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

bookmark

鄧粹和張印在西域做出了決定,卻沒辦法將這項決定及時通報給朝廷,派出去的使者被寒冬與西域諸國的疑慮攔住,前進不得,這隊楚軍在虎踞城淒涼地慶賀新年時,京城還不知道鄧粹已經安全返回城內,更不知道兩位將軍打算死守寒城。

韓孺子的這個新年過得頗不痛快,身爲皇帝,他必須儘快做出決定,可與他與大臣的分歧並未解決,如今又添上新的一條:皇帝覺得西方敵軍是更大的威脅,大臣們卻認爲北方的匈奴才是大患。

大臣的證據很充分,西域不利於大軍行進,西方敵軍不瞭解大楚地勢,匈奴人卻是中原上千年的敵人,投降神鬼大單于之後,必定引敵南下。

還有一項證據,虎踞城最後的公文裡說得清清楚楚,鄧粹曾率軍擊敗西方敵軍,卻敗給匈奴大軍,更說明匈奴更值得防範。

韓孺子手裡卻沒有拿得出手的證據,他只知道,匈奴老單于絕非膽小怕事之輩,卻毫不掩飾自己對神鬼大單于的恐懼,最終匈奴也還是選擇投降。

他向塞外派出多名使者,其中包括金純忠,只爲弄清一件事,匈奴人是全體投降,還是再度發生分裂,迄今還沒有回信。

新年過後,韓孺子不能再等,終於傳旨,要求鄧粹和張印返回京城,將虎踞城轉交給西域國家。

兵部接管了與西域的一切聯繫渠道,立即派人前去送達聖旨。

韓孺子離開勤政殿,心中總是不安,可他沒有別的選擇,大臣的理由十分充分,鄧粹下落不明,單憑張印一個人極難守住虎踞城,當初的築城決定沒有錯,可惜時不我待,敵人來得太早了一些。

在凌雲閣,皇帝的諸多顧問又都聚齊,也都一致支持朝中大臣,自大楚定鼎以來,匈奴總是最強大的敵人,這個觀念根深蒂固,即使匈奴已經投降另一股強敵,也很難改變楚人的看法。

聖旨已經發出,後悔無益,韓孺子開始與衆人商量北疆戰略,他現在急需一位兵部尚書,一時間卻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傍晚,韓孺子回後宮時,心情好了一些,接受大臣的建議有一個好處,無論最終勝敗如何,責任都不在皇帝身上。

這個年過得很是倉促,初十還沒到,宮裡已經沒有多少喜慶氣氛,韓孺子照例給兩位太后請安之後,立刻前往秋信宮,在皇后與公主這裡尋找片刻安寧。

孺君公主不知煩憂,每次見到父親總是咯咯地笑個不停,令韓孺子更生憐愛之情。

韓孺子想留在秋信宮過夜,崔小君勸道:“鄧將軍生死未卜,陛下應該多去安慰淑妃。”

鄧芸極爲掛念兄長,回京之後一直心神不寧,皇帝來的時候,她正對燭發呆,甚至忘了起身相迎,過了一會才記起規矩,急忙起身,“陛下……”

韓孺子示意她坐下,卻不知該如何安慰,“鄧粹擅長出奇制勝,沒那麼容易被殺,頂多三個月,他肯定能安全返回。”

鄧芸勉強笑了笑,“陛下還記得我對你說過的那個夢嗎?”

巡狩途中,鄧芸曾夢到哥哥滿身血跡,韓孺子點點頭,“夢不可當真。”

“仔細算來,我做那個夢的時候,與哥哥在西域遇險正好相合。”

韓孺子坐下,握住淑妃的一隻手,輕聲道:“就算真出意外,你也不要太傷心,鄧粹是將軍,免不了會遭遇種種危險。”

“我擔心的就是這一點,我哥哥的脾氣向來是知難而上,越危險越要往前衝,他若陷在陣中也就算了,若得安全,必然不會遵旨回京,一定要在西域再戰幾場。”

“朕的旨意很明確,他會遵旨的。”韓孺子心裡也不是特別有底氣。

鄧芸又是勉強一笑,另一隻手按在小腹上,“我有了。”

韓孺子一愣,隨後大喜道:“真的?”

“我已超過十天沒來月事,御醫今天確診,說我已經有了。”

“怎麼不早說?太后、皇后還都不知道吧?”

“我讓御醫先不要透露,我想親口告訴陛下。”

韓孺子站起身,“太好了,朕總算聽到一點好消息,此子在危難時刻孕育,必然不同凡響。”

鄧芸笑道:“可能是位公主呢,我瞧陛下更喜歡公主。”

韓孺子笑了笑,“你不害怕了吧?”

鄧芸曾經被惠妃佟青娥生孩子給嚇到了,聲稱再也不想要孩子,這時道:“有點怕,不過還是挺盼望的,這個孩子不只是韓氏子孫,也是鄧家的希望。”

鄧芸向來口無遮攔,韓孺子也不在意,立刻派人將消息通報給太后、皇后,下令宮中慶祝,恢復一點喜慶氣氛。

妃子懷孕所帶來的喜悅很快消失,韓孺子又陷入到連串的事務當中,元宵燈節過後,他決定解決崔家。

外患即起,大臣們都以爲皇帝不會再執着於私奴問題,韓孺子必須向天下人表明決心。

只要敵人還沒有打到大楚境內,韓孺子就要先除內憂。

勤政殿內,韓孺子向宰相等大臣出示一份奏章,詢問意見。

這份奏章的內容是彈劾太傅崔宏,稱他身爲外戚,表面上致仕,卻不肯放棄手中的權力,與外臣勾結,探聽宮中秘事,以爲己用,爲崔氏一黨謀利,尤其罪大惡極者,在皇帝下令“借奴墾荒”之後,崔家只放出少量私奴以塞責,繼續隱瞞大量人口。

卓如鶴等人面面相覷,最近一段時間裡,類似的奏章比較多,不只是彈劾崔宏,宰相等大臣也都隔三岔五地受到指責,皇帝一直沒有追查,誰也沒想到,就在羣臣以爲事情已經瞭解的時候,皇帝突然發難,選定的第一個目標竟然是自己的岳父。

“三月之期已到,年也過完了。”韓孺子掃視殿內的幾位大臣,“該是追責的時候了,大楚不能拖着內憂去對付外敵,必須先解決私奴問題。”

大臣無語,宰相卓如鶴只好上前道:“陛下所言甚是,私奴問題的確該解決了,可是不是太急了一點?大楚需要穩定,此時動搖天下……”

韓孺子嚴肅地說:“允許衆家繼續蓄養私奴,纔是動搖天下。”

左察御史馮舉開口道:“天下私奴少說有數十萬,多說可能逾百萬,這麼多人……一時間該當如何安置?墾荒需要官府提供種糧、耕具等物,過去幾年已經貸出太多,迄今尚未收回,再難供應。”

韓孺子早想到了這個問題,說道:“邊疆正值用人之際,可以允許私奴入軍,服役三到十年,分爲若干等級,許以田地,正好官府收回舊具,貸給新人。”

“私奴不只男子,還有家眷。”禮部尚書劉擇芹提醒道。

“各家蓄私奴多年,交少多少糧租?不能只是放人了事,得支付一定的錢糧。”

大臣們目瞪口呆,皇帝不僅要繼續廢私奴,手段還更狠了。

“先不說那麼多,崔宏該當何罪,你們定個意見。”

幾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都不敢開口,皇帝再次催促,最後還是卓如鶴道:“且不說崔太傅乃是皇后之父,單憑他爲大楚立過的赫赫功勳,朝廷也該對他網開一面,臣以爲,陛下應該先發書責問,崔太傅若是執迷不悟,不肯認罪,也不肯交出私奴,到時再予嚴懲不遲。”

宰相開頭,皇帝似乎比較認可,其他大臣立刻跟上,全都表示支持。

責問書由幾位大臣當場擬定,交給皇帝過目,韓孺子接連三次提出修改意見,要求加重措辭,午時過後才予通過,立刻交給宰相府,由府中官吏送到崔府。

崔宏已經聽說消息,準備好了香案等物,以接聖旨的姿態收下這份責問書,磕頭謝罪,當天入夜之前,就交上一份請罪奏章。

說是請罪,崔宏還是爲自己做了辯解,否認與外臣勾結探聽秘事,只承認曾爲一些好友向朝廷求過官職,至於私蓄家奴,他表示崔家已按旨意行事,所有私奴不是入籍,就是釋放,若是還有隱瞞,很可能是下面辦事的人自作主張,崔家馬上就會進行一次複查。

第二份責問書沒有經過勤政殿與宰相府,直接由宮中發出,措辭更加嚴歷,質問身爲一家之主的崔宏,何以盡是推脫之辭。

韓孺子沒有召見崔宏,所有問答都以公文進行,來回三次之後,崔宏終於認罪。

事情還沒完,韓孺子立刻要求宰相與刑部定罪,一開始的處罰意見只是罰俸與斥責,韓孺子駁回,又經過一番拉鋸,最終的處罰的是奪爵、收田、放奴,崔家一門兩侯,都被削奪,連崔騰也不例外。

處罰本應更重,但是皇帝允許崔家以舊功抵罪。

消息傳出,京城轟動,沒過多久,傳遍四方,引發更大的反響。

廢私奴令僵持數月進展不大,直到崔家領罪之後,纔有大量富貴之家交出私奴。

正月剩下的日子裡與整個二月,韓孺子都在忙碌這件事,對朝廷逼得越來越緊,與此同時,一直關注着疆外的消息。

西域陷入一團混亂,虎踞城再無消息傳來,送去的聖旨也下落不明。

二月底,金純忠等使者回京,帶來確切的消息,匈奴沒有全體投降,而是再度分裂,堅持不降的一部分匈奴人,以大楚貴妃金垂朵和大楚公主崔昭的名義,向皇帝求助。

差不多在同一時刻,被迫交出私奴的幾大世家,再也無法忍耐,聯手向皇帝發難。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二十章 仁義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感謝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六十章 宮門推遲發稿通知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勝一敗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感謝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通知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六十章 宮門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挾(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六章 衣帶詔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
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二十章 仁義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感謝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六十章 宮門推遲發稿通知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勝一敗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感謝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通知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六十章 宮門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挾(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六章 衣帶詔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