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辛毗對策

至於第三把火,則是重申“禁國中士民交通黑山賊,違者以通賊論。”

可莫要小看這則申明,在當下漢律中可是規定【知人爲羣盜而通飲食餽遺之,與同罪;弗知,黥爲城旦舂。】

也就是說如果你知道對方是罪犯,而你還給他送飲食物資,與罪犯同罪。

黑山賊攔着山間陘道,大收買路費,沿途商旅若說不知他們是山賊怎麼也說不過去。

若是普通旅人被訛詐買路費也就罷了,商賈繳納大量買路費便是資敵行爲,是嚴令禁止的。

此則申明一旦發佈,配合上那兩百餘具山賊首級,讓常山本地士民知道新任國相要大力剿賊是認真的。

對此,普通黔首百姓自然是交手稱讚,但那些靠幾條山間商路獲利的商賈和他們背後的一些世家大族卻犯起了愁。

此事的始作俑者顏良卻沒有理會商賈與世族的小心思,他還有更重要的四件公事和一件私事需要處置。

這四件公事分別是加強各縣鄉防務,徵募簡拔新兵,聯合趙國中山國一起推動鹽鐵酒專賣,加緊恢復房山鐵官。

因着房山賊王當被剿滅之事,誰也無法估計張燕及其黨羽是否會出兵報復,故而需得未雨綢繆。

顏良已經決定在房山新設一處大營,常設兩千人馬,以呼應靈壽、蒲吾、南行唐、井陘四縣。

如今再準備在石邑以西設置一營,屯兵兩千,以控御太行八陘之一的井陘東側出口。

在房子縣與高邑縣附近設置一營,屯兵一千,以照拂常山國最南端的幾個縣,並與趙國遙相呼應。

而常山國中,賊患最爲嚴峻的乃是上艾縣,此縣孤懸於黑山西側,從黑山東側的大片平原去往上艾,需得通過井陘,走至少百餘里山路。

此縣如今縣長出缺,顏良準備把頗有擔當的原靈壽縣丞遷去當縣長,再把房山之戰中先登奪哨,智勇兼得的狀元郎衛恂任爲上艾縣尉。

光是任命新官員還不夠,他決定讓昌琦帶上兩千精兵護送他們上任,以震懾附近之賊。

這兩千人雖然不足以主動剿賊,但憑城而守,保住上艾城不失應該沒太大問題。

只要上艾不失,那整條井陘的兩頭便被捏在了顏良的手中,無疑扼住了黑山張燕的喉嚨。

相比與各縣鄉防務的嚴峻形勢,此次募兵的情形則要順利得多。

因爲顏良昔日的威名,在官渡之戰中的英勇事蹟,引得無數渴求戰場建功的青壯報名,再加上前幾天的房山一戰,證明了黑山賊並不那麼可怕,愈發激起了本地士民的積極性。

顏良在招募簡拔新兵的同時,也對各縣戍卒進行訓練,沙汰掉其中的老弱,從新兵中擇人補充。

當然,新兵中最爲優異的那一批直接歸入了討逆營各部,輪不到成爲縣卒。

原定於元氏與真定兩地同時進行的大比被合併到了一塊,至於大比舉辦地卻並不放在國治元氏,而是因爲某些不足爲外人道的原因放在了真定。

推動鹽鐵酒專賣之事也已經有了一些進展,前往趙國邯鄲的五官掾劉劭順利說服了趙相陰夔。

陰夔十分爽快地答應一起推動此事,並言趙國所行各項政令一應仿效常山。

這一點也不足爲怪,趙國本就只有五個縣,體量比常山小了不少,既然有顏良願意牽頭此事,陰夔只要搖旗吶喊便能跟着一起獲利,何樂而不爲。

而派往中山國治盧奴縣的功曹張廣與派往鄴城關說冀州官吏的主簿田燦都還沒有進一步消息。

恢復房山鐵官一事則是暗中緊鑼密鼓地進行,顏良不僅吩咐親信在常山國中尋訪擅長採礦、建窯、冶鑄之事的工匠,還遣人去往幽州與兗州、青州等地尋找合適的匠人。

幽州涿郡、漁陽,兗州泰山、濟北,青州濟南、齊國等地都曾有鐵官,眼下遭逢連年戰亂,有些鐵官荒廢了,有些匠人則是流失了。

顏良相信,許之以豐厚的報酬,總是會有人願意前來,若是有真才實學者,更不惜於委以鐵官令、丞等官職。

反正如今八字還沒一撇,真建起了鐵官還不是顏良說得算。

在元氏留了七八天後,顏良打算再度北上真定,明面上是說要去主持新兵、戍卒的大比,也可以就近聯絡中山國相,實際上卻是爲那一樁私事。

長史辛毗彷彿也有些洞察了顏良的意圖,並未阻攔,只是在行前與顏良暢談了一回。

在國相府邸的內室中,辛毗說道:“明府到任之後,行事果決,使國中有欣欣向榮之態,在下佩服之至!”

花花轎子人擡人,顏良也回道:“良於政事一道疏荒得緊,若無長史夙興夜寐料理政務,我亦無心整頓軍務。”

辛毗倒也不是專門爲拍馬屁而來,他接下來就開門見山道:“既然明府將政務委之於在下,那在下也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長史但言無妨。”

辛毗道:“如今明府整軍備甲,兵威赫赫,只是剿滅賊寇,光靠戰兵亦是有所不足,還需輔之以其他手段纔是。”

“願聞其詳。”

“昔日御史大夫晁錯有言‘有十城十仞,湯池百步,甲士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這些年國中備受賊患滋擾,沿邊諸縣田地多有拋荒,若民不得食,則民心不安,且明府今後剿賊消耗糧秣必不在少數,爲長久計,當大興墾殖之事。”

“長史所言甚是,如今已是冬日,待到開春,當巡縣促耕。”

辛毗又道:“巡縣促耕自是必然,不過如今拋荒田土多在緣邊山區,彼處民人流失嚴重,恐怕短期之內恐無力改善。”

顏良前幾天剛剛去過靈壽,對此情況也有所目睹耳聞,不由嘆道:“吾亦知之,爲之奈何?”

辛毗道:“如今之事,不妨效仿漢初之政,行屯田之事。”

“屯田?”

“然也,若施行軍屯,既可得糧,又可得兵,實乃一舉兩得之策。”

後世說起屯田,很多人都說這是曹魏首創,把這項政策吹得上天,不過真要研究屯田的起源,則要追溯到漢文帝時期,且當時的規模也要大的多。

當然,如今曹操在兗州屯田搞得飛起,讓不少勢力豔羨不已。

但各地的情況是不同的,曹操的屯田政策行得通,其他勢力未必也行得通。

因爲當時的兗州、豫州、徐州的部分土地乃是戰亂最頻繁的地方,大量民衆流失,土地無人耕種,曹操便組織流民進行軍屯。

而江東政權也有樣學樣,在江淮地區組織了不少屯田,因爲那些地方同樣飽受戰亂,大片土地被老孫家和他手下各將領們強佔。

但這個政策在冀州的大多數地方卻行不通,因爲冀州相對安穩,除了北邊與公孫瓚連年作戰之外,其他郡縣都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人民並未大量流失,田地墾殖也井然有序。

這也是曹操數年後在打下冀州之後,看着戶口籍冊洋洋自得的原因之一。

唯有靠近黑山附近的一片區域,受黑山賊的滋擾很深,大片田地荒廢,之前袁紹忙着和公孫瓚打,打完公孫瓚又打曹操,來不及解決黑山之患,所以也顧不上這些田地。

如今辛毗提及屯田之政,倒也正當其時,讓顏良大爲心動。

不過,曹操和孫權開展屯田都是組織了大量流民,而冀州並沒有這個條件,顏良因而問道:“屯田之民當從何而來?”

辛毗顯然早有盤算,說道:“來處有三,一者可募引各郡國失地、無地之民,二者眼下司兗之地戰火紛擾,亦可前往招募,三者明府欲要斷絕黑山賊之生路,或可誘使依附黑山之民下山屯墾,如此則我愈強而賊愈弱也。”

顏良讚道:“長史此策大妙,招攬屯客與釐定屯田之事當儘快進行,待到開春之後便大舉開展。”

辛毗又道:“行屯墾,實倉廩乃是其一,興禮教,廣佈教化,使民知禮義乃是其二。如今縣鄉庠序多有疏荒,故民不知禮,乃有從賊之舉,若明府能大力興學,則民知禮義廉恥,乃絕賊人之根基也。”

興辦學校之事顏良也早有考慮,畢竟知識是第一生產力。

如今這年頭詩書等知識大多還掌握在世族手中,等閒百姓無從獲取。

不過這個情況在二十年前有所改觀,靈帝在熹平年間曾下詔盧植、蔡邕等博學之士正定五經,刊刻於太學門前,成爲當初一大盛舉,引起各地人士前往傳抄。

如今熹平石經已經在戰亂中毀壞,雖然能找到不少典籍的抄本,但要尋找合適的師長卻不容易。

顏良說道:“恢復學校庠序勢在必行,不過苦無合適人選,長史可有以教我?”

辛毗答道:“縣鄉庠序可各招地方儒士教授經書,不過國中之校卻有些爲難,劉孔才、張稚讓等雖也是飽學之士,然年資尚淺,恐不能服衆。”

顏良也知道劉劭、張揖等人要興辦郡校還不太夠格,問道:“如今國中可有德高望重的博學名士?”

辛毗道:“常山國中或難尋覓,不過在下卻有一人選,只是此人未必能爲明府所用。”

顏良道:“卻是何人?”

辛毗答道:“乃是明府同郡人士,任縣張公。”

被辛毗這麼一提,顏良也想起了這個人物,問道:“可是張臶張子明?”

辛毗道:“正是此人,張公少遊太學,學兼內外,後歸鄉里。袁公前後多次辟命,其人均避辭不應,乃移居上黨。我聽聞幷州刺史高幹亦表張公除樂平令,張公亦固辭不就。張公年高德昭,門下生徒衆多,若能召其於常山講學,則文事大興可期。”

對這個人物,顏良倒是有所耳聞,此君生於漢順帝永和年間,如今已然六十多歲,而且若是無甚意外,還會再活四十年,絕對是活生生的人瑞。

好在張臶與他同爲鉅鹿人氏,他可以去請教一下家中長輩,或者田豐、沮授等人,是否可以代爲關說。

從張臶接連拒絕袁紹和高幹的徵辟來看,此人不爲名利所動,讓他做官估計是不願意的。

不過顏良也沒打算這麼做,這年頭有學問之人大多願意開門授課,倒並不是爲了那點微薄的束脩,而是爲了傳播自己的學說,以期揚名天下。

所以顏良打算請張臶來常山,給他安排好地方,讓他開學講課,並承諾負擔他和他部分學生的衣食住行,料來如此優渥的待遇多半能說動。

顏良答道:“長史提醒的是,張子明的確是上好的人選,我當遣人往上黨迎之。”

辛毗見自己的兩項建議都得到了顏良的首肯,心中十分滿意,遂道:“明府近日來調兵遣將充實各地防務,以備禦黑山賊僚。不過如今我在明,而黑山賊在暗,彼可隨時隨地前來襲擾,於我而言多有不便。”

顏良也嘆道:“唉~茫茫黑山,到處皆可藏匿賊人,我分兵守禦各地,亦是不得已而爲之。”

辛毗道:“孫武子有言:‘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欲要圖謀黑山,在下倒是有一人可薦,此人對黑山諸賊瞭如指掌,或有奇效。”

顏良奇道:“噢?還有此等人物?卻是何人?”

辛毗微微一笑道:“此人乃昔日黑山之‘平漢將軍’,如今冀州之‘建義中郎將’,魏郡陶升是也。”

被辛毗這麼一提,顏良一拍大腿道:“着啊!我竟忘了此人。”

這陶升原本是魏郡內黃縣吏員,當年袁紹剛剛因爲天子遣人調解,與公孫瓚罷兵,就聽說魏郡之兵勾連黑山賊,攻破了他的大本營鄴城。

當時袁紹與衆多將士幕僚的家人都在鄴城之中,衆人俱都憂懼不已。

而陶升當時也是攻入鄴城的賊軍之一,不過他看穿了於毒等人不能成大事,便護住袁紹和將領幕僚的家人,送往了斥丘,並通知袁紹。

袁紹大爲感佩,表陶升爲建義中郎將。

因着陶升對袁紹與衆將領幕僚有救援家人之恩,故而在冀州人緣不錯,雖然出身低微,但也混了個美差,如今正帶着本部人馬駐守在清河國境內。

顏良道:“我與陶升往日並無交往,長史與其可有交道?”

辛毗道:“昔年我家人也在鄴城,蒙建義託庇,故而曾當面致謝。”

“如此便好,我當請求大將軍調陶建義前來常山助我。長史可願致書一封,爲我向陶建義說明情況?”

“敢不從命。”

第319章 送羊入虎口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522章 舊人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373章 新儒學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84章 構陷得逞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287章 除夕第78章 孝子畢軌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580章 春華絕情第1章 造化弄人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26章 真小人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573章 商隊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125章 兵者,詭道也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582章 司馬防的算計第427章 誘餌第110章 拉偏架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553章 “好事”成雙第466章 相爲情顛倒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361章 八卦傳統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443章 摸黑夜襲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254章 伐柯如何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101章 決戰當在官渡第201章 何去何從第490章 破門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31章 魔改鹿車第112章 且行且珍惜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375章 催戰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333章 讀書牧羊兒第409章 曲轅犁第486章 談判第358章 變故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273章 泜陽亭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72章 豬隊友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13章 相煎何太急第142章 誘敵深入第324章 敗兵衆像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480章 分酒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93章 慶功宴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458章 我想回家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20章 帳中考量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529章 勸說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373章 新儒學
第319章 送羊入虎口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522章 舊人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373章 新儒學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84章 構陷得逞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287章 除夕第78章 孝子畢軌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580章 春華絕情第1章 造化弄人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26章 真小人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573章 商隊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125章 兵者,詭道也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582章 司馬防的算計第427章 誘餌第110章 拉偏架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553章 “好事”成雙第466章 相爲情顛倒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361章 八卦傳統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443章 摸黑夜襲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254章 伐柯如何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101章 決戰當在官渡第201章 何去何從第490章 破門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31章 魔改鹿車第112章 且行且珍惜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375章 催戰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333章 讀書牧羊兒第409章 曲轅犁第486章 談判第358章 變故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273章 泜陽亭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72章 豬隊友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13章 相煎何太急第142章 誘敵深入第324章 敗兵衆像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480章 分酒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93章 慶功宴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458章 我想回家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20章 帳中考量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529章 勸說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373章 新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