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

bookmark

在曹丕停止呼吸的那一瞬間,田信就有所感應,分出去的那兩點精神力量回來了

當初分出去的是兩點,回來時卻有三點,增長一半。

有所明悟,找到了更快積蓄精神力量的竅門;也有遙控救活曹丕的辦法。

終究是借雞下蛋,增長、回來的這份精神力量裡有曹丕的烙印,若原路打回去,大概能重新激活曹丕的心跳。

可……這麼做又有什麼意義?

從曹叡、魏國公卿們驅逐曹丕離開鄴都之時,真正的大魏皇帝曹丕就已經死了。

後面還頑強活着,無非是有那麼一口怨氣還在。

哪怕自己重新喚醒曹丕的身體活力,可曹丕的心已經死了,思維遲鈍、麻木,對未來失去規劃、想法。

而曹丕活着對己方最大意義就是從感情上羈縻司馬懿,可從司馬師、公孫恭聯合領兵助陣河北一事來看,曹丕與司馬懿之間的交情,是無法對司馬懿形成感情羈絆。

或者,司馬懿本性就是那樣,在凡俗中要追逐最強;有了超凡的希望,那司馬懿會捨棄種種世俗的一切,去追逐一個超凡的希望,他已經被自己拋出的‘妖魔’所吸引。

這纔是真正的聰明人、智者的行事風格,只要超凡,現在失去的一切都將拿回來;若放棄追逐超凡,那現在保有的一切,終究會消散。

司馬懿選擇追逐超凡的機會,那種種一切世俗的力量、資源,都是司馬懿可以拋棄、犧牲的東西。

自然地,曹丕對己方也就失去了最大作用。

這不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好臣子、好女婿、好皇帝;不論各方,沒幾個會希望他繼續活着。

想通這一點,田信就接受了這股返回的精神力量,閉着眼睛細細感受雜在這股力量裡的複雜情緒,由自身的精神力場漸漸消磨、純化。

片刻後,他睜開眼睛對常隨身邊左右的一名侍從說:“傳令,賜三位夏侯夫人婢女百人,命夏侯氏遣人去雒都遴選。”

軍中存在嚴重的單身現象,現在正式收復雒陽,魏國君臣家中富餘的妾室、婢女、舞妓就成了一筆很大富裕資源,可以立刻彌補、解決府兵的終身大事。

由馬超去雒陽做清算工作,等江都朝廷遷回雒都時,保證能給朝廷一個乾淨、無處下刀、搜刮油水的雒陽。

等清算完成,大概天氣回暖,也就可以將三五萬左右的有生育能力的小姐姐運回關中,解決關中府兵的婚姻壓力。

在清算過程中,還要對‘解放自由’的小姐姐進行初步的集中教育、培訓;還要分類,將河東郡守趙儼當年拆散的那一萬多有夫之婦找出來,等光復河東,就使她們能夫妻團圓。

她們是戰亂時期的受害者,沒必要強迫她們到關中,再傷害府兵的感情。

天下終究會穩定下來,沒有戰爭、生存壓力的干擾,這些可憐女人必然會思念家鄉、親人。

給夏侯氏三姐妹一百個名額去救她們熟悉的閨蜜、故交,應該是夠了。

反正她們的女婢,早晚還是要嫁給自己的宿衛親兵,肉爛在自家鍋裡,不算多大的事情。

府兵體系中,軍士的婚姻問題好解決,只要女方身體健康,年齡相差不大,就能配對,湊合着過日子。

相對麻煩的是有文化、有前景,有自己追求的軍吏,這些人是實打實的高素質人才;對國家組織來說,他們工作能力很重要,他們生育能力也很重要。

他們形成的家庭,養出優秀人才的概率更高一點;可因爲各種原因遲遲不結婚……這就有點過分了。

這次接收雒陽,馬超清算雒陽魏軍體系內的百官、士族豪強,可以清算出來數千,甚至過萬的有文化女眷。

這些女子,絕對能解決府兵軍吏的婚姻問題。

只是在配對之前,還要把她們集中在一起進行最少半年軍事化教育,以方便成婚後夫妻感情磨合。

這個工作,交給關姬來做就能很好完成。

對於統率軍隊,關姬一向很有興趣……現在有規模數千,甚至過萬的女兵,足夠她發揮。

反正上林苑很寬敞,也有現成的空閒軍營,足夠她去折騰。

就雒陽地區魏軍上層高素質女眷一事……能解決北府軍吏的婚姻問題,也能解決漢軍軍吏的婚姻問題。

軍吏跟普通軍士不同,因種種奇怪的鄙視鏈一環套一環,手裡握着刀劍的軍吏決定着許多人的生死存亡,可偏偏是不受歡迎的婚姻對象。

除了軍吏精神飽受戰爭摧折,與常人略有不同外,軍吏還有集體生活的濃厚痕跡,喜歡服從自己的女子,又期望對方有文化。

щщщ ▲ⓣⓣⓚⓐⓝ ▲c○

可有文化的女子最少也是出身寒門,家中父兄本就有不待見軍吏的風俗,而更不願意女兒、妹妹委屈服從於軍吏。

軍吏,是粗鄙、賤業的代稱。

這是漢末就有、漸漸興起的看法,哪怕亂世相互爭殺三十多年,依然存在這種風氣。

北府軍吏再榮耀,那也是軍吏。

隨着天下將定,軍事的作用漸漸消退,軍吏地位自然會衰減、下降,甚至成爲朝廷、地方郡縣官府嚴防死守、維護穩定、需要防範、控制的重點對象。

特別是戰爭中崛起的這批軍吏,似乎難逃退伍後被折磨、馴服的命運。

在戰爭中他們是精神象徵,是骨幹、脊樑;可戰爭結束後,在地方官吏眼中,這些回鄉的刺頭是極大的治安隱患……具體可參照蘭博,正常、穩定的生活圈子裡,不喜歡突然回來的秩序挑戰者。

退役的軍吏若不能得到穩定的安排,回鄉後肯定會爭奪地方話語權、影響力;前者爭奪士人的出仕名額,後者影響豪強的生計。

所以並不會因爲己方的極大勝利,就能改變北府軍吏、軍士的實際社會地位;反倒因爲天下將定,士人會重新將軍吏歸類爲賤業,從輿論裡扭曲軍吏的形象,爲打壓軍吏奠定道德基礎。

不把軍吏階層打落雲端,那軍吏這個能不斷向朝堂培養、晉升人才的集體……絕對是士人集團的最大競爭對手。

兩漢四百年,依靠經濟、文化崛起的士人集團才把軍功爲主的軍吏集團打下去,怎可能重新看着軍吏階層牢牢把控朝堂?

如秦、前漢武帝一朝之前,都是典型的軍吏武人集團把持朝政。

而這次解決北府軍吏婚事的事情,就能牢牢穩住軍吏團隊,使他們自信、精神飽滿的應對各種挑戰。

軍吏集團若是被複興的傳統士人集團打散,那自己的基礎也就散了。

因此,只能讓馬超去雒陽搞清算;也只有馬超能把雒陽每一個符合要求的女子都給挖出來,成爲鞏固軍吏集團的重要粘合劑、穩定劑。

至於漢軍軍吏……目前只能先擱淺,等局勢穩定,陸續改編、整頓之後,再一一着手解決他們的切身問題。

她們,作爲預備役母親,影響的是深遠的未來。

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六百章 缺糧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
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六百章 缺糧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