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

bookmark

大將軍府,關羽翻閱一系列的職務調動名單,因北府護軍一職空缺而陷入思考。

廖立以患病離職,北府護軍空缺,這個人選改由朝中廷推,由公卿、諫議官在廷議、朝議時討論,推選合適繼任人選。

誰合適?

關中都督射援是比較合適的,籍貫、利益訴求跟一些關中籍貫的北府老兵是相同的。

資歷、出身也是很合適的,容易被北府接納。

射援兼任北府護軍,要麼射援吸納一部分關中籍貫的北府兵;要麼射援跟北府同流……現在射援本人的壓力是很大的。

作爲皇甫嵩的女婿,北地諸謝的同宗,射援是關隴老一代軍功門宦的繼承者、代表者。

而田信則是當下關隴軍功貴族的領袖,射援稍稍控制不住場面,就有可能被老一代軍功門宦犧牲掉。

關隴惆敝,已經失去對外的戰爭潛力和動力。

北府是唯一一支可以代表關隴的武力……射援、老一代的關隴軍功門宦手裡沒有強兵,文化影響力又不如關東四州,如果跟田信矛盾擴大,很有可能被田信順手摧毀,重新改造。

射援的壓力是很大的,先帝在時,射援還能撐住局面,沒有明顯的立場轉移傾向。

可現在,射援已經站不穩了。

射援不是一個人,他身邊圍繞着親舊鄉黨,這些鄉黨能托起射援,讓他站的更高;也能架着他兩條腿,託着他走到別的地方混飯吃。

難道要附議丞相的規劃,讓射援兼任北府護軍?

只要益州軍率先攻入關隴,吸納了原有的關隴軍功門宦、豪強,那射援就有底氣脫離北府,還能裹走許多厭戰的關中籍貫吏士,完成對北府的實質削弱。

以北府兵的戰鬥力,以及魏軍對北府的重視程度;陸議、馬超走武關道進攻關中,肯定會遇到魏軍硬骨頭部隊,急切間很難打開局面。

益州軍則不然,魏軍有陳倉、祁山、子午谷等一系列天險可以依憑,理論上用較少的兵力就能封堵益州軍北出的出口。

關羽思考這一職務變動引發的種種後果時,夫人端着一盤水果來見他。

她面有憂愁之意,長子關平流放房陵,次子關興又卸任侍中,遠赴江東去坐鎮東南,女兒又在偏遠的鄉邑,孫兒阿木,外孫阿平也都跟在女兒身邊,這讓她牽掛不已。

故意顯露在臉上,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關羽故作不解,趙氏就說:“夫君,麥城商業凋零,民間怨言不淺。不知朝廷可有應對之法?”

“哦?是何怨言呀?”

“怨言頗多,夫君難道不知?妾身聽聞許多荊蠻、巴蠻又遁入山谷之中,廖元儉難道不曾上報?”

“夫人是從何處得知?”

“乃定國信中所言。”

趙氏提起關平,口音略顫,拿起手絹輕輕點了點眼角擦拭淚痕:“孝先曾多遷麥城人戶,正值先帝駕崩,諸蠻以爲天下將亂,多有結伴逃歸山林者。麥城一地減少約在千戶,涉及江都尹、鄧國,逃亡人戶應在三五千纔是。”

三五千戶人口流失,每年戶調租稅就在萬匹;再算上徭役折算的物力,整體損失不容忽視。

關羽皺眉,似乎自己真的沒聽過有這麼大的人口流失,難道下面瞞報了這類負面消息?

可人口跑了,稅租是按着戶冊來徵收的,難道下面要自掏腰包墊付缺額?

怎麼可能?以田信的慷慨,也做不出這種荒唐的事情,更別說其他官吏。

見關羽神色肅重,趙氏小心翼翼進言:“夫君不妨招定國歸朝,也好詢問明白。”

“不可。”

關羽斷然否決:“此等惡劣先例,哪能由我家開始?且讓他安心悔過,待丞相主政,或孝先主政時,再行赦免、寬宥之事。”

心思已經不在水果、閒聊之上,關羽伸手抓住樑上垂下的拉繩,他來回扯動,繩子通過簡單滑輪扯動偏廳的鈴鐺,當即兩名當值的掾屬齊齊趕來。

見召喚掾屬要議事、公幹,趙氏就哀求:“定國不來,安國又去,青華又再湘州不毛之地。夫君,如今子女天各一方,臣妾實在揪心、苦楚。夫君可否下令,使青華送阿木回來?”

阿木是孫子不假,是孫子的同時,最重要的身份是,關平的兒子。

關平夫婦樂意把孩子交給關姬撫養,現在派人去接,關姬不一定會把阿木交出來。

關羽眼睛左右轉動:“去信詢問定國,讓定國書信一封送至湘州。”

見他也思念孫子,趙氏心裡有了盼頭,當即展露笑容,起身辭別。

她離去,關羽心裡也稍稍一鬆,對進來二人詢問:“這一月來,鄭國、江都尹各縣人戶遷離之類奏報可有多少?”

“回公上,暫時並無相關奏報。”

一人略作思考:“朝堂內外浮於人事,政事相關奏疏寡少。”

新舊交替之際,伴隨着劇烈人事調整工作。

這是個不能報喜,也不能報憂的時間點,新舊交替之際,除非打仗或徵收稅租,否則大家心思都不在政務上。

另一人回答:“公上,尚書檯積累奏疏極多,或許不曾抄發、移交本府。”

這也是一個可能存在的情況,爲了避免相關負面消息擴大,影響更多人;尚書檯相關人員扣留了這類奏疏的原本,既沒有抄發給各府,也沒有移交給自己。

照例來說,此前大將軍府、丞相府、車騎大將軍府、徵北大將軍府,都會收到尚書檯的抄發副本。

各府的掾屬對相關副本作出處置後,再轉發回尚書檯,由尚書檯綜合四府、涉事單位的處理意見進行批准。

先帝基本不管尋常政務運轉,只抓中高層人事調動。

發展到現在,尚書檯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運轉經驗,已經可以撇開皇帝,施行四府共治。

四府隨着新帝登基,也有了變化。

大將軍府是目前的執宰,關羽本人總攝尚書檯事,理論上是尚書檯最高管理。

其次是車騎大將軍張飛拜領大司馬一職,張飛本人蔘錄尚書檯事,尚書檯的謄抄副本要移交大司馬府,由大司馬相關掾屬進行政務批示。

徵北大將軍田信轉任車騎將軍,依舊保持侍中身份,參錄尚書檯事,徵北幕府的幕僚改頭換面,成了車騎將軍府掾屬;陸議本人身兼三職:鄧國相、徵北留守長史,車騎長史。

諸葛亮的丞相府不做變動,諸葛亮依舊‘同錄尚書檯事’,保持與之前一樣的地位。

關羽眨動眼睛,尚書檯也該進行調整了,起碼尚書檯要透明一些,具體瞞報的奏疏……其中尺度的把握、鑑定權落在黃權手裡。

這個瞞報、篩選進行抄錄的權力是劉備給黃權的,由黃權擱置一些敏感的奏疏,不公佈,也不進行處理,時機合適時再做處理。

黃權這裡會收容、扣留各種他眼裡不利於目前朝局和睦的奏疏,自然也會影響四府對實際情況的掌控。

顯然,新帝繼位之處,各地就有歸化的荊蠻、巴蠻選擇逃亡、避難,本身影響就很惡劣。

損失的稅租反而是小事,這種事情擴大後,會極大損害新帝的威信,也會刺激田信與朝中的矛盾。

相關問題很敏感,黃權選擇扣留,不予抄錄也是很正當的。

可尚書檯裡,也的確該調整一下,自己終究是目前的執宰。

起碼,黃權瞞報了什麼,自己得要有大致的瞭解……危險的信息,自己要清楚,不能稀裡糊塗。

第二百章 遺憾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十七章 試刀石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三十二章 貪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九十四章 議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二十章 夜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
第二百章 遺憾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十七章 試刀石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三十二章 貪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九十四章 議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二十章 夜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