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

仲夏五月,暑氣日盛,緊閉的英華殿門轟然洞開,不多時,陳佑執禮甚恭地陪着以健步老者走出殿門,他身後一干人等盡皆安靜隨行相送。

一直送到殿外停着的擡輿處才停下來,那老者轉身發出中氣十足的聲音:“行了,你們也忙得很,送到這裡就夠了!”

“田公慢走。”陳佑帶領衆人叉手行禮,站在大太陽底下目送這老者離開。

這老者不是普通人,而是那種可以稱爲當世儒宗的人物——當然了,還有不少同他意見相左的人並不認可這種誇讚。

此人姓田名敏,曾判國子監,當過太常寺卿,而且他也受前幾朝的詔命校對修改過各式典籍,當今很多士子年輕求學時候都是學他修訂的經典。

只不過田敏頗有孔老夫子筆削春秋的風範,多有按照自己的理解增刪修改的行爲,很多儒學大家對此十分不滿。

本來已經七十多的田敏都已經領着檢校官在家中休養了,聽說陳佑這邊在編纂《英華錄》,愣是從淄州老家趕了過來。他不是空手來的,還帶來了不少難得一見的藏書,得了官家的嘉獎,據傳可能會接掌禮部。

這樣一個人物要來英華殿講學,陳佑不得不擺出恭敬配合的姿態。

當然恭敬歸恭敬,他這邊修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那些被像田敏這樣的人無故修改的文字改回來,也不知道方纔滿意離去的田敏知道這件事之後會是什麼想法。

回到偏殿,陳佑翻開一本裝訂粗糙的書冊,這是英華殿的階段性成果。

不過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只能說是目錄,最多加上簡介。

因爲某些因素,陳佑最終沒能把英華錄的編纂組搬到書遠去,不過書院不少教授講師甚至一些學員都參與了這次編纂。

由於學科特性,最先整理好的是算科。畢竟有數的算學典籍不多,就算加上註釋謬誤,編纂新書,不到半年就完成了。

如果陳佑看完之後覺得可以,就能進行最後一次校對,然後刊印天下。

前面的古籍陳佑都沒怎麼在意,那些書的內容正確與否他也不清楚,所以只看最後新編的那本書的介紹。

雖然很多地方還比不上他所瞭解的數學知識,但就當下的實際應用來說,該書中記載的公式定理已經超出所需。

起身從擺在桌前的書堆中拿出這本書,隨便翻了幾個他還能推導的公式,確認無誤後合上目錄。

提筆在封面上寫下“可進獻”三個字,署名,用私印,然後喚人進來收拾這些書冊。

他現在的任務就是寫一份《進算術書表》,然後交給僚屬潤色。

正寫着,官家身邊的近侍突然來通知他準備明天上午到仁壽殿講史,內容是《三國志·諸葛亮傳》。

陳佑對歷史只能說是有自己的理解,絕對說不上精通。不是說他不夠格去給皇帝講史,只是有比他水平高的人,選他過去就有些奇怪了。

當天下午,宮內傳出消息:今天上午太后把官家叫過去,讓官家給舒侯安排一個有實權的位置。

當然了,太后不可能說得這麼直白,大抵是一些諸如“兄弟親善”、“諸孫年幼”、“自家江山”之類的話語。

根據傳言,官家起初不同意,結果太后“泣求”,官家“對泣從之”。

這都是傳言,當不得真,太后和官家之間的爭論細節都有描述,在宮中多次清理的當下,怎麼可能有這樣詳細的消息傳出來?

不過就在這傳言傳到陳佑耳中沒多久,詔令舒侯權知工部,緊接着息侯出任宗正卿。

於此同時,陳佑還得知明日和官家一起聽講的還有兩府相公並八座高官。

坐在英華殿內考慮一陣,陳佑早退了,他直接出宮前往書院。

他準備表忠心,行動是出一本小說,就像《京本通俗小說》那樣發給說書人作講古的底本。

現如今沒有《三國演義》,但是已經有通俗的三國故事流傳,陳佑就是安排人來寫三國。只是同正統的三國不一樣,別人是尊劉貶曹,陳佑這個不是,他直接吩咐作者以諸葛亮爲主角,從諸葛亮躬耕南陽開始寫起,一直到病逝五丈原。

主要內容就是諸葛亮忠心耿耿、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季漢盡忠,褒揚的是諸葛亮,同時貶低董卓袁紹甚至曹操司馬懿。

就跟去年陳佑在書院講《出師表》一樣,這一本小說也是他用來表達對趙元昌忠心的工具。

一本小說不是倉促間就能寫完的,不過羣策羣力之下,陳佑晚上離開書院的時候帶走了一份明天講史的提綱,而這份提綱也正是小說的大綱。

次日,陳佑從小朝會之後一直講到日上中天才停。

不是他一個人在那裡幹講,趙元昌並一干宰執不時會提問討論。

看得出來,在場宰執八座都藉着褒揚諸葛亮的幌子來表示忠心,而趙元昌對這次講學也表現得十分滿意,中午直接就留衆人一起用餐。

用完午餐,其他人離去,陳佑被留下單獨談話。

坐在偏殿中,陳佑捧着一杯溫熱的茶水輕啜。

今天是他近半年來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趙元昌,元宵節那天從盧雲華那裡得到提醒之後,陳佑一直在想法子打探趙元昌身體狀況。

但太醫署和宮中內侍經過數次清理,到現在已經越來越難以收買消息了。

無法獲得直接消息,就只能趁着這次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仔細觀察。

可惜陳佑醫學說一句只知皮毛都是誇獎,讓他通過觀察細微變化來判斷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實在是強人所難。

至少在他看來,趙元昌似乎很健康。

就在陳佑剛開始懷疑盧雲華是不是因愛生恨在騙他的時候,趙元昌終於開口說話了:“將明最近編書,可有什麼體會?”

陳佑收斂心思仔細應對:“只覺得學海無涯,所知甚少。”

趙元昌哈哈大笑,又問了幾句英華錄的事情,陳佑趁機說出即將進獻算術書,可以提前刊行天下。

不過趙元昌對算術書不感興趣,隨口應下便轉過話題。

談了一陣,趙元昌好似無意地問道:“將明你覺得工部如何?”

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
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