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利在於緩

朱靈是走了,但是朱靈一軍全軍覆沒,回去也沒什麼好果子吃。對於這點,何白深信。只要朱靈不死在袁紹手中,終會重新回來歸降自已的。

是役,敵將王摩被臨陣生擒,何茂被團團圍困,不得已領千餘步卒投降。王摩、何茂不過是普通將領,只有團長級別的才能,雖然投降,但還不得信任。所幸年輕,何白於是將二人送至北海,先上上軍校,洗洗腦子,觀察使用一陣再說。

鄃縣則繼續交給季雍,並派平原都尉陳魁領兵三千鎮守。做爲地勢平坦,只有一條鬲津河可守的平原城前哨。何白自領一萬大軍繼續向北而去。

何白原本是不想與袁紹這麼快就交鋒的,但是有情報傳回來,袁紹在擊破公孫瓚之後,就會把目標轉移到青州何白的身上。因此,何白不得不與袁紹在龍湊打上一場,是打消袁紹軍的氣焰也好,還是扶助公孫瓚一把也好,此戰都必須得勝。

就在何白進軍之時,何白支援公孫瓚的物資,早已通過黃河的運輸,進入了公孫瓚軍的屯糧之所修縣,使者也提前到達了龍湊,向公孫瓚報訊。

再次被任爲使者的孫乾拜道:“我家主公知曉公孫將軍於界橋小敗,各種物資定有折損,於是推遲了出兵之機,於州中收集物資。如今終於集齊,特遣在下前來送禮。此是禮單,第一批物資也隨之抵達修武,此後還有數批物資,還請公孫將軍接收。”

正因界橋戰敗,大軍折損近半,一連半月都是滿面陰沉的公孫瓚,再見到孫乾之後,終於緩和了下來。令其弟公孫越接過禮單,問道:“天明何時領軍前來?所領大軍又有幾何?”

孫乾拜道:“回稟白馬將軍,我家主公此次出青州兵萬人,將於二月初六出平原,領兵向西,繞道鄃縣,再轉向北,將會在二月初十抵達繹慕之南,到時可與白馬將軍前後夾擊袁軍。”

公孫瓚不悅的說道:“才萬人,袁紹數路大軍,不下十五、六萬,萬人又能濟得什麼事?”

孫乾拜道:“我家主公言說,不計豫州周昂部四萬人,東郡曹操部萬人,河內張楊部萬人。冀州方面袁紹只十萬大軍,袁譚部兩萬人有鉅鹿太守李邵與田楷部牽制,安平高幹部兩萬人有單經部牽制,加上魏郡又留守萬人,剩餘區區五萬袁軍,公孫將軍與我家主公合兵足可敵也。”

公孫瓚嘴角一扯,已軍於界橋新敗,半月來徵兵不下五萬,加上舊有的七千騎卒,與一萬三千步卒,雖然聲勢不小,可如何能敵麴義的三萬大軍。何白卻也太看得起自已了。

公孫瓚說道:“我軍新敗,各地反抗之軍紛起。殺我所任命的官吏,截我糧道,讓人煩躁不已。我欲棄鉅鹿、安平與袁紹決戰,以定冀州的最終歸屬。然天明兵力太少,不足用也。還望你迴轉天明,從青州多多調兵前來,我軍方能與袁紹決戰。”

孫乾大驚,拜道:“我家主公言說,公孫將軍已取得冀州大半郡縣,這對袁紹的聲勢大不利也。時間拖得越久,袁紹就越發的失去界橋之戰所帶來的勝勢。同時也將逐漸失去對北部郡縣的管轄權,迫使冀州南北兩分成爲既成事實。”

“區區動亂,沒有袁紹大軍的支持,難成大事。況且袁紹兵勢雖強,但比之公孫將軍的處境更爲憂患。南面有袁術,東面又有我家與陶謙,加上北面的公孫將軍,與西面的董卓,可謂四面皆敵也。因此,公孫將軍萬萬不可着急與袁紹決戰。”

“我家主公曾於中山、常山國中伏兵萬人,只要田楷與單經兩部堅持下去,伏兵定會在適當之機相助二人擊破袁譚、高幹兩部。他二人只要有一部取勝,鉅鹿、安平等郡便可轉危爲安也。如此,時間越久,袁紹就越發着急,急則出錯,公孫將軍到時再與袁紹決戰不遲。”

公孫瓚大喜的問道:“哦?天明於中山、常山伏兵萬人,爲何我不聞中山太守來報?”

孫乾拜道:“此是數年前,我家主公攻打黑山賊後,於兩國所收百姓所練的私兵。已操練了數年時間,足可堪用。平日裡入者爲農,出者爲兵,與普通豪強的族兵無異。因爲是分散而居,所以世人多不知曉。”

公孫瓚喜出望外,不等繼續詢問,公孫越興沖沖的叫道:“天明果真大方,此次援助大哥,有各類兵器兩萬套,皮甲一萬五千領,扎甲五千領,魚鱗鐵甲兩千領,足可組建一支兩萬人的精銳步卒。還有糧草五十萬石,布帛五萬匹,足夠我軍支用一年了。”

公孫瓚一怔,忙搶過禮單一看,一目十行,瞬間就將禮單上的數字看完。公孫瓚掃了笑眯眯的孫乾一眼後,又閉目細思。已軍一路南下,不但召降納叛,又強行徵收賦稅。在渤海與河間兩國所得,也不過就是這個數的物資。何白如此的大方,卻是爲何?

公孫瓚睜眼看向孫乾,問道:“天明如此大方,可有何求?”

孫乾拜道:“我家主公言道,只要公孫將軍對冀州百姓好些,不胡亂劫掠,但有所需,大可向青州提出,我家主公自會盡量滿足公孫將軍。”

公孫瓚眉頭一皺,問道:“天明想要用糧草物資,迫使我公孫瓚從屬於他……哼哼,不覺太過狂妄了麼?”

“不敢,不敢。”孫乾慌忙拜道:“我家主公決無此意,公孫將軍卻是誤會了。近來冀州有不少的流民亡命青州,我家主公聞知是公孫將軍部屬所爲,深恐公孫將軍因此而失去民望。雖然公孫將軍並不顧忌,但是我家主公的護民之心,卻十分的強烈,不樂公孫將軍的部屬所爲。因此欲要以糧草物資來換取公孫將軍的嚴肅軍紀,日後不得再縱兵劫掠了。”

公孫越也在旁勸道:“是啊大哥,近半月來,我軍所爲也太過了一些。因爲戰敗的戾氣,使將士們心中有怨氣難發,於是對百姓們胡亂施爲。聽聞在這段時間裡,死傷在我軍將士手裡的,不下數千人之多。長此以往下去,可對大哥的名聲不利啊。”

公孫瓚沉默一會,忽展顏大笑,說道:“久聞天明志在天下,卻如此的婦人之仁。需知婦人之仁,終難成大事也。區區賤民爾,又何需花費重禮拜求。此等小事,不過我的一道命令罷了,這又有何難的。”

“不過,我身爲兄長,卻是不好多佔天明的便宜,免得玲瓏日後怪我。公祐你且回去問問天明,若是他對我並無其他要求,我卻不好收下他的饋贈。日後也更不便向他張口了。對了,天明既然在中山有兵,那中山國就交給天明好了。一是方便鎮壓中山的叛亂,二是算我籌謝天明出兵救援及此番大力援助之德了。”

公孫瓚是個驕傲的人,他的傲氣與衆不同,是與異族屢戰屢勝而得來的。簡而言之,他是個講究人。不肯輕易的受人恩惠,受了恩惠就想怎麼償還,不還人不自在。

兩萬大軍的武器裝備,在亂世時絕對是個有價無市的好東西。公孫瓚無武庫可以劫掠,只有招降納叛才能得到補充。絕對不如袁紹那般有整個冀州的武庫支持,從而裝備精良。界橋之戰之所以戰敗,除了戰術問題,未嘗不是敗在武器裝備上。

而五十萬石糧草,與五萬匹布帛的價值。在中原豫州、兗州、南陽之地,因有董卓制小錢禍亂各地經濟,已漲到數萬錢一石,十萬錢一匹的價格,較之往年翻了百倍之多。在冀州雖好一點,但也需要兩千錢一石,與六千錢一匹的價格,也翻了十倍之多。

因此在公孫瓚大敗之後,各種物資緊缺之時,何白的禮物絕對是有雪中送炭之效。令公孫瓚感激不已。而用中山國作爲謝禮,一是中山國經過戰亂後,只有四十萬的人口數,國內百姓窮困,難以榨出什麼。而何白在彼處有兵馬在,也是一個不安定的因素,還不如轉送何白,賣個人情。

反正這是從袁紹處白搶得來的,公孫瓚並不在乎。公孫瓚在乎的是,日後可以光明正大的問何白要糧要物了。而且何白得了中山國,反而還會引起袁紹的仇視呢。此一舉兩得,所以公孫瓚方想到以地盤報恩,只是此恩報得有些私心罷了。

……

這場戰鬥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打起來的,誰也說不清。從麴義抵達甘陵,北上東武城時開始,兩軍就沒有消停過,傷亡不大,但戰況激烈的前哨戰頻繁發生,時起彼伏。

總體而言,公孫瓚的幽州輕騎佔據上風,憑着優秀的機動力與聚散自如的優勢,全面壓制了袁軍的哨探斥侯。

但是袁軍也不是全然無還手之力,麴義別出心裁的將步騎混合使用,令零星的騎兵斥侯在前,小隊步卒在後。遇有敵情後,騎卒迅速撤回,步兵就地隱蔽,利用強弩展開伏擊。

此戰法有利亦有弊。成功伏擊的話,自然大佔便宜,但許多時候未必這麼順利。誘敵的騎兵逃得稍慢,就有可能被射殺在半路上。就算成功把敵人引入到包圍圈,敵騎也有可能強行突圍。步卒,終究還是追不上騎卒的,也很難圍住。

不過,幾次的碰撞之後,公孫軍的氣勢終究還是被打壓了下去。互有勝負,就是消耗戰。這對已折損了大量騎卒的公孫軍自然大大不利。於是公孫瓚放棄了全面壓制,使得袁軍能夠保持一定程度的戰場屏蔽。

行軍路上的零星戰鬥一直持續了十幾天,直到麴義率軍攻下繹幕城開始休整,公孫軍這才放棄了勞而無功的襲擾戰,袁軍步步爲營的策略暫時佔得了先機。

只是就在麴義進入繹幕不兩日,還未展開對龍湊公孫瓚軍的情報探查,與小規模的戰鬥試探,南面就已經傳來青州何白一軍的逼近了。

麴義眉頭一皺,這可不太妙啊。此番袁軍的主將是麴義,副將是崔珍崔鉅業。以逢紀、郭圖爲參軍,共計馬步三萬餘衆。一半是袁紹自渤海時起,就操練了近三年之久的精銳,經歷過界橋之戰,可算精銳。另一半是新近招募數月,只經過短暫訓練的新卒。

原本以得勝之兵,還可壓制住公孫瓚的新敗之卒。可此番有何白率青州兵來,雖只才萬人,卻也能夠打破雙方的強弱之勢。敵軍的前後夾擊,勝負之機也可能就此逆轉,從而令袁軍再度陷入到劣勢之中。

只是,這麼想的人卻不多。除了主將麴義以外,袁軍衆將普遍認爲何軍雖至繹慕左近,但與公孫軍南北兩分,相距數十里,中間又有袁軍在,必然溝通不便,配合不即。因此袁軍局勢大優,利在速戰。首先集重兵擊破一方,再乘勝擊破另一方。因此,自接到消息之後,袁軍的中軍帳內,就圍繞着速戰與緩戰,爆發了一陣陣的爭執。

第一百七十三章 步戰展開第九十五章 處理羯胡第二百五十章 刺客又至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兵討董第二百二十四章 憤青之交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萊賊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后託求第二百三十章 互擾糧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續寫漢史第九十二章 欲養羯胡第八章 受命出戰第三十章 劉虞戰敗第七十八章 攻守之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亂世到來第四十六章 晴天霹靂第八十九章 再勝黑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途經徐州第三十章 劉虞戰敗第七十四章 一時之仁第二百二十三章 真假田楷第八十六章 會於靈壽第五十九章 我的貂蟬第五十一章 署理軍務第一百六十九章 撫慰穎川第八十四章 私兵家奴第三十七章 只爲洛神第一百八十四章 二將爭鋒第三十六章 得償所願第二百三十九章 橫掃無忌第一百四十一章 再論禪讓第八十章 戰後安民第一百零三章 蔡邕籌謀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后託求第二百四十一章 義與不義第一百七十四章 威震中原第三十一章 殺將救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崔莊救駕第二十六章 首例離婚第二百二十三章 真假田楷第八十九章 再勝黑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迫服於吉第一百五十六章 黃忠首陣第一百七十二章 管亥立功第二百零五章 天下誰屬第一百五十三章 工程結束第六十四章 與賊首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初戰董軍第一百零五章 漢靈有感第一百七十九章 屯糧之失第一百三十四章 迫服董卓第六十五章 戰事正熾第二百五十二章 壯哉明姬第五十九章 我的貂蟬第三十三章 月夜女神第一百九十七章 穩定軍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說除宦第二百零九章 公孫取冀第一百五十三章 工程結束第九章 詐降誘敵第十七章 生死與同第七十五章 仍有機會第二百二十四章 憤青之交第五章 一意力爭第一百章 反而解惑第四章 暫且依投第三十七章 只爲洛神第三十一章 殺將救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平羌策論第一百二十八章 預備出征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說除宦第八十三章 羅氏三策第九十二章 欲養羯胡第一百三十四章 迫服董卓第一百零六章 準備奏對第九十章 別了侯吉第一百八十六章 安葬死者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說除宦第一百五十八章 盧植出手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方和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進行時第二百一十章 界橋之戰第六十六章 斷後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汜水小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一利第十一章 突擊敵圍第二百零一章 誰有資格第四十七章 遭遇強敵第二百二十九章 尚肯納否第二百一十九章 信煙已到第二百零七章 義說關張第三十三章 月夜女神第八十一章 初會土豪第一百八十七章 慰問傷者第八十三章 羅氏三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袁何興兵第三十二章 新朋故舊第九十五章 處理羯胡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入西園
第一百七十三章 步戰展開第九十五章 處理羯胡第二百五十章 刺客又至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兵討董第二百二十四章 憤青之交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萊賊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后託求第二百三十章 互擾糧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續寫漢史第九十二章 欲養羯胡第八章 受命出戰第三十章 劉虞戰敗第七十八章 攻守之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亂世到來第四十六章 晴天霹靂第八十九章 再勝黑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途經徐州第三十章 劉虞戰敗第七十四章 一時之仁第二百二十三章 真假田楷第八十六章 會於靈壽第五十九章 我的貂蟬第五十一章 署理軍務第一百六十九章 撫慰穎川第八十四章 私兵家奴第三十七章 只爲洛神第一百八十四章 二將爭鋒第三十六章 得償所願第二百三十九章 橫掃無忌第一百四十一章 再論禪讓第八十章 戰後安民第一百零三章 蔡邕籌謀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后託求第二百四十一章 義與不義第一百七十四章 威震中原第三十一章 殺將救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崔莊救駕第二十六章 首例離婚第二百二十三章 真假田楷第八十九章 再勝黑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迫服於吉第一百五十六章 黃忠首陣第一百七十二章 管亥立功第二百零五章 天下誰屬第一百五十三章 工程結束第六十四章 與賊首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初戰董軍第一百零五章 漢靈有感第一百七十九章 屯糧之失第一百三十四章 迫服董卓第六十五章 戰事正熾第二百五十二章 壯哉明姬第五十九章 我的貂蟬第三十三章 月夜女神第一百九十七章 穩定軍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說除宦第二百零九章 公孫取冀第一百五十三章 工程結束第九章 詐降誘敵第十七章 生死與同第七十五章 仍有機會第二百二十四章 憤青之交第五章 一意力爭第一百章 反而解惑第四章 暫且依投第三十七章 只爲洛神第三十一章 殺將救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平羌策論第一百二十八章 預備出征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說除宦第八十三章 羅氏三策第九十二章 欲養羯胡第一百三十四章 迫服董卓第一百零六章 準備奏對第九十章 別了侯吉第一百八十六章 安葬死者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說除宦第一百五十八章 盧植出手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方和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進行時第二百一十章 界橋之戰第六十六章 斷後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汜水小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一利第十一章 突擊敵圍第二百零一章 誰有資格第四十七章 遭遇強敵第二百二十九章 尚肯納否第二百一十九章 信煙已到第二百零七章 義說關張第三十三章 月夜女神第八十一章 初會土豪第一百八十七章 慰問傷者第八十三章 羅氏三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袁何興兵第三十二章 新朋故舊第九十五章 處理羯胡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入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