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

bookmark

“這......”

李明卿臉上露出遲疑,隨即嘴脣一抿,點頭道:“行,我這邊會找幾個人彈劾的。”

“嗯。”馮道又喝了一口茶水,把蓋在身上的毛毯朝脖子上拉了拉,“也沒必要太擔心,彈劾的事情做好準備就行,沒必要立刻就發動。官家不是那等容易服軟的性子,我們這邊急着彈劾將明,反而會叫官家心生嫌隙。”

“這個我曉得,明天上衙的時候我找王文伯問問,馬無染告病,樞密院最受官家信重的就是他了。”

李明卿臉上的表情有些微妙,顯然他在樞密院過得並不好。

“如果吳奇峰這次失敗,樞密使應該就是王文伯了吧。”

馮道感慨一聲,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麼,面色有些怪異地看向李明卿。

李明卿被他看得心裡有些發毛,禁不住開口問道:“馮公?”

馮道掖了掖毛毯:“沒什麼,只是突然想到一些事情。我聽說先帝北伐讓官家監國的時候,有人曾經當面彈劾官家?”

“是。”說到這事,李明卿有些感慨,“這人叫董成林,本來當了拾遺,眼看着前程遠大,卻又觸怒先帝被扔到蜀地去做羈縻縣令去了。前年蜀地叛亂四起,他倒是得了戰功,現在還在羈縻州做刺史。”

羈縻州的刺史,若是當地土人倒還好,四品的位階跑不了。但一個流官去做羈縻州的刺史,還比不上一些上縣的縣令。

當時董成林的戰功政績是報到政事堂呈遞給趙元昌的,想必大家也能明白他這麼個有功之臣從羈縻縣令到羈縻州刺史的原因。

“你說,若是吳奇峰想起來這個董成林,會不會想辦法把他調入京中?”

李明卿略一思忖,搖頭道:“不太可能吧?我也瞭解過董成林的所作所爲,他是那種只認對錯的人,即便會給官家帶來一些麻煩,但可能更看不慣吳奇峰他們挾持天下用以政爭的行爲。若其真的入京,倒是能成爲官家手中利刃。”

“你瞭解,不代表吳奇峰他們也瞭解。就像我,若不是你說,我也只知道董成林曾當面彈劾過官家,即便立了功也爲官家所不喜。”

馮道絲毫不以爲意:“一些片面的消息,足以讓人做出錯誤的決斷。而且,想來你能知道的,官家也能瞭解到,只要稍微那麼‘一不注意’,這人,就能回京了。”

話說得這麼明白,李明卿都不需要過多思考就能縷清思路,便點點頭答應下來。

果如馮道所預料,之後幾天附和吳巒建議陳佑領兵南征的奏章越來越多,但趙元昌一直硬頂着不鬆口。

馮李二人也沒有乾等着,事到如今,誰都知道吳巒一干人是準備在南征的時候動手。只要稍微一個配合不當,此次南征徒勞無功都是輕的,嚴重的甚至是喪師辱國。

到了那時候,陳佑這個主持南征的總負責人自然討不了好。在這麼一個時代,對外征戰失敗了的皇帝,還能繼續強硬下去嗎?

外戰失敗,大將夭折,至於什麼武學院,只要頭腦清楚,就不會再出現。

這是一次爭奪話語權的鬥爭,不是罷免幾個人就能解決的。

當然,罷免官員可以是鬥爭的武器。

於是,短短數天內,數名涉及戰備的文官將校被彈劾,或是貪污殘民,或是瀆職毀政。

這都是直接遞到趙元昌案頭的,自然被毫不留情地罷免論罪。

進入二月,總算有人想到了董成林,在一種十分詭異的默契之下,樞密院副都承旨艾思康外放爲鹽州知州,而董成林被調到樞密院擔任副都承旨。

這麼一個重要的調動,沒有引起多大關注,很不尋常。

不過相比於緊接而來的事情,沒引起關注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隨着推舉陳佑領兵南征的言論越來越盛,李明卿終於忍不住安排人開始彈劾陳佑了。【1】

不管怎樣,先讓陳佑從這個漩渦裡跳出來再說。

然而,他這邊纔剛剛動手,就被趙元昌找過去單獨奏對。

二月八日,以太子詹事、河南府少尹陳佑同知樞密院事,罷河南府少尹之職。以樞密副使王樸爲西京留守,同知樞密院事陳佑副之,許王樸便宜行事。

一時間,李明卿陳佑翁婿二人同知樞府,如此佳話頓時壓倒一切成爲時人議論的焦點。

緊接着,這段時間響應吳巒最積極的一個外鎮節度使被罷免,殿前司某都指揮使被踢出京城接手該鎮。

再之後,以樞密副使李明卿爲北面行營都部署,駐所爲太原府;令三司使黃世俊巡視大名、博州、德州等地。

讓李明卿去太原府,爲得是穩定河北三鎮,而黃世俊則是受命看顧原本的魏博之地。

河北是李明卿,河南有王樸、陳佑,大名安排了黃世俊,趙元昌強勢壓下所有反對聲音,決意親征。

趙元昌現在需要一場勝利,來重新梳理中外軍將。

其實有時候一次大的失敗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比如宋初的高梁河之戰,或者是明時的土木堡之變。

不過都是天下一統之後才能經得起如此大敗。現在周國只是據有中原以及巴蜀,若真的來一次傷筋動骨的失敗,國內各處將領就不說了,北邊的燕遼,南邊的宋沈,絕對不介意將中原之地收入囊中。

二月中旬,在蘇鳳羽的帶領下,武學院一干師生啓程前往江陵。

吳巒等人一直關注着,在他們離開的當天就得到了消息。

蘇鳳羽一行沒有遭遇截殺,而且有軍士護送,連盜賊都沒遇到過,一路平平安安地抵達江陵。

二月二十三日,周帝趙元昌車駕離開汴梁南下江陵,政事堂諸相一路跟隨。樞密院這邊,兩個副使在外,一個副使告病,就只有樞密使吳巒並兩名同知隨行。

在此之前,先期部署在邊州的軍隊就開始朝預定地點調動。

天子出巡這般大事,瞞是瞞不住,周國也沒打算再繼續隱瞞下去。

三月十一日,車駕過泌州,趙元昌下詔進攻,戰爭正式打響。

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
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