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

李明卿擔任吏部尚書四年多了,後來又成爲參知政事,至少在六品以下官員的任免上有很大的話語權,現在動一動位置也在情理之中。

“我準備推薦歸德節度使薛崇接掌吏部。”

雖然只是發現趙元昌有這個意向,但李明卿短短時間內已經考慮好了應對措施。

“安州刺史楚羨忠可以調任宋州刺史,正好取消歸德節度。至於安州,一直被留在京中的高行周可以前往。”

高行周是近期在對遼作戰中立了戰功的高懷德之父,石晉末年他典禁軍,可惜當時被架空了,沒什麼實權。趙鴻運篡晉之後,他就被加了一個右金吾衛大將軍的職銜,留在京中不得出外。

現在高懷德開始嶄露頭角漸漸能夠獨當一面,再把他放出去,父子兩人一南一北,倒是不虞他起什麼心思。

李明卿這一連串的安排,涉及到三位高官,其中只有歸德節度使薛崇同他有交情。

當然了,選一個有交情的接班遠不如選自己的追隨者接班划算,但考慮到實現的可能性,他最終還是選了這麼一個方案。

究其原因,一來切合趙元昌削減節鎮的心思,二來南面多一名大將對明年的南征也有好處,其中又有選人用人方面的考慮,此處就不多說了。

仔細考慮了一番,馮道表示贊同:“這的確是最合適的安排。”

沒錯,最合適,而不是最好。

對於他們來說,最好的當然是陳佑接掌吏部了!

只不過也就想想罷了,絕然不可能成真的。

“官家可說樞密院何人出外?”

樞密院現在是一使、兩副使、兩同知,實際上包括樞密使在內,樞密院的三個職司都沒有定額。也就是說,如果趙元昌願意的話,可以任命四五個樞密使。

不過就像政事堂習慣上保留三位宰相一樣,樞密院也一般都是一正兩副。

如果李明卿要入樞府,那麼現在的樞密院三公就得走一個。

李明卿仔細回想了一下今日朝會上趙元昌的話語,最終搖頭道:“沒說,也可能沒人出外。”

馮道沉默下來。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樞密院內部的平衡沒有打破,李明卿過去搞不好就會被架空,這一次調動除了官職提高了一級外沒有任何收穫,反而失去了吏部這個重要的部門。

過了好一陣,馮道笑出聲來:“官家越來越有帝王風範了啊!”

李明卿沒有說話,一個能幹的帝王對絕大部分臣子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

“不過,既然可能要調入樞府,原先準備的考課京官就暫且擱置罷。”李明卿突然開口。

馮道也點頭贊同:“嗯,擱置也好,總不能便宜了旁人。”

原先吏部在手,考課京官總能佔到好處,現在吏部要歸別人了,再來考課,怕不是什麼好事。

這個話題就此放下,兩人又開始討論其它內容。

若不是事發突然,李明卿是不準備來找馮道的。

雖然馮道現在沒必要像鄭志康那般深居簡出,但兩人同爲宰執一級的人物,私下裡就不該有太多交流。

皇帝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是上下一心,而不是一團和氣。

所謂上下一心,就是臣子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思想上同皇帝保持一致,行爲上以皇帝的想法爲最高準則。

而一團和氣,自然就是臣子與臣子之間合作密切、親密無間。

也因此,兩人雖然說了不少事情,但都是三言兩語就做出決定,並沒有花太多時間。爲了防止被誤解,李明卿來往馮府都是大大方方不避閒人。

事情的發展總是超出人們的預料,隨着十一月一天天過去,各處州府需要上供的秋稅也陸續送到汴京。

稅賦歷來複雜,三言兩語說不清楚。總得來說,雖然江夏青原本只是想在不提升稅額的情況下把該收的稅都收上來,自然能完成稅收增長的目標。

但收稅的困難無論在哪個地方都是一樣的,包括河南府在內的五處試點無一例外都採取了加稅的法子,再加上正貳官親自盯着,總算是達成了預定目標,每一處都比去年秋稅增長了至少六萬緡。

六萬緡看着多,實際上很容易就能完成。

因爲以前的商稅稅額真的是低到極點,普遍是過錢每千錢算二十,住錢每千錢算三十,官需者抽稅一成。

過錢就是過境稅,主要在關隘津渡收取,比如你從錦官府運貨到河南府,每經過一地,理論上都是要交稅的。當然了,實際上這個稅現在收不上來,否則鍾青昌要賠死。

住稅就是當地商戶要交的稅,這個不好計算,能收上來的也沒多少。

試點選取的五處都是商業氛圍還算不錯的地方,這也就意味着,只要正貳官認真一點,稅收增長六萬緡還是可能的。

重點不是河南府這五處試點,而是錦官府。

錦官府今年夏稅比去年少了五萬緡,而秋稅相比去年一下少了近十萬緡!

不等趙元昌發怒,江夏青拿到數字之後,立刻拍着桌子發文質詢錦官府。

兩處相隔千里,沒有半個月是不可能得到錦官府回覆的,但各處稅賦數據不可能不讓趙元昌知道。

這天的小朝會上,參加常參的朝官們面對着空無一人的御座,站在寒冷的文明殿中安靜等待哪個宰相來領着他們參拜完御座趕緊散朝,能參與小朝會的一干人則在長春殿吵得熱火朝天。

吵的內容自然是這一次秋稅,側重點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試點成功的五處地方要不要嘉獎,另一個是明年要不要推廣稅法。

看着底下一干臣子爭吵,坐在主位的趙元昌心情十分好。

首先,試點的五州府秋稅都增加了,這是好事;其次,錦官府的蘇逢吉給他的內庫送來了三千萬錢,同時還有各色珠寶古董等稀罕物事。

怪不得當初太祖皇帝願意用蘇逢吉,只這一次內庫就多了近五萬緡的錢物。

對了,雖說天下爲家,但皇帝的內庫和國庫是分開的,皇室私事動不了國庫的錢,國事等閒也用不了內庫的錢。

比如宋時章惇任三司使的時候,就申請從內庫借五百萬緡用來計算鹽引和乘着米價便宜糴米,最後批了兩百萬緡,這兩百萬還是要還本付息的。熙寧十年就曾專門規定:上界本錢以七百萬緡爲額......其貸內帑錢,歲償以息二十萬緡。

這時候自然比不得百年後那等財大氣粗,五萬緡對內庫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這還只是一府,天下州府近百,若每一個都像蘇逢吉這麼知趣,再加上山河澤野之利,內庫一年收入能超過百萬緡啊!

這麼想着,趙元昌當然聖心大悅。

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
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