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推恩令(下)

日,方信又召見內閣

宮中設一處丘陵,花樹成林,溪水縱橫,石板小路相通,佈局錯落有致。

亭子向南,碧幽深暗,菊花、海棠、苿莉,數百株粉苞初放,鮮麗不可方物,映在溪流邊,光色相接,暗香浮動

幾個內閣大臣,步行而來,留連觀景,花香伴着微風陣陣送來,清幽爽心,秋來,僅僅還有的小蟲低唱,更顯靜寂。

這此處,似乎不是九重宮殿,而是世外桃源

秦浩中、吳建容、沈鑫東、姜寶馨、竇容五人都被這安寧出塵的世景洗得纖塵皆無,片刻,吳建容才說着:“極美,可惜太清靜了,非人主所宜。”

他是儒學大家,當然知道出世和入世的區別,若是清貴王爺或者士大夫,有此景極是,可是皇帝有這心,卻不好了。

輕者懈怠國政,重者求仙求丹,歷朝歷代,多少英明神武之君,都企圖求仙求丹,結果反而折了功業。

“吳公,君逸臣勞嘛,皇上深明此理。”沈鑫東卻笑的說着,這三年來,方信少有直接干涉內閣的事,政事井井有條,他非常滿意

吳建容“哼”的一聲,也不說話,繼續上前。

到了裡面。見了皇帝。行了禮。賜了座。上了茶。方信就問着:“聞上月風雨大。三潞府發洪水。是不?”

“是。已經上了摺子。淹了六個縣。”這事是竇容管着。聞言。放下茶杯說着。

“當時洪水猛激。烏雲雷鳴電閃。暴雨傾盆如注。七壩情況越來越危急。如是大潰。將淹沒下游數省幾十個郡縣。治河大臣李沙德下令在上游決口。以緩壓力。淹了六個縣。事後上折請罪。”

“內閣地意見呢?”雖然摺子上有。但是方信還是問着。

“治河大臣李沙德有罪二。一就是治河不利。他受命治河。長七年。動用三省民工三萬人。銀圓五千萬。還是出了這開壩泄洪之事。單是這條。就是有罪。”

“第二條。上游決口泄洪。雖是大局。但是致使一百二十萬畝農田受淹。村莊被衝。房屋倒塌不計其數。這也是他地罪——還請皇上裁決!”

方信沒有先說話,凝視着亭子下面開放的菊花,眸子幽幽放光

片刻之後,方信才說着:“他的確有罪!但是朕卻可別有想法。”

“治河難,朕知道,不但是太祖時、世宗、順宗,都曾治理,但是還是數年一發洪水,李沙德治水七年,年年在河上,這些事情,朕多方面調查,都是真地,論得勤儉,朕都是愛惜的,修建河道多是疾苦,朕知道,而且也甚有成效,今年洪水巨大,數十年內罕見,只淹了六個縣,所以第一條,朕不論罪——不但不論罪,還要嘉獎!”

“洪水巨大,數十年罕見,下游諸壩壓力太大,他下令開壩泄洪,這也是決斷之事,保得了下游幾十個郡縣,所以單是這條,朕也不加罪——你們知道朕要加罪在何處?”

說到這裡,皇帝口氣越發平和,卻越發尖銳:“大河水漲,日日不休,他爲治河大臣,豈不知事急難保,爲什麼卻不提前疏散泄洪處百姓?他是欽命治河大臣,有王命旗牌,爲何不對那處郡縣下令?這是他因有之題!”

“大洪泄下,六縣淹沒,二萬人淹死,房屋農田毀之不計其數,他爲什麼不通知郡縣早作準備,哪怕湊集基本地房屋糧粥都可,爲什麼直到事後才重重報上?還導致亂民騷亂,幾釀成大禍!”

“治國要用道,治人要用仁,這人讀了幾十年聖賢書,懂得這個道理嘛?!”說到最後一句,方信聲色兼厲!

在場的人都坐不住,一起跪下,說着:“臣等無能,還請皇上休怒!”

方信發泄過了,卻平和起來,擺了擺手,讓內閣大臣起來,緩緩移着步子,在亭子下面一片菊花叢中倘徉。

雖是秋來,但是多種菊花鬱郁蘊蘊,映着日光,精神抖擻。

“朕讀聖賢書,治國要用道,治人要用仁,卻是朕的心悟,李沙德前面二條,都沒有失道,但是他失了仁,洪水滔天,不得不泄,朕也知道良藥還有三分毒,但是朕讀聖賢書,讀列祖列宗的聖誨,這個仁是萬萬不可放的,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德失多了,就失了道,立意是善,卻作了惡事,這種事古今不要太多,朕這次叫先生們來,就是要論這條!”

“皇上高居九重,垂裳治天下,卻是明鑑萬里洞若觀火!治國要用道,治人要用仁,卻是真正得了道德二個字!”姜寶馨聽了這話,頓時磕頭說着:“洪水過後,百里斷垣殘壁不見煙火,這是李沙德地罪,也是我們內閣的罪!”

吳建容這時也說着:“如今之題,就是趕快下旨,撥運糧食,發下來年種子糧,以安這六縣百姓。”

“說的甚好,內閣上一個條程來,朕看無誤,立刻就批了。”

於這李沙德,發旨下去,就說他治水有功,泄洪也並卻不提前疏散百姓,又不通知郡縣早早安排,這是有罪,削去一切官職,以示天下。”頓了一頓,他又說着:“他有幾個兒子?”

“回皇上,他地大兒子已經病故,二兒子當知縣,三兒子還是舉人!”

“欽差傳旨時,傳朕口喻,就說治水七年風霜艱難,朕都知道,這是他的功,但是他的過,也不得不罰——今削官爲民,一貶到底,是罰其過,至於他的功,朕會記得賞給他地兒子!”

聽了這話,秦浩中輕咳一聲說着:“皇上明鑑萬里,李沙德聽了這話,當真對不住聖上眷隆之恩……不過,這還是小事,眼前一件大事,卻還是如此!”

說到這裡,秦浩中端言說着:“這河上有洪水,國中也有洪水,推恩令就是泄洪減壓之舉,這是國的大道,是萬萬動搖不得。”

聽到這裡,方信的臉上的顏色,頓時霽和下來,周圍大臣立刻明白過來,知道皇帝這次召見的真正意思,不由暗中佩服——不愧爲宰相!

“推恩令是國之大道,道已立,還需德輔之,評估錢財時,到底有何標準,如何才能儘量減得弊端,多得仁德?皇上把財產定爲不動產和半不動產,實是英明,但是具體防微杜漸,多得實幹,少得弊端,還需未雨綢繆。

“皇上和秦相說地很是,自古以來,上欲施恩,加之於道,卻疏於仁德,反使官吏趁而加之,渾水摸魚,使之不見好,只見惡,好事變成了壞事——這多地是,這些事小,卻如星火在原,不可懈怠,務必力加整頓,雷靂風行,哪怕是能行幾年就可,不能在推恩令實行時出了亂子!”吳建容沉思有頃,說着:“皇上放心,皇上既定了這個國策,定了這個道,臣等自然會處處預備,儘量彰得大道,又安撫百姓,減得弊端,把這良藥地三分毒,儘量化去,這也是我等內閣與諸臣工地責任。”

“說的好,朕登極來,常思之,雖說大道之下,不論草木;大浪之下,不論魚蝦,浩浩蕩蕩,不見首尾,只是,百姓又有何辜,主道臣德,朕既定下大道,你等臣子就要以德輔之,儘量消除弊端,多一分耐心,多一分準備,多一分仁德,就可恩澤萬民,救得百萬甚至千萬苦,這豈不是宏大功德?”

“治河治水,是李沙德地責任,治理億萬黎民,是朕的責任,若是有萬一,爲了社稷億萬黎民,朕也可開壩泄洪,這事朕作來,毫不猶豫。然而,就算開壩放水是必然,事先多準備,多疏散,多引導,在李沙德而言,就可少死二萬人,減百萬人痛苦,在朕而言,在諸卿來說,這上億百姓,禍福實在一念之間,能多一分,就是一分,安能以道論之,就天地不仁?”

方信這話出口,內閣諸大臣頓時都眼睛紅了。

秦浩中本來就已經深深觸動,只是他爲宰相,要有體面,這時聽了方信這話,頓時眼淚飛濺,長涕而出:“先帝爺,列祖列宗,你聽見今日皇上說地話了嘛?”

說着,競是熱淚長流。

華夏曆代都有仁人義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其道,多少人,爲了這個願望,白了少年頭,費盡心血,舍了性命,到頭來卻可能是一場空忙!

歷朝歷代,不知有多少君王,將他們的那份心血,輕輕易易的踩在了腳下,沒有半點憐惜,而還是如此,一代代仁人義士卻無悔地前仆後繼地要“致君舜上”!

這就是歷代真儒者的道統,也是他們的風骨!

就算時世而移,犬儒日多,還是持之而行——秦浩中就是持此道者

三十年來,他由少年變成老者,眼見長治皇帝帶着憤懣和沮喪,帶着疲累和失望而去,而國家還是官場敗壞,大局日益惡化,雖然早就下了決心,雖千萬人吾往矣,亦予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主道臣德”,今日聞得此開天闢地之言,他就覺得,自己一輩子的心血,沒有白費,一時間不能自己,涕淚而出,他磕頭說着:“皇上放心,臣就是粉身碎骨,也必完成皇上地大道,不使外人敗壞。”

其它四位大臣,也自跪下。

“秦先生,諸位先生快快請進,這社稷江山,還需你我君臣共謀之!”方信連忙扶起。

方信頓了頓,眉頭一皺,正色說着:“內閣總理陰陽,是爲掌天下大德之中樞,當以天下爲重!卿等辦事,只要持此心,朕必託之心腹——先生們放心,朕一直未雨綢繆,這天下兵事,還在朕的手中,不使賊子亂之!”

真儒有之,小人更多,貪污**野心勃勃,滿山滿野,社稷之事,豈是如此輕易,只是皇帝心中有着定數,諸臣都是心中沉甸甸,跪謝了。

第119章 新的道路(下)第173章 祭祀(上)第32章 魔法(上)第225章 營地(上)第201章 鄉村(上)第134章 毀滅之初(下)第5章 靈魂之旅(上)第205章 功德如雨(上)第136章 來者(下)第261章 晉升(六)第63章 貴人(上)第144章 回家(上)第39章 后土(下)第71章 召見(上)第177章 洗禮(上)第134章 毀滅之初(上)第249章 迷茫(下)第160章 今日已是無量劫開道夜第8章 二十四人(下)第216章 攻佔(上)第2章 技能教學樹(上)第186章 三柱一小(下)第120章 阿修羅福德(上)第98章 夜戰(下)第132章 選擇(下)第53章 三階修士第133章 殲滅(下)第88章 布靴(下)第230章 染血的王冠(下)第83章 思度(下)第206章 治水所見(上)第51章 初賽(四)第27章 準備(下)第53章 三階修士第53章 執子之手第223章 春風(上)第185章 位面帝都遊(二)第28章 又十年(上)第54章 因愛而信(下)第24章 加入(上)第221章 邀請(下)第163章 遺詔(下)第152章 麻煩(下)第48章 幸福的宅(下)第23章 教學班(上)第169章 消息(下)第68章 胡家(下)第230章 染血的王冠(上)第39章 后土(上)第203章 請帖(下)第16章 事變(上)第111章 五年平郡略(上)第170章 學院(上)第206章 治水所見(下)第92章 打破關卡(上)第17章 傳信(下)第8章 二十四人(上)第66章 折壽(上)第236章 憶往昔(上)第230章 染血的王冠(上)第140章 輕易(下)第2章 技能教學樹(下)第196章 異心(上)第238章 客卿(下)第112章 新天地(下)第124章 分金(下)第247章 世界晉升(下)第61章 幫助(上)第258章 淨化(上)第208章 二龍論政說千古(下)第5章 靈魂之旅(上)第199章 赤龍劫(下)第31章 巫師(上)第116章 會見(上)第147章 見面(上)第56章 回家(上)第37章 暗箭(上)第151章 海產(上)第245章 文香教(上)第51章 是爲夫妻第249章 迷茫(下)第8章 二十四人(下)第184章 新朝鼎立(下)第160章 成蛟龍(上)過去和開始第211章 異世城邦(下)第191章 水神(六)第25章 出名(上)第28章 又十年(下)第99章 獲罪(上)第215章 大變伊始(下)第194章 濟萬民此大願(上)第162章 加爵(下)第178章 太空(二)第198章 地上(下)第9章 劍術(上)第62章 抄錄(上)第19章 三騎衝陣(上)第100章 封爵借運(上)第111章 五年平郡略(下)
第119章 新的道路(下)第173章 祭祀(上)第32章 魔法(上)第225章 營地(上)第201章 鄉村(上)第134章 毀滅之初(下)第5章 靈魂之旅(上)第205章 功德如雨(上)第136章 來者(下)第261章 晉升(六)第63章 貴人(上)第144章 回家(上)第39章 后土(下)第71章 召見(上)第177章 洗禮(上)第134章 毀滅之初(上)第249章 迷茫(下)第160章 今日已是無量劫開道夜第8章 二十四人(下)第216章 攻佔(上)第2章 技能教學樹(上)第186章 三柱一小(下)第120章 阿修羅福德(上)第98章 夜戰(下)第132章 選擇(下)第53章 三階修士第133章 殲滅(下)第88章 布靴(下)第230章 染血的王冠(下)第83章 思度(下)第206章 治水所見(上)第51章 初賽(四)第27章 準備(下)第53章 三階修士第53章 執子之手第223章 春風(上)第185章 位面帝都遊(二)第28章 又十年(上)第54章 因愛而信(下)第24章 加入(上)第221章 邀請(下)第163章 遺詔(下)第152章 麻煩(下)第48章 幸福的宅(下)第23章 教學班(上)第169章 消息(下)第68章 胡家(下)第230章 染血的王冠(上)第39章 后土(上)第203章 請帖(下)第16章 事變(上)第111章 五年平郡略(上)第170章 學院(上)第206章 治水所見(下)第92章 打破關卡(上)第17章 傳信(下)第8章 二十四人(上)第66章 折壽(上)第236章 憶往昔(上)第230章 染血的王冠(上)第140章 輕易(下)第2章 技能教學樹(下)第196章 異心(上)第238章 客卿(下)第112章 新天地(下)第124章 分金(下)第247章 世界晉升(下)第61章 幫助(上)第258章 淨化(上)第208章 二龍論政說千古(下)第5章 靈魂之旅(上)第199章 赤龍劫(下)第31章 巫師(上)第116章 會見(上)第147章 見面(上)第56章 回家(上)第37章 暗箭(上)第151章 海產(上)第245章 文香教(上)第51章 是爲夫妻第249章 迷茫(下)第8章 二十四人(下)第184章 新朝鼎立(下)第160章 成蛟龍(上)過去和開始第211章 異世城邦(下)第191章 水神(六)第25章 出名(上)第28章 又十年(下)第99章 獲罪(上)第215章 大變伊始(下)第194章 濟萬民此大願(上)第162章 加爵(下)第178章 太空(二)第198章 地上(下)第9章 劍術(上)第62章 抄錄(上)第19章 三騎衝陣(上)第100章 封爵借運(上)第111章 五年平郡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