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

bookmark

大宋終究是與塞爾柱有着直接矛盾的,兩大帝國之間除了八百里瀚海,就沒有別的文明存在,這對趙禎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爲這兩大文明已經到了直接利益摩擦的程度,一旦劇烈到不可調和,雙方之間必有一戰!

趙禎習慣於未雨綢繆,他考慮到了未來可能出現的威脅,所以打算早做準備,最少心理上要有準備的。

即便是不爲現在的自己準備,也要爲兒子,孫子做好準備,他目光所及便是能力範圍之內,而趙禎的能力範圍是有限的………………

趙禎在東城,東城就屬於了大宋的領地,大宋的商賈明顯就能感覺到阿母城今日的不同,城防被劃分的很清楚,東西城池之間彷彿有着一道看不見的隔閡。

塞爾柱的西城同樣而已是如此,當然即便是這樣也依舊不會影響雙方之間的交易。

大宋,塞爾柱都在準備即將到來的帝王會盟,這對於兩國來說都十分重要,其中也不乏一些小小的手段。

雖爲會盟,當雙方之間都知道並非是會盟那麼簡單,其中涉及的利益極多,還要擬定條款,商議規則,討論邊界等等諸多問題。

這個是一次難得機會,是兩國皇帝會面的機會,當然要把此次會盟的價值壓榨的乾乾淨淨,把雙方之間能夠商談的事情都拿出來解決。

這就是一次帝國之間的友好協商,怎能不做到盡善盡美?

蔡伯俙在忙碌着,他已經準備了許多關於經濟方面的條款,做生意他是在行的,但他從來都沒有做過國與國之間的生意。

這已經不能用生意來形容了,更多的是在進行一場大國之間的利益交換,雙方之間的利益往來之龐大,蔡伯俙到現在還如同做夢一樣。

軍械買賣的利潤是強大的,就如同後世的軍火買賣一樣,有些技術是你掌握而別人所沒有,這就等同於你可以任意的制定價格。

現在不是後世,沒有所謂的行業標準,更沒有世界性的貿易組織,市場誰說的算?當然是強者!大宋就是這世上最大的強者。

雖然趙禎開始了資本主義進程,但同時帝國主義也依舊存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最後階段,依靠資本輸出,讓其他國家勞動,得到利潤,當然現在的大宋還沒有做到這一點,但卻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帝國主義在後世是有標準和限制的,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結合當時的經濟、政治條件,表現出帝國主義一定發展階段所具有的基本經濟特徵。

但最主要的地方在於,隨着壟斷本身的發展和客觀條件的變化,作爲現象形態的基本經濟特徵必然有所發展和變化。

其實壟斷就是帝國主義重要的很難標準之一,壟斷的產生和發展最重要的變現形式。

在趙禎看來,眼下的大宋已經完全成爲帝國主義的存在,在大宋生產資料的壟斷已經形成,但並非是富人在進行壟斷,而是國家資本的壟斷。

這是一種從未出現過形勢,大宋是封建社會的制度,但卻是帝國主義的本質,這個快速發展的國家已經走上了一條趙禎也不清楚的道路。

帝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非常迅速,這是趙禎也始料未及的,這個龐然大物需要更多的養分,需要能夠捨去這個世界上的財富。

軍械的交易還只是開始而已,趙禎看過每年大宋的財富已經工業增長的奏疏,其中的許多數據高的嚇人。

大宋的財富增長和工業化的程度成爲正比,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宋對外的貿易的增加,這其中涉及到了許都複雜的概念,趙禎自己都不是非常清楚,但三司中的官員卻非常清楚。

三司在這兩年已經發生了本質的改變,他們屬於文官序列,但卻不同於一般的文官,因爲這些人對經濟的理解,以及對財政的理解都是非常高明的。

三司甚至有專屬於自己的書院,爲的是蒐羅天下的才幹之士,對數字敏感,對經濟有獨特見解以及理解的人,只要能夠通過三司的考試便能進入財貿書院讀書。

在學業結束之後,能夠通過三司前輩官員的聯合考試,就能獲得三司品階官的身份,這是不輸與科舉考試的官位,含金量極高,同時與一般的官員別無二致,依舊能夠收到吏部的文書以及官家的旨意。

大宋在培養人才這方面已經完全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大宋有多少人口?相當龐大,而在這些人口中挑選出天賦異稟或是才學之士的概率同樣也有所增長。

人口數量非常關鍵,同樣是一百個人中出一個人才,大宋擁有上億的人口,而高麗只有區區百萬人,這樣算下來誰的人才更多呢?

蔡伯俙這次帶來的人並不多,但每一個都是三司的幹吏,開始他們還不知道此行的目的,但現在已經從震驚變成狂喜。

都是財經方面的人才,稍稍瞭解之後便知道其中的意義,不考慮對大宋自身造成的反噬,這樣的買賣當然做得!

趙禎和圖格魯克會談的時候,這些人就要和塞爾柱的官員進行談判,真正的談判這纔開始,蔡伯俙與德赫幹之間只不過是達成了交易意向而已,具體的內容還是要靠正式的的會談來解決。

這是雙方之間早就算計好的事情。

趙禎不認爲圖格魯克會在這時候反悔,畢竟和大宋結盟對他以及整個塞爾柱帝國來說都是有益而無害的。

雙方的使者在城主府做出了約定,此次兩大帝國的皇帝會面地點便定在了這裡,這是最爲合適的地點,城主府就在阿母城的中間線上。

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最爲公平的,且城主府不屬於任何一方的勢力,而費薩爾還提出了相當穩妥的辦法,無論是大宋皇帝還是塞爾柱皇帝所帶的親隨不得超過十人,文官不得超過八人。

這個標準在趙禎看來很好,雙方之間都會在一種相對公平的情況下進行會談。

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