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

bookmark

見衆人目光轉移過來,李明卿接着道:“石守信先是從平江南,後又鎮壓撫州叛亂,其人能無需質疑,兼之禁軍出身,忠誠亦可放心。”

朝會上很少說話的馬青聽到石守信的名字,突然開口:“石守信調往西北,江西制置使司該讓何人接替?”

李明卿就等着這話,立刻道:“殿前司李克榕可以接任江西制置使。”

說到這裡,李明卿頓了頓,然後補充道:“李克榕原先在錦官府,跟隨陳佑鎮壓全師雄叛亂,後因功調至殿前司。”

他這話強調的是李克榕和陳佑的關係。

不過李克榕現在和陳佑也只有這麼一點故交了,兩人直接接觸不多,關係也深不到哪裡去。

聽到李克榕的名字,馬青點頭:“若是李克榕,的確可以接替石守信。”

哪怕有馬青贊成,趙元昌也沒有立刻做決定,而是沉吟不語,顯然有些疑慮。

官家的這番姿態落在衆人眼中,都在猜測他的想法究竟是什麼。

不同於其他人,李明卿不需要猜趙元昌究竟是在猶豫石守信的安排還是猶豫李克榕的安排,他已經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趙元昌或許對陳佑有意見,可還沒到忌憚、與處置而後快的程度。

做出這樣的判斷,李明卿可以說是心裡放下了一塊大石頭,短時間內不準備爭什麼了,躬身一禮,坐回到椅子上。

最終,石守信的調動獲准,李克榕依然留在原位。

陳佑抵達宋城的時候,範昌祐帶着消息迎到了他。

在驛館小院的客廳中聽了範昌祐的敘說,陳佑考慮一陣,點頭道:“我知道了,你且去歇着吧。”

擡頭一看,卻見範昌祐欲言又止的模樣,不由問道:“可是還有事?”

他這一問,倒叫範昌祐下定決心,叉手一禮道:“好叫山長知曉,學生到了李相公府上,李相公曾問學生如何才能知曉官家心意。學生以當爲山長求官作答,李相公笑而不語,後叫學生來問山長。”

陳佑聽了,哈哈一笑:“助之啊助之,在我身邊如此之久,你還不明白麼?若官家意欲殺某,便是今日封我爲王,明日也可能刀斧加身。這給官與否,不足爲憑!”

範昌祐皺眉:“那石制置調動一事又該如何解?”

談到這個,陳佑臉上笑容帶着些狡黠:“我那岳丈說的可不是石守信,而是李克榕。”

“啊?”範昌祐訝然,皺眉考慮一陣,露出恍然的神色:“原來如此!是因爲李將軍乃是山長舊部麼,想要看看官家是否會翦除山長羽翼?”

“然也!”陳佑撫掌讚了一聲,然後問道:“你以爲官家會如何待我?”

範昌祐稍稍沉吟,隨即苦笑道:“學生不知。若真的細究,官家如此做派也可能是爲了麻痹山長,以求擒賊擒王一擊建功。”

聽他這麼說,陳佑臉上笑意更甚:“你能這麼想,很不錯。所以接下來我就得排除或者證實這種可能。”

怎麼去排除或者證實,陳佑沒說,範昌祐也識趣地沒有問。

想要證實別人的想法,沒有讀心術的情況下,只能從其人的行動來判斷。語言可以作假,但某些重要行動必然會留下蛛絲馬跡。

既然趙元昌表現出來的是不準備對陳佑下死手,那麼要想出其不意地對付陳佑,也就只有“埋下五百刀斧手”這一個方法了。

這樣一來陳佑手下情報網就有較爲明確的目標了:京中各軍有沒有什麼異常的調動或者消息。

但凡有些同往常不一樣的地方,一干負責分析的人就各種比對記錄、計算概率,撰寫報告交給陳佑自己判斷。

洛陽城裡的趙元昌根本不知道千里之外的陳佑對即將發生的君臣問對有多麼警惕,他命令政事堂推薦鴻博之士後,便把這件事暫且放下。

他現在心思更多的是放在統一上。

之前說的先易後難,南邊基本上吳越、清源軍已經臣服,唯一還不服從管制的就只有僞漢。

北邊卻還很多,佔據不少故地的遼國先不說,單單是定難軍就是一個大問題。還有西邊的歸義軍,也被番人隔開。

山河破碎如此,趙元昌身爲一個有大志向的皇帝,着實感覺痛心不已。

那麼這時候該先動哪一個?

三個方向上自然條件差不多是同樣險惡,差距就是兵力和戰鬥力了。

但說實話,不真刀真槍地打一次,還真不好去判斷某一方的戰鬥力。

這問題就又來了,先打哪一個能保證需要停戰的時候立刻就能停戰?

趙元昌十分頭疼,不得不一次次地找近臣或者相公們商議討論。

金秋時節,陳佑乘坐的船過洛口,進入河南府。

到這裡了,他無法再耽擱,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從安排手下人調查開始,到現在爲止尚無法確定趙官家會在暗地裡下手。但由於他本來就對禁軍滲透力度不足,導致無法他也沒辦法確認趙官家不會暗中下手。

入宮面聖的事情他仍在煩心該如何處置,但入宮之前的這段時間也不能放鬆警惕,指不定就“遇賊”了呢?到那時候估計趙官家只能惋惜、痛惜,再加上盛怒之下清剿河南府的賊人吧。

因此,從洛口到洛陽城,一路上戰鬥力超過百人的寨子、各處即將下榻休憩的驛館,都被監視加調查,爲得就是確保安全。

於此同時,還沒最終確定優先戰略方向的趙元昌開始召見陸續入京的鴻博名士

九月二十九日,陳佑入住洛陽驛館,按照規定投書請見,然後把妻兒送回府中。

九月三十日,詔令陳佑入宮參加次日的朔日朝會。

閏九月初一丙申朔,安排好妻兒離京路的陳佑身着朝服前往洛陽皇城。

雖說趙官家不動手的可能性極大,可他不敢放鬆警惕。

在待漏院中見到了岳丈,以他兩人的關係,實在是無須避諱,直接一同走到邊上。

“如何?”

李明卿如此問,他對陳佑的擔心不以爲然,因此問的是陳佑奏對準備的怎樣。

陳佑點頭,一語雙關道:“都準備妥當了,不會有問題。”

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有些話,不吐不快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
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有些話,不吐不快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