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

bookmark

曹禮的葬禮匆匆結束,配置給他的王府官吏,連同樂師共三十八人被一起棄市斬首。

配備給曹禮的王府衛士只有三個都伯,等同於漢軍、北府的三個隊,也就一百五十人,還是輪番當值的衛士。這些衛士依舊隸屬於三衛,屬於對外執勤性質,因此得以保住性命。

鄴城的魏軍就簡單分爲中、外兩軍,中軍有又能分爲三支,一支是武衛將軍許褚統率的宿衛三軍,即武衛、左衛、右衛。

左右衛軍最先就出現在魏國兵制裡,而非田信首創,田信的宿衛三親軍是近衛、左衛、右衛,還有南陽臨時擴編設立番號的左近衛、右近衛。

武衛三軍是魏國宿衛禁軍,有別於各軍;第二支是中軍系統的中領軍、中護軍、中壘軍、中堅軍,即傳統的中軍;第三支規模較小,即傳統意義上的北軍五校,每校二三百人,屬於閒散、清貴職務。

魏國的光祿勳只負責郎官和其他事務,不承擔宮廷宿衛工作,這跟兩漢不同;還有衛尉卿也不再監管宮門,也失去了管理宿衛、京畿治安兵的資格。

所以魏國軍制簡單明瞭,相對集權……誰掌握中軍,誰的拳頭就最大。

理論上,宿衛三軍也是歸屬於中軍的,皇帝沒有中軍系統之外的第二支宮廷衛隊。東漢皇帝每次政變從外戚手裡奪權,依靠的就是宦官、光祿勳麾下郎官組成的宮廷衛隊。

郎官們是儲備官員,有卓遠見識,有自己的思想,哪怕不足千人……只要武裝起來,最不濟也能守住宮門,等待變數發生。

Wшw✿ тTk án✿ ¢ Ο

理論上,羽林郎、虎賁郎也是郎官,而現在的宿衛工作由宿衛三軍負責,自然沒必要創建漢室風格強烈的羽林、虎賁二軍。

皇帝就是大義所在,皇帝發動政變……沒有外戚將軍能扛住這股壓力,他能扛住,他的部屬不見得能齊心、同進退。稍稍有幾個向皇帝倒戈,那頃刻間就能攻守易勢。

現在鄴都,沒人質疑自家軍制存有隱患,整個大魏的中樞大臣們都圍繞着滿寵的提議展開討論。

有人支持滿寵,只要打碎馬良的名望,那關羽、諸葛亮之間傳承權力時,一定會發生不好的事情。目前也如滿寵剖析的那樣,田豫、馬良是沒有退路的,他們必須要打出一些戰果,否則沒法向漢室朝廷,向北府交待。

一個打不了勝仗的人,是沒資格坐鎮益州的。

即便北府不搗亂,益州、南中也不會信服馬良,所以馬良必須要獨力博取一份軍功。

馬良,就是諸葛亮的左膀右臂,比左膀右臂還要重要,是左右腿,沒有腿就站不穩,更何談搏殺?

所以目前馬良、田豫必須冒險,那主動權就在大魏,這是很寶貴的主動權,應該抓住機會一擊致命,然後等待時間放任事態醞釀、發展。

可也有人反對滿寵,理由也是很明確的,就是爲了顧慮北府的態度。

己方吞掉中部、東部鮮卑後,在新式馬具作用下,實際力量遠遠比外界估測的要高,高很多。

有新式馬具的十萬騎士……給兩年時間鍛造裝備,大魏真的能拿出來。

所以多少有點信心跟北府再打一場決戰,但這需要時間休養,休養過程中不能刺激北府,如果期間北府向河東地區用兵,那大魏就會很尷尬。

河東、太原形勝之地,若是白白丟掉,那十萬鐵騎還沒成型,就會在北府侵燒下分崩離析;可如果死守,可目前真的有些守不住。

可北府向河東用兵,大魏尷尬,難道北府就不尷尬?

所以北府不會輕易把大魏弄死,這就是寶貴的翻盤機會……因此絕對不能刺激北府,還要示弱,寧肯吃虧,也要麻痹北府,必須讓北府放鬆警惕心。

就這樣兩種截然相反,又對立的論調出現在魏國中樞團隊裡。

曹丕可能是精神恍惚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專注思考問題,只覺得煩躁……偏偏這個事情直接關係勝敗,不由心中惱恨滿寵。

東邊平原鎮夏侯楙、西邊河東鎮趙儼兩座防線都沒搞事情,怎麼就你滿寵一天這麼多事情?

如果滿寵預估錯誤,非狠狠懲治一頓。

這些邊郡將領,還是個酷吏出身的將領,最喜歡的就是誇大敵情,製造緊張氣氛,好博取、誆騙更加豐厚的封賞。

可……滿寵這個傢伙又不傻,怎麼可能冒着掉頭的風險上奏?

曹丕實在是躊躇猶豫,越是思考越是覺得乏困,分不清哪些是真正重點,哪些是看起來很重要,實際上是騙人的話。

三省重臣爭執激烈,現在問誰,都是非黑即白的回答。

沒有一個立意超然,格局寬闊的貼心回答。

這種事情也不能問剛到中書省觀政的兒子……自己兒子自己理解,曹叡除了長得最好看外還有些小機敏,當個皇帝自然是沒問題的。

可缺乏毅力、恆心,做個守成之君尚可,就現在複雜的國際形勢,遠不是曹叡能應付的。

就國家長遠來說,墜馬而亡的曹禮如果正常發展、成長,很大可能比曹叡更適合。

作爲曹家三代以來長得最好看的男子,曹叡自以爲掩飾的很好,可自戀、剛愎、自私、反覆無情的性格已漸漸展露。

不止是曹叡,還有其他宗室近支……給曹丕一種宗室已經垮掉的沮喪、挫折感。

這一代人,遠不如自己那一代人,自己三兄弟各有所長不說,其他血親、近支裡還有曹昂、曹衝、曹休、曹真這樣的國家支柱;再上一代人就更了不起了,遠不是第三代人能比擬的。

既然第三代人不堪用,那隻好重用第二代人。

抱着這種心態,曹丕集中召見譙王曹林、單父王曹宇、壽張王曹徽,以及所有兄弟都封王,唯一沒有封王的中丘公曹茂。

其中曹林是杜夫人與武皇帝的長子,相貌在一衆兄弟中實屬拔尖,所以很受武皇帝喜愛。其胞弟曹袞酷愛讀書,性格與曹植接近,所以曹丕也親近這對兄弟。

曹宇是曹衝的同母兄弟,在一衆兄弟中表現的平平無奇不上不下;曹徽則性格張揚行動力強,喜好兵戈,彷彿第二個曹彰……只是跟曹彰比起來,曹徽不夠霸烈。

唯一不封王的,卻被曹丕傳見的中丘公曹茂就更簡單了,這是個性格傲慢、懶散、無禮的人,武皇帝在時就很不受武皇帝喜歡,現在也不受曹丕喜歡。

曹丕也不想見曹茂,這是個很危險的人,不好把握對方的底線,總覺得這傢伙不高興了會突然拔劍當場砍人。

不過也大體能理解曹茂,這是個嚮往遊俠生活的人,只是公侯世家、帝室之家限制了曹茂。

曹茂給他的感覺,其生命意義就是找一個拼命的對象,用命去做一件他眼中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不小心成爲對方的拼命目標,還傳喚到面前談話、吃飯,那有可能會發生意外。

不過也不算什麼,等曹茂幾個孩子漸漸年長,曹茂總能醒悟,換一種處世態度。

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九十四章 議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四百章 衛軍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九十二章 勢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二百章 遺憾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
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九十四章 議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四百章 衛軍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九十二章 勢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二百章 遺憾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