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

bookmark

封皮、封底是厚厚的深藍紙張,非常舊了,邊角翻卷,摸上去軟塌塌的,封皮上原本無字,輾轉流傳的過程中,有人自作聰明,在上面歪歪扭扭地寫下“淳于梟”三個大字,“梟”字缺了一點,字跡與裡面的正文完全不同。

侍衛與御醫整整調查了七天,確實找不出任何毒藥的痕跡,纔在皇帝的催促下,將殘書上交。

在這七天裡,韓孺子悵然若失。

楊奉居然就這麼走了,比那些不願向朝廷效忠的江湖豪傑還要決絕:杜氏爺孫選擇重返江湖、廚子不要命選擇消失、醜王選擇發配邊疆,楊奉直接奔向死亡。

韓孺子沒去看遺體,身邊的人都不同意,他自己也覺得沒必要,楊奉給皇帝留下了話,不是通過屍體表露,而是用一本殘書轉達。

韓孺子今晚沒回寢宮,也沒有召見任何一位嬪妃,坐在凌雲閣裡,秉燭夜看。

原書的確很厚,至少有三百頁,如今只剩下三頁,去掉開頭、結尾兩段不連貫的字詞,其它內容記載了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在正史、野史裡都沒有,作者也不給出處,以知情者的口吻寫下來。

主角是大楚太祖韓符,按聖軍師所說,這本書的一多半內容都與楚、齊、趙三方爭霸有關,這個小故事也是如此。

故事直接稱太祖爲“韓符”。

大意是韓符滅掉了陳齊、莊趙之後,坐擁天下,心中卻不得安定,莊氏已經全滅,陳氏卻有遺孤逃亡,以陳家在齊魯一帶的號召力,隨時都可能捲土重來。

韓符派出大批親信分赴各地,監督官府四處搜尋陳氏後人的下落,與此同時,又將齊民大量外遷,充實北疆與南方郡縣。

一名親信找到了線索。

原來陳氏後人一直受到豪俠的保護,東躲西藏,最近的時候離京城只有不到一百里。

韓符大怒,他本人從前是一名三四流的豪俠,遭到官府追捕時,也曾得到過諸多豪俠的幫助,但他現在是皇帝了,天下唯一的皇帝,受不得豪俠的違法行徑,於是傳旨,限期一個月之內,必須交出陳氏後人,否則的話,所有曾經接待過陳氏後人的豪俠,都將被處以死刑,甚至株連三族。

到期之日,各地的七名豪俠不約而同前往本地衙門前自首,但他們不肯透露陳氏後人的下落,而是選擇了自殺,這七人一死,線索再次中斷。

事隔三天,一位陳氏後人突然出現在京城街頭,在大聲宣告自己的身份之後,當衆自殺,以謝諸豪俠的庇護之恩。

天下民意洶洶,韓符也怕了,假惺惺地大赦,將與此有關的其他人釋放,從此之後,公開追捕轉爲暗中調查,可是直到韓符病逝,也沒有找到其他陳氏後人。

這個故事究竟想說什麼?韓孺子看完之後感到困惑。

反覆看了三遍之後,他決定尋求他人的意見。

“孟娥,你過來看看。”

自從住在皇宮裡之後,韓孺子白天忙於處理朝政,晚上極少單獨就寢,孟娥名義上仍是皇帝的貼身侍女,兩人見面的機會卻不多,但是沒有因此產生疏離與陌生感,韓孺子隨口叫她的名字,她嗯了一聲,走過來,與往常一樣不冷不淡。

共有三頁紙,孟娥看得很快,放下紙,看着皇帝。

“你覺得這個故事想說什麼?”

“我覺得這個故事是假的,在義士島的記載裡,陳氏後人是被一批忠臣保護,直接逃至海上,與豪俠沒有關係。”

“這是一本教人如何造反的書,所有的故事應該都是例子,用來說明一個道理,無所謂真假,我在疑惑,這個故事的道理是什麼?”

孟娥又拿起紙,看最後半段,都是在讚美豪俠,沒說“道理”。

她想了一會,“首先,寫故事的人不喜歡大楚太祖。”

韓孺子嗯了一聲,這是很明顯的事實,他看一眼桌上的太祖寶劍,自從寶劍物歸原主之後,他就一直帶在身邊。

孟娥又想了一會,“大概是說豪俠也能讓皇帝難堪、讓皇帝低頭吧,故事裡的太祖最後不是放過了其他人嗎?”

“楊奉爲什麼偏偏留下這個故事?或者說殺死楊奉的人爲什麼這樣做?”

“陛下仍然懷疑楊奉是被暗害的?”

“欒半雄說過,書能殺人,楊奉果然死了,書卻只剩下三頁,我不能不懷疑。”

“那這就是挑釁了,刺客想告訴皇帝,他會像陳氏後人一樣逃得無影無蹤,陛下永遠也抓不到他,最好的選擇是與太祖一樣,就此放棄。”

韓孺子點點頭,覺得有點道理,但不是他想要的道理。

孟娥的想法多起來,“或許這個故事還想說,能否找到陳氏後人並不重要,太祖將大楚經營得好,天下太平,陳氏後人也無力迴天。”

韓孺子笑了笑,“如果這是楊奉故佈疑陣呢?”

孟娥沒聽明白。

韓孺子解釋道:“可能根本就沒有什麼刺客,楊奉自感病重,爲了給我留下一個深刻印象,所以親手製造了暗害的假象。”

“楊奉是個騙子?”

“沒有那麼簡單,楊奉肯定是想對我說什麼,內容都在這個故事裡。”

“他不能讓晁鯨直接轉述給陛下嗎?”

韓孺子搖搖頭,“他是要我牢牢記住這個故事。”

孟娥更糊塗了,“楊公真沒有必要這樣做。”

韓孺子沉默了一會,如果這就是楊奉的目的,這名太監的確成功了,韓孺子已經沒辦法將故事從心裡去除。

“你去休息吧,我待會也要睡了。”

孟娥退下,沒有去休息,仍站在角落裡,默默地看着皇帝。

韓孺子當她已經走了,盯着殘書看了許久,突然站起身,拿起太祖寶劍,拔劍出鞘。

劍還是寒光四射,流落強盜手中的時候,似乎沒有被使用過。

“這是一柄好劍,但是沒什麼用處。”韓孺子忘了孟娥已經“不在”,又對她說話。

孟娥卻記得,一聲不吭。

“戰場上拼的是弓弩長槍,偶有近戰,砍刀也比劍更好用。江湖人喜愛用劍,太祖或許一直還當自己是豪俠。”

韓孺子對着燭光仔細看劍,順手將劍鞘放在桌子上。

劍是好劍,正因爲太好,反而捨不得使用,韓孺子輕嘆一聲,打算收劍回鞘,一低頭,看到劍鞘出口處多了一塊小紙片。

韓孺子一驚。

紙片比指蓋還小,一面被塗黑,翻過來另一面還有字,一個“手”字。

太祖寶劍同樣接受過檢查,但是從晁鯨開始,所有人對這柄劍都十分尊敬,每次拔劍出鞘,無不小心翼翼,一直沒有帶出裡面的碎紙片。

韓孺子放下劍,拿起劍鞘倒放,輕輕磕了兩下,鞘內又掉出來幾塊紙片。

一共四塊,背面都被塗黑,正面寫着一個字,分別是“手”、“請”、“梟”、“收”。

韓孺子簡單地排列一下,變成“請收手梟”四字。

“嘿,淳于梟讓朕收手,不要再追查他的下落。”韓孺子冷笑道,接下來更迷惑了。

據晁鯨所說,他一個月前到達軍寨的當天,就從楊奉手裡拿到了太祖寶劍,自此之後,劍不離身,楊奉也從來沒有再要回去。

如此推測,紙片就不是楊奉死亡當晚放進去的,他那時起牀都很困難,不可能做別的事情。

“你又在給我出難題,這回連題目都不肯告訴我了。”韓孺子喃喃自語,想當初,楊奉經常給皇帝出題,每一道都需要思考數日甚至一個月。

韓孺子上牀躺下。

孟娥走到桌前,將寶劍收回鞘中,看了一眼四塊紙片,重新排列一下,變成“梟請收手”,隨後打亂,伸手捏熄蠟燭,摸黑走出房間。

凌雲閣足夠大,她睡在隔壁的房間裡。

韓孺子沒法忘掉楊奉,查出真相,突然變得比天下大事更加重要。

次日下午,韓孺子召來金純忠,“你親自跑一趟,查明楊奉之死有沒有可疑之處。”

金純忠領命,這是一個耗時的艱鉅任務,他得重走楊奉的回京之路,詢問每一位在最後一個月裡與楊奉接觸過的人。

韓孺子仍覺得不夠,又叫來太監景耀。

“景公可曾調查過楊奉的來歷?”

景耀曾經查過孟徹、孟娥的來歷,得到的消息都很準。

“調查過,但是很快就被慈順太后叫停。”

“可有線索?”

“有一些,都不連貫,說明不了什麼。”

“繼續調查。”

景耀吃驚地看向皇帝。

“楊奉沒有問題,朕只是想知道……他的家人在哪,楊奉說過他有一個兒子。”

“是,陛下。事隔遙遠,這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朕不着急,但你要認真調查。”

“是,陛下。”景耀退下,很高興接到這項任務,他也對楊奉感興趣,一直就想查個清楚,現在終於有了機會。

韓孺子仍覺得不夠,楊奉給皇帝出了一道題,韓孺子就要以皇帝的身份加以思考、解決。

楊奉死了,曾經讀過那本書的聖軍師、欒半雄也都被處決,可是還有一個人活着,他雖然沒讀過此書,但是多少能明白其中的意義。

望氣者林坤山曾經戴罪立功,前往雲夢澤幫助楊奉剿匪,或許他能解讀那個故事,從而破解楊奉留下的題目。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後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十九章 進退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位公子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二章 兄弟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九十章 賭局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鋒第六十章 宮門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四十章 回信
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後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十九章 進退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位公子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二章 兄弟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九十章 賭局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鋒第六十章 宮門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四十章 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