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劍氣滿地穿心過

bookmark

下一刻,道術坊門禁前劍氣滿地。

其劍氣之森寒,讓幾名身無修爲的公子生出雞皮疙瘩。

徐無雙身形暴起,主動迎向那一劍。

事實上,徐無雙的確了接下了這一劍,雖然少了一手,但他以身上玄甲的兩隻手甲死死握住了天嵐劍鋒。

可是劍鋒仍舊朝着徐無雙的心口位置一寸寸前進。

徐無雙怒吼一聲,兩隻手甲狠狠用力。

天嵐發出一聲輕微顫鳴,尖銳刺耳,甚至有火花迸射。

但天嵐的劍氣仍舊是洶涌如大潮,憑藉如大江東去的氣勢,緩緩推進。

這一劍,還是劍十三,只是與吳虞的劍十三不同,這一劍是徐北遊的劍十三,地仙境界的劍十三。

劍十三,重在一個以勢壓人,就好似大規模騎兵居高臨下地衝鋒,自是所向披靡。

吳虞的境界低於徐無雙,用出劍十三便如逆流而上,事倍功半,而徐北遊的境界高於徐無雙,用出劍十三則如順流而下,事半功倍。

徐無雙的手甲上已經出現許多細密裂縫,而這些裂縫還在不斷向上蔓延,先是腕甲,繼而是臂甲,轉眼間已經是延伸至肩甲的位置。

徐無雙猛然向前踏出一步,張開胸膛,以胸甲主動撞上天嵐的劍尖。

天嵐終於止步。

盤旋劍氣受氣機震盪牽引,激射騰空,攪碎最後一片晚霞。

此時的徐無雙更加震驚於這位江都徐公子的駭人修爲,僅僅是御劍之威就已經堪比許多尋常地仙境界的全力一擊,這是何等修爲?他曾經身披玄甲與一位地仙二重樓的大內高手交手,縱使是那位大高手,也絕不會有如此威勢。

徐無雙雖然看似擋住了天嵐劍,但全身氣機都瘋狂匯聚在胸口抵住劍尖的一點之上,他心知肚明,若是這一點被天嵐刺破,那麼他十成十是個被一劍穿心的下場。

天嵐作爲徐北遊的第一把佩劍,也是跟隨徐北遊時間最久、最是心意相同的佩劍,極富靈性,這次被一個還未踏足地仙境界之人擋下,天嵐理所當然地勃然大怒,在片刻僵持之後,本已經是達到巔峰的氣勢再度攀升,劍上劍氣凝爲實質劍芒,光彩熠熠。

徐無雙死死抵住天嵐,但身形卻是止不住地向後退去,雙腳在地面上犁出兩道深有寸許的溝壑。

公孫府內的徐北遊面露驚異之色。

這個內侍衛的修爲不算高,但其堅韌卻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這讓他想起了那個曾經想要爭奪少主之位的赤丙。

徐北遊沒有急於繼續出手,而是陷入沉思。

徐儀這次來江都,到底是有徐皇后的暗中授意,還是他自己擅作主張?亦或者是受了什麼人的慫恿蠱惑。

以端木睿晟等人老謀深算來說,把這小子當槍使也不是什麼難事,只是如此一來,就難免要得罪徐儀身後的徐皇后,得不償失。

徐北遊不相信徐皇后會讓這個侄子來江都貿然挑釁自己,即使這位皇后娘娘真得對自己有什麼看法,她也絕不會讓自己的孃家人親自下場,尤其是在如今藍韓黨爭愈演愈烈的情形下,徐家作爲一個並不十分得勢的外戚,要做的是明哲保身,而不是渾水摸魚。

如今的廟堂大致分爲兩派,代表相權且偏向道門的藍黨,代表皇權且堅決抵制道門的韓黨,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徐北遊都是實實在在的韓黨中人,隨着他在江南一隅的愈發勢大,韓黨中已經逐漸有了將他視爲少主的聲音。

甚至有一位韓黨大佬在私下玩笑說,若是這位徐公子真能做上駙馬,然後以駙馬身份出仕,那我們也許就真要稱呼一聲小閣老了。

小閣老,這不是什麼褒義稱呼,卻能看出其中蘊含的巨大權勢,若真有這一天,在廟堂諸公們看來,徐儀這個有名無實的西河郡王未必就能與徐北遊相提並論。

至於能否以駙馬身份出仕,這個在如今的大齊朝廷尚無定論。

其實按照大齊朝廷律制,公主夫婿的正式稱呼並非駙馬,而是帝婿,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女婿的意思。只是前朝歷代都爲帝婿加封駙馬都尉的官職,故稱駙馬。

大楚朝時,駙馬身份雖然清貴,但不能參政,做了駙馬就意味着永絕仕途。到了大鄭朝時,更是有過之無不及,大凡公主婚配,多選擇民間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許文武大臣的子弟迎娶公主,於是,民間男子爭當駙馬爺,成爲大鄭一道獨特的風景,甚至還有不惜重金賄賂宦官騙婚的事情發生。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神宗末年,蕭家勢大,爲了安撫蕭家,神宗皇帝將自己的妹妹陵安公主嫁給了蕭家家主蕭烈,這位大鄭公主也就是如今魏王蕭瑾的生母,從血統而言,身負兩朝皇室血脈的蕭瑾堪稱當世最爲尊貴之人,但也正是這份前朝血脈,讓蕭烈、蕭煜、蕭玄三代人都對他防範至深。

本來大齊也應延續前朝駙馬不應參政的舊制,只是大齊立國時間尚短,子嗣單薄,總共冊封過四位公主,除去一位未曾嫁人便已亡故的公主,只剩下三位公主,基本上一輩人只有一位公主,分別是大長公主蕭玥,長公主蕭羽衣和齊陽公主蕭知南,而蕭知南還未婚配,也就是說大齊總共嫁過兩位公主,兩任帝婿分別是後建國主完顏北月和大鄭哀帝秦顯。

大齊公主,在物以稀爲貴的意義上來說,比大齊親王還要金貴,看這個趨勢發展,基本上一輩人就出一位公主,而且前兩位帝婿的身份已經是如此煊赫,所以第三位帝婿怎麼也不能是個尋常百姓。

既然不是尋常百姓,那麼帝婿駙馬不能參政的舊制就很難執行下去,所以此事尚無定論,而且此事也算是天家家事,說到底還是要看皇帝陛下的意思。

徐北遊收回思緒,既然不太可能是被人慫恿,也不可能是徐皇后暗中授意,那麼就是這位西河郡王的擅作主張了?

既然是徐儀擅作主張,那無非就是爭風吃醋和意氣之爭,在各自背後的大人物看來,也就是小孩子打鬧,無礙大局。

徐北遊笑了笑,既然是小孩子打鬧,還是跑到我的地盤上跟我耀武揚威,那不把你揍個鼻青臉腫都對不起江都徐公子的名頭。

如果能把你揍得哭着回家找孃親,更好。

下一刻,徐北遊的身形一閃而逝。

再度出現時,他已經來到徐無雙的面前三尺處。

在徐無雙驚駭欲絕的目光中,徐北遊握住了天嵐的劍柄,然後輕輕向前一推。

原本不得寸進的劍尖輕而易舉地刺穿了徐無雙的胸甲,然後穿心而過。

第九十二章 帝都城外青景觀第一百零二章 一劍入城講道理第二百一十九章 夫妻酌酒觀風雪第十八章 有夫妻牛頭馬面第六百七十三章 成就紫金換戮仙第三十一章 承平十年約十年第五百三十七章 最好時節是太平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世亂世一線隔第二百七十七章 劍宗劍仙見宗主第一百五十九章 劍三十六不盡同第四百七十章 崇寧宮中一書信第六百九十六章 玄都從未如此亂第六十六章 一劍翻海上官亂第六十八章 小年夜一杯熱茶第一百四十五章 玲瓏寶塔鎮乾坤第六十六章 一碗素面半江都第一百五十四章 龍繞旌竿獸滿旗第十四章 歡喜無量觀世音第五百六十九章 福禍相依天門開第五十四章 口含天憲蕩污穢第三百六十二章 御萬劍一人攻城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方來客襄盛舉第四十一章 道離別林中道觀第五十四章 一場磅礴瓢潑雨第六十四章 有同鄉自西北來第七十二章 小未央宮說古今第二百零九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三十四章 飛霜殿中放肆言第六百七十七章 請三十六部雷將第一百零七章 春秋之間的道理第九十一章 一言不合即拔劍第三十四章 爲何要讓你姓徐第九十七章 如何纔是得太平第二十六章 樑武郡王蕭去疾第十三章 兩人間相擁而言第六十三章 禮成結髮爲夫妻第五十六章 張公主和蕭公主第一百九十三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九十八章 衆俊彥齊赴帝都第四百五十三章 江北從此無大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世間已無徐北遊第一百零一章 大丈夫頂天立地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人一貓相顧言第二百八十三章 事在人爲在於爲第七章 前拒虎後又進狼第七章 秋風秋雨敢淹留第四十九章 大匠造姓王名生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劍逾矩問佛理第八十五章 劍氣滿地穿心過第八十五章 再討教一雪前恥第五十八章 持青鋒且試天下第六百零六章 酒肉之間說國事第六百一十八章 兩敗俱傷污金身第二百七十八章 意欲重整劍宗新第八十七章 國法不外乎家法第五十八章 東海之上鄭大王第十六章 杯酒之中藏玄機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鄭神宗死於此第八十五章 再討教一雪前恥第六百七十三章 成就紫金換戮仙第六百八十二章 此戰如何不憂心第五十七章 一劍入城穿心過第九十五章 手掌權勢三步行第七十八章 大國手落子對弈第五十八章 西北狼煙染青天第五百四十五章 寶劍開鋒飲熱血第七十二章 承平大典意難平第六百五十章 他年你若爲掌教第一百五十七章 多事之秋亂將起第二百零九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四十二章 廊下對坐說當年第四百六十四章 且看他想要什麼第三十六章 妹夫舅哥並肩行第三十八章 左軍都督張無病第四章 埋葬希望和野心第二章 井底之蛙望井口第四十九章 轉眼間遲暮之年第五十九章 何謂之見神不壞第四百四十八章 遼王府中遼王言第四百一十九章 螢火與皓月爭輝第六百二十章 一劍攔路借頭顱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人之後復老人第十章 有人前行背劍匣第六百九十年 靖宇年夏末秋至第七十四章 大國手落子一鎮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蛤蟆吞天吐日第三十四章 白龍魚服言中庸第五百六十七章 西行之後拔劍起第三百九十七章 御劍千里還帝都第四十七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六十六章 駐河內府御馬監第五十三章 張病虎初顯神威第四百六十六章 梅山之上青景觀第一百三十七章 握劍入夢又幾年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羅神仙血染裳第五百二十三章 崑崙九峰天上樓第八十章 腰橫秋水雁翎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章 身前三尺分勝負第六百六十四章 道門秋葉親到此
第九十二章 帝都城外青景觀第一百零二章 一劍入城講道理第二百一十九章 夫妻酌酒觀風雪第十八章 有夫妻牛頭馬面第六百七十三章 成就紫金換戮仙第三十一章 承平十年約十年第五百三十七章 最好時節是太平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世亂世一線隔第二百七十七章 劍宗劍仙見宗主第一百五十九章 劍三十六不盡同第四百七十章 崇寧宮中一書信第六百九十六章 玄都從未如此亂第六十六章 一劍翻海上官亂第六十八章 小年夜一杯熱茶第一百四十五章 玲瓏寶塔鎮乾坤第六十六章 一碗素面半江都第一百五十四章 龍繞旌竿獸滿旗第十四章 歡喜無量觀世音第五百六十九章 福禍相依天門開第五十四章 口含天憲蕩污穢第三百六十二章 御萬劍一人攻城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方來客襄盛舉第四十一章 道離別林中道觀第五十四章 一場磅礴瓢潑雨第六十四章 有同鄉自西北來第七十二章 小未央宮說古今第二百零九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三十四章 飛霜殿中放肆言第六百七十七章 請三十六部雷將第一百零七章 春秋之間的道理第九十一章 一言不合即拔劍第三十四章 爲何要讓你姓徐第九十七章 如何纔是得太平第二十六章 樑武郡王蕭去疾第十三章 兩人間相擁而言第六十三章 禮成結髮爲夫妻第五十六章 張公主和蕭公主第一百九十三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九十八章 衆俊彥齊赴帝都第四百五十三章 江北從此無大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世間已無徐北遊第一百零一章 大丈夫頂天立地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人一貓相顧言第二百八十三章 事在人爲在於爲第七章 前拒虎後又進狼第七章 秋風秋雨敢淹留第四十九章 大匠造姓王名生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劍逾矩問佛理第八十五章 劍氣滿地穿心過第八十五章 再討教一雪前恥第五十八章 持青鋒且試天下第六百零六章 酒肉之間說國事第六百一十八章 兩敗俱傷污金身第二百七十八章 意欲重整劍宗新第八十七章 國法不外乎家法第五十八章 東海之上鄭大王第十六章 杯酒之中藏玄機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鄭神宗死於此第八十五章 再討教一雪前恥第六百七十三章 成就紫金換戮仙第六百八十二章 此戰如何不憂心第五十七章 一劍入城穿心過第九十五章 手掌權勢三步行第七十八章 大國手落子對弈第五十八章 西北狼煙染青天第五百四十五章 寶劍開鋒飲熱血第七十二章 承平大典意難平第六百五十章 他年你若爲掌教第一百五十七章 多事之秋亂將起第二百零九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四十二章 廊下對坐說當年第四百六十四章 且看他想要什麼第三十六章 妹夫舅哥並肩行第三十八章 左軍都督張無病第四章 埋葬希望和野心第二章 井底之蛙望井口第四十九章 轉眼間遲暮之年第五十九章 何謂之見神不壞第四百四十八章 遼王府中遼王言第四百一十九章 螢火與皓月爭輝第六百二十章 一劍攔路借頭顱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人之後復老人第十章 有人前行背劍匣第六百九十年 靖宇年夏末秋至第七十四章 大國手落子一鎮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蛤蟆吞天吐日第三十四章 白龍魚服言中庸第五百六十七章 西行之後拔劍起第三百九十七章 御劍千里還帝都第四十七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六十六章 駐河內府御馬監第五十三章 張病虎初顯神威第四百六十六章 梅山之上青景觀第一百三十七章 握劍入夢又幾年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羅神仙血染裳第五百二十三章 崑崙九峰天上樓第八十章 腰橫秋水雁翎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章 身前三尺分勝負第六百六十四章 道門秋葉親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