契丹人——包括絕大部分殘存的皮室全部出動了!

剩下不願意追隨李胡的人馬,則留在了榆關。

天策十一年,七月底,遼西走廊已經有了幾分秋意,風中肅殺的味道越來越濃郁。蕭轄裡不願意來,耶律屋質獨個兒來送行。

這一去,雙方都不知彼此存亡如何——也不知道是走的人會死,還是留下的人會死,還是雙方都會死。

送別之後回到榆關城內。耶律屋質發現蕭轄里正在城頭的垛孔中看着耶律李胡遠去的背影,他很厭惡耶律李胡,但這一刻眼中卻流下了熱淚——他哭的不是李胡,而是契丹啊!

耶律李胡此去,帶走了契丹最後的皮室人馬,也帶走了契丹最後的武力種子!如果這一去再出什麼岔子。那整個契丹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或許……哀兵必勝!”耶律屋質喃喃說。

“哀兵必勝?”

“是啊。”耶律屋質說:“李胡此去抱着必死之心,這必死之心,或許能成爲扭轉的轉機也說不定。”

必死之心……

哀兵必勝……

儘管覺得很渺茫,但現在,他們也只能寄希望於這種冥冥的願景了。

——————————

東歸救遼的五萬大軍。爲了避免重蹈察割的覆轍,儘量保證大軍在行走過程的集合度,同時廣派哨騎,遠遠地探查前方道路,以掃除各種埋伏。八日之後,大軍接近錦州!

哨騎發現唐軍三路大軍集結於錦州境內的小靈河畔,高行周、楊信、折從適全部到齊。高行周居中,楊信在左。折從適在右,三路兵馬各有八千多人,清一色的騎兵。這可是比埋伏察割時更加齊備的陣容,儘管錦州已經燒得半毀,但這三路軍馬卻拼成一道鐵壁一樣,徹底截斷了所有胡騎的歸路!

哨騎過不去了。

耶律李胡等也大概猜到,唐軍要在此堂堂正正一戰!

“是白馬銀槍團、大唐槍王和大唐箭王!”耶律休哥說道:“這也是唐人部隊中第一流的強軍了!”

燕京整軍之後,除了幾支威名赫赫的番號保留有限的兵力外。其餘的人馬盡皆接受整編,整編之後老兵散入各個新的軍區之中。唐軍各番號的整體素質變得更爲平均,但仍然有幾支部隊實力突出。

“既然對方有這個念頭。那我們就成全他!”耶律李胡說。“唐人大概是想再來一次唐山一戰吧,但今天他們要面對的,可不是杜重威那樣的孬貨,而是我契丹的精銳!”

遼軍的五萬大軍,並非都是契丹人——而其中的漢、渤海、高麗等族,在契丹騎兵的裹挾下,面對唐軍三大王牌,幾乎人人都有怯色。

有警於唐山一戰的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是杜重威部戰敗後反向衝動皮室後軍的陣腳,這一次耶律李胡改變了主張,他將最強悍精銳的部隊放在前頭,集中力量,衝擊白馬銀槍團與折從適部之間的駁接地帶!只要衝破這道鐵壁,就一口氣殺回遼東去!

“今晚休息一夜,養好馬力,明日一早廝殺,一口氣衝過去!”

看到契丹人的動態,唐軍三大將也猜到明日即將決戰。

“元帥當初親口說過,”楊信在傍晚的軍事會議上說:“如果戰事進行到今天這般地步,那麼,就不要再讓一個皮室回去了!”

耶律李胡的戰術佈置簡單而粗暴,但張邁的指示則更加簡單,更加粗暴!

楊信道:“我們渡海而來,這一仗,不只是要勝利,不只是要殲敵,而且還要打得所有胡人從今往後不敢仰望我大唐,一舉而定東北三百年太平天下!”

————————————

這個晚上,奚忠沒有睡覺,帶着工事兵的將領們一起,不斷推演着第二日的陣容與戰法。

————————————

第二日,天才矇矇亮,雙方兵馬便集結起來,沒有盾牌——不管是遼騎,還是唐騎!

耶律李胡做出了衝鋒的決定,但他並沒有站在最前鋒,策馬立於最前鋒的,是耶律休哥。

昨日耶律李胡作出戰術指示的時候,耶律休哥心中並不贊同,但他也沒有反對,而今日交戰之際,他則請纓立於戰陣之最前端!

“我大契丹百年天下,總得有一個夠格的人來殿軍!”

他拔出了一把鑌鐵打造的馬刀,看着打磨得如鏡子一般的刀鋒,裡頭映射出了自己的臉。

契丹之立族,便在於掌握了鑌鐵打造技術。以此利刃加上馬背上的雄壯體魄,造就了這個偉大民族的百年傳奇。只可惜,一個偉大的民族,遭遇了另外一個更偉大的民族,一個百年雄魄。遭遇了另外一個千年強魂!華夏三千年的積澱,再加上來自安西的一番洗煉,面對這樣的民族,是所有爲鄰爲敵者的噩夢!

“這就是變文中的既生瑜何生亮麼?”

契丹騎兵後方,號角已經響起!

那是衝鋒的徵兆!

數十個勇士用他們超人一等的肺活量,鼓動着空氣的震盪。吹響着契丹民族抱懷必死之心的衝鋒前奏!

可就在這時,唐軍的後方炮聲響起!

銅火銃的殺傷力,至今尚能讓張邁的滿意,但示威性質的鳴炮,卻已達到了這個時代所能達到的極限!

人肺加上號角所發出的聲響。徹底淹沒在火藥撕裂空氣的劇烈震動之中!尚未開戰,已落下風。

轟轟猶如炸雷般的聲響之後,便伴隨着數萬人同時的長叫:“大唐——威武!大唐——威武!”

耶律休哥根據唐軍的呼喊進行判斷,推測唐軍的全部數量並不止三萬人!在兩萬八千騎兵的後面,應該還有超過一萬五千人以上的部隊,那是什麼部隊?步兵?弩兵?還是那種會噴火的軍隊?

但現在已經來不及去思索了,就是思索了也來不及去轉變戰術的佈局,當前局勢雙方都已如箭上弦、不得不發!

契丹的號角已到尾聲。在最末的一刻,契丹的九千皮室武士,也在耶律休哥的帶領下。同時發出了最後的嘶嚎!九千把鑌刀,帶着回家的迫切,帶着最後的憤怒,帶着寧死不折的驕傲,指向東方!

“漢人,去死吧!”

衝鋒開始了!

馬蹄放開。不顧一切地向前衝去!

同時,耶律李胡也發出了全軍衝擊的命令。後續的四萬人馬同時衝出,二十萬個馬蹄震動着小靈河西岸鬆軟的土地!

————————————

遼軍衝鋒了。唐軍卻沒動!

兩萬四千騎兵,屹立如泰山、不動似鐵壁!

兩萬四千人,面對騎兵的衝鋒,靜穆得令人詫異。

而與此同時,兩萬騎兵的後方,則是接近兩萬人——包括八千工事兵和從遼東召集過來幫忙的一萬多民夫——已經車輪一般急速運轉了起來。

“契丹!去死吧!”

奚忠發出了呼吼,他好像看到了環馬高地的鮮血與烈火,看到了奚勝戰死前冷淡的眼神,隨着他的號令,數以百計的火球一輪接一輪地從唐軍騎兵陣後飛出,如同燃燒的大冰雹一般落在契丹衝鋒部隊的中前陣!

當初漠北遠征,陸路運輸完全無法搬運重型器械,可是渡海而來,運送重型器械卻完全沒有問題。這個時代,儘管有張邁《實學》的指引,可工事部門開發出來的火器還是五花八門,火炮、飛火導箭、火龍噴壺、投彈火蒺藜……十七種同時在這裡噴發出他們殺傷力的極限,就像一個巨大的試驗場。

火炮拋射,火龍飛竄,火蒺藜在落地之後四發彈射,小靈河西是一片草地,金秋之際,草色枯黃,在火焰的轟燒之下,地面正變得越發乾燥,甚至着火!

然而五花八門的火器威勢雖然煊赫,殺傷力卻完全跟不上表面的威勢。

耶律休哥不是杜重威,皮室騎兵也不是被迫上陣的漢奸部隊,面對火焰,九千皮室毫不動搖,仍然只是前衝!前衝!前衝!

火器造成的華麗場面,驚了一些馬匹,傷了一些騎士的皮肉,然而除非直接命中,否則只要不死,皮室精銳的衝鋒就不會停下,皮肉上的損傷,無法讓皮室精銳放棄衝鋒!也有巨大的火球砸下,當之者斃命,場面十分的血腥恐怖,然而久經戰陣的皮室卻都選擇了無視!無視即無懼!無懼便可繼續向前!就整體而言,這一輪火器的殺傷程度尚不足以阻止騎兵大規模的衝鋒!

——————————

“這就是你們唐人最後的手段了嗎?哈哈,哈哈!”耶律李胡也在衝鋒之中,雖然位於中後陣,看到這一切也還是忍不住狂笑:“沒用!沒用!這隻能對付杜重威那樣的膽小鬼。對付不了我們大契丹的無敵腹心部!”

——————————

“大唐——威武!”

兩萬四千騎兵稍稍行動,讓開了上百個小缺口,推出了百門銅火銃!

“轟轟轟——”

火炮狂轟濫炸,炮彈的衝擊在眨眼間就轟得數十名衝在最前的契丹精銳騎士落馬!然而死了數十人,後面還有成千上萬的後繼者!只要衝在最前鋒的皮室精銳不動搖。後面跟來的部隊就會繼續向前,向前,向前!

火炮需要冷卻,就在這個空隙,牀弩推了出來,數十架牀弩同時射出。遇人釘人,遇馬釘馬!

最前鋒的遼軍騎士又被剝掉了一層,然而後續者依然奮勇而前!

————————

“厲害啊!”

楊信讚歎了起來!

“不愧是契丹!”

折從適也說。

面對如此的炮火與弩陣,如此的傷亡,卻絲毫不損其衝陣的勇氣與膽魄。儘管是敵人,也依然令人肅然起敬!

“幸虧,幸虧……”

高行周嘆息道,他是要說,幸虧現在屹立陣前的是同樣有着鋼鐵一般膽量的唐騎,若是換了心志弱一點的部隊,只看到這等衝鋒的威勢,只怕就要轉身逃跑了。而作爲掩護的前方陣勢一旦動搖,那騎兵陣後面再多的犀利武器裝備也都沒用了!只要被騎兵衝入器械陣中,那接下里的戰事就是一邊倒。

——————————

“大唐——威武!”

腰弩、機弩、強弩。同時準備好了!

“發射!”

箭如雨發!

投石陣射程最遠,火炮牀弩次之,進入到弓弩射程,雙方已經逼到了極近處了!

然而就是這時,身處後方觀戰臺上的奚忠臉上纔開始泛起興奮——甚至帶着隱隱的瘋狂!

“爹!你看看!看孩兒給你報仇!”

他沒有用令旗,而是罕見地用一把陌刀來指揮!而這個舉動也是張邁特許的!

陌刀揮動。尚未損毀的投石車移動了,調整了射程。

“放!”

火球橫空而至!

火球羣中夾雜着煉油彈!

這一次。是集中地砸向幾個地方!

皮室騎兵作戰經驗豐富,警醒地避開了那些密集的火球羣降落處。煉油彈爆裂,濺射出一片煉油,可怕的火焰立刻吞沒周圍的地面!

然而這種燃燒遠未結束!

一股濃濃的火藥味飄散開來,緊跟着,就是可怕的爆炸——

“啪啪啪——”

“轟隆隆,轟隆隆——”

“轟,轟——”

各種炸響、啞響、狂響……

在戰陣之中不停地爆出,耶律李胡感覺到地皮在震動——不!不是地皮在震動!是地皮在飛!

這一次的火球羣,根本就是導火索,點燃了隱藏在地下的地雷——之前的所有火器拋射,全部都只是開胃菜,這個改良了的地雷陣,纔是這次決戰的正餐!

數十架投石車,不停地調整方向,不停地引發埋在底下的轟地雷!

無數地皮被炸了開來,已經被之前的火焰烘烤得焦乾的野草也迅速燃燒!

轟轟隆地洞!

在不停的炸響中,血肉橫飛、斷肢四散!馬匹嘶鳴,騎士慘叫!

皮室的騎士第一次怕了!

這種可怕的場景,這種猶如煉獄般的處境,令人感覺猶如身處烈火地獄之中!

地皮在飛,血肉在飛,斷肢在飛、人頭在飛……

混亂一旦開始,就再也無法制止了!

“爹爹啊,你看到了嗎?你看到了嗎?”

奚忠瘋狂地叫喊着!他目睹着這一切,也彷彿在代奚勝目睹這一切!

唐軍的火炮技術,如今還沒有真能達到遠程轟擊成片地炸死人馬的地步,但是火藥包的設計與運用,早在環馬高地一戰就有了雛形,而眼下的這一場戰爭,又集中了這些年來天策大唐所生產火藥的六成,其中更有一部分是剛剛從龜茲運來的新火藥!

投石車已經不再拋射火球,改爲拋灑柴屑與草球,在一陣陣爆炸之後,不斷蔓延的火焰吞沒了小靈河畔的大地,地面的乾草與灌木叢也都被點燃了,數百處地雷、火藥的埋藏點全部引爆之後,小靈河畔變成了一片血與火的海洋!

遼軍不分胡漢、渤海、高麗,所有的戰馬終於全亂了!所有的騎兵也終於都失去了取勝的最後希望!甚至連完成突破的希望也都沒有了。

“啊啊啊,啊啊啊!”耶律李胡慘叫了起來!

在火焰與煙霧中他開始分不清楚東南西北,他終於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多麼可怕的錯誤!

耶律休哥也紅了眼睛,衝在九千皮室最前鋒的他,居然到現在還沒有死!

正如埋伏在草叢中的毒蛇,不會攻擊過路人羣中走在最前面的一個,最前方的數百騎兵,已經越過了地雷陣!

可是,他們這支殘軍要面對的,是白馬銀槍!是大唐槍王!是大唐箭王!

“大唐——威武!”

天策唐軍中的騎兵,終於出動了!

工事兵與地雷陣,取得的是勝勢!

真正的殲敵戰,還是要靠白刃出擊!

“大唐——威武!白馬銀槍,出擊!”

“大唐——威武!槍王麾下,出擊!”

“大唐——威武!箭王麾下,出擊!”

允許於戰爭之中,高呼出類似於個人崇拜式的口號,楊信與折從適是極少數的將領之一!

白馬銀槍出動!槍王麾下出動!箭王麾下出動!

真正收拾整個戰場的時間,到來了!

兩萬四千騎兵,從三個方向進擊,後方炮火漸停,騎兵挺進,斬過去,劈過去,剁過去!推過去!

心力已經耗盡的耶律休哥,不顧自身破綻地將鑌刀刺入一個唐軍將士的胸膛!

與此同時,左右兩把馬戰唐刀揮至,一把砍斷了他的肩膀,另外一把斬斷了他的頭顱!

耶律休哥飛起的頭顱拋向空中——在那麼一瞬,如果他的眼睛還能起到作用的話,將會看到他精神所寄的皮室已經陷入最後的混亂中了。

耶律休哥沒有瞑目,而契丹最後的菁華,也在刀光與火焰之中、在鐵蹄與血腥之中,一點一點地被這個時代所吞沒!

此戰過後,小靈河得到了另外一個名字,雖然一直沒能成爲正式的稱呼,卻流傳千載而不絕——這個名字就是——

葬遼河!

————————

————————(未完待續)

第三十七章 和平一統——不戰而取河西!第二九六章 迴歸第一九一章 三面圍攻第五十一章 羣狼的窺視第二十六章 自取滅亡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一五八章 威震西域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二十六章 自取滅亡第一四三章 戮胡十萬成我名第九十八章 張邁再升官?第四十二章 假夜戰第十六章 上下同欲第八十二章 血人巷第三零二章 遼陽動態第一零七章 大昭寺之一第二零零章 染血的高地之一第二九六章 迴歸第二五七章 接雁將第六十五章 星夜血緞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一五三章 疑慮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四章 鄭家往事第五十八章 火牛雷豬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五十章 孤兒柴榮第一一三章 戰後的難題第一零七章 窮寇必殲!第十七章 謊言第一一一章 重新崛起的東方第一零四章 血性第四十六章 大漠雙煙直第十八章 我們相信你第一三零章 涼州大會第一零七章 大昭寺之一第五十八章 三封信第九十九章 並世三大霸者!第十一章 黑虎陌刀將第三零二章 遼陽動態第八十二章 玉門攻防之二第五十章 狼牙營之二第一二九章 血塗門之一第五十九章 暗夜悲哭第二十二章 割地第一三三章 馮道第四十八章 碎葉沙漠決勝第四章 鄭家往事第一零九章 大昭寺之二第二十三章 我不是楊易第十六章 上下同欲第二十五章 轉移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一五一章 抵抗大唐第二八五章 定州軍議第八十九章 西線第五十六章 昭山夜宴之二第八十七章 汗血騎兵團之一第一二四章 窺敵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二十五章 轉移第二三三章 毀家爭勝第十章 借錢宴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二十五章 兩筆賬之一第一零二章 匹馬不歸第一五四章 破春冰第二五四章 兵臨潢水第八十六章 大宛王族第三百章 淮北事件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皮室第九十七章 鬼門關第三十八章 突騎施第二零九章 度盡漠北第一七三章 扶持還是背叛——一念之間第一二五章 士子西行之二第一二五章 士子西行之二第四十六章 藏碑谷第二一二章 鐵獸猙獰之三第二十一章 弄璋第四章 鄭家往事第一二七章 火燒浮屠城之二第六十七章 東南捷徑第一三三章 擂鼓西進第四十五章 碎葉屯軍後裔第七十七章 槍將之王第八十七章 高昌攻防第十七章 宣戰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一四九章 哈里發的使者第五十六章 昭山夜宴之二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一三零章 涼州大會第七十四章 斬旗第三二一章 恐慌第十七章 謊言第二十八章 四鎮規復!第八十章 猛將之志
第三十七章 和平一統——不戰而取河西!第二九六章 迴歸第一九一章 三面圍攻第五十一章 羣狼的窺視第二十六章 自取滅亡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一五八章 威震西域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二十六章 自取滅亡第一四三章 戮胡十萬成我名第九十八章 張邁再升官?第四十二章 假夜戰第十六章 上下同欲第八十二章 血人巷第三零二章 遼陽動態第一零七章 大昭寺之一第二零零章 染血的高地之一第二九六章 迴歸第二五七章 接雁將第六十五章 星夜血緞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一五三章 疑慮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四章 鄭家往事第五十八章 火牛雷豬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五十章 孤兒柴榮第一一三章 戰後的難題第一零七章 窮寇必殲!第十七章 謊言第一一一章 重新崛起的東方第一零四章 血性第四十六章 大漠雙煙直第十八章 我們相信你第一三零章 涼州大會第一零七章 大昭寺之一第五十八章 三封信第九十九章 並世三大霸者!第十一章 黑虎陌刀將第三零二章 遼陽動態第八十二章 玉門攻防之二第五十章 狼牙營之二第一二九章 血塗門之一第五十九章 暗夜悲哭第二十二章 割地第一三三章 馮道第四十八章 碎葉沙漠決勝第四章 鄭家往事第一零九章 大昭寺之二第二十三章 我不是楊易第十六章 上下同欲第二十五章 轉移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一五一章 抵抗大唐第二八五章 定州軍議第八十九章 西線第五十六章 昭山夜宴之二第八十七章 汗血騎兵團之一第一二四章 窺敵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二十五章 轉移第二三三章 毀家爭勝第十章 借錢宴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二十五章 兩筆賬之一第一零二章 匹馬不歸第一五四章 破春冰第二五四章 兵臨潢水第八十六章 大宛王族第三百章 淮北事件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皮室第九十七章 鬼門關第三十八章 突騎施第二零九章 度盡漠北第一七三章 扶持還是背叛——一念之間第一二五章 士子西行之二第一二五章 士子西行之二第四十六章 藏碑谷第二一二章 鐵獸猙獰之三第二十一章 弄璋第四章 鄭家往事第一二七章 火燒浮屠城之二第六十七章 東南捷徑第一三三章 擂鼓西進第四十五章 碎葉屯軍後裔第七十七章 槍將之王第八十七章 高昌攻防第十七章 宣戰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一四九章 哈里發的使者第五十六章 昭山夜宴之二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一三零章 涼州大會第七十四章 斬旗第三二一章 恐慌第十七章 謊言第二十八章 四鎮規復!第八十章 猛將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