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經之中藏機緣

bookmark

徐北遊轉頭看了眼那個難以掩飾落寞的背影,沒有說話。

他和蕭知南之所以會出現在此地,還是因爲秋月先前許下的承諾,請他到佛門藏經閣中尋覓一份機緣。說到佛門的藏經閣,乃是與道門道藏殿齊名的所在,被稱作天下萬千修士最爲嚮往的兩大聖地,徐北遊至今還記得當年他跟隨張雪瑤去往東湖別院的藏書樓,張雪瑤從中找出了《凝鍊八脈十二經鍛體成劍無上脫胎換骨之法》,也就是他後來所修煉的無上劍體,雖說劍三十六纔是劍宗的根本法門,但他跟隨公孫仲謀所學的四九白金劍氣、無生劍氣、乃至於龍虎丹道,也都是如無上劍體一般,出自這座藏書樓。

正因爲如此,徐北遊對於藏書樓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號稱藏有萬卷道藏的道門道藏殿怕是今生無緣得見了,可與道門道藏殿並列齊名的佛門藏經閣就擺在眼前,卻是沒有不去一看的道理。

徐北遊欣然應下秋月之邀,來到藏經閣。

這一待便是整整三天三夜。

佛門的藏經閣看似只有三層之高,實則如道門的鎮魔井一般,有須彌芥子之玄妙,其中別有洞天,實則足有十八樓,無形中對應了道門的地仙十八樓之說。

至於爲何佛門的藏經閣要與道門的五仙相互呼應,這就是一段誰也說不清的公案了,縱觀過往歷史,不乏三教合一的傑出人物,如當年道門的無塵大真人,便是此道高人,被道門老掌教紫塵譽爲一手持佛一手持道,由此可見,佛道兩家互相影響極深,就像玄武的龜蛇糾纏,混淆不清,最終成了誰也梳理不清的亂麻。

若是以佛家的天眼通來看這座藏經閣,就會發現這座藏經閣其實是一座十八層的寶塔,各大長老的親傳弟子要在四樓止步,其餘僧人按照等級不同,分別停留在十樓之下,十樓之上,只有六位首座、八部之主和方丈纔等進入,最高處的十八樓,沒有方丈許可,任何人不得入內。只有底下三層可以對普通弟子和外客開放,不過這三層中已經包含了整座藏經閣九成的經書,足以讓尋常修士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不過對於徐北遊這等十八樓境界的大地仙而言,尋常神通法門已是無用,秋月自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開放了整個十八層藏經閣,讓他在其中尋找一份機緣。

有了秋月這位佛門方丈的首肯,徐北遊得以進入其後的十五層禁地,他首先便是來到最高處的十八層中,結果此處並無經書文字,唯有一尊大佛,是西方接引佛的坐佛像,低眉慈悲,據說此佛乃是由淨土宗的開派祖師親手所造,大佛面相慈悲,輪廓柔和,一手放於膝上,一手作拈花狀。

徐北遊在佛前靜坐了半日的時間,擡頭看佛,最終從中悟出了一個誦佛的法門,正如摩輪寺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輪咒,這座佛便是一部經,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經,徐北遊小時候聽到有善男信女唸經,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以至於他很長時間都認爲,誦經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後來他讀了些佛法,方纔知曉它是佛門分支淨土宗的誦佛法門,因爲簡單,所以流傳極廣,無論男女老幼,識字不識字都可以修持。

徐北遊從這尊佛中悟出的法門,對於佛門弟子而言,乃是一條“終南捷徑”,說是大造化也不爲過,只需長誦這六字經文,念不動,心不亂,可往生彌勒淨土,可謂是方便法門,若是落到隨便一個佛門弟子的手中,就如那位負責整理典籍的水覺,可以在短短數年時間中就能踏足地仙境界,甚至能在知天命的年紀踏足地仙十二樓境界之上。

只是對於徐北遊而言,卻無甚用處,因爲他不信佛,也不修佛,法門雖好,但不是他的機緣。

於是徐北遊反其道而行之,來到第一層中,翻遍經書無數,仍未找到他要找的機緣,不得已他再次返回十七樓,由上而下,三天裡不眠不休,翻閱佛經無數,也就是十八樓境界的大地仙方有這個底氣,不但不眠不休,還能一目十行,甚至是過目不忘。

f更$¤新gn最i快上#g酷匠}網-s0pc

當然,即便如此,徐北遊也不可能將藏經閣中的所有經書都翻看一遍,他更多時候只是一掃而過,最終在藏經閣第二層的角落中,尋到了這本金剛經。

雖然徐北遊說不出原因,但這本金剛經卻是給他一種極爲特殊的感覺,於是他取走了這部金剛經,作爲自己的最終機緣。

三人出了藏經閣之後,踏着白雪緩行,秋月看了眼徐北遊手中的金剛經,稱讚道:“徐宗主慧眼,竟是能找出這本金剛經。”

徐北遊沒有急於翻開手中這卷金剛經,問道:“方丈大師此話怎講?”

秋月道:“想來徐宗主應該知曉四大金身之說,分別是寶竺國金剛寺的不壞金身,草原摩輪寺的不動金身,我中原佛門的不敗金身,以及後建玄教的不滅金身。”

徐北遊點了點頭。

秋月繼續說道:“這四種金身其實分別源自四大佛法,分別是金剛寺的金剛經,摩輪寺的大日經,中原佛門的心經,玄教的未來星宿劫經。除了未來星宿劫經之外,其他三經很是常見,流傳甚廣,可除了佛門弟子,卻甚少有其他修士可以悟出金身的神通,其根本緣由,在於這些經文都是後人抄寫,不見佛祖真意。”

徐北遊疑問道:“方丈大師不是說佛法不在外物,佛法不依文字嗎?”

秋月微笑道:“佛法不需要依存文字外物不假,可神通需要,所以想要悟出佛門金身的神通,便要佛祖親筆所寫的經文,待到從中悟出了神通之後,再由師父傳給徒弟,如此代代相傳。”

他一指徐北遊手中的金剛經,道:“此經便是當年佛祖親筆所書的金剛經,雖然我中原佛門以金剛經爲尊,但佛祖親筆所書的金剛經卻是留在了佛門起源之地金剛寺。”

徐北遊驚異道:“那又如何會在佛門的藏經閣中?”

秋月輕輕嘆息一聲,“雖然寶竺國是我佛門起源之地,但在近幾百年以來,寶竺國的婆羅門教愈發興盛,使得金剛寺愈發勢微,於是金剛寺漸入歧途,只重神通,罔顧佛法,當年金剛寺上代主持八目圓寂之後,六面與七耳爭奪主持之位,雖然七耳失敗,失去了金剛寺的重器紫金剛鈴,但卻將這部金剛經帶了出來,幾經輾轉之後,被老衲得到,放入藏經閣中。”

第三百三十章 上官家主上官雲第五章 跳出井口看天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十三載萬事同第一百零三章 收劍放劍成劍龍第五十六章 張公主和蕭公主第六百零九章 飛劍傳書問知南第四百六十章 兩襄城內共三人第七十一章 虎死亦要不倒架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人屠城天下動第二百零八章 挑落攝政之冠冕第一百二十一章 龍王至步步生蓮第十六章 殺一警百儆效尤第三百六十一章 兩大活佛迎客禮第三百三十七章 四方天帝如何勝第二十七章 初登門見李夫人第三十三章 霍公子與徐公子第七十七章 廟堂江湖兩相連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仇家恨皆已雪第三百二十七章 江南軍統領白玉第四百八十三章 完顏北月字玄陰第七十三章 條條大路通帝都第三章 守株待兔織羅網第四百八十八章 老人有一座法相第九十二章 道門秋葉今到此第一百三十一章 父女和山中南歸第三十六章 書聖真跡多寶閣第七十三章 世子殿下蕭世略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帝滅佛的道理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然生死定勝負第二百六十六章 一如當年大劍仙第六百零三章 一人即半個劍宗第三十三章 霍公子與徐公子第七十三章 條條大路通帝都第三百八十五章 蕭元嬰和趙廷湖第四十章 此事已了拂衣去第六十七章 年輕四俊趙廷湖第五十章 六十年來求白冠第四十五章 大真人三六九等第一百五十二章 白衣帝位魏王笑第一百二十七章 登頂江都憶往昔第二百八十八章 重騎滿萬不可敵第三百四十八章 有不速之客到訪第六百九十五章 鎮魔井下魔頭來第四十八章 神遊萬里收黃龍第六百五十八章 紫霄宮中議傳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夫妻同行第七章 前拒虎後又進狼第四十九章 轉眼間遲暮之年第六百零三章 一人即半個劍宗第五百四十一章 兩人兵臨江城外第一百四十六章 人定能否勝蒼天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己之力搬山嶽第六十八章 又是一年中秋節第十章 憶往昔只求個她第一百零八章 說道門五十二載第六十九章 醉酒後坦然而言第七十八章 東風西風誰壓誰第二百六十八章 十八樓下非地仙第二十章 持火器再說魏王第六百五十三章 魏國上下皆膽寒第八十一章 茶攤之間比氣力第三十七章 指叩棋盤篤篤篤第四十八章 神遊萬里收黃龍第五百一十八章 寒冬風雪夜歸人第六十九章 一章一印換一人第三十四章 金銀瞳道人無葉第八十三章 借勢逼宮勝半籌第二十八章 吃人者恆被吃之第八章 立談之中入地仙第六百九十六章 玄都從未如此亂第三十七章 淹死在江湖之中第十七章 別死在江都城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國之柱石有三人第十六章 杯酒之中藏玄機第九十章 意外之子域外客第九十七章 如何纔是得太平第三百零六章 山下有城中有王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蛤蟆吞天吐日第八十五章 再討教一雪前恥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十三載萬事同第四十五章 一方動八方雲動第十四章 唯女子小人難養第二十三章 平安先生張百歲第六十九章 望海臺上兩人言第一章 六駿由自中原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石門開圖窮匕見第四百三十四章 大劍仙陰險算計第五十四章 那一刀光華絢爛第三百八十章 再回首覽衆山小第五百四十一章 兩人兵臨江城外第六百零四章 遙想重回碧遊島第五十章 青鋒坊有人北望第二十六章 樑武郡王蕭去疾第三百零二章 殺人也不過一劍第八十四章 北月玄陰再相見第五十八章 持青鋒且試天下第八十四章 老儒生結伴而行第二百九十七章 南疆大山藏大巫第六百五十四章 蓮花峰上大典始第三十七章 回陝州舊憶遐思
第三百三十章 上官家主上官雲第五章 跳出井口看天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十三載萬事同第一百零三章 收劍放劍成劍龍第五十六章 張公主和蕭公主第六百零九章 飛劍傳書問知南第四百六十章 兩襄城內共三人第七十一章 虎死亦要不倒架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人屠城天下動第二百零八章 挑落攝政之冠冕第一百二十一章 龍王至步步生蓮第十六章 殺一警百儆效尤第三百六十一章 兩大活佛迎客禮第三百三十七章 四方天帝如何勝第二十七章 初登門見李夫人第三十三章 霍公子與徐公子第七十七章 廟堂江湖兩相連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仇家恨皆已雪第三百二十七章 江南軍統領白玉第四百八十三章 完顏北月字玄陰第七十三章 條條大路通帝都第三章 守株待兔織羅網第四百八十八章 老人有一座法相第九十二章 道門秋葉今到此第一百三十一章 父女和山中南歸第三十六章 書聖真跡多寶閣第七十三章 世子殿下蕭世略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帝滅佛的道理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然生死定勝負第二百六十六章 一如當年大劍仙第六百零三章 一人即半個劍宗第三十三章 霍公子與徐公子第七十三章 條條大路通帝都第三百八十五章 蕭元嬰和趙廷湖第四十章 此事已了拂衣去第六十七章 年輕四俊趙廷湖第五十章 六十年來求白冠第四十五章 大真人三六九等第一百五十二章 白衣帝位魏王笑第一百二十七章 登頂江都憶往昔第二百八十八章 重騎滿萬不可敵第三百四十八章 有不速之客到訪第六百九十五章 鎮魔井下魔頭來第四十八章 神遊萬里收黃龍第六百五十八章 紫霄宮中議傳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夫妻同行第七章 前拒虎後又進狼第四十九章 轉眼間遲暮之年第六百零三章 一人即半個劍宗第五百四十一章 兩人兵臨江城外第一百四十六章 人定能否勝蒼天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己之力搬山嶽第六十八章 又是一年中秋節第十章 憶往昔只求個她第一百零八章 說道門五十二載第六十九章 醉酒後坦然而言第七十八章 東風西風誰壓誰第二百六十八章 十八樓下非地仙第二十章 持火器再說魏王第六百五十三章 魏國上下皆膽寒第八十一章 茶攤之間比氣力第三十七章 指叩棋盤篤篤篤第四十八章 神遊萬里收黃龍第五百一十八章 寒冬風雪夜歸人第六十九章 一章一印換一人第三十四章 金銀瞳道人無葉第八十三章 借勢逼宮勝半籌第二十八章 吃人者恆被吃之第八章 立談之中入地仙第六百九十六章 玄都從未如此亂第三十七章 淹死在江湖之中第十七章 別死在江都城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國之柱石有三人第十六章 杯酒之中藏玄機第九十章 意外之子域外客第九十七章 如何纔是得太平第三百零六章 山下有城中有王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蛤蟆吞天吐日第八十五章 再討教一雪前恥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十三載萬事同第四十五章 一方動八方雲動第十四章 唯女子小人難養第二十三章 平安先生張百歲第六十九章 望海臺上兩人言第一章 六駿由自中原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石門開圖窮匕見第四百三十四章 大劍仙陰險算計第五十四章 那一刀光華絢爛第三百八十章 再回首覽衆山小第五百四十一章 兩人兵臨江城外第六百零四章 遙想重回碧遊島第五十章 青鋒坊有人北望第二十六章 樑武郡王蕭去疾第三百零二章 殺人也不過一劍第八十四章 北月玄陰再相見第五十八章 持青鋒且試天下第八十四章 老儒生結伴而行第二百九十七章 南疆大山藏大巫第六百五十四章 蓮花峰上大典始第三十七章 回陝州舊憶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