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拿下滑州

衛回視!,旦人自廊裡步入中庭。穿青煮官袍。橫習刀。身長六尺有餘,與他和折仲古這等北方男子比起來,雖稍顯矮但其人年不過三十,面白。留短鬚,氣量恢宏,風度不凡。折彥質一見來人,快步上前執其手道:“德遠兄,多年未見。因何在此?。沒等對方回答,又自顧言道“登第後,我記得賢兄外放陝西作了縣令?”

那人笑道:“方纔卸任,蒙聖恩,回京除樞密承旨一職。”說罷,抽回了被對方握住的右手,長揖一拜,口稱見過籤書相公。

折彥質卻再度執其手,表現得甚是親近,笑道:“弟與賢兄同榜進士,何必見外?”

“雖爲同年。但大人居二品高位,下官不過六品之職。這法度不可廢啊。”若是他人,同榜中進士,一個身居要職,一個官小位低,斷然是自慚形穢。但此人卻無一絲一毫自卑之意,談笑間自有一股大家風範。徐衛打量此人良久,心裡猜測着他該是哪位名人?

兩個熟人相談甚歡,倒把徐衛晾在了一旁。折彥質突然想起,拉了那人過來,對他介紹道:“子昂,我與你引薦,這位是我同年,姓張名俊,字德遠,四川綿竹人。”

張淡?就猜測肯定是兩宋之際哪位名臣,果不其然。若說北宋時期,李綱爲主戰派執宰代表,那麼到南宋之後,便數這張俊了。當下徐衛抱拳一禮:“幸會。”樞密承旨爲六品官,與他同級。

折彥質正當介紹他時,張淡伸手製止:“相公且慢,下官猜上一

“哦?甚好!想當年,你我一同登第,兄預測同榜進士之前途,大多言中。可見賢別隻人之明。你且猜猜,這位是誰?”折仲古笑道。

張俊目視徐衛。朗聲道:“這位小官人當在弱冠之年,雖着官袍戴烏紗,卻難掩一身英武之氣,應是行伍中人。日前。籤書相公於京外大敗金賊,有一人,引兩萬王師,夜劫金軍糧營,克盡全功。及金賊回師急救,又結嚴陣以御,危難之時,與士卒同戰,身被十數創,東京爲之震撼。可謂一戰成名,扭轉局勢!姓徐。名衛,行九,字子昂。想必便是這位。”

折彥質聞言大笑。徐衛亦笑道:“不敢當

“德遠兄果是法眼如炬,這位正是徐衛徐子昂。”折彥質笑聲不斷,看來是在東京偶遇故交,十分欣喜。

又說一陣閒話。無非是折張二人追憶往昔。又順帶着誇讚徐衛一番。折仲古話鋒一轉,問道:“兄方纔言說巧合”

“哦,我正奉徐樞密之命,往請相公赴樞府議事。沒想到。一到中庭。便見相公與子昂皆仰視照壁,因而有此一語。”張俊說罷,即引二人入內。眼下,太上皇與南逃之臣雖多已回京,但官家執意清洗,因此東京各衙署缺員的現象並未完全解決。偌大一個樞府,竟顯得有幾分冷清。

行至一處所在,方纔熱鬧一些。着青紅公服的官員往來絡繹,直掇紗帽的小吏行走其間,張淡介紹道,這裡便是樞密院十二房,一應軍務大事,都是先送達此處,呈交樞密長官指示後,又打回十二房分曹辦

過了十二房。穿行於迴廊之間,張俊不時地與同僚打着招呼,其中竟有幾人與徐衛相識,也點頭示意。至一處大院,張俊停下整理衣冠,一邊言道:“樞相深惡懶怠之風,可不敢大意。”折徐二人聞聽,也照樣學樣。直到冠正衣平,一絲不芶後,方纔入內。

方踏入大內。便見裡面各設公案,官員們埋於案間,或閱讀公文,或奮筆疾書。未見一人交談。往南行十數步,便有雕花隔斷,紗幔半垂,張俊立於前,輕聲報道:“啓樞相,折彥質徐衛到。”

“哦,這麼快?進來。”裡面傳來徐紹的聲音。

入處裡間,但見陳設奢麗,公案桌椅等各色器具一應俱全,樞密使徐紹背南而座,着紫色公服,此時已然起身,腰間金帶炫目,魚袋耀眼,正拿起一方印信,往一紙書文上蓋下,而後拿在手中,走了下來。

三人都行禮。徐紹一點頭,徑直行到桌邊道:“坐,都妾。”

三人坐定,張俊完成差事,自行離去。旁邊小吏上前奉茶水,折彥質自然不是來討茶吃的,心裡裝着事,側看了徐衛一眼,見他並無言之意,遂道:“樞相,下官此來”

話未說完,樞密相公已將那張文書遞到他面前,墨跡未乾,印泥猶溼,顯然是方纔所寫。折彥質一怔,取過細看。這一看。直看得他眉頭一揚,面露喜色!原來,這便是樞密長官親自籤的軍令。以折彥質爲京畿制置副使。統管京畿軍務,節制在京諸將,明白無誤地寫着,自軍令所下之日起,即刻對滑州用兵!

此時,彥質心中又驚又喜,喜的是官家終於下定決心,要圖宗望。驚的是,樞密相公何以知曉我心事?又是如何使得官家痛下決心?

“仲古,你等日前一戰,自是挫敵兇焰,一舉扭轉顧勢。

但此時,東京仍舊暗藏危險。滑州之敵,若不能克,日久必生變故。這一點。你心中要有數,萬萬不可大意纔是。”徐紹待他看完軍令之後,鄭重地囑咐道。

將軍令收好。折彥質正色道:“下官知曉輕重,請樞相放心,便在今日,下官即往滑州坐鎮指揮。”

徐紹看他一眼。若有所思,片玄之後敲了敲桌面:“不妨透露個消息給你,一盞茶之前。收到西京留守司軍報,還是說金人扣河甚急,抵擋不住,有守河部隊開始遁逃,獨韓世忠所部仍在奮戰。”

徐衛心中一動。昨天西京纔來報,時隔一日又報,若不是情況萬分危急。怎能如此?看來,黃河多半是守不住,粘罕過河在即。說不定!這個。時候已經過河了!

折彥質亦驚,當下無二話,憤然起身,對着徐紹一拜,轉身大步而去。徐紹目送。嘆道:“文判抓全。國家良臣也,折氏一門,必在此人身上中興門……

。說罷。見侄子沉思不語,遂問道“傷情如何?。

“皮肉傷,不要數”徐衛隨其答道。

“官家也很關心你的傷創,今日散朝還問過我。”徐紹說道。

徐衛並沒有當即朝禁中一拜,感謝皇恩浩蕩云云,而是憂道:“樞密相公,粘罕到達黃河是什麼時候的事?”

徐紹略一思索,答道:“去歲臘月中。”

“現在是正月初,也就是說粘罕被擋在河東至少半個月,十幾天都沒能強渡成功,現在西京突然告急,粘罕可能從太原調兵南下了。”徐衛語氣中的憂慮,徐紹感同身受。網困了惡狼,又來猛虎啊。

不過想到陝西王師二十萬來援,徐紹心裡稍安,也寬慰侄兒道:“無妨,西軍強援尾隨金軍而來,嶺使粘罕有所顧慮。如果再能了結滑州之事。東京當無憂。”

徐衛點點頭,但願如此吧。

“哦。對了,折彥質姚平仲攻取滑州,張叔夜回衛帝闕,京東京南十四縣防務由他接手,你徐紹欲言又止,

徐衛聞出味兒來,苦笑道:“調我去京西?”

“正是。”徐紹點,頭。

“劫糧一役,虎捷傷亡九千餘,現在我手上兵力只三萬餘,而且還有相當部分是兩河潰兵,既沒戰力又沒紀律,”徐衛叫屈道。

“沒奈何。連班直都用上了,還哪來的兵?徐原徐勝雖馳援西京以阻粘罕,但據我估計,不太樂觀。到時若滑州未破,還得你來擋一陣。只要斡離不被滅,萬事都好說徐紹如何不知侄子難處?可沒辦法,兩河部隊死的死,散的散,東京兵力本就有限,唯一指望得上的陝西軍還在半路上,這時候只能把剛剛經歷苦戰的虎捷鄉軍推上去了。

“遵命。”徐衛起身抱拳道。

到底是親親的侄子,徐紹終究不忍,小聲道:”官家也知你難處,已經着人給你敘功,準備封賞。據說官家比較傾向於留你在身邊,有司官員洞察上意,說徐衛功大,應該破格提拔。甚至有人提出,一步到位,直上“殿前都虞侯。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麼?這是要把你作爲三衙大帥來培養小子,殿帥、騎帥、步帥哪個不是在外磨練幾十年才能當上?也是讓你撞到了時機,遇上朝廷急需用人之際,官家又偏愛於你,看這樣子,到不了三十歲,你就能成爲三衙統帥。”

徐衛劫糧之時,斡離不大軍回救,他都沒慌過,偏在聽了這話之後,頓時失色。什麼玩意?把我留在東京?如果一直在京師,哪怕官銜再顯要。說到底還是看家護院的。就算這次完勝女真,但宋金攻守之勢,短期之內不會改變。有了一次二次南侵。就會有三次四次。自己僥倖能化解一兩次,可誰敢保證不會有一天陰溝翻船?況且,東京無險可守,河北亦然,留在此地風險太大。最重要的是,眼下國難當頭。朝廷正要用武人效命。

等大戰過後,金人兩三年之內當不復來,到時。崇文抑武的風氣必然捲土再上。到時候,在這場大遭到文官集團猜忌。如北宋名帥秋青,從士兵幹起,一直做到樞密使。就被文臣們如瘋狗一般猖狂攻擊,秋青爲人忠義,文臣們抓不到把柄。就編造一些故事,什麼秋家的狗長角,秋府夜奇光,秋青宅院的井中有黃氣十數丈,沖天而起等等。說白了,就是影射秋青有異心。本來極爲信任喜愛秋青的宋仁宗,也不得不在這漫天攻擊之下,將他逐出朝廷。半年之後,這位宋軍領袖抑鬱再死”

徐紹見他神情有異。笑問道:“怎麼?看你神情,倒不太歡

?”

“三叔面前,不說虛話。如果這次能擊退女真。我寧願到西邊外任。”徐衛如實說道。

徐紹聞言。臉上笑容盡斂,盯着侄兒看了半晌。終於點頭道:“一切有三叔在。我來安排。”他爲執政,位高而權重,又漸得皇帝信任,說得上話。如果他答應安排。事情便有希望。

徐衛起身拜謝,當即便告辭離開,準備回陳留召集部下,交割防務,開赴京西駐防。網想走,忽地笑問道:“卑職斗膽問一句,樞密相公是如何說動官家痛下決心的?”昨日趙桓召見他三人,雖然極受鼓舞,但最後仍舊沒有明詔示下,今日樞密院卻已經下了軍令,那肯定是三叔進的言。

“我與少宰相公聯合向官家進言,只一句,若能攻滅金軍於境內,縛敵酋於殿前。將天下歡動,四海歸心。”徐紹說道。

徐衛聽後,細細品味一番,這才辭別。薑是老的辣呀,換成自己,絕難說出這句話來。此話初聽時。只覺平平無奇,是個人都能說出來。但若仔細想,這話裡透出的意思,卻是趙桓現在最想要的。

換成另一種說法,那就是,如果在皇帝你領導之下,取得如此大勝,那麼滿朝文武,天下軍民,士農工商,遠近諸夷都會歡欣鼓舞,衷心擁戴。從此,你的權威將無人能撼動!包括,太上皇!

趙估當初迫於形勢,又急於逃跑,不得已而將皇帝位傳於太子趙桓。可他才四十多歲,正值壯年。豈能甘心?且無論京城還是地方,皆有他舊臣。萬一哪天等時局平穩些,他又圖復辟,趙桓拿什麼對抗?要,就是民心!

你趙桓受命於危難之中,正值女真入寇,山河破碎。如果你能領導軍民抗戰。非但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還將入侵大軍擊敗,那就說明,你比你老子強。因爲他在大敵當前時選擇了逃跑。既然你比他強,那麼誰還會希望他重回金殿?童貫?早已身異處。蔡京?據說已經在潭州病死。蔡攸?也被勒死了。其他宵小之輩,不足爲慮。(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6肌,支持作宋閥

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58章 報捷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762章 淮西軍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662章 峰迴路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四百一十章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七百五十一章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79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四百一十九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八百六十五章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80章 新君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八百五十一章第八百五十章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639章 上本子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284章 種家軍第225章 下馬威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四百四十五章第500章 政變(下)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八百四十章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147章 暴亂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77章 韓世忠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406章 大變動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83章 驚變第八百四十八章第四百二十章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70章 陰招第791章 唱雙簧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363章 屹立不倒
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58章 報捷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762章 淮西軍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662章 峰迴路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四百一十章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七百五十一章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79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四百一十九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八百六十五章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80章 新君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八百五十一章第八百五十章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639章 上本子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284章 種家軍第225章 下馬威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四百四十五章第500章 政變(下)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八百四十章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147章 暴亂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77章 韓世忠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406章 大變動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83章 驚變第八百四十八章第四百二十章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70章 陰招第791章 唱雙簧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363章 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