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61章 平分漢國……?

bookmark

毫不用掩飾,林斌看到漢國爆發內戰的時候情緒複雜漢國十餘年前爆發的‘七王之亂’雖然只有三個月,但是那場內戰間接或者直接死亡的人口也將近十萬,如果不是景皇帝利用手中的優勢快速平息叛亂,如果那場內戰不是隻有三個月死亡的人口還不知幾多。

當然,林斌並沒有什麼杞人憂天的想法,他只是潛意識的不希望中原死太多人,影響到接下來的融合政策。一直以來的錯誤還在延續,他是軍人不是政客,想法新穎卻是有些時候顯得天真。

林斌一直以來的想法都是儘量牽制漢國內部的兩個勢力,讓他們僵持下去,這麼做的原因只是簡單地想拖住漢國,贏取自己發展的時間,很坦白的講這個動機從一開始就不好。他沒有考慮過漢國的淮南王和天子雙方積壓久了爆發起來是不是會更猛烈,內戰起來會有什麼影響。

現在淮南王、廬江王、衡山王明目張膽的舉旗造反,雖說是被漢國中央政權的步步緊逼之下才造反,但他們還是反了,反的是那麼的徹底,直接告示天下:天子不仁,欲以腹議之罪強加淮南、衡山、廬江三王,行滅國殺叔之舉;天子不孝,竇皇太后身體安康尚在,天子假傳竇皇太后逝消息,是爲大不孝,有逆道德……

劉安做的比誰都狠,他還將天子執政後的行爲編冊成書,大談天子品行。連林斌也被拿出來做文章。

淮南王、廬江王、衡山王同時向天下各郡縣發去文告,除了大談天子不仁、不孝之外還談起了天子的不義之舉。

所謂不義之舉便是拿天子劉徹對待有功之臣地行爲大加抨擊,其中大篇章的描述林斌在北疆的過往,言道林斌有功而不得賞;救駕公主而被誣陷;於國有大功而遭嫉恨;於民有功而被貶斥。大行名爲林斌不平之事,實則擾亂軍心民心之實,意圖將天子塑造成一個不孝、不仁、不義的不道德之人。

任誰似乎都可以想象出來,在一個十分在意道德品行的大環境裡,一旦某人成了違反道德的人。他還是一國之天子。民衆會怎麼想。門閥會怎麼看……最重要的是各諸侯王國會怎麼想,是不是從淮南、廬江、衡山三王身上看到自己的下場。

林斌地事蹟在漢國廣爲傳播引發了地方政權對中央政權地不信任態度,其中以純粹地武將最爲嚴重。邊關守將對林斌的事蹟耳熟能詳,他們當然清楚林斌在過去的兩年裡都做了一些什麼,曾經不止一次的鬱悶門閥世家害國,他們不敢埋怨天子處事不公怠慢了功臣,以致一名原本應該在漢國發光發熱的璀璨將星走上獨立的道路。

中原大地的忠君早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無可否認誰都有一些小心思,拿大世家門閥爲例,他們在乎自己地利益多於在乎國家的利益,看到中原又將起動盪不得不爲自己多想想,這又引發了日後的幾股效應,戰爭一旦爆發,會發生些什麼事誰都無法意料。

目前淮南一系和中央政權的交戰區發生了許多事情,值得關注的便是門閥世家被迫暫時遷出交戰區。大世家門閥自然從容不迫。小世家顯得緊張十足。他們無一例外的覺得中原又要大亂,每一個人都在思考何去何從,其中不乏被遼地政策吸引想要遷移遼地的人存在。其中又以寒門子弟想要奔走遼地避難的人最多。

劉安拿林斌做文章本也不是什麼好意,他直接點了一把火燒烤兩人,那兩個人一個是天子劉徹、另一個自然是當事者林斌。劉安似乎算定林斌不會出來駁斥,他似乎更加肯定天子劉徹會非常惱怒懶得辯解。

如此一來可謂是一舉得多利,劉安不但拉攏了林斌,做出一副爲林斌討不平地姿態,很可能會讓林斌對淮南一系產生好感,最爲重要地是還鋪墊那支遠在塞外的強大軍隊揮軍南下的道路。

漢國民衆對林斌沒有惡感,但是隨着時間地發展和中央政權的有意引導,林斌在漢國民衆心裡已經慢慢形成一種觀念:林斌已經成了外族人,他不再是同族了。

華夏大地炎黃子孫對種族雖然還沒有明顯的概念,但是他們已經形成同鄉、同城、同地的親疏辨識,從某些方面來講,人們潛意識的行爲總是很能影響到人的判斷,劉安要扭轉漢國民衆的觀念,不但要扭轉還要引導,他清楚的知道以淮南、衡山、廬江這三個諸侯國是絕對沒有辦法擊敗中央政權,便是防守也肯定十分吃力。

劉安這麼做十分正確,但是他沒有想過這麼做是不是會引狼入室,他現在只想與逼人太甚的天子決一死戰,進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殘酷對決。

或許有些人真的沒有想過

重的問題,比如大世家門閥的轉向會引發什麼後果,無疑讓長安的大世家、大門閥、大豪門走到對立面,這可能也是中央政權爲什麼放任劉安爲林斌造勢的原因之一?

準備太倉猝,時間又太緊迫,劉安只剩下一個方法,那便是讓局勢變得更爲混亂,給中央政權豎立更多的敵人,無疑……遠在遼東的林斌十分讓中央政權頭疼,如果能將林斌拉上淮南這輛戰車、又或者讓漢國以爲林斌即將跳上淮南這輛戰車,中央政權必然會分心,他就有機會戰勝中央政權走上那座至高無上的權力座椅。

劉安本來就蓄謀已久,一直都在等待時機,當他聽到漢國派去遼東的李廣當街行刺時,再聽到靖公主被劫失蹤後,他知道時機成熟了,發動了以上描述的輿論戰。

民愚而好治,使其不爭。有漢以來大興無爲而治,民風淳樸、民不知事,輿論被當成了利器,尖銳的矛戈直指天子品行道德時,除開中央政權直接管轄的有限幾個郡縣,各諸侯王國的民衆在有憑有據的輿論下也漸漸疏離中央政權。

劉安在最有利的時機、最合適的地點高舉反旗,聯合廬江、衡山兩王對中央政權發動了挑戰,竟是接連攻下幾座中央政權掌控的城池使得軍心士氣高漲,他知道會這麼順利要感謝誰,無疑應該感謝前些日子揮軍南下攻取漁陽郡和右北平郡的林斌!

從某些渠道劉安查出一些很有大用的情報,比如中央政權雖然對林斌攻取漁陽郡和右北平郡又把兩個郡奉還的事情隱而不發,但是暗地裡卻是在進行戰爭準備,中央政權抽調了一部份兵力囤兵在上谷郡的廣陽。他已經派人緊急趕往遼地,準備把那個情報加油添醋的描述出去,按照大部份人的想法,林斌知道漢國暗地裡在準備戰爭一定會選擇與淮南一系合作,再則使者還帶去了一塊大大的香餅……

……

“匈奴來逛一圈又回去了,對衛氏朝鮮的戰爭也決定以穩重推進的戰策。現在……我想讓大夥都說說,這個劉安邀請我軍南下平分漢國,這件事情大家怎麼看?”

匈奴看到林斌親率神策軍就撤軍是誰都沒有想到的結果,他們嘲笑匈奴人膽小的同時也接到了西林的戰報,由於呂炎重病攻衛氏朝鮮的南路軍團被迫停止,甲賀的北路軍團在遼陽的戰事也因爲衛氏朝鮮的增兵舉措不得不避其鋒芒。

南、北路兩路大軍同時受挫又因爲地形的關係攻取衛氏朝鮮的戰略意圖失敗,考慮到衛氏朝鮮城多、地勢複雜,快速攻取因爲衛氏朝鮮反應過來已經不可能,加上衛氏朝鮮的衛蒙公開漢國公主在王儉城‘做客’的消息,雖然知道讓衛氏朝鮮緩過氣來威脅更大,但是大部份參謀和將領還是建議緩而圖之的策略。

似乎雙方都覺得時間對自己有利?又或是因爲意外頻發讓雙方覺得應該重新部署?不管怎麼樣林斌考慮再三之後還是同意了部下的建議,決定暫緩進攻衛氏朝鮮的軍事行動,看看衛蒙想幹什麼。

林斌已經見了淮南一系派來的使者,那個淮南王劉安派來的使者是淮南的八公之一蘇非。

林斌與蘇非密談了兩天,基本知道劉安邀請聯盟開出來的條件,他從烏穆趕回西林後的第一時間就是招集相關的重要部下商討。

老實說劉安開出來的條件很有誠意也很有份量,單單是平分漢國這一項就讓漢部的幾名實權人物感到心動,因爲漢國的主力都在淮南一帶,如果漢部真的南下攻取漢國北部的幾個郡縣能擋住如虎如狼的漢部軍隊的漢軍還真沒有。

包括韓安國在內的幾名重臣站起來,他們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讓林斌覺得奇怪的是韓安國竟然力主南下,倒是鄭元還有那個叫子泊的一干文臣力勸不要南下纏合渾水。

武將問:“大好時機,爲何不南下?”

文臣反問:“民生艱難,體系混亂,如何南下!”

林斌也不說話,他就是那麼靜靜地坐着,誰也不清楚他到底在想什麼……

第167章 一騎當千(上)第158章 生死之地(下)第267章 內政進行時第92章 千騎突擊第39章 僧多妞少第210章 法家鄭元第260章 烽火第74章 步步搶先第221章 諸多巧合與……到達遼東(下)第34章 崑崙神啊第26章 威武之軀第94章 情勢急轉第268章 大勢所趨第246章 那隻黑手(中)第121章 事不逢時第282章 一些人 一些事第74章 步步搶先第249章 過猶不及第16章 遠親近鄰第68章 吾皇之怒第232章 談笑有鴻儒第275章 一曲秦殤第261章 平分漢國……?第101章 史上最強(下)第211章 多事之秋第132章 塵埃落定第233章 公元前140年的那場雪……第206章 讓他逃第111章 一顆棋子第162章 爲您征戰(上)第273章 千古一帝(下)第210章 法家鄭元第131章 與子同仇(下)第165章 末將蒙昭第73章 接戰在即第297章 落架鳳凰……第75章 棄軍之卒第278章 勢必人強第272章 千古一帝(中)第35章 鐵石心腸第28章 歹毒心計第83章 有聽沒懂第289章 烏穆之戰(五)第13章 驚人噩耗第236章 鴻臺一嘆第67章 對責答問第67章 對責答問第9章 安得猛士第259章 草原上那朵花第146章 情何以堪第237章 好快的輪子!第12章 秦皇傳說第23章 各懷鬼胎第37章 強盜邏輯第172章 未戰先敗(下)第232章 談笑有鴻儒第160章 恐怖之極第282章 一些人 一些事第118章 整軍備戰第175章 全力備戰第203章 鄂沙之戰(下)第152章 滔天怒火第4章 遍地黃沙第10章 如何做袍?第207章 歷史上第一個漢奸第190章 陣戰之道(上)第86章 別無選擇第218章 賊心不死第258章 明槍暗箭第67章 對責答問第217章 束手無策第161章 再踏征程第266章 時勢造英雄第17章 突來軍令第20章 屠敵之威第6章 喜遇漢軍第11章 民族悲歌第23章 各懷鬼胎第23章 各懷鬼胎第165章 末將蒙昭第160章 恐怖之極第35章 鐵石心腸第148章 詭異的情勢第272章 千古一帝(中)第78章 公主立志第241章 喜事與大事第1章 不可磨滅的恥辱第136章 前途坎坷第116章 君可敢受?第78章 公主立志第117章 男人的鬥場第169章 一騎當千(下)第126章 運籌帷幄第162章 爲您征戰(上)第106章 是福是禍?第112章 決心已定第104章 必有所第133章 雁門關前第263章 文武相輔第154章 一聲嘆息
第167章 一騎當千(上)第158章 生死之地(下)第267章 內政進行時第92章 千騎突擊第39章 僧多妞少第210章 法家鄭元第260章 烽火第74章 步步搶先第221章 諸多巧合與……到達遼東(下)第34章 崑崙神啊第26章 威武之軀第94章 情勢急轉第268章 大勢所趨第246章 那隻黑手(中)第121章 事不逢時第282章 一些人 一些事第74章 步步搶先第249章 過猶不及第16章 遠親近鄰第68章 吾皇之怒第232章 談笑有鴻儒第275章 一曲秦殤第261章 平分漢國……?第101章 史上最強(下)第211章 多事之秋第132章 塵埃落定第233章 公元前140年的那場雪……第206章 讓他逃第111章 一顆棋子第162章 爲您征戰(上)第273章 千古一帝(下)第210章 法家鄭元第131章 與子同仇(下)第165章 末將蒙昭第73章 接戰在即第297章 落架鳳凰……第75章 棄軍之卒第278章 勢必人強第272章 千古一帝(中)第35章 鐵石心腸第28章 歹毒心計第83章 有聽沒懂第289章 烏穆之戰(五)第13章 驚人噩耗第236章 鴻臺一嘆第67章 對責答問第67章 對責答問第9章 安得猛士第259章 草原上那朵花第146章 情何以堪第237章 好快的輪子!第12章 秦皇傳說第23章 各懷鬼胎第37章 強盜邏輯第172章 未戰先敗(下)第232章 談笑有鴻儒第160章 恐怖之極第282章 一些人 一些事第118章 整軍備戰第175章 全力備戰第203章 鄂沙之戰(下)第152章 滔天怒火第4章 遍地黃沙第10章 如何做袍?第207章 歷史上第一個漢奸第190章 陣戰之道(上)第86章 別無選擇第218章 賊心不死第258章 明槍暗箭第67章 對責答問第217章 束手無策第161章 再踏征程第266章 時勢造英雄第17章 突來軍令第20章 屠敵之威第6章 喜遇漢軍第11章 民族悲歌第23章 各懷鬼胎第23章 各懷鬼胎第165章 末將蒙昭第160章 恐怖之極第35章 鐵石心腸第148章 詭異的情勢第272章 千古一帝(中)第78章 公主立志第241章 喜事與大事第1章 不可磨滅的恥辱第136章 前途坎坷第116章 君可敢受?第78章 公主立志第117章 男人的鬥場第169章 一騎當千(下)第126章 運籌帷幄第162章 爲您征戰(上)第106章 是福是禍?第112章 決心已定第104章 必有所第133章 雁門關前第263章 文武相輔第154章 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