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國之柱石有三人

bookmark

相比於已經狼煙四起,甚至是血腥遍地的江南、東北和西北,作爲天下中心的帝都,值此新春到來之際,仍舊保持了表面上的平和,除了米價再次上漲,除了流民變得更多,除了人心更加惶惶,除了又加賦稅,其餘的似乎與往年沒什麼兩樣。

在這個春天,大齊朝廷總算稍稍鬆了一口氣,原本在洞庭湖大敗之後就顯得十分危急的江南局勢,在小閣老親赴江南之後,終於穩定下來,雖然還談不上反攻平叛,但好歹不用擔心偌大江南在一朝之間變作他人之物,終究不至於局勢糜爛至無法收拾之地步。

值此之際,東北邊軍在一次大敗之後,其攻勢也終於弱了下來,駐守山海城的中軍左都督趙無極得以在休戰之暇奉命返回帝都,面見公主殿下蕭知南述職。

如今大都督魏禁已故,大都督之位空懸,雖然趙無極並不是當年的四俊之列,但是按照輩分資歷而言,趙無極無疑是接替大都督的最好人選,所以趙無極這次回京,在很多人看來,也剛好是對朝廷的試探,畢竟如今趙無極擁兵而重,外御東北牧氏,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國之柱石,在禹匡大敗而威望大損的當下,朝廷甚至有了“江南不可一日無徐南歸,西北不可一日無張病虎,直隸不可一日無趙輔機”之說,正如藍玉在天機榜上將秋葉、完顏北月、徐北遊並稱爲“三聖”,朝野之間也將徐北遊、張無病和趙無極視爲大齊朝的三大國之柱石,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個說法極爲推崇三人,幾乎將三人推上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輔國高度。

其實廟灘諸公也是心知肚明,徐北遊是韓閣老的養子,也是公主殿下的帝婿,張無病又是韓黨中人,推崇兩人自然在情理之中,至於一向不牽扯進黨爭中的趙無極,那便是拉攏的意味更濃一些,由此也可以看出韓閣老和公主殿下的態度。

對於這樣一位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來京,滿朝上下本該極爲重視。畢竟每逢亂世,文臣必不如武將,尤其是這種手握兵權的一軍統帥,甚至可以左右整個天下的走向局勢,而文官不管如何位高權重,身在中樞終是一隻籠中鳥雀,不得自在,往往又被各種君臣規矩束縛,爲了一個身後名聲而瞻前顧後,甚至連身家性命也不在自己的手中,說死也就死了,正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們只能如此。可領兵在外的武將就不會這麼容易地束手待斃,手握起兵作亂的本錢,有諸如黃袍加身的先例,又無文人的諸多顧慮,清君側的旗號一打,說反也就反了。

當然,朝廷也不是全無反抗之力,朝廷制衡這些邊疆大軍的根本就在於糧草輜重,數十萬大軍不是不吃不喝的天兵天將,若是斷了糧草便有不戰而敗之憂,兩方各自互相忌憚,不到真正萬不得已的境地,沒有武將會輕易反叛。

正h●版w首發0on

趙無極這次返京,沒有如何興師動衆,僅僅是帶了大約十餘人左右的親衛,朝廷這邊也沒有大張旗鼓地相迎,甚至有些安靜得出奇,以至於趙無極一行人穿過大半個直隸州,沿途竟是沒有一位官員有幸見到這位三大柱石之一。

當趙無極抵達帝都城時,沒有第一時間去見韓瑄和蕭知南,而是先去見了如今在朝廷中地位較爲尷尬的魏無忌。

兩人見面是在魏無忌府邸的後宅,臨湖亭臺中兩人相對而坐,然後又各自默不作聲。如今很少人有清楚,兩人其實已經相識相交了一甲子,早在魏無忌還叫魏獻計的時候,趙無極就已經與他相識,當然,那時候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般若。

早在大鄭末年時,白蓮教再次席捲天下,張定國和魏獻計就是教中骨幹,當時蕭煜雄踞西北關外而虎視天下域中,效仿大鄭朝廷設立暗衛府,又有四名直屬於他本人的暗衛,分別是影子、惡虎、倀鬼和般若,其中影子負責情報偵緝之事,惡虎和倀鬼分別負責蕭煜和中都的護衛事宜,只有般若身份最爲神秘,行蹤飄忽不定,後被蕭煜派遣前往江南,以趙無極之化名身份加入白蓮教,與張定國和魏獻計相交甚篤,及至後來,般若更是一手促成了張定國和魏獻計兩人率部歸順蕭煜之事,蕭煜又效仿趙無極之名,分別賜名張無病和魏無忌。

從這一點上來說,趙無極和魏無忌本應是關係極爲親厚,不過也正因爲當年趙無極的策反之事,使得魏、張二人始終對其心存芥蒂,甚至是難以釋懷,以至於多年以來,三人的關係多有反覆,忽遠忽近,遠談不上什麼共進同退。

趙無極捏起手中的茶杯,率先開口道:“這次回京,我不會停留太長時間,之所以先來見你,是想聽聽你對當下局勢的看法。”

魏無忌的神情凝重起來,“是戰局?還是朝堂?”

趙無極抿了口茶,將手中茶杯重新放下,說道:“帝都這邊已經塵埃落定,我沒什麼好關心的,東北那邊,我自己也心中有數,我想知道你怎麼看西北和江南。”

魏無忌略微思量,輕聲道:“其實西北那邊不足爲慮,僅靠張無病一人便可維持,原因也很簡單,草原大軍不擅攻堅,攻而不克,依賴騎兵克敵,但克而不能守,得而復失,只要朝廷不亂,保證西北糧草不斷,看似來勢洶洶的草原大軍掀不起什麼風浪,所以關鍵還是在於江南那邊,魏王親領大軍溯江而上,佔據洞庭,封鎖大江,截斷漕運,短時間內不見如何,但時日一長,便足以讓朝廷於錢糧一事上捉襟見肘。哪怕現在江都未失,整個江南也已經被分割開來,江都成爲孤城,禹匡只能退守兩襄,哪怕那位小閣老親赴江南,屢次力挽狂瀾,但是放眼整個江南局勢,仍是未從根本上扭轉,依我看來,接下來的仗還是要圍繞江南去打。”

趙無極笑了笑,感慨道:“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這就是徐南歸一直在做的事情,事實上,他也做成了一半。若不是他,江都淪陷,繼而就是兩襄失守,江州和湖州淪陷,整個江南的局勢一片糜爛,同時使蜀州成爲一塊孤地,使西北數州成爲一塊險地,接下來蕭瑾只要能夠打通陝中,林寒能夠攻克鉅鹿,那麼這三位藩王的大軍便能連成一線,對我大齊朝的其餘十州之地形成合圍之勢,到那時候纔是大廈將傾,狂瀾既倒,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固守江北之地,苟延殘喘而已。”

魏無忌沉默片刻,緩緩說道:“這是個困局,卻不是死局,現在就要徐南歸如何去破局了。”

第十九章 螳螂捕蟬雀在後第五十八章 漫天落雪皆爲劍第五百四十九章 小兒輩能否破賊第二百零九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六百一十三章 碧遊之上有盛事第三十九章 二聖並立臨天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下的修士江湖第十五章 一枚銅錢殺機現第三百七十章 一劍四相血染裳第四十一章 何愁無赫赫戰功第十九章 成敗輸贏在今夜第五百五十六章 劍匣存劍十二數第六十九章 紫府神魂決生死第四百九十五章 第十樓中見故人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都督升帳攻城第八十章 一人一劍掠長虹第七百零一章 蕭元嬰和李神通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仇家恨皆已雪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人之後復老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拳之中藏劍意第七十六章 萬鈞重擔一肩扛第三十一章 大真人起手一劍第四百八十章 三爻占驗一乾卦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門之後死門開第十七章 扯虎皮以做大旗第五十一章 說鬼王再說天策第四百零九章 緣是長輩故人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秋葉秋葉就到第三百八十章 再回首覽衆山小第五百二十一章 師徒之後復師徒第四百六十六章 梅山之上青景觀第五百三十三章 天厭之蒼生棄之第二百六十六章 一如當年大劍仙第四百九十四章 高下十重摘星樓第三十八章 寶劍未必贈英雄第五百五十九章 十殿帝君法相現第八十章 莫道男兒心如鐵第五十章 六十年來求白冠第三十六章 洛水河上說草原第二十三章 一步一拳有靜氣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陣之威似天威第四十一章 故人重逢再相見第九章 帝后二人並肩行第三百零四章 聖堂也不過如此第五十三章 長虹掛空北遊至第二十八章 雨落神都滅滿門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秋葉秋葉就到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機莫測人力窮第六十四章 青雲步步江南亂第五十二章 先還禮來日方長第六百九十五章 鎮魔井下魔頭來第六百七十章 鎮魔井中歲月長第十七章 扯虎皮以做大旗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現異象證長生第七十九章 老師學生言歸老第四章 徽州道門駱難行第九十七章 如何纔是得太平第三百九十五章 西方有丈六之佛第七十九章 我今日問劍於你第五十五章 如是我聞地藏經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心善惡多反覆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人老人踏腳石第二十六章 樑武郡王蕭去疾第一百三十四章 萬石園中說長短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五十九章 劍問不平平不平第八十五章 再落子先手收官第十九章 三十六劍天下橫第六百五十七章 靖宇元年驚蟄日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帝滅佛的道理第九十八章 萬劍遮天紫氣來第八十八章 江北豺狼喚阿虞第三百三十五章 殺人誅心言如刀第九十章 一成一敗第四劍第六十七章 有人慾踏月而來第二十章 十年之前定今朝第三百二十二章 一己之力轉乾坤第六百六十二章 孤身一人下玄都第一百一十章 赤練一劍看造化第五百五十五章 筆走龍蛇定生死第九十二章 鬥劍即血濺三步第四百七十章 崇寧宮中一書信第三百七十九章 井底蛙坐井觀天第五百零二章 蕭知南和虞美人第七十三章 不講道理講規矩第二十三章 上天無路地無門第四百零七章 兩人共騎快哉風第九十章 意外之子域外客第三十八章 隻手遮天定輸贏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方來客襄盛舉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修士登十二樓第二十章 有儒生手拿黃雀第三百三十五章 殺人誅心言如刀第八十五章 百丈法身換天時第五十七章 北遊南歸小方寨第六百六十七章 摧破大寶瓶之身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陣之威似天威第七十六章 不敗金身又如何第七十八章 師徒間肺腑而言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仲謀且走好
第十九章 螳螂捕蟬雀在後第五十八章 漫天落雪皆爲劍第五百四十九章 小兒輩能否破賊第二百零九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六百一十三章 碧遊之上有盛事第三十九章 二聖並立臨天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下的修士江湖第十五章 一枚銅錢殺機現第三百七十章 一劍四相血染裳第四十一章 何愁無赫赫戰功第十九章 成敗輸贏在今夜第五百五十六章 劍匣存劍十二數第六十九章 紫府神魂決生死第四百九十五章 第十樓中見故人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都督升帳攻城第八十章 一人一劍掠長虹第七百零一章 蕭元嬰和李神通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仇家恨皆已雪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人之後復老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拳之中藏劍意第七十六章 萬鈞重擔一肩扛第三十一章 大真人起手一劍第四百八十章 三爻占驗一乾卦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門之後死門開第十七章 扯虎皮以做大旗第五十一章 說鬼王再說天策第四百零九章 緣是長輩故人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秋葉秋葉就到第三百八十章 再回首覽衆山小第五百二十一章 師徒之後復師徒第四百六十六章 梅山之上青景觀第五百三十三章 天厭之蒼生棄之第二百六十六章 一如當年大劍仙第四百九十四章 高下十重摘星樓第三十八章 寶劍未必贈英雄第五百五十九章 十殿帝君法相現第八十章 莫道男兒心如鐵第五十章 六十年來求白冠第三十六章 洛水河上說草原第二十三章 一步一拳有靜氣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陣之威似天威第四十一章 故人重逢再相見第九章 帝后二人並肩行第三百零四章 聖堂也不過如此第五十三章 長虹掛空北遊至第二十八章 雨落神都滅滿門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秋葉秋葉就到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機莫測人力窮第六十四章 青雲步步江南亂第五十二章 先還禮來日方長第六百九十五章 鎮魔井下魔頭來第六百七十章 鎮魔井中歲月長第十七章 扯虎皮以做大旗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現異象證長生第七十九章 老師學生言歸老第四章 徽州道門駱難行第九十七章 如何纔是得太平第三百九十五章 西方有丈六之佛第七十九章 我今日問劍於你第五十五章 如是我聞地藏經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心善惡多反覆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人老人踏腳石第二十六章 樑武郡王蕭去疾第一百三十四章 萬石園中說長短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五十九章 劍問不平平不平第八十五章 再落子先手收官第十九章 三十六劍天下橫第六百五十七章 靖宇元年驚蟄日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帝滅佛的道理第九十八章 萬劍遮天紫氣來第八十八章 江北豺狼喚阿虞第三百三十五章 殺人誅心言如刀第九十章 一成一敗第四劍第六十七章 有人慾踏月而來第二十章 十年之前定今朝第三百二十二章 一己之力轉乾坤第六百六十二章 孤身一人下玄都第一百一十章 赤練一劍看造化第五百五十五章 筆走龍蛇定生死第九十二章 鬥劍即血濺三步第四百七十章 崇寧宮中一書信第三百七十九章 井底蛙坐井觀天第五百零二章 蕭知南和虞美人第七十三章 不講道理講規矩第二十三章 上天無路地無門第四百零七章 兩人共騎快哉風第九十章 意外之子域外客第三十八章 隻手遮天定輸贏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方來客襄盛舉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修士登十二樓第二十章 有儒生手拿黃雀第三百三十五章 殺人誅心言如刀第八十五章 百丈法身換天時第五十七章 北遊南歸小方寨第六百六十七章 摧破大寶瓶之身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陣之威似天威第七十六章 不敗金身又如何第七十八章 師徒間肺腑而言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仲謀且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