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 生 感 悟

生活在雍城

退休後賦閒蝸居雍城,總喜歡在清晨依窗眺望秦鳳路上的車水馬龍,任清新的空氣沁入‘胸’中。

眼前的古雍城秦鳳路,上班族的腳步聲聲,車輪來來往往,富有生機。農曆戊子年的天氣比較溫暖,‘春’天的腳步兒也來得比往年早了許多。滿街櫻‘花’初綻,綠樹紅‘花’點綴,真可謂“‘春’城無處不飛‘花’”。

兒時幼稚的我,曾經天真爛漫,連做夢都羨慕城裡人的生活,而在當時,對許多農村孩子來說,曾經是那麼的遙不可及。記得父輩們常嘮叨:只要好好唸書,才能過上城裡人那樣的生活。爲此,我“頭懸樑,錐刺骨”,發奮自學,終於取得了大學文憑,由民教轉爲合同制教師,後來幾經周折,直到1992年才轉爲正式公辦教師。從此終於找到了鄉村通往雍城的路。

起初教書常住鄉下,偶爾進城學習或開會,身上常帶着鄉村‘潮’溼的霧氣,車輪沾着鄉村新鮮的泥土,伴隨着城市醒來時的呼吸,匯入到雍城裡上班族各‘色’大小車輛的河流和車輪鳴笛的‘交’響樂當中。這時就開始感覺自己正一點點變成城裡人。然而畢竟來去匆匆,自己依然像是白天掠過城市的候鳥,無法擁有完整的城裡人的生活。雍城裡的美麗景‘色’大多隻有在過節時,才帶孩子一同前去欣賞。

如今,終於在雍城裡安了家。記得剛遷入新居的第一天晚上,我與老伴肩並肩怯怯地坐在整潔、明亮、格調溫馨的客廳裡,打量着這個新家,忽然有一種初戀般的奇妙感覺。以後每次上下樓梯,按響‘門’鈴,邁進妻子擦拭得一塵不染的地板,躺在新購的柔軟的沙發上,或是悠然自得地依在窗口,看秦鳳路上的車水馬龍和行人,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愜意美好,甚至有夢一般的虛幻----

此刻,伴着悅耳的音樂,灑水車從秦鳳路繞街道緩緩馳過,留下一路清新與芬芳。鳳鳴廣場上、馬路邊晨練的人們悠然地踱着步子。上班族則分秒必爭奔向各自的崗位。雍城的一天就像一軸山水畫卷那樣有條不紊、富有節律的展開。到了夜晚則有了更多的溫馨恬靜,沿城中心四通八達,一幅滿眼“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美景觀。進入雍城的我慢慢的知道,許多雍城人的父輩與祖輩也是農村人。也還有許多進入雍城裡的農村人,因爲沒有了土地,他們的生活其實沒有農村人那份從容。如今農村漸漸走向富裕,有了樓房、電話,有了電視、電腦,也有了自來水、太陽能、衛生間,還有便利的‘交’通,民間的文化生活也豐富多彩。鄉村和城市,哪裡的生活更好,已經不再絕對。

感謝上蒼,感謝生活,讓我在雍城有了舒適溫暖的家。更應感謝父輩們給予我們的人生忠告。看到調皮的孫子孫‘女’在身邊嬉戲,我猜想;他(她)們也許不會有我小時候的那些想法,也許只知道本該生活在雍城。但我一定要告訴他們:城裡的孩子也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到達人生的另一個高度。

新年話“福”

新年將至,一張張賀年卡、一封封郵政信件上印製着大紅“福”字沓紛而來。連賀卡、信件內容也離不了綿綿的祝福語。看到這些,使我想到了每當新‘春’佳節,人們總愛寫或買一個個大紅的“福”字倒貼在頭‘門’或客廳裡,以“‘春’至福到”象徵萬事如意。這種盼“福”喜“福”心切,可見一斑。

人類的一切努力都在於獲得幸福。盼“福”之心,無可厚非。但“福”也有各種內容,不可隨意推崇“福”。

“有錢就是幸福”。基於這種認識的人,往往只會看到“錢可以買到許多”,卻沒有看到“錢買不到更多更多”,故不擇手段,巧取豪奪、貪贓枉法去撈錢財,結果“主身一敗,萬事俱裂”,這就無“福”可言了。惟有走正道,勤勞動、灑汗水,合法收入纔是福。

“多子多福”。這種舊觀念引來許多非福的結果。星多月不亮,兒‘女’多家貧,難奔小康,還造成社會的許多矛盾,實在是多子“折福”。實行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利國利民以及利後纔是大福。

還有對“福”只享不造。這也會帶來不少弊害:身在福中不知福者有之;不節約自己的“福份”者有之;“無所畏懼”的享福者更衆:拿百姓的“福份”來享、拿子孫後代的“福份”來享等等,還有買“洋福”來享的。如此這般,金山銀山也會掏空的,還那來長遠福?怎能世世代代有福?

看來,盼福一定要正確認識“福”,正確對待“福”。要享福,應該通過正道去創造福,自己享福,要爲社會造福,讓後人等福。

忠告:富裕之家思想須先進;書香‘門’第人才要輩出。

福和盛世共建新家園,美好時代同走幸福路

新年感悟

新年在鑼鼓喧天聲中凱旋而來,人們在歡歌笑語中開始啓程。新年的第一天,我與家人、朋友一起逛街,一起喝茶,一起唱歌,一起祝福,在溫馨、喧鬧聲中歡度新年

喧鬧之餘,獨坐靜思,感慨萬千:新年在第一天的喧鬧聲中一點點流逝,這喧鬧只不過是生活的外衣而已,而人的心底總有平靜的一隅。於是我又回到了最真實的我:自然、平靜。爲自己倒一杯淡茶,細細品味。新年我不再留戀過去的崢嶸歲月,面對充滿希望的未來,如何描繪輝煌藍圖,是每個人思考的話題。

打開電腦,認真的在博客中寫一段2008年的卷首語,告訴我的朋友:2008我依然堅持在這裡跋涉。此時,我的陋室裡安靜無比,只聽得時鐘的腳步聲格外清晰,那時鐘也是上了歲數,那是隨妻子一起嫁到我家的。因爲喜歡它堅定不移的腳步聲和連續不斷的嘀鈴聲。所以,被我安放在電視機座的上方,陪我一直走向黑夜、走向黎明,讓它時刻提醒我這樣一句話-----生活在不知疲倦的前進,我們無力阻止時間的腳步。擺針一直在嘀嗒作響,每一響都標誌着生命又縮短一秒,也標誌着大自然賦予我們每個人生命的一瞬間已經一去不復返。這些分分秒秒從何處來,又向何處去?無人知曉,只是深知:時間是有限的,我們就生活在有限的時間裡。黑夜和白晝有規律的‘交’替着,任何一方也不會更多地佔去另一方的時間,所以,新年裡務必珍惜每一天的日子,合理利用每一天,朝着鮮亮的既定的目標奮鬥。

風中,聽見時間吹響了出發的號角,你我應該準備就緒,背起行囊趕路,朝着理想之國前進!

啓程了!2008的生命真正開始!

啓程了!人開始獲得人的聰明!

朋友!我們快上路,爲祖國大廈添磚加瓦!

朋友!我們一起啓程,爲共建和諧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元旦隨感

一年又一年,我們都在期盼中輾轉,

想事業有成,海納百川。

想人生輝煌,葉茂‘花’繁。

你送我祝願千千,

我送你深情無限,

一定不負良善,

派雪‘花’捎來賀卡,一片片……

這是一位學子寫給我的賀年卡上的祝福詞。其實所有塵世中善良的人們都可以接受這個良好的祝福

每年這個時候,人總要回顧往事,展望未來。回顧是情感的‘激’流,常常把思緒淹沒在收穫的愉祝裡,而對失落就不大計較了。象一位農人看到成堆成垛的糧草進倉入庫後,就不在意爲搜尋那撒落在田邊地角的顆粒而痛責自己的過失;又象一個生意人一天經營下來,晚上關‘門’,燈下嘩嘩地點着進賬的一枚枚錢幣,沉浸在虧盈得失的算盤裡,而把白日裡買賣之間的爭論吵嚷忘個乾淨。

回顧也是美。雖然帶着咀嚼後的淡淡的酸澀,但,如果沒有什麼東西可咀嚼,不是什麼味也嘗不到了麼?

展望未來是情感‘激’流的漩渦。所有對未知寄於的嚮往和期冀都‘交’給了憧憬,連同回顧中咀嚼出的那一點點酸澀的嘆憾也被漩渦捲去。這也就象一個孩子過了元宵佳節之後,又憧憬着未來新的年節一樣,新的鞋襪和雖然不多卻很珍貴的壓歲錢、以至把寄希望於下一個新年的熱望整整在心頭盤桓了又一個三百六十五天。

學會“放棄”

夜闌人靜,我坐在電腦前聚‘精’會神地敲打文稿,突然接到朋友打來手機,約我去喝啤酒,他在鳳鳴廣場等我。於是我無奈地放下手頭的事,走出了小區的大‘門’。

來到廣場,朋友已在霓虹燈映照的亭臺上一邊舉頭望着皎皎明月,一邊暢開‘胸’懷自斟自飲。幾杯啤酒下肚後,竟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情緒,悲痛中帶着一份堅定的信心,這一次他是徹底的死了心,和三年相戀的‘女’友分手了。

朋友向我敘說着他們近來關係的一些疏離和矛盾。他說最過份的是她居然騙他說出差幾天,其實是和另外一個男人到寶‘雞’秦王陵旅遊去了。我默然。

朋友和他的‘女’友是大學同學,畢業後他去了一家公司,她去了政fǔ機關。隨着身份的改變,行業的定位,他們爭吵的次數愈來愈頻繁,矛盾也越來越尖銳,分分合合,但朋友一次又一次原諒她的三心二意。前兩次,朋友傷心的說:“我捨不得離開她,我願意原諒她。”這次是第三次了,朋友不想給她任何機會了。儘管在感情上,朋友一直放不下她,但現在他已不再留意這些。當她說愛他的時候,他不能夠再容忍她和其他的男人有什麼牽扯和藕斷絲連。

長痛不如短痛。痛快淋漓分手,坦‘蕩’徹底放棄,或許也是一個新的起點。試想:倘若兩人的‘性’格和價值觀存在很大的差異,‘女’人的心已經不在自己身上,這份感情已經危機四伏了,勉強維持還有什麼意義?

佛語云:捨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放手釋懷,揮別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有時候,快刀斬‘亂’麻,徹底放棄、分手,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我告訴朋友:“當一種事情不能兩全其美,那麼,就應學會斷然放棄,享受放棄的痛快。海闊天高,人海茫茫,天涯何處無芳草!”

人生苦短,得失相伴。生活中一些人會因爲被自己心上人背叛而痛苦,一些人會因爲失去了自己心愛的財寶而痛苦,一些人會因爲美麗的容顏衰老而痛苦,千辛萬苦的得到,得到時欣喜若狂,失去時痛徹心扉。那種得不到時念念不忘,失去了的依依不捨,最終使那份原本健康的身體在得失之間被摧殘得傷痕累累、百孔千瘡。

唐書載玄奘曰:“沒有的,我沒有伸手;擁有的,我早一些放手,我沒有得到你們想要的,我卻得到了一顆乾淨赤誠的靈魂。一個人在生前就失去了自己的所得,有人直到死時纔不得不撒手而去,早晚都會失去一切的,人生最終都是一樣的一無所有。”

唐玄奘平靜的說:“大家結局都一樣的兩手空空,你們有失去的痛苦,而我沒有,人生應學回追求,也學會放棄,適時早一些放手。”

謹以此拙文敬獻給我失戀的朋友,笑納!

閒話品茗

在我孩提時,常常看見父親端着一隻積着厚厚茶鈾的大瓷杯,坐在窯‘洞’‘門’口的柴火爐邊小木凳上細細的品茶。每次見他品得那麼香,不由得我的口裡流出涎水。有一次,我忍不住央求父親,端起杯子品嚐了一口,呀!怎麼那麼苦啊!父親只是笑笑。在他的笑聲裡,我感到了濃茶的滋味,感到了日子的濃縮。

長大後,自己才真正品出了茶味。生活裡,大多數人無論走到那裡,都喜歡喝茶,講不講“品位”都得喝,只是茶葉的品質、種類不同而已,就像每天無論生活過得有無質量,都得過一樣。儘管有時候在品茶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麻木,自然沒什麼感覺。但平淡而簡單的生活總是最穩、最充實、最美的。以前,總想着需要幸福的感覺,只追求“蒹葭境界”,後來都不想了,生活着就是了。如果教書只爲工資,那這樣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如果吃東西只爲充飢,那將是多麼單調乏味!

當‘胸’中鬱悶時,很想讓快樂多一點,在日記裡嘆氣不如邀上朋友去品茶。路上和朋友一起唱《向快樂出發》,這種暫時的無牽掛,真是暢快。而與朋友一起品茶論道,漸漸換得一個好心情。

我喜歡溫馨的可任思緒瀰漫的喝茶過程,這個過程可以使我一會兒落入現實,一會兒又沉浸在理想中。喝茶其實是一種心理體驗,是一種境界。茶味的變化,刺‘激’着人已漸入麻木的神經。生活如茶,得每日不斷地去品嚐,不管你想不想要,它都會放在你的面前。它時而濃得發苦,時而又淡得無味。生活就像喝茶的過程,反反覆覆,這個過程消耗了整整一生。人生如茶,茶味人生隨意過,足知淡泊苦後甜。

人生活着需要‘精’神寄託,需要‘激’情的,如今,“‘激’情”已變成茶一般長流不息滋潤心田的涓涓溪流了。人一輩子的價值不是他真正做了什麼偉大的事,是在於他在人間努力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喝茶的過程不也是這種感覺與滋味嗎?

有時,我喜歡在書房裡喝茶,喜歡在那一片寧靜中有意無意地盤點自己。書越來越多時,一本本名目各異的圖書猶如一個個茶葉罐兒,茶味越來越濃時,便有種馨香迎面薰來。就這樣每日品着書,品着生活,品着人生,品着一些人和事。當靈感來臨時,這些活生生的人和事,惟妙惟肖地流入了我的筆端,一氣呵成,便昏昏‘欲’睡。有時突然感覺自己在品生活,品人生。品他人時,一不小心,也已經被別人“品”過----

體悟寧靜

我喜歡繁華熱鬧,更喜歡寂寞獨處。就象作家川瑞康成說的那樣“我獨自一個人時,我是快樂的;因爲我可以孤獨着;與人相處時,我發現我是孤獨的,只因爲我已經變得快樂。”

清靜的時候我獨坐鳳鳴小區陋室窗前,手執書卷,悠閒品茗,面對一泓無聲的清暉等待夜幕的降臨,是我最快樂的時光。當白天的浮囂被夜的涼風盡數掠去,繁華與紛擾悄悄隱退,心靈象溫馨的晚香‘花’燦然開放,往事象雨點一樣飄落下來,匯成一道‘波’光鱗鱗的小溪,那些曾經模糊的五彩繽紛的故事讓我啞然失笑或感嘆不已。

一個人獨自享受溫馨、寧靜的時光是很愜意的。避開雍城喧囂鼎沸的嘈雜,在一隅的燭光下,欣賞詩歌,閱讀散文,把自己託付給高貴的思想和真誠的文字,詩書中是否有“黃金屋”,我從不在乎,我在乎的是那些充滿哲理與情趣的美文,在乎的是在燦爛星空與神聖道德之間,獲得了靈‘性’與感悟、以及詩意的生存。

情緒低落時,寧靜能刷新我的寂寞,沖洗心坎裡凡塵俗世的雜物。想想“酒聖”李白“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和“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如雪”的豪放詩句,讓自己靜靜體悟那淡若似水的人生年華,讓心靈‘蕩’滌在一片潔白無聲的領域,變得如同水晶一樣透明。這樣內心就多了一份平淡的從容。象夢一樣,不能在吵鬧的時候去做,人只有置身靜處,才能體悟人生,纔可以思考、可以總結,所以寧靜纔有智慧,纔有思想,正如哲學家尼采說:“孤獨是美好的,因爲他純淨生活。”

當你疲憊不堪的時候,你是否遙想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份意境,那種超脫與自在?給自己的心靈留一片寧靜的空間吧!人只有致虛守靜、保持心態平和、求得心靈的單純和灑脫,才能走出風塵和‘欲’唸的圍牆,才能在孤寂中走向豐富的人生。

閒話“清靜”

時下,由於現代化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大都有一種“活着太累”的感受。不少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時髦疾病”。於是現代養生學也主張:清靜養神是對人體的一種“健康充電”,它可以促使能耗減少,血壓下降,心動趨緩,肌‘肉’放鬆,甚至能夠達到“忘我入化、天人合一”的超凡境界,這也成了老年人追求的一種養生模式,好象只有“靜”才適合晚年生活,才能延緩衰老過程。

不少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朋友,也堅持“靜”養方是恢復健康的主要手段。於是他們成天臥‘牀’休息,儘管躺得周身麻木,四肢痠痛,也不願下‘牀’活動活動,或到戶外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其實過於清靜的氛圍只能加重晚年生活的孤寂,而經常處於“靜態”的老者更不利於自己的養生健身。至於慢‘性’病患者的絕對“靜”養,反而減緩了新陳代謝的動勢,顯然不利於康復機體的怯病延年

真正的“清靜”,首先是一個人從心態上的寧靜,一位高壽老人對此曾有如下自我感悟:人趨暮境之時,應該做到“想過去、不後悔;看現在,不攀比;望將來,不憂慮。”這樣才能實現心態平靜,快樂永駐。此外,“清靜”也不是意味着終日生活在極度安靜的環境裡,因爲失去了摯愛親朋的‘交’流,聽不到富有生活氣息的聲音,沒有了大自然的天然的聲響,時間一長就會讓人變得情緒急躁,‘性’格孤僻,對周圍的一切漠不關心,其結果只能是健康每況愈下,各類疾病纏身。

喧囂聒噪固然不適於老年人的生活和休息,但是,萬籟俱寂也無益於晚年的養生和保健。只有做到動靜結合,相得益彰,方是明智之舉。

“立冬”遐思

十一月七日臨晨,我還沒有爬出被窩,在外工作的‘女’兒打來電話:爸爸,立冬了,天涼沒忘加衣裳。我心裡猛地一喜,稍後又片刻地凝思:今日立冬嗎?我居住的這座古樸典雅的雍城皆因“創綠”“創文”“創衛”被綠樹‘花’草、和諧潔靜扮倩得四季如‘春’,靚麗多姿。象我這樣愚腐糊塗、已進入‘花’甲之歲的人,就更容易對季節輪迴喪失感知了。

立冬,這位季節老人悄悄的如期而至,我愕然了。吃完早餐,我急忙從書房找來辭書,細細咀嚼。書雲:“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冬季開始了,植物們收斂了每一片葉子,把生命藏在自己懷裡,開始由外向內地活着。想想人,也該是這個樣子吧!那麼多漫長的冬夜呵!捧一本好書偎坐在火爐前或偎依在溫暖的‘牀’頭,心在文字間慢慢學會沉澱。滋長了許久的狹隘和淺薄、浮燥和鬱悶都會在這個平凡而特殊的季節裡被封凍、被終結。而我,雖然很難做到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豁達,但我明白我所能做到的安詳、靜逸,就是這個季節能夠賜於我的一種冷然的清醒。

中醫認爲: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的潛藏、‘陰’氣勝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爲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我喜歡這種富有哲理的解釋。人的一生不能永遠風平‘浪’靜,總會有些起起伏伏。在沉寂中保持心神的安寧,靜下一點心,沉出一點氣,生命才能夠獲得厚重勃發的力量,才能從一片蒼茫蕭瑟中生機勃勃的復甦。

記得前一日,我還向本單位的一位老同志問起:最近我的睡眠不好,有什麼法子來調整?他說:“出去吹一吹冷風,臥‘牀’讀一本閒書。”我想,是啊!只能用這種方式了。冬天的冷,足以摧毀骨子裡的渾濁之氣,‘逼’着人躲進書頁裡、沉下去、沉下去。倦了,擡頭,打個呵欠。何時睡過去,卻不記得了。

享受孤獨

今夜,雍城鳳鳴廣場萬籟俱寂,寂靜得除了自己的氣息外,就是天籟隱隱傳來小蟲嘻戲長‘吟’低唱和草坪樹上落葉與清風親‘吻’對話的聲音。往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廣場的景石上、亭子內坐着悠閒休憩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草坪上、‘花’叢裡,一對對情人在竊竊蜜語着情話。然而今夜,也許是中秋節萬家團圓的緣故,這裡人影全無,一片靜謐。只有我,我獨自漫步在這月光溶溶、霓虹彩燈閃爍的廣場裡。任憑清風明月擁抱。

今夜的月兒是個滿月,只是這輪滿月在我舉頭看她的時候,她好象也裝滿了滿腹的心思。月兒的光灑落了一地的清涼,把我的心緒也凝結成一行孤旅。可是我沒有寂寞的感覺。我正愜意有這樣一份月下的孤寂與寧靜給我,也許我渴望的正是這種孤獨的感覺。

是的,我常常有這種渴望,我渴望有這份天然的安寧;我渴望有這份孤寂的獨行。可是我沒有寂寞的感覺。我渴望只有我的影子的那一刻的靜謐。有人對我說:孤獨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孤獨的痛苦實在令人無法忍受。我不這樣認爲,我時常喜歡孤獨,我渴望能夠時時擁有這一份孤獨的空間,讓我靜靜地去享受這份特有的孤獨,因爲當我沉醉在這份孤獨之中的時候,我的感覺好極了。

我想,不喜歡孤獨的人,他的孤獨一定是寂寞的、空虛的、乏味的,也可能是痛苦的。所以他才害怕孤獨。我喜歡孤獨,因爲我的孤獨是快樂的、是愉悅的、是充實的、是豐潤的、更是收穫的,所以我渴望孤獨。更因爲我的孤獨會使我產生更深刻的思考,更理‘性’的認識,更明晰的構思,更睿智的選擇和決斷。

也許有人會說:你是一個痛苦的人,孤獨是寂寞的,誰能夠忍受寂寞去享受孤獨呢?我只好說,是的,也許我是痛苦的,但我想告訴你,如果寂寞代表孤獨,那麼孤獨並不等於寂寞。因爲我孤獨,但我不寂寞,你的孤獨是痛苦的,我的孤獨卻是快樂的極致。所以你看我的眼光有多麼的怪異,我依然會沉醉於我的孤獨。當然我說的孤獨不能是刻意的,因爲孤獨的極致是無須用刻意來達到的。孤獨的境界是沒有雜念的,那是一種自然與忘我的境界。

當我一個人倚在陽臺上的躺椅上,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聽着夜的呼吸,或思考着一個簡單的問題,或回憶着一段塵封的往事,或思念着遠方的朋友,你不知道我的心裡是一種怎樣的快慰啊!

當我靜靜地一個人倚在‘牀’頭,捧一本自己喜愛的書,輕聲誦讀,默默地沉思,靜靜的回味,悠悠的遐想,你不知道我的心裡是怎樣的一種快樂啊!

當我泡上一壺香茗,放上一碟古典音樂或一段秦腔名家名唱,偎在沙發,閉上眼睛,任靈魂恣意飛揚,你不知道我的心裡又是怎樣的一種愜意啊!……

鄙人不是隱士,也稱不上文人‘騷’客,更沒有詩人那份飄逸與灑脫。我時常陶醉於孤獨,但我只是一個凡人,我做不到超凡脫俗。我也沒有想過要去“築廬而居”、“把酒東蘺黃昏後”,我只是喜歡固守我這一份清冷的孤獨。我只是、只是喜歡守護我這清淳一樣的心靈。我想,我的孤獨該沒有旁人認爲的那種傲然、清高吧,它只是一種充實的、自我的、溫暖的、力量的情愫。

人生貴淡泊

近讀司馬遷《史記》,頗受啓迪。史書中記載了這樣幾件事:

當古公父‘欲’立少子季歷並其子昌爲繼承人時,長子太伯、次子虞仲即奔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避免了西周前期在王位繼承問題上的一場紛爭。

吳太伯的後裔,吳王國第十九位國君壽夢有四子,長諸樊、次餘祭、三餘昧、四季札。季札最賢,壽夢‘欲’立爲太子,季札堅讓,因此他只好立諸樊當國行事。壽夢卒後治喪期滿,諸樊又要讓王位給季札,季札仍堅辭不受,吳人固請立季札,季札於是棄家而躬耕田畝。諸樊卒時讓位給弟餘祭,設想最終傳位給四弟季札,以圓先王壽夢之意。餘祭卒傳位給季札,季札堅讓並逃去,於是國人只好立餘昧之子僚爲王,以後公子光(諸樊之子)就唆使蓄士專諸刺僚而自立,是爲吳王闔廬。季札返國,哀死事生,順其自然,不使吳國發生動‘亂’。

曹宣公卒後,國人‘欲’立子臧爲君,子臧離去以成全曹君,時人普遍反映,子臧可謂守節矣。

吳太伯、季札、子臧以其高風亮節遠離權位,實屬難能可貴,載之史冊,可爲人們的借鑑。但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借鑑的人是有,可惜爲數不多。君不見,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社會官場上,主要傾向是不擇手段的爭奪、瘋狂的爭奪。這有官場慣用的逢迎拍馬,有使人‘肉’麻的讒媚巴結;有‘弄’虛作假、取悅長官歡心的欺騙;有金錢打通關節、幹起買賣官位的勾當;更有甚者打擊陷害、剷除阻礙自己仕途上的障礙。凡次等等,不一而足。

感悟人生就是認識人生。一個人要擺脫功名利祿的困擾,必須清心寡‘欲’,向人‘性’最大的弱點‘私’‘欲’開刀。‘私’‘欲’是萬惡之淵蔽,人類所以能幹出許多沒出息的事,主要是‘私’‘欲’作怪。如果誰設想下一道命令禁止‘私’‘欲’,那是理想主義,簡直是千方夜譚。但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否定自我,節制‘私’‘欲’,則是每個人永恆的課題。在人類社會中,不斷澎漲的‘私’‘欲’超過一定程度,便會必然地不可避免地走向違法犯罪。所謂一定程度,指的是你要發財那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要當官,那就堅持清政廉潔、勤政爲民的爲官之道。

在物‘欲’橫流的商品經濟大‘潮’中,謹防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是在新形勢下衡量一個人自身品‘性’修養的嚴峻考驗。近年來,不少達官貴人因貪得無厭紛紛中箭落馬的事實,就植得我們警惕和深思!

只要人們節制‘私’‘欲’,謹防‘誘’‘惑’,加強自身修養,就會逐步成爲“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小議“和諧”

孔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領悟:“不言”不等於失語,“不言”保持難以言盡的內定,保持與靜美的和諧。所謂“大美”之境,是“天”“地”比鄰,是自然萬物構造的美妙建築,是外在與內在的完美結合,是不可複製、靈光一閃的天籟。日月天地,一葉成‘花’,一‘花’成果,‘花’‘花’果果不僅是季節的造化,更是對美的呵護。一滴爲‘露’,萬滴爲河,漸漸壯大的流淌,蓋因有吸細流、納百川的情懷。經霜百折而不謝,坦‘蕩’凌風,清香傲雪,那梅瓣千點,烘托心靈的驕傲,它們夢一般飄逸在紅塵之間,大寫出和諧的智慧。

當歷史的遺風落於歲月,化成一個個翩翩而舞的‘精’靈,這是歷史與時間的和諧。擦拭‘蒙’塵的光‘陰’,翻揀出一闋闋壯烈、一曲曲婉約,我看到歷史的不老,時間年輕。倘若一個人在它面前,總是謙恭敬仰,那怕他再卑微低賤,活得象草芥一粒,他所留下的影子,卻永遠是爆紅的芽、奔騰的水,柔軟在‘春’風裡的石頭——它演譯了一段傳奇,要走進歷史和時間,先得走進這個人,所以,和諧是一種對生命質量的檢驗。

當思想抱緊靈魂,“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如何使有限生命無涯無際;如何放大‘精’神的磁場,超拔生之苦;如何在沒路的地方,時刻用思想的利器開路拓荒,是人生的大命題。

所以,和諧是思想者的追求。

當愛情蒞臨,婚姻落定凡俗的煙火薰洗、給對方一個自由的空間,給自己一份淡定,以一粥、一飯、一絲、一縷、一個眼神、一聲詢問爲享受,能深刻體悟到幸福的真諦存在於煩瑣的細節中,誰能說天使不在人間,和諧無處不在,和諧就是做生活的主人,而非奴僕。

孔子曾教導弟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有所‘欲’,盡施於人”。施與不施,一字之別,培養之高下卻涇渭分明。如果你快樂,把快樂與別人分享,你就能獲得最大的快樂。如果你失敗,把失敗推卸給別人,你也一定不能成功。看來施與不施,關乎人品,現顯人格,它所彰示的仍舊是和諧與否。

瘋狂與落寞一起,只要沾染了美德的‘花’香,就是和諧;背叛與忠貞一樣,只要播種的是良知的種子,就是和諧。捨去固步自封、陳規陋習,活得鬱鬱蔥蔥、意氣風發、創造新、割斷舊、勇智並存——和諧與我們還遠嗎?“人間”有大美而不言。做人追求大美“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那麼一伸手,必定能摘到上帝所饋贈的那一串串笑意盈盈的葡萄。葡萄多麼甜美,葡萄見證了人與自然妙到毫巔的配合,見證了人與人的和諧之境。

第1章 鄉村短笛第3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鄉村短笛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1章 續第1章 鄉村短笛第4章 談天說地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2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3章 續第2章 續第2章 續第2章 續第1章 鄉村短笛第2章 續第3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3章 續第2章 續第1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4章 談天說地第3章 續第1章 續第3章 續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1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1章 續第1章 鄉村短笛第1章 鄉村短笛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4章 談天說地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2章 續第2章 續第4章 談天說地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4章 談天說地第4章 談天說地第1章 鄉村短笛第2章 續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2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4章 談天說地第1章 鄉村短笛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鄉村短笛
第1章 鄉村短笛第3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鄉村短笛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1章 續第1章 鄉村短笛第4章 談天說地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2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3章 續第2章 續第2章 續第2章 續第1章 鄉村短笛第2章 續第3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3章 續第2章 續第1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4章 談天說地第3章 續第1章 續第3章 續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1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1章 續第1章 鄉村短笛第1章 鄉村短笛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4章 談天說地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2章 續第2章 續第4章 談天說地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4章 談天說地第4章 談天說地第1章 鄉村短笛第2章 續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2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續第3章 續第2章 山 水 覓 蹤第3章 人 生 感 悟第4章 談天說地第1章 鄉村短笛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續第1章 鄉村短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