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翰苑羣英

bookmark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翰苑羣英

這一界科舉克姓李的,在座除了李廌、李儇,其餘的竟然全都取中,成了新科進士老爺。

不過還沒殿試,殿試得等到明年三月。

章援拿了個第一,現在就是領袖,端起酒杯跟張珏敬酒:“我就說蘇內翰是坦蕩人,必不會計較,怎樣?恭喜世叔得中了。”

張珏趕緊還禮:“慚愧,還是賢侄兄弟家學淵源,章家人科舉,便如我等喝酒拈菜一般,不得不服。”

喝過之後,張珏又跟陳師道敬酒:“在座的都是少年高名,就我與陳兄可謂是蹉跎半生,我們倆得來一杯。”

陳師道是蘇軾的門人,大蘇等人都贊過他的詩詞文章,但是一直沒有考中過。

陳師道的家境比李廌還差,蘇軾先找張方平照顧,後來又安排在徐州學宮當教諭,算是混碗飯吃。

皇家慈善小學開立之後,待遇很好,蘇軾又跑去拜託張敦禮,張敦禮也是久聞陳師道之名,安排個語文班主任簡單得很。

好巧教的是扁罐那班,蘇油回京之後玩送孩子上學那一套,見到了陳師道,跟他說其實你的學問已經足夠了,最好各地走走交交朋友,開廣一下自己的閱歷,不要老是窩在學校裡。

於是陳師道帶了一屆,拿夠了盤纏,便開始遊歷天下,杭州河北陝西都去了,最遠還跑到了敦煌。

這次回來果然就不一樣了,文章做得不錯,取中第七。

聽陳師道一說,張珏不由得笑道:“那我比仁兄名次高點是有道理的,就算你去過敦煌,跑得也沒我遠。”

章持對哥哥也不太服氣:“現在的名次都不做算的,殿試纔是真正定高下的時候。”

說起這個大家也都說是。

張珏又敬李廌、李儇:“這屆試題的確難,二位萬莫氣餒,氣餒的時候,就想想我跟陳兄。”

衆人都是大笑,李廌、李儇強笑着喝了,文潛開口:“力夫的文章我不太瞭解,但是方叔這次失手,可還真是匪夷所思。”

方叔就是李廌,大蘇心愛的弟子,手把手教出來,結果老師出題學生竟然落榜,的確是不可思議。

李廌只好長嘆一聲:“都是命數,卻也無法可講。”

張珏也搖頭:“本來力夫這次也該取中的,可惜不該自作聰明,可惜了的……”

說起來這又是此次科舉的一個大瓜,很多人自作聰明,結果全栽倒在了上頭。

蘇東坡出的經義題中,《書》的一題是“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這道題翻譯出標準答案就算過關,本來是道送分題。

結果這道題直接刷掉了三分之一的舉子,甚至讓大蘇對於大宋的教育水平都產生了懷疑。

因爲這道題中的“難”是多音字,曾經有過兩種解釋。

一種是公認的解釋,讀四聲,刁難的難,任人就是小人佞人,答案是“驅除了小人,則蠻夷率服。”

一種很生僻,是讀二聲,困難的難,任人就是任命賢才,答案是“任命合適的人才很難,但只要做到了,則蠻夷率服。”

《新經》的註解中關於這段,取的是四聲,也是如今比較公認的解釋,因此這道題需要第一種答案。

然而很多舉子過度解讀了這道題,認爲大蘇和王安石是死對頭,他是故意出這道題的,目的就是整那些堅持用王安石《新經》註解的士子,因此故意選擇了第二種“非標準”答案。

然而這些人都想多了,大蘇壓根就沒有讀過《新經》的註解,而他自己也曾作過一篇《忠信昭而四夷服論》,引申過這一句話,其中“難”字取意,和《新經》註解,根本就是相同的。

因此當大蘇開始判卷的時候,看到這麼多將“難”字取二聲的試卷都給氣壞了:“現在的士子到底怎麼回事兒?都是怎麼讀書的!連這個字都搞不清楚了嗎?!”

將那些試卷統統刷落。

好死不死,李儇就是其中過度解讀的一位。

也算是性格決定命運,李儇本來是三家人當中最聰明的一個,但是也是最不相信蘇家人人品的一個,結果就是因爲這個不相信,讓他成個落第的那一個。

說起科考中的神奇事,劉燾說道:“不過今年也有文星高照之人,那個寧都孫勰,你們有誰認識嗎?”

大家都在搖頭。

劉燾說道:“此子可謂氣運沖天,被夫子從黜落試卷當中撿拔出來,置之第五。”

章援八卦之心熊熊燃燒:“如今士子當中紛紛傳說,這孫勰是內翰的私生子,當年夫子烏臺詩案後降職通判,養不起一大家人,遣散僕妾,其中一名小妾懷了孩子……”

文潛不由得啼笑皆非:“這是哪門子胡說八道?夫子在四通有股份,就算降職通判,也不差錢支使。遣散了些當地的僕人姬妾是真的,但是也沒窮到這份上。”

陳師道也笑道:“世人見夫子在黃州躬耕壟畝,便做出臆測,殊不知夫子躬耕乃是自省,求的是心安,不是節費。”

很多事情不到那一層瞭解不到,比如蘇油捐出四通財富,分割四通財產,很多人壓根都不知道。

而京師大學堂,在普羅大衆的眼裡,是皇家慈善基金撥款修建的,蘇油就只是因爲學識,被指派爲第一任校長而已。

張珏說道:“今年有些冷,接下來各位有何打算?是繼續攻讀,還是遊賞汴京?”

衆人都說當然是攻讀文章,都走到這一步了,當然要爭取進前十,那就是朝官,以後有的是機會欣賞汴京。

張珏笑道:“既然如此,那乾脆就去愚兄的莊子上,我們三家最近在中牟附近置辦了三處農莊,環境倒是清幽忘塵,離大學堂也近,無論是借書求教,還是研習揣摩,都頗爲方便。”

“京中居大不易,那邊果蔬魚肉價錢都便宜,還新鮮,冬日裡還燒煤,這麼樣?”

這下有不少人動心了,除了章援章持在汴京有住宅,只說一定去拜望之外,其餘人都說好,紛紛對着張珏浮白,表示感謝。

……

水西碼頭,另一羣人也在圍着火鍋聚會,不過都是朱綠加身,金銀圍帶,標誌着他們的身份,都是朝廷命官。

一個比大蘇還要肥大的翰林端着酒盞大呼:“這回可好,翰苑到底是清淨了。”

一個模樣滑稽的老頭就笑:“屠案要關張?”

肥胖翰林嚷道:“啊,忘了還有你這可惡老頭!”

這一幫子基本都是翰林清貴,要不就是中書舍人,胖大漢子叫顧臨,姿狀雄偉,看上去就是一介武夫,小時候在同窗間得了個小名叫“顧屠”,但是偏偏是文章錦繡,翰苑文才。

蘇軾還作詩調笑人家:“我友顧子敦,軀膽兩俊偉。便便十圍腹,不但貯書史。”

詩很長,裡邊還有:“磨刀向豬羊,釃酒會鄰里。歸來如一夢,豐頰愈茂美。”

一日顧臨在翰林院趴桌上睡覺,醒來發現桌子邊上多了四個小字:“顧屠戶案。”氣得大喊:“子瞻!肯定又是你!”

而邊上那個調笑他的人叫劉奉世,才從敦煌修完《說苑考叢》、《十三經考異》回來,也是個東方朔般的人物,整個翰林院中,只有他能和蘇軾鬥個旗鼓相當。

一名神色莊重,年紀稍輕的翰林說道:“此番是非,到底還是子瞻所起,好在子瞻家境殷實,八十斤銅要落到我頭上,可真是罰不起,只好去開封府請獄了。”

“可別!”一名氣質華美的中年官員一擺手:“少給我開封府添麻煩!好不容易纔清空了兩獄!”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栓動小獵銃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三十章 縣令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變化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曆史文明展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鄭州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醜話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廣州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的料理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動員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長瘡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九百章 縫紉機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百一十章 對對子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一百一十二章 賣癡呆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四百五十章 再到東川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栓動小獵銃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三十章 縣令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變化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曆史文明展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鄭州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醜話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廣州第三章 程家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的料理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動員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長瘡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九百章 縫紉機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百一十章 對對子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一百一十二章 賣癡呆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四百五十章 再到東川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