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攻心爲上

顏良這番痛斥着實擲地有聲,但聽在陶升耳中卻略顯尷尬。

畢竟陶升早前也從過賊,但陶升當年也是逼不得已,從賊不久就棄暗投明,所以倒並未覺得顏良是針對他。

而顏良說得的確沒錯,如楊鳳、張燕等人都曾受過朝廷招安,許之以官位,希望他們爲首的頭目能管管好手下人等,莫要再劫掠郡縣。

不過這又有何用呢,賊人便如蝗蟲一樣到處流竄,即便張燕、楊鳳得了封賞有所顧忌,不再親自劫掠,他們手下的賊人照樣我行我素。

更何況,很多賊人心想你張燕、楊鳳搶掠夠了還得封官位,我等還沒搶夠,再搶他一票,說不定日後也能招安封官。

那些賊人也說是替天行道,可是他們真個只是義賊麼?做的事情是義舉麼?

從過賊之後,若不誠心悔悟,並付出代價,還能得到高官厚祿,那被搶掠的百姓會如何看待?豈不是鼓勵人們去做賊?

顏良那一拳很是沉重,把案上的水杯都震到了地上,好在漆木的杯子不會摔碎,只是筵席上濺了些水漬。

侍立在顏良身後的韓高走上前來撿起杯子,提起水壺倒了杯水,說道:“將軍喝杯水消消氣。”

梅孃的幼弟韓高雖然天性靦腆話不多,初到顏良身邊後還有些不習慣,不過在牛大帶了他一陣子之後,也就放開了手腳,學會了察言觀色。

這不,這會兒見顏良生氣,連忙上來倒水。

顏良接過水杯,咕咚咕咚喝了一通,稍稍舒緩了下情緒,然後對陶升道:“聽聞賊子如此放肆,某有所失態,讓二君見笑了。”

陶升哈哈一笑道:“無妨無妨,陶某初聽張坦的要求時,也是氣得不輕,不過在下卻以爲,張坦此人漫天要價不過是色厲內荏罷了,我等倒不妨與其虛與委蛇一番,只消將黑山各山頭分化開來,一一剿滅不爲難事。”

顏良點點頭道:“元亨兄此言甚是,且讓他囂張一時。”

陶升又道:“黑山之中山頭林立,有些個賊帥頭目過往時日也爲惡不深,更有那些被挾裹的民衆亦是無辜,不知將軍對這些人有何計較?”

顏良思忖片刻道:“若是誠心悔過來投,倒也不是不能容下他們,便如昨日就有一批人從黑山來投,彼輩先前是公孫瓚麾下義從,公孫瓚消亡後依附於黑山,如今見黑山勢頹,遂來投附於我,其中有一人還是公孫瓚從弟公孫越之子,我如今已任命他爲我本營屯長。”

陶升讚道:“將軍多有容人之量,莫說公孫瓚的族侄,在下聽聞夏侯淵的長子如今亦爲將軍麾下短兵。”

顏良對夏侯衡之事也頗爲自得,聽陶升稱許也拈鬚而笑,說道:“夏侯衡倒是個可造之材,放在夏侯淵身邊也是埋沒了,我算是代他管教管教兒子。”

陶升道:“在下近些時日在管理各屯堡事務時,各堡軍吏便屢屢言有人要加入堡中,經在下查實,多爲過往隱匿於山中的逃民,其中還有往日被黑山賊所挾裹去的民衆。”

顏良一聽也關心了起來,問道:“具體是個什麼情況?人數多不多?”

陶升道:“各屯堡在開墾沿山荒地時,發現有些地方有人出沒的痕跡,一些緩坡也有粗種一些菽豆,在下帶人前去查看,那些人卻逃往更深的山林之中。”

“但時間久了,那些逃民也不再懼怕,便是有人在不遠處開墾也不躲避。大約是看屯民們的餐食都還不錯的緣故,有些人還向屯民們討要吃食。”

“在下授意手下軍吏拿些吃食去找他們攀談才得知,這些逃民往日裡都是躲避賦稅和勞役,才躲進山裡。有些人曾經被黑山各山寨驅使耕種過一些田地,有些人則連黑山賊都不理,只是躲在山旮旯裡。”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依附在小山頭下的流民受不得山中的清苦,也跑了出來。在下暫時容許這些人圍在屯堡邊上居住,至於具體如何處置,卻要請示明府。”

顏良道:“有人來投自是好事,只消元亨兄做好盤查篩選,將一些老實可靠的盡數編爲屯民,至於一些身份可疑的也不要放過,把他們盡數發去鐵礦和煤礦幹活便是。”

陶升來到常山有些時日了,自然清楚鐵礦和煤礦的事情,聞言不由大笑道:“明府這一招端得是人盡其用啊哈哈哈!”

顏良也笑道:“眼下荒蕪的土地多的是,既然有人主動下山來投,那我等不妨就多多宣傳,若是依附黑山賊的流民都沒了,我看他們就靠那些頑匪能逍遙到何時去。”

他想了一想,叫過韓高吩咐道:“阿寶,去把陳行之與辛伯寧叫來,此事事關情報與軍謀,讓他們倆腦袋好使的過來一起參詳參詳。”

陳正如今作爲顏良手下的職方掾,但仍兼着靈壽縣令,需要兩頭跑,雖然忙碌了些,但倒也樂在其中。

辛儒作爲軍謀掾,也就是狗頭軍師的角色,理當一直隨在顏良身邊出謀劃策。

不過辛儒也是第一次正是在軍中任事,顏良吩咐他要對軍中各項事務多接觸多瞭解,以免在做謀劃的時候脫離開軍隊的實際情況,成爲紙上談兵之輩。

故而辛儒這段時間十分忙碌,既要了解軍中的各項組織架構,戰力分佈,又要熟悉瞭解先期收集來的關於黑山賊的情報,以便在剿匪之戰中建言獻策。

甚至顏良還把辛儒丟進了教導營裡待了段時間,旁聽輿圖觀察、測繪,戰術分析、運用等課程。

二人來到之後,顏良與陶升把先前幾人交流之事挑重點說了。

辛儒首先說道:“下吏以爲,如今黑山之中多有人下山來投,足顯人心向背,我等當大力宣揚郡中善政,最好讓黑山之中人盡皆知,必能打擊其人心士氣。”

陳正的關注點則在另外一方面,說道:“下吏以爲賊子張坦等人雖然無禮無狀,然如今黑山各賊之間矛盾多多,正是我逐一擊破的良機,不妨多與彼輩接觸接觸,即便不能說動其悔過自新誠心歸降,也能讓衆賊子間互相猜忌,不能互相援護。”

“若張坦等賊人貪得無厭不知進退,甚至還可故意將我等與其人來往的信函恰巧爲張燕所獲,引起賊人間互相猜忌攻伐,我或可坐收漁利也!”

辛儒也贊同道:“陳令所言甚是,如今黑山衆賊尚且存有僥倖之心,若是如先前之仗再打上幾次,相信更能令其認清事實,人心離散,我等當盡力招降納叛,力圖分化,將黑山賊消解於無形。”

對二人的獻策建言,顏良沉吟片刻後說道:“伯寧可爲我作一篇《告黑山賊衆及附從民衆》,備言我常山寬大爲懷,只誅首惡及罪孽深重之輩,其餘附從之人若洗心革面,倒戈來降,我常山一應接納,使其歸化爲民,若負隅頑抗,屆時定當被碾爲齏粉,勿謂言之不預也!”

辛儒揖禮道:“下吏遵命。”

顏良想起一事,又關矚道:“此文乃是宣諭無知之民,不必過多修辭,當言簡意賅,使黔首百姓一聽便知!”

辛儒道:“在下明白了。”

顏良又對陳正說道:“細作用間之事,本就歸職方掾所轄,行之你當與陶將軍、習君多多商議,多擬定幾套方略,爭取在賊子中間先發展些許有心歸義之輩,以期獲得賊子的動向,必要時也可反戈一擊,助我軍大獲全勝。”

陳正也領命道:“在下遵命。”

顏良站起身來道:“元亨兄、習君,行之、伯寧,剿滅黑山乃是當前第一要務,諸君自當與我勠力同心,共克時艱,還黑山周邊民衆一個太平安康!”

衆人俱都起立抱拳道:“自當爲明府效犬馬之勞。”

——☆——☆——☆——

“公理,何如此之急也?”

“伯槐兄,若非我一意催迫,怕是你不願前去吧?”

“我宗族中人都在此地,自不願遠行,便是子明公要去常山,我去送送便是,何必一併隨往。”

“說來說去,伯槐兄還是不信我之言,以爲我所言皆爲虛妄。”

“非也非也,我自是信得過公理賢弟,只是那常山再是氣象萬千,也不至於讓我非得前往一觀吧?”

在上黨郡屯留縣去往銅鞮的縣道上,正有一行人往北而去。

同行的是三名男子,不過歲數卻上下有差,最年長的一人約莫三十四五歲,最年幼的一人約莫十二三歲,中不溜的那個則是二十出頭樣子。

那中不溜的年輕人正是山陽郡高平縣人仲長統,而另外二人面貌酷肖,乃是一對來自河內郡溫縣的父子,父名常林,子名常時。

仲長統是個有理想的有爲青年,見世道繁亂,便不願待在家中死讀書,而是與小夥伴滿維一同滿世界遊蕩。

他倆在上黨偶遇了有爲中年崔琰、公孫方,因志趣相投故而結伴同行,拜訪了避居銅鞮開課授講的鉅鹿人張臶,又隨他們一同去往常山。

同行的四人裡,如今崔琰爲井陘令,公孫方爲真定丞,滿維則是任了議曹史,俱都在常山任事,只有仲長統拒絕了顏良的延攬,表示世界很大,我想去再浪一浪。

顏良倒也並不勉強,送上豐厚的程儀並兩匹良馬,讓他浪起來更歡。

同時顏良也提了一個小小請求,便是讓仲長統在在遊歷常山各地時,以一個平常人的眼光審視地方政務,若有何不平、不公、不當之處,記錄下來到時候向他提出,供他參考改進。

仲長統雖然年輕,但心氣很高,又是個不耐拘束的人,所以才屢屢拒絕了高幹、顏良等人的徵辟,不過顏良後來的小小請求倒是正合他意。

他一直遊歷各地,就是想要了解民生,增長見識,從而著書立說,表達自己的政治理念。

得了顏良的委託後,仲長統很認真地在常山各地遊逛。

這時候的常山,因爲討逆營強勢進入,使得地方賊患大受抑制,地方百姓不用再擔心走在路上被人劫個道。

加上顏良大搞比武大會和鹽鐵酒專賣許可唱賣,引來了諸多人流,讓常山顯得異乎尋常地繁華。

而顏良到郡之後,大力整肅吏治,罷免了一些纔不配位德行有缺的官吏,提拔任用了不少如崔琰、劉劭、田燦、張廣、沐並、時苗之類的良吏。

時苗與夏侯蘭等人巡視各縣鄉,重審過往的一些冤假錯案,糾辦了不少惡霸劣紳。

往日裡一些拋荒的沿山邊地也被丈量釐定,一股股的流民從各地被招募到常山,準備開墾荒地,大興屯田。

整個郡國每個縣每個鄉都恢復了縣校與鄉庠,適齡學子可以不用交束脩就免費入學,此外還能額外享受官家提供的免費餐食。

在郡國名山之下,還打算修建一座龐大的學舍羣,供天下好學向上的士人使用,被顏良起名爲“六山學院”。

這種種新氣象是仲長統在別他郡國所未見的,雖然當地百姓仍舊貧苦,但至少能過上安定的日子,今後的生活也有了盼頭。

對此,仲長統很疑惑,心想難不成冀州都如此富足?袁大將軍的治政水平有這麼高明?

他帶着疑惑從常山進入了鉅鹿,又從鉅鹿進入了趙國,從趙國進入魏郡。

走的地方越多,他的疑惑越深,因爲他發現不論是鉅鹿、趙國、魏郡,地方上的情況都與常山不同,與他過往經過的那些郡縣也都差不多,百姓們惶惶不可終日,日子貧苦,吏治混亂。

在路上,他還不止一次看到有流民結伴而行,流民的來源五花八門,有冀州各郡來的,甚至還有從兗州、青州來的,而目的地都是常山。

仲長統好奇地詢問,流民們告訴他在鄴城、濟北、東郡等等地,都有人在流民聚集的地方宣稱只要去到常山之後,官家都管衣食,還會組織他們開荒屯田,有些手藝的,還能憑手藝過上好日子。

這些流民裡有些人家已是赤貧,沒有去常山的路費,那些人還能酌情接濟些錢糧。

他聯想到在元氏、高邑等城外的流民安置點,便心中瞭然,更對顏良爲這些貧苦人羣着想而感到欣慰。

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551章 議請封侯第463章 帥醒第90章 獻俘賣乖第37章 孰爲黃雀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398章 追擊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352章 渾水摸魚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416章 分而化之第5章 曲意逢迎第86章 馳援文丑第434章 滅此朝食第319章 送羊入虎口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476章 拖延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344章 姐妹第571章 一出好戲第574章 韓侯嶺第43章 各顯身手第361章 八卦傳統第28章 城外來客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581章 “刺”客?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218章 迎風閣上的女子第506章 爲了利益成爲舔狗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325章 鐵官令趙叡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418章 楊恪與張白騎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475章 人主氣象第425章 仇升的心跡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470章 度遼將軍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110章 拉偏架第521章 泉州的價值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500章 寧城亂第168章 成陽仲氏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409章 曲轅犁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109章 當廷問對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495章 格鬥大師魏文長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431章 合兵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290章 宜其室家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101章 決戰當在官渡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49章 做人難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84章 構陷得逞第378章 踢毽子
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551章 議請封侯第463章 帥醒第90章 獻俘賣乖第37章 孰爲黃雀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398章 追擊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352章 渾水摸魚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416章 分而化之第5章 曲意逢迎第86章 馳援文丑第434章 滅此朝食第319章 送羊入虎口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476章 拖延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344章 姐妹第571章 一出好戲第574章 韓侯嶺第43章 各顯身手第361章 八卦傳統第28章 城外來客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581章 “刺”客?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218章 迎風閣上的女子第506章 爲了利益成爲舔狗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325章 鐵官令趙叡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418章 楊恪與張白騎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475章 人主氣象第425章 仇升的心跡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470章 度遼將軍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110章 拉偏架第521章 泉州的價值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500章 寧城亂第168章 成陽仲氏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409章 曲轅犁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109章 當廷問對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495章 格鬥大師魏文長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431章 合兵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290章 宜其室家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101章 決戰當在官渡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49章 做人難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84章 構陷得逞第378章 踢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