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

bookmark

大宋的衙役於後世尤其是清代的衙役又很大的不同,提到衙役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在縣衙或是州府衙門之中,站在公堂兩邊身穿皁衣,手中拿着水火棍低聲呼喝:“威武…………”的人,事實上卻並非如此,衙役的範圍其實非常廣泛。

在大宋,衙役這個羣體的規模很龐大,他們各司其職,各行其是,協助官員和官吏共同構成對地方上的管理,少了他們絕對不行。

衙役就是衙門裡的差役,也叫“胥役”,又被老百姓尊稱爲“公差”。

之前的朝代並沒有正規衙役一職,直道宋起,衙役成爲衙門裡一種專門的“職務”。

衙役一般分爲內外兩班,內班是在衙門內部服役,如門役,茶水役等之類。

門役的主要職責是幫辦衙門公務,他們是衙門長官的私人隨從和奴僕,但又和一般奴僕有不同之處,他們並沒有人身依附關係,每個人都是自由身,可以隨便選擇,類似於一般人家的幫工之類。

外班分爲壯班、皁班、快班。他們辦事的地方被稱作“班房”,直到後世人們還把“坐班房”作爲進監獄的代稱。

壯班又稱民壯,是由衙門臨時召集來的人組成的,主要負責打雜工,也在危急狀況時看守城門。這些人屬於外包人員,類似於後世的臨時工,並不在衙役的編制之中,水平也時參差不齊。

皁班的人是負責給縣官老爺站班和做儀仗隊的,在審案時兼作行刑手,幫同震懾犯人,這些人基本上能代表衙門的人。

快班又分爲馬快和步快,他們的任務是偵察案件、緝捕盜賊、巡街守夜和催租賦稅等,人們常說的捕快便屬於快班的範圍。各班都有班頭,又稱頭役,負責帶領本班。

人們常說的三班衙役便是外班的壯班,皁班和快班。

趙禎想要做的就是把三班衙役從官衙之中整合出去,大宋的提刑司已經具有快班的職能,但提刑司乃是大宋路一級的司法機構,州府一級先在也開始運用,但在縣一級卻並沒有。

而大宋最需要的便是地上的安定於祥和,對於全新的地方治安系統還是必須的。

如此一來治安司就成爲趙禎的首選,在朝堂之中設立治安司,並在大宋各個州府縣設立治安所,以取代衙門中的三班衙役,當然治安所中的差役就是各州府縣的衙役充任,只不過在任職之前需要進行考覈與訓練,只有掌握和具備能力之後才能上任。

各地治安所受路一級的提刑司管轄,而提刑司受到治安司的管轄,治安司直接向皇帝負責,也就是說皇帝有權過問天下治安的情況。

這樣一來最大程度上的避免了以權謀私,和治安司無法對權貴造成威脅的情況,趙禎知道要想把法治普及人心,就要做到最大程度上的消滅特權階級。

接下來就是要提高衙役的身份,最少要讓他們和官吏平起平坐,劃歸到朝廷的編制之中才行。

由於科舉制度完善,從任用體制上來講,官與吏的區別逐漸拉大。讀書人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走上仕途,官位可以不斷升遷;而吏基本上是終身不變沒有上升通道,爲讀書人所不屑。

趙禎這麼多年來已經給了官吏上升的機會,只要辦事效率高,便能有資格參加禮部的出題的內部考試,成爲專業人才獲得官身,當然這樣得到的官身遠遠不及科舉得到的官身值錢,但也算是擺脫了吏的行列。

當衙役可就不行了,他們的地位比吏員還要低,雖然吏員沒有品級,但人家也屬於官方人員,屬於“正式編”現在又多了上升渠道說不定哪天就起來了…………

而衙役根本就沒有官方身份,他們僅僅是爲衙門服役的,履行職役性質的義務。

原本大宋的衙役可以免交徭役,這屬於他們的特權,可現在大宋已經基本上免除農業稅,勞役也換成了花錢僱傭的模式,衙役的這項特權基本消失。

當然在官府辦事還可以照顧到自己的親人,但是由於地位太低,沒有諸多好的待遇,還得不到世人的認可,所以很多家庭都嚴禁自己的子孫去做衙役。

在百姓眼裡,衙役又是衙門的“代表”。爲了防止衙門官員以及胥吏下鄉擾民,法律規定,除非緊急事務,一般情況下,衙門官員以及胥吏無事不得外出。

“在百姓眼中,差役僅比天子差一等而已。”衙役雖然在社會上地位低,卻被百姓稱爲“天差”,所謂“權之所在,不在大小”。

雖然百姓將衙役視爲“天差”,但衙役畢竟只是衙門中的跑腿人,對於衙門長官來說,他們地位卑賤,不值一錢,對於他們橫行霸道、勒索訛詐百姓的行爲,衙門長官通常睜一眼閉一眼,目的是爲了使衙役能全心全意地爲衙門做事。

可一旦衙役們辦事不力、危及到長官們自身的利益時,衙門長官也會毫不客氣地給衙役最嚴苛的制裁。

所以大宋的衙役基本上屬於整個管理體制中最爲底層的存在,受到別人鄙視不說,說不定一不小心就成爲炮灰,徹底玩完。

試想一下,這樣的差役誰會原意去做,誰會兢兢業業的去做?

所以趙禎纔會在各地設立十六衛,一來爲大宋補充兵員,二來讓他們保障地方治安,現在十六衛被裁撤,就需要一個能取代十六衛的機構出現,管理和保障地方治安問題。

治安司和提刑司以及治安所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構,尤其是治安所,這個地方上最基層的治安機構務必要做得好,否則根本就沒有效果。

想要利用治安所取代十六衛在地方上的作用,那麼就務必要做好高低搭配,甚至要給治安所的衙役以合理的身份和地位,尤其是他們在社會中的認可度一定要高!

趙禎咬着筆冠,一邊思考一邊在之上寫下各種福利待遇以及榮譽感,第一步便是軍訓,這些衙役將會接受禁軍的正規軍訓,讓他們成爲有着軍隊魂魄的特殊職業。

接着便是俸祿,全部由朝廷統一發放,如同官吏一般無二,地上便是官價,雖然沒有品級,但是卻要執行內部的官價等級,當然依舊採用金字塔狀的結構,從上至下,甚至可以和朝臣的官價相互品級…………

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
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