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

bookmark

洛陽,曹丕身體狀況漸漸恢復,特別是得知田信一金印砸死孫權後,整個人身心俱爽。

孫權就是前車之鑑,偌大的魏國,那麼多功臣,還有幾個敢主張投降?

對待孫權都如此苛刻,那篡漢的元勳、舊臣們,肯定會遭受更爲苛刻的對待。

出於健身、培養軍吏的目的,曹丕持續在顯陽苑舉行狩獵。

然而北方的氣候反應比南方來的更直接,關中吳質、河北司馬懿都有氣候相關的奏報。

涼州惡劣的氣候變化,引發了河西諸胡的叛亂,雖然被吳質平息,這場戰爭中重新鍛鍊了魏軍的野戰部隊,也繳獲了海量的牛羊馬匹,如同霍去病、衛青打仗一樣,河西之戰爲大魏農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畜力。

這種打仗還有巨大戰爭紅利的事情本就稀少,十分難得。

一樣的問題,氣候惡劣引發河西諸胡叛亂;現在這個問題也出現在鮮卑,去年鮮卑就遭災,可地域廣袤,鮮卑大部有一定抵抗能力。

今年如果繼續大旱,那麼鮮卑部族抵受不住,要麼爆發內戰,用敵對部族的血肉來彌補自身;再要麼效仿河西諸胡,組成聯軍,跟魏軍廝殺,汲取河北的血肉。

不管鮮卑各大部是內戰解決災荒問題,還是締結盟約一起掠奪、反攻魏國……都意味着戰爭。

絕對不能坐視鮮卑各大部進行兼併戰爭,不管戰爭的起因是什麼,必須阻止鮮卑大部完成統一。

所以河北方面的邊塞戰爭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除非氣候大變,讓邊塞降雨充沛,緩解草原乾旱問題。

曹丕、曹叡父子與門下省諸人在林間歇息,討論這些事情。

河北戰爭要早作相關戰備,魏國輸不起,如果河北被打爛,關中戰場自己就崩了。

魏軍在漢軍面前連戰連敗,這無疑會鼓勵鮮卑,讓鮮卑大部以爲有機可乘。

或許鮮卑大部也在猶豫,但魏國真的不做相關戰備,給了鮮卑大部僥倖心理……這纔是最糟糕的。

河北的戰備工作由司馬懿負責,這不需要操心太多。

可就怕漢軍乘火打劫,派兵侵擾黃河防線。這也是需要守備的,需要討論、研究的是……到底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才能穩住防線,又能最大化節約物力。

侍中劉曄表態:“此生死存亡之際,當全力以赴,不可留有絲毫僥倖。”

同坐的裴潛反對:“河北休養十年,如全力備戰,未戰而民疲,勢難持久。應用力三分於邊塞,三分於平原,四分留守以作接應。”

辛毗也持反對意見:“陛下,我黃河有水師大艦。佈於延津,觀敵舉動,必有奇效。”

田信、馬超第一次出宛口時,就讓魏軍意識到河北的危機。

當時已經有了放棄中原、中原被打爛的決心……關羽襄樊戰役取得大捷時,魏人就有了相關的備案。

在田信北出宛口時,魏國就開始着手修建新的造船基地,以方便黃河運輸,以及封鎖。

現在有兩個造船基地,一個在洛陽、河內之間的小平津、孟津,專司戰船製造;另一個由河東郡守趙儼負責,專司運船製造。

兩處造船基地分工明確,現在漢軍兼併吳軍後,依舊沒有成規模的戰艦,長江流域的戰艦也很難轉運到黃河一線來。

所以目前造船方面呈現戰略優勢,如果今後運用得當,自能擋住漢軍強攻。

就因數量不多的戰艦,自延津下游開始的河段,已經被魏軍水師封鎖,真正的封鎖。

漢軍也無意進行無意義消耗,在南岸沒有駐軍,只在近岸地區修築烽火臺,進行警戒。

曹丕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誰也不清楚盛夏時旱情能達到什麼地步,這場旱情決定了鮮卑部族的應對措施;鮮卑這裡產生內戰、聯盟相關的決議後,纔會爆發邊塞戰爭。

邊塞戰爭爆發,河北魏軍纔會陷入戰略南北難以兼顧的窘迫地步;到了這個時候,中原漢軍纔有侵擾河北的戰機。

因此,這是防範於未然的一場戰略討論,不必急於拿出應對策略。

大概六月前後,各地旱情症狀彙總分析後,再拿主意不遲。

這場會議不了了之,當夜輪到劉曄當值,曹丕又詢問此事。

劉曄回答:“今歲若旱,中原四州哪能無災?漢軍新得中原,急於安撫士民恢復生產,實無力侵擾河北。”

這可跟白天的回答不同,彷彿出自兩張口。

曹丕問:“卿何故反口?”

“陛下,廟堂之議,必爲敵所偵。”

劉曄恭謹回答:“今大河阻斷南北,漢軍實難偵查我軍虛實,亦難知邊塞風雲。臣以爲,當故布疑雲,虛張聲勢,使漢不敢輕舉妄動,我軍自能從容平定邊塞動盪。”

曹丕理解了,估計明天繼續當衆詢問這個問題,劉曄會繼續提倡全力以赴。

要騙過敵人,首先要騙過自己。

從漢軍消化江東這個戰果來看,今年漢軍也沒有大規模侵擾河北的物資儲備。

等到了明年,己方擁有更多的戰艦,自能阻斷各處渡口。

黃河河面不寬,只要佔據上游,那水戰時就佔盡優勢。

關中在手,那黃河上游就始終握在己方手裡。

漢軍即便在鉅野澤一帶製造戰艦,或者從南方向北方運輸戰艦……只要進入黃河流域,必然在魏軍水師的下游,只要敢進入黃河流域,就要面對魏軍水師的圍攻、衝擊。

只要熬到劉備老死,漢軍也會採取休養生息的策略;己方保住雍涼、幽並,能源源不絕獲取戰馬,培養騎兵。

等河北新一代人成長起來,就有力量反攻中原。

中原大地,待鐵騎踐踏之時,關東四州士族怎麼改投漢軍的,到時候又將改投回大魏陣營。

關中形勝之地、戰艦、黃河天險、河北富饒、邊塞戰馬……甚至效仿吳質吞併南匈奴、河西諸胡,主動對外掠奪東胡、鮮卑人口、牲畜,增加己方的戰爭動員力。

不能只考慮漢軍,還要想辦法從周圍鄰居那裡攝取資源。不然一門心思跟漢軍對壘,總有被漢軍耗死的一天。

田信開發嶺南,諸葛亮開發南中,都是出於同樣的目標。

整個諸夏之地,提供的人力、物力已無法保證今後的戰爭烈度。

漢軍向南開拓,削弱蠻夷,汲取人力、物力用於戰爭;那己方也不能坐以待斃,也要積極動員起來,儘可能的把夷狄精壯人口拉過來,投放到前線。

因此,必須給與司馬懿更大的權力。

現在也只有河北周圍有許多可供掠奪的遊牧部族,還有一個公孫燕國。

你有南蠻漢僮,我有北狄魏僕。

這場戰爭,還有的打。

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十八章 先登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五百一十章 再嘔血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七章 夷營督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
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十八章 先登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五百一十章 再嘔血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七章 夷營督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