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天圓地方

原來,這試誤程序一旦啓動就停不下來了,如果在設定的某段時間內,沒有連續輸入,即便是你後來撒手不管了,時間到了,由你引發的這套錯誤程序還是要被觸發的,災難最終依舊無法避免。要不是現在深陷困境的人是我們,我真的是要爲設計這個機關的人拍手稱讚了!

我心中捏了把汗,問一米七五:“那咱們現在還有多少時間?”一米七五低頭看了看錶,說道:“從第二次觸動機關的時間算起,到剛纔第一顆夜明珠閃爍,中間差不多有五個小時的時間。這裡一共有十顆珠子,假設每顆珠子都是一個報時器的話,離最後一顆珠子閃爍還有……四十個小時。”

我心裡一咯噔,四十個小時,還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是再給我們一個星期,恐怕也解不出來這個謎團……到時候程序一啓動,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恐怖的事情,我們死了都不要緊,要是萬一連累到其他人,那可就真成了千古罪人了!就是下到地下,都沒臉面去見列祖列宗!

一米七五畢竟是大風大浪裡歷練過來的老大哥,一瞧我跟師弟的面色,就知道我們心裡想什麼,打了幾下鼓,便跟我們打氣說:“阿遠小張,你們兩個也別有太大的壓力了,雖然咱現在時間緊,任務重,但好在還有這四十個小時不是?咱們之前分析的那條路子還是比較正確的,咱還按着那個思路走着,大家開動腦筋儘管想,別怕說出來遭人笑話,現在正是集思廣益的時候,就是要異想天開,天馬行空。如果十個小時之內這條道還是走不通,咱就再換條路子也不遲。阿遠,之前你說這是秦人的能工巧匠模仿秦始皇陵給西王母女兒修建的寢宮,我想知道你的依據是什麼?或者說,你是怎麼想到這些的?”

師弟特別得意能成爲第一任發言人,起身走到棺蓋前面,正打算擡手去指夜明珠,可由於他前科累累,立刻嚇得我跟一米七五跳起來左右按制住他。

師弟極其無語地朝我們翻了一個大白眼,說道:“你們放心,聰明人是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的!你們快點鬆開,要不然我沒辦法演示了。”我跟一米七五對視了一下,彼此打氣般地點點頭,決定暫且相信師弟是個“聰明人”,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師弟先是盯着那十顆珠子看了一圈,好像是在找什麼東西,然後突然打了一個響指,指着右手邊的一顆夜明珠說道:“你們看這個字,上面是一個圓圈,下面是一個正方形,上圓下方,這在古代是不是有句話叫‘天圓地方’來着?所以這十個圖形,爲什麼不是方的,也不是扁的,而恰恰就是圓形的呢,就是因爲這古代,圓就代表着天,而夜明珠純粹是爲了裝飾作用,你要是想裝上琉璃、寶石、翡翠什麼的也行。所以由此,我就推斷出,這十個圓球是天上的十個神仙住所。”

師弟這麼一解釋,我跟一米七五都是茅塞頓開,雖然他的說辭還是有不少的漏洞,但由夜明珠下的這個“呂”字,聯想到了古時候的“天圓地方”之說,確實是之前我跟一米七五都沒有想到的。我忽然有種感覺,師弟編的這個神話故事顯然是鬼扯的,但由此推演出的“天圓地方”似乎就是這個謎題的一個重大突破口,只要我們順着這個突破口繼續探幽訪微抽絲剝繭,一定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我忽然覺得非常有信心,心中彷彿燃起了一團希望的火種,腦袋也跟着開動起來。我把能認得清的這幾個字挨個仔細看了一遍,忽然靈光乍現,總算是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繫了!這下肯定沒錯!我抑制住心中想要狂喊一聲的衝動,整理整理思路,這個聯繫解釋起來還得從頭說起,便讓他們兩個都集中注意力聽。

我說道:“古人把天地未開、渾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稱爲太極,《易經》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便劃出了陰陽,分了天地。‘天’即是由衆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地’即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田土。在古人的觀念裡,其實很早就有了對宇宙星體的認識,儘管遠遠沒有到達現代科學對宇宙認識和研究的程度,但是在大體觀念上已經很接近了,他們甚至已經總結出日月星辰等天體周而復始、永無休止的運動規律,就好像是一個閉合的圓周,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而腳下立足的大地田土卻能保持永恆不動地承載着人們,就像是一個方形的物體一樣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

我緩了口氣,接着分析道:“究其根源,‘天圓地方’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易經》裡面的陰陽體系中對天地生成及其運行的解讀,再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從“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化中得來的。道家陳摶老祖曾經推演出一個‘天圓地方圖’,他將卦象分爲外面一圈圓和中間一塊方兩個部分,外圓卦象代表天的運轉規律,中方卦象則代表地的運轉規律。其中,天是主,地是次,天爲陽,地爲陰,這便又與先前我們說的太極起源聯繫在一起……”

我正說得起勁兒,師弟忽然打斷我說:“小張,你賣弄來賣弄去,聽得我頭都大了!你到底想說什麼就直接說,別給這兒引經據典的,直接說你的想法結論就行!咱這兒可不是什麼百家講壇,也沒那個閒扯淡的時間讓你分幾期忽悠,你就撿着大白話直接着來,說得越通俗越好!你說是吧,孫大哥?”

一米七五一邊捏着下巴,一邊似是不經意地點了點頭。我的臉上立刻感覺像火燒一樣燙,沒想到自己一激動,居然犯了跟老喬一樣的毛病了,真是該罵該罵。

我重新整理好思緒,這回可斷然不敢再瞎胡賣弄了,直接講道:“通俗點兒就是,我覺得阿遠的這個提示非常有價值,這個字並不是咱們先前以爲的漢字‘呂’,而是代表着‘天圓地方’的意思。由此,我們就能根據《易經》裡的……恩我是說,根據我前面說的這些,以及另外一部分還沒有說到的古老而又精妙的典籍裡推斷出,這十個球,的確是關於古人對於宇宙的認知的。他們極其擅長利用兩儀、四象、五行、八卦以及它們相連相通之處來解釋所看到的世界和物質,這也就對應上了前面印有‘日’字、‘金’字、‘木’字、‘水’字、‘火’字、‘土’字的六個球,再加上‘天圓地方’……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中間的這個球,就代表着太陽,外面的九個,則代表宇宙中圍繞着太陽運行的九大行星。”

第14章 人頭棋局(下)第64章 頭髮第76章 開棺第25章 白玉堂第112章 沙漠之鷹第72章 老孫說事兒第78章 中邪(下)第123章 山莊結義第86章 地震第96章 起屍第20章 人皮(上)第36章 鬼見愁第19章 碰頭第34章 天神(上)第43章 糉子第58章 狗熊第9章 甬道(上)第76章 開棺第103章 突變第137章 湘西趕屍第42章 秦圖騰第10章 黑影第119章 圈套第26章 元宵節第102章 接着推測第98章 晶體蠶與生態系統(下)第17章 駁血第12章 監視第127章 捋(上)第62章 女人的呼救聲第6章 女人第19章 蛇王(下)第32章 玉礦(上)第18章 蛇王(上)第8章 笑(下)第83章 藏屍洞第18章 蛇王(上)第113章 疲倦第59章 狼第1章 接活(上)第8章 笑(下)第11章 臉第50章 絕人之路第24章 血人(下)第21章 八卦圖第113章 疲倦第90章 時間不多第46章 大戰乾屍第5章 三師伯(上)第44章 乾屍第93章 對照與推演第108章 血玉真身第77章 中邪(上)第141章 進川第2章 阿梨第32章 屁股第77章 中邪(上)第22章 紅瞎子第52章 魔鬼蛙第132章 老頑童第13章 人頭棋局(上)第36章 鬼見愁第13章 翡翠山莊(上)第19章 蛇王(下)第69章 救人第64章 頭髮第83章 藏屍洞第59章 狼第115章 你死我活第109章 青銅盒子第103章 突變第119章 圈套第16章 還有一隻(下)第39章 暗道(下)第71章 乞鳥娘娘(下)第20章 繩子第31章 骨頭第140章 離三第1章 又見西安第73章 癸母第108章 血玉真身第111章 外星狼狗人第75章 強鹼第17章 麻袋(上)第8章 笑(下)第9章 甬道(上)第110章 一米七五之死第17章 駁血第128章 捋(下)第10章 黑影第88章 移魂梯第9章 牆第118章 飛車黨第26章 元宵節第53章 真正的盜墓賊第31章 肉皮第30章 逢生第1章 又見西安第25章 白玉堂
第14章 人頭棋局(下)第64章 頭髮第76章 開棺第25章 白玉堂第112章 沙漠之鷹第72章 老孫說事兒第78章 中邪(下)第123章 山莊結義第86章 地震第96章 起屍第20章 人皮(上)第36章 鬼見愁第19章 碰頭第34章 天神(上)第43章 糉子第58章 狗熊第9章 甬道(上)第76章 開棺第103章 突變第137章 湘西趕屍第42章 秦圖騰第10章 黑影第119章 圈套第26章 元宵節第102章 接着推測第98章 晶體蠶與生態系統(下)第17章 駁血第12章 監視第127章 捋(上)第62章 女人的呼救聲第6章 女人第19章 蛇王(下)第32章 玉礦(上)第18章 蛇王(上)第8章 笑(下)第83章 藏屍洞第18章 蛇王(上)第113章 疲倦第59章 狼第1章 接活(上)第8章 笑(下)第11章 臉第50章 絕人之路第24章 血人(下)第21章 八卦圖第113章 疲倦第90章 時間不多第46章 大戰乾屍第5章 三師伯(上)第44章 乾屍第93章 對照與推演第108章 血玉真身第77章 中邪(上)第141章 進川第2章 阿梨第32章 屁股第77章 中邪(上)第22章 紅瞎子第52章 魔鬼蛙第132章 老頑童第13章 人頭棋局(上)第36章 鬼見愁第13章 翡翠山莊(上)第19章 蛇王(下)第69章 救人第64章 頭髮第83章 藏屍洞第59章 狼第115章 你死我活第109章 青銅盒子第103章 突變第119章 圈套第16章 還有一隻(下)第39章 暗道(下)第71章 乞鳥娘娘(下)第20章 繩子第31章 骨頭第140章 離三第1章 又見西安第73章 癸母第108章 血玉真身第111章 外星狼狗人第75章 強鹼第17章 麻袋(上)第8章 笑(下)第9章 甬道(上)第110章 一米七五之死第17章 駁血第128章 捋(下)第10章 黑影第88章 移魂梯第9章 牆第118章 飛車黨第26章 元宵節第53章 真正的盜墓賊第31章 肉皮第30章 逢生第1章 又見西安第25章 白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