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

聽到他這麼問,劉熙古怔怔的看了他一會兒,突然索然無味地嘆息一聲:“若是李參政看過書院的教材,當知道控制變量法。”

這話一出,議事廳內不少官員都忍不住低笑出聲。

雖然因爲私人書院比較多,陳佑的書院改名爲周山書院,但劉熙古所說的書院,不必多想,大家都知道指代的就是周山書院。

京城大多數有上進心的官員都會關注周山書院的情況,要麼是想要投陳佑所好,要麼是想抓住漏洞彈劾陳佑一舉成名。

不管怎樣,這些人都會了解一些書院裡面流傳的想法理念,劉熙古口中的控制變量法就是其中之一。

新的東西出來,有人會抵制,有人會不屑一顧,也有人會去嘗試。有效果的就會逐漸傳播開來,成爲“常識”——雖然僅僅是他們這些高級知識分子的常識。

很顯然,此時在議事廳內大部分官員的眼裡,李繼勳就屬於那個“連常識都不知道”的笨蛋。

李繼勳有些不明所以,但他明白自己一定是出醜了,頓時臉色變得通紅,惱怒道:“便是不知又如何!我且問你,嶺南州縣如何同幽燕州縣相比?”

“其氣候相同、地勢不同者,農商之業相差幾許;其氣候不同,地勢相同者,農商之業相差幾許;其人口相同,一有渡口通衢,一無,農商之業相差幾許;其皆有渡口通衢而人口不同,農商之業又差幾許。

“兩者對比或有偏頗,然天下三百州府,有相類者何其多也!氣候、地勢、人口、河流、道路,諸如此類,皆可爲變量,一者變而餘者同,可知此變量影響大小。諸量皆知,則此州府當有田幾許、有戶幾何、課稅多寡、糧價高低,儘可知矣!”

劉熙古解釋一通,看着李繼勳,語氣沉穩:“或因天人之變而有偏差,卻也相差不遠。不知李參政可能理解?”

說得簡單,實際應用起來要比這複雜得多,而且準確性遠遠沒有劉熙古講的這麼好。

不過大體上的確是這樣,足以叫李繼勳無話可說。

果然,劉熙古說話間,李繼勳面色一變再變。

直到劉熙古問他能否理解,他已經是面色鐵青,冷哼一聲沒有迴應。

竇少華見狀嘆氣,出聲解圍道:“不管怎樣,考課審覈總是要的,無非就是多加了一些內容,恐怕還起不到將明相公所說發展農事的作用。”

陳佑朝他微微頷首道:“這只是前提罷了。但是有沒有這個前提,決定了接下來是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

竇少華呵呵笑道:“某是支持發展農事的,不過總不能說朝廷只盯着農事一條吧?”

“一事一畢。”陳佑看穿了竇少華的想法,面色不變,“今日且議農事。天下萬民待哺,皆望稻粱,故眼下當以農糧爲重。”

到最後時刻了。

宋敏貞開口道:“我認爲陳平章所言乃是正理,如今天下,農事爲重。家裡面有了餘糧,纔有心力去幹其它事。”

安靜片刻,胡承約搶先開口:“陳平章、宋相公所言有理。諸位是不知,河南府自產糧食根本不夠吃,幾乎每個月我都在想着還能到哪裡去買糧。要我說,這糧食豐收,天下才能穩定。”

竇少華緊接着開口:“凡戰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治國也當是如此。”

稍微等了等,魏仁浦、劉熙古、汪弘洋、樑關山等人接連出聲支持陳佑。緊接着是盧億、楊子任、端木業、冉益謙、李成璟、龐中和等人。

議事廳內,越來越多的人發言,基本上都是一句話,或者乾脆就是“附議”二字。

贊同陳佑的人數漸多。趙普和焦繼勳終於也撐不住,開口談了兩句農業的重要性,算是表明態度。

議程進行到這一步,“以農業爲重”已經成了共識,陳佑算是成功一半。

接下來的重點就變成了:討論完農業後能不能直接結束?

掌控會議進程,是陳佑權威的體現。

如果不能,就證明他的根基不穩,在京城六品以上官員中的根基不穩,不做改變,就會被這些人的所謂“民意”裹挾,一旦違背,下場慘淡。

等議事廳內安靜下來,陳佑雙手分開放在桌面上,掃視諸人後,沉聲開口:“今日所議,不過是一個綱領,具體如何行事,還需有司拿出詳細計劃來。吏部、戶部、稅務監、肅政司還有御史臺,都要好好考慮考慮。除此之外,其他人若有奇思妙想亦或是諫諍之言,亦可書之文字以醒兩府。”【1】

說完,他不等諸人迴應,直接就道:“那就這樣,今日先是朝會,後又來議事,各部都積壓了不少事務,各自散去罷!”

說完,他靜靜等待。

等着有沒有人突然提出新的問題。

他說完後,議事廳內安靜了一陣,然後最外圍的官員一步三回頭地出了門。

等到諸部佐貳官離開時,兩名負責記錄的書令史把寫好的記錄送到陳佑面前供其審覈簽字。

陳佑這纔在心裡暗自鬆了口氣。

真的結束了。

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他的心定了下來。

畢竟只討論了一件事,記錄不長,也不復雜,很快看完之後,他揮筆寫下自己的職務以及名。

宰相和參政們依次簽字後,書令史離開去歸檔。

這時議事廳內就只剩下他們九個人了。

陳佑靠在椅背上,神情嚴肅道:“眼下諸事以穩爲主,不會有太大變動,一切等西北戰事結束,再行調整。”

這話若是在之前說,那是服軟妥協,但放在現在說,就成了安撫退讓。

聽他這麼說,王彥川和竇少華面色稍稍好看一些。

唯一例外的就是李繼勳了,他鼻孔出氣哼了一聲,起身抱拳道:“我家中有事,先走一步。”

生硬的藉口。

陳佑沒有阻攔,此時也無人幫李繼勳開脫。

鬥爭永遠不會停止,只是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

更準確地說,是沒想到李繼勳會這麼剛。

顯然,下一次檢驗陳佑首相權威的事件,就是他能不能輕鬆罷免李繼勳。

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
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