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

bookmark

賀蘭雪不愧是曾經的西夏太后,很快的找出癥結所在並對症下藥,既然地瓜不能推廣到整個大宋,但卻是可以在皇莊中種植的,這樣一來便解決了地瓜無法投入現實中的弊端,也放止被遼人竊取,當然還能爲皇莊提供收益,皇帝的莊園也是要賺錢的不是?

這個算是一石三鳥的計策,幫助趙禎解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雖然皇莊的產量不足以維持天下所需,但給大宋的軍糧添磚加瓦卻是綽綽有餘的,一旦如此,大宋在軍糧上的節省也就是便向的在百姓身上節省了糧食。

軍糧也是來自於百姓的身上啊!

當然遠水解不了近渴,將近半年的成長週期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實在是太長了,即便是現在開始種植也需要等到半年後才能收穫,而且再加上曬乾脫水等等一些列的處理,這麼也需要八九個月的時間。

雖然現在吃不上,但只要是有便是極好的,趙禎採納了賀蘭雪的建議,並且命令三才傳旨皇莊進行大範圍的種植,這些生產出來的地瓜干將會作爲大宋明年的軍糧使用。

中京道的推進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可以說這是一場對遼朝發動的全面打擊,趙禎已經下定決心若是中京道的推進順利,完全可以把推進的範圍擴大至上京道!

趙禎的哲學以及大宋天家的哲學與後世一樣,最少要知道一個道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運動的”。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包括一個看似龐大又強壯的帝國。

現在宋遼之間的實力對比已經完全掉了個個,大宋的經濟完全碾壓遼朝,在開春的時候,遼人甚至派來遣宋使希望大宋與遼朝之間恢復通商。

在朝堂之上,這使者完全“忘記”了遼朝和大宋之間正在進行戰爭,也忘記了雙方之間誰也不打算讓對方安生的陰謀。

之前趙禎還猶豫,現在看來卻是不用猶豫了,通商便通商,這是大宋早已幹過的事情,主要的目的不是封鎖遼人的經濟,而是摧毀他們的手工業和商業。

巨大的貿易逆差讓大宋賺的盆滿鉢滿的同時也讓遼朝的錢財不斷的流失。

擁有工廠的大宋製造能力驚人,現在已經不單單是滿足於一般的手工製品,而是開始向奢侈品和低端物品集中,這是一種必然的驅使,大宋的商品多以工業爲主,低端商品雖然價格便宜,但卻勝在量大,每個賺三文錢,十個便賺了三十文,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

奢侈品就更不用說了,無論是百鍊劍還是香水,化妝品以及琉璃製品等等,都成爲遼朝貴族眼中的搶手貨,這些東西對於遼人來說雖然可有可無,但攀比的天性使得遼朝的貴族對此趨之若鶩,尤其是當大宋禁絕了宋遼兩國的商賈往來後,更是如此。

三才再次來到御花園中,小心的地上一本奏疏,然後便在趙禎身邊耳語起來,趙禎點了點頭:“來就來了,既然是打着求學問道的名義來的,那就讓他們好好的在北京城中轉一轉。”

……………………

遼朝是聰明的,張儉以他自己的名義派遣學生跟隨遣宋使一起前來大宋,當遣宋使離開後,這些人便留了下來,希望學習大宋的“知識”。

當然他們表面上是來探討學問,交流知識,但所有的話題都在往格物上拐彎抹角。

開始一些負責接待的鴻臚寺官員還很熱情驕傲,但在被守衛的禁軍驅趕之後便突然神經緊張了起來,他們想起了趙禎的旨意,鴻臚寺特意向趙禎奏請詢問此事。

趙禎吃着地瓜長舒一口氣,還好鴻臚寺的人腦子帶上了,否則張儉的學生們在瞧見大宋的格物之後,自己便迫不得已的要殺人了…………

不得不說這些人的刻苦,也可以說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在太學之中聽了一節大宋的格物課之後,這些“留學生”便非要繼續在大宋的格物院學習格物,並且死活不願回去,這下讓趙禎有些難辦了,最後只能讓鴻臚寺的官員威脅他們,若是學習大宋的格物之後,便再也沒有可能返回遼朝了,這才讓那些狂熱的學生回過神來。

大宋的學習環境是完美的,甚至在這些“交流生”的眼中是幸福的,在北京城專門開設了兩處學院,一個是國子監的書院,一個是太學,兩者都是大宋的學府,但卻有着天壤之別。

太學是大宋的官學,官員的子弟都可以入太學,而國子監雖然也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卻也有着管理各地學院的職能,他是一個正經的官衙,屬禮部管轄。

大宋的各個州府必有學院,而且都是朝廷出資修建的學院,讀書人只需要繳納不多的錢財,便能在此上學,當然每年每屆都是有規定的,超過了年限便只能來聽課,卻不能算是這個書院的學生了。

而大宋對讀書人的劃分也相當細緻。這是教育的一大進步,從小學,中學,大學三類劃分,越往上越難,越往上人越少,學習的知識卻愈發的寶貴起來。

天下讀書人從大學開始參加科舉,每個大學也都是當地州府的最高學府,同樣也是政績招牌,誰都希望自己治下的大學在大宋聲名遠播,如此一來年底勘磨的時候便多了一個政績不是?

張儉的學生們走在大宋的北京城中,聽着鴻臚寺的官員詳細的介紹大宋的教育體系,並且把其稱之爲陛下的千古文治,對於這些人眼中流露出的驚歎和羨慕,接待官是相當驕傲的,這算什麼,還有更多的東西沒說呢!

參觀完學校自然要參觀工廠,而街市這東西卻沒什麼好參觀的,誰都知道大宋的商業最爲繁華,天下商賈貨物匯聚於此,只要有時間,自己單獨去轉轉便是,沒必要讓鴻臚寺的官員特意陪他們去。

對於工廠的神奇,這些來自遼朝的讀書人紛紛被震驚了,他們看着眼前不斷從傳送的皮革帶上出現的商品說不出話來,他們看不見過程,只能看見一柄柄上好的,削鐵如泥的寶劍從這些皮帶上掉下來,然後便有專人把這些寶劍裝入劍鞘中來回摩擦,最後便的完美契合。

當他們要進入裡面的房間時,卻被鴻臚寺的官員拉住,提出相當嚴厲的斥責後這才作罷,但這工廠已經給他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
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