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郡,青州最西方的一個郡。被大河切割成了南北兩部分。從這個郡的名字就能看得出來了。這裡有着大片平原,同時還有有着大河,濟水,漯水三條河流流經。因此原本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農業地區。發展程度非常高,並且非常富庶。
自古以來,平原郡便是諸夏民族的核心區域之一……當然,那是之前的事情了。
隨着黃巾軍橫掃青州,平原也受到了大量衝擊。
大量的土地拋荒,農民變成流民,被裹挾進入黃巾軍中,或者因爲各種原因死走逃亡。
這種情況下,進入平原郡的劉玄德的感覺,有些不太舒服。
歷史已經被改變了,他自然也不可能在幾年之後出任平原相這個職務了。然而說是這麼說,他還是有種奇怪的感覺。在見到這個原本富庶安寧的地方被糟蹋之後,還是難以抑制的感覺到了憤怒與不舒服。
他的十萬大軍,沿着漯水方向行軍。通過這條大河的支流運輸後勤補給物資。讓大軍的士氣得以保持在一個極高昂的程度。
他麾下的近三萬禁軍,近五萬冀州州兵與近五萬冀州軍戶徵召兵。超過十萬大軍的武器裝備,後勤物資,食物乃至是一些日用品,所有的一切都能夠得到滿足。甚至說一些中、高級軍官還能獲得一定配給的奢侈品與中、高檔食品。
大軍所需要的補給物資極多。因此漯水上總是漂着大量的,裝滿了貨物的船隻。
是的,水運,水運,仍舊是水運。在“鐵路”這種方便的運輸工具沒有發明之前,在內陸沒有任何一種運輸方式比水運的速度更快捷並且便利。無論是日常的商業與貨物運輸,還是戰時的軍隊與物資運輸都是一樣。
劉玄德在冀州,今後也會是在天下修建更多的運河,其中目的就在於此。
與劉玄德的十數萬大軍士氣高昂相比,對面的百萬黃巾軍士氣就理所當然的非常低落了。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能比百萬大軍聚集在一起更可怕的場面了——這不單單是對敵人來說,對自己人來說同樣是這樣的。因爲幾乎沒有一種後勤補給的方式,能夠給百萬聚集在一起的大軍提供足夠的物資。更不用說,是黃巾軍這樣的烏合之衆。
他們的百萬大軍,根據劉玄德的觀察,竟然真的有百萬左右,是能夠上陣的——其中包括了大量婦女,半大孩子以及年近半百的老人。
之所以沒有更加弱小的傢伙,很可能是因爲他們已經都死掉了。
這樣一支大軍的後勤補給幾乎沒有。根據劉玄德的觀察,百萬大軍之中,竟然臨時在戰場旁邊開闢了一些田地進行耕種。還有一些人在漯水裡面進行捕魚作業。當然了,山上,林地裡。不要說那些飛禽走獸動物植物了,就算草根樹皮泥土,也都是黃巾軍的食物來源。
這也是他們之所以會不拒絕,繼續在河水旁邊與劉玄德的軍隊對戰的原因所在。就算劉玄德可以利用河水的便利交通。
無論好歹,一些漁獲,蝦蟹,乃至貝殼與水草之類的東西,能勉強給黃巾軍提供一些補給物資。
如果不是這樣勉強支撐,那麼百萬黃巾軍恐怕很快就會餓死了。
當然,就算是這樣,一些更加黑暗的,反人類的事情,仍舊會出現在黃巾軍之中。總所周知的就是,飢餓會讓人變成野獸。
而對於這一點,劉玄德的結論是:
“快點結束這一切吧。”
這並不能怪他們。正常的普通人面對這種情況,被逼迫到極限的話,所謂的道德,良知,都會讓位於生存。
“那些已經無可救藥的,將他們殺死。那些可以痛改前非的……讓他們去做那些可以贖罪的事情。但是,這裡有上百萬的人口。無論如何,不能將他們趕盡殺絕。”
心裡面這麼想着,劉玄德忍不住的嘆了口氣。
漯水河畔。他的軍隊已經開始與黃巾軍展開了戰鬥——事實上,戰鬥在三天前就已經開始了。
雖然僅僅只是前哨戰而已。
劉備麾下的精銳騎士,冀州鐵騎,禁衛軍鐵騎……來自幽州的白馬義從,來自幷州的狼騎兵,以及大量的冀州軍戶騎士,組成了數以萬計的精銳騎兵部隊。
而作爲一個優秀的指揮官,劉備自然不會忘記發揮他們的作用……
就這樣,由關羽、張飛、顏良、文丑、徐晃、呂布、張遼、甘寧、潘璋、樂進、李典、公孫續……諸多強將組成的華麗陣容,率領着上述的騎兵分成小股輕騎,在戰場上肆意屠殺着幾乎沒有騎兵的黃巾軍部隊。
輕騎快馬,加上騎射弓弩,彎刀與馬槊,足以輕易的屠殺掉數量龐大的黃巾軍渣滓部隊——
他們畢竟數量太龐大了,在擁有如此多的飢餓的嘴巴需要填飽的情況下,再飼養馬匹簡直就是一種可恥的浪費。與其組建一支騎兵部隊什麼的,不如將這些馬殺了吃肉,大家還能愉快的分到一點點。
在這種思想作用下,不用期待黃巾軍的騎兵的表現。就算這種情況下,有一些強勢的渠帥能勉強組織一點點的騎兵部隊,他們也絕對不會將這些寶貝一樣的東西,投入到必定失敗的戰場上的。
也靠着劉玄德麾下諸多輕騎的優秀表現,劉玄德的軍隊可以輕易地在黃巾軍面前安營紮寨,進行休整並且進行一些帶有炫耀性質的活動。
比如說聚餐,吃東西。
大量的火頭軍按照劉備的命令,將一口口大鍋在營壘面前紮起來,然後將麪糊,菜與肉,蛋一起倒進去,加上油和鹽煮開。做成一大鍋香噴噴的疙瘩湯……然後由早已經等的不耐煩了的士兵們排着隊,一碗一碗的盛走,唏哩呼嚕的大吃着。
在劉玄德的財力支持下,伙頭兵們甚至可以奢侈的在這些鍋裡面,加上一點點的胡椒麪。
他們賣力的用一米多的大勺,用力在大鍋裡面攪拌着,好像生怕鍋裡的香味傳的不夠遠一樣……
再然後是第二天,大家吃的是羊肉湯餅。
然後是第三天,劉備爲了害怕大家吃膩了,所以做了小米粥給大家解膩。配菜有鹹雞蛋鹹鴨蛋還有榨菜與雜麪烙餅。
再然後第四天……
也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每到了劉備的軍隊吃飯的時候,黃巾軍的兵士們就會默契的停下手裡的動作,然後露出非常向往的表情。
儘管黃巾軍的渠帥和大小頭目們,總會大喊大叫着要他們不要露出這麼丟人的表情。大喊着:“你們難道沒吃飯嗎?!”這樣的話,但是,那一點點的野菜湯還有清的可以看到人影的雜糧粥什麼的,根本沒辦法填飽肚子……
每到吃飯的時候,劉玄德的軍營飄來的香味,都讓黃巾軍們有種想哭的感覺。士氣也因此愈發低迷。
“這就是所謂的攻心之策吧。”
在大營前,火頭軍的野戰炊事營地,劉玄德身邊的郭奉孝,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而在他身邊,戲志才還有荀文若以及滿伯寧、劉子揚諸人,一起露出了:“這特麼還用你說?”的微妙的帶了一點鄙視的表情。
當然不需要郭嘉來說,甚至不需要這些謀士們解釋。看看每天吃飯的時候,拼死拼活的跑到劉玄德麾下宣佈投降的黃巾軍有多少,就知道劉玄德的計劃有多成功了。
這些人會在得到了一些讓他們半死不活的食物——這也是爲了他們好——一方面怕他們反抗,另一方面暴飲暴食的吃多了很容易猝死——之後,隨着漯水前來的船隻離開。然後被部署在大河北岸的青州的幾個縣城——
就像是之前說的那樣,這些地區已經重新歸入劉備控制之下,同時因爲戰爭活動人口稀少,正好可以讓田豐、沮授諸人進行編戶齊民,重新劃分土地,效法冀州,建立新的亭裡,推動假田制。
又因爲這些地區從上到下幾乎都是“乾淨”的了。所以不需要從縣丞、縣尉這些基層官吏入手。而是可以直接空降縣令,直接拿下這些區域的統治權。
至於說在這些區域,原本還有一些土豪佔據自己的塢堡,苦苦堅守着什麼的……
如果他們肯合作,乖乖的不鬧事也就算了了。如果不肯合作的話,那麼一個私通黃巾的罪名下來,有誰敢不聽話呢?
就這樣,大河以北的數個縣城,成爲了青州第一批開展改革的區域。而這些聞着飯香味,哭喊着,不管不顧的跑過來投降的黃巾軍降兵,就成爲了這些區域的第一批住民。
……
每天,每天,每天。隨着時間推移,黃巾賊的穩定度,以及士氣都在降低,來投降的人也越來越多。想必時間再推移一會兒,黃巾賊便會直接的,總體崩潰掉。劉備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擊垮百萬黃巾。
所以說。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黃巾軍高層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必須主動出擊!否則的話,他們就一點兒幾乎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