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

bookmark

趙禎從未懷疑過大宋的戰鬥力,但依舊被王韶交上來的軍報給嚇了一跳,此戰宋軍無一折損,甚至連受傷的都沒有,唯一一個受了輕傷的人還是被火槍滾熱的槍管給燙傷的。

而吐蕃人的受損卻不能看了,在戰場上發現的屍體便足有五千,至於那些不能分辯的血肉還有一堆,也不知是多少吐蕃人。

對於這樣的戰損比,趙禎極爲震驚,冷兵器與熱兵器之間的碰撞不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但王韶給出的總結卻是在情理之中,大宋的火器之犀利“亙古未有”。

是的!趙禎在看到宋軍對火器的操控以及吐蕃人如同收麥子一般倒下的模樣就知道宋軍火器的先進。

這場戰爭和他看到的後世戰爭並不相同,在滑膛槍剛剛普及的時代,人們使用的依舊是冒着濃烈白煙的黑火藥,沒有膛線,沒有米尼彈,甚至沒有金屬照門。

但宋軍的火器卻完全不同,雖然還是採用燧發技術,但其他的地方已經遠遠超過了燧發槍,撞針的設計雖已開始出現並且開始普及。

相比人數龐大的永安軍,從神都城趕來的神衛軍卻更加犀利,他們手中所使用的是最新式的火槍,也是趙禎不遠千里把他們召集到前線的原因,測試新槍。

每一種新武器的出現都要經過實戰的檢驗才能發現它的利弊,才能繼續改進,這是不變的真理,火器司的人隨軍已經是極爲正常的事情,他們要在戰爭都不斷的觀察來獲取更多的數據。

喬文顯同樣也還是隨軍的火器司格物官,他的任務便是在戰爭中觀察火器的使用和經驗的積累,提出更好的改良。

趙禎對於這樣的人是佩服的,同時也是信任的,大宋的火器就是因爲他們才變得愈發犀利和完善。

此戰只用了短短的半日之功,但其影響和震撼卻是強大的,敵人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便是宋軍自己也被這樣的戰果所震撼到。

至於王韶卻總結出了全新的戰法,這一點可以說是最最寶貴的東西。

這一戰不過是剛剛開始,王韶還有許多戰法根本就沒拿出來,盾牌,長槍,陌刀所組成的在他看來已經有些累贅,宋軍不應該被這些厚重的武器和盔甲所拖累腳步。

機動力量是一支軍隊的關鍵,宋軍裝備火器之後速度已經明顯不同,大宋的火槍越來越輕便,而強度越來越高,在王韶看來就應該發揮這樣的優勢,加大對軍隊機動能力的改造。

長槍手可以摒棄掉,陣法需要進行改變,尤其是對付騎兵的時候,更應該減少多餘冗長的部份。

盾牌可以取消,這東西在王韶看來完全就是阻礙,站在軍陣之前的盾牌手毫無用處甚至會影響後方射擊的搶手。

至於防備敵人的衝擊和弓弩,那更是一個笑話,大宋火槍的射擊步驟被簡化了許多步驟,早已能做到快速射擊,而三疊浪的射擊方式更使得發射速度進一步的提升,熟練的老兵方陣甚至可以做到槍響不止的程度,這樣密度的射擊對於迎面衝鋒的騎兵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大宋火槍的射程已經超越了弓弩,這纔是王韶徹底放棄盾牌的主要原因,若不是有接敵拼殺的可能,他甚至希望降低軍中裝備鎧甲的人數。

在他看來,裝備火槍的步兵就應該靈活機動,快速致命,這纔是宋軍“換新顏”的模樣。

但解除裝備許久的鎧甲,這對於軍隊來說是一項不安的變動,大宋的盔甲相當出色,能夠最大程度上的保護士兵,身穿鎧甲的士兵和不穿鎧甲的士兵完全是兩種心理。

在安全感上就有極大的不同,於是王韶使用了另一條規定,前排士兵着甲,而後排士兵不着甲,一旦白刃接敵身着鎧甲的士兵回到前排作戰,後排火槍手繼續掩護射擊。

當三才把無傷的問題說出來的時候,趙禎以及王韶,順帶着各軍的將軍都在用一種詫異或者說略帶驚訝的眼神望向他。

場面算是一度尷尬,王韶輕咳一聲道:“大官,咱們用的是火槍,不是弓弩,後排將士的火器只要瞄準好了,近距離擊發幾乎沒有可能無傷旁人。”

這時的三才回想起剛剛戰場上的一幕,頗爲尷尬的望向趙禎道:“老奴愚鈍了…………”

趙禎並不在意,揮了揮手繼續道:“對付騎兵單單依靠火槍上的刺刀能否有效應對?”

王韶躬身施禮後答道:“官家,火槍爲長短兩種,長者爲六尺,短者爲五尺六分,再加上套筒刺刀的長度,以可堪長槍所用!若組成陣形,可抵擋騎兵衝擊!”

趙禎點了點頭:“若是如此便可免去長槍兵,以加快軍陣行動的速度,眼下還沒有機會驗證,但卻要想把瑪兒敢佔下,四川路招募來的勞力應該很快便會趕到!”

君臣之間的合作相當完美,趙禎拋出問題,王韶解決問題,同時還有其他將軍甚至是軍中校尉的參與,把一個複雜的問題分派到各個地方然後得到完美的解決方案。

這就是大宋眼下的君臣模式,當然這也是僅僅在軍隊中實行的模式,趙禎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官兵自自覺的把自己融入到了其中。

他們的觀點不再是“浮雲”而是可能被採納的“寶貴意見”,將士們能夠得到認同,同時也自己參與到其中,這對大宋軍隊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改變。

趙禎出現在軍中的時候,剛剛合併組建的永安軍達到了“沸點”,大宋軍隊上下向來是把趙禎視作一位“戰神”一般的帝王。

即便是狄青這位“常勝將軍”也要在趙禎的後面,從古至今有幾位帝王能做到趙禎這般親自手刃敵國帝王的“豐功偉績”?

趙禎在軍中的威望超越了任何人,大軍的戰意頓時高漲到了無法預估的程度。

誰都知道西征吐蕃可能是大宋百年間的最後一場對外征伐,能夠趕上這場征伐已經是天大的幸事,而能夠見到官家更是天大的幸事!

此戰一旦功成,得到的戰功和賞賜將會不可限量,激勵大軍不光要靠語言,更要靠“真金白銀”的好處!

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
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