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一四章 湖北省長

bookmark



第六一四章 湖北省長

湖北亂局全顯,何應欽無力迴天。

日軍18師團與黃維54軍殺得難解難分,郝鵬舉已經從倉埠殺向漢陽,這是一條坦途,沒有對手,沒有防備,只有那些田地裡的農民看着和平建和國軍與國軍不同的裝束好奇。僞汪政府電報明令,只要郝鵬舉拿下武漢,湖北省主席就由他擔任,郝鵬舉瘋狂了,爲了省長的寶座,前進。

爲了應付這支雜牌隊伍,何應欽傷透腦筋,抽調警察部隊和憲兵部隊成了他最後的力量,本來還打算組織隊伍與郝鵬舉打一打,沒有想到漢陽的老百姓已經舉起手裡的小旗子,走進了迎接郝鵬舉的行列之中,驚詫之餘讓他傷心欲絕。當武漢的老百姓知道進入武漢的是和平建國軍而不是日軍時,竟然停止了外逃。老百姓認爲,日本人會搞南京大屠殺,和平建國軍則不會,他們不是日軍,他們跟自己一樣,都是中國人。至於蔣介石和汪精衛,在老百姓看來並無什麼本質的區別,多年來,中國軍閥混戰,城頭旗幟變幻,你方唱罷我登場,老百姓已經習慣了。

漢陽直接變天,警察成了郝鵬舉的警察,憲兵成了郝鵬舉的憲兵,各級管理人員一轉身,成了郝鵬舉的管理人員。郝鵬舉大喜,明碼發報,進入漢陽,同時聲明自己出任湖北省長,發佈告湖北人民書,要湖北人民放下刀槍,走上和平建國的道路。

“小小蚍蜉,也敢撼樹,自不量力。”宜昌的楊遇春有點冒火,居然有人公然挑戰他湖北省長的地位,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不是鄭進階再三告誡,一定要在何應欽的武漢軍政府完蛋後才能振臂一呼,否則就是爲人作嫁,他早已揮師東進,拿下郝鵬舉這個小丑。

宜昌城裡,留守的第十軍徐源泉看到楊遇春走進他的軍營,終於定下心來。這段時間,楊遇春離開了中國,他也好像失了魂一樣,現在,楊遇春又回到了宜昌,他的靈魂又歸了位,他知道,有了面前這個人,湖北省就不會輕易便宜日本人和汪精衛。

這段時間,徐源泉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收容和擴軍。從武漢跑來的散兵和從襄陽逃回來的殘兵,他都收容在自己的第十軍裡。收容到最大軍銜的軍官,是從鄖縣翻山越嶺而來的柳際明中將和從襄陽跑過來的王晉中將。在這兩個人口裡,徐源泉總算搞清楚鄖縣和襄陽的攻防,更重要的是,他與鄖縣的樊崧甫取得了聯繫。他爲胡宗南不值,爲顧祝同不恥,更爲日本人擔心,日本人太冒失了,這樣不管不顧的衝向武漢,即使拿下武漢,如果後路起火,怎麼提防。

有瑞金公司大量的資金作底,徐源泉擴張隊伍並不艱難,有吃有喝有新衣有新帽,還有新款的行軍揹包和全新的膠底布鞋,想加入他隊伍的人差點擠破大門。短短一個月,第十軍居然猛增到十萬餘人,下轄五個師,其中兩個師的師長就是柳際明和王晉。

楊遇春對徐源泉的工作相當認可,對十萬大軍更是超級滿意,對手下的隊伍進行整頓,成立國民革命軍湖北軍區,自己親任司令,參謀長楊森,下轄第一軍軍長徐源泉留守宜昌,從徐源泉的十萬大軍中精選出六萬人組成第二軍,由柳際明和王晉兩個擔任師長,軍長由參謀長楊森兼任,進駐荊州。第三軍軍長楊漢域退守沙洋。第四軍軍長是鄖縣的樊崧甫,他就是擺放在日本人身後的一顆炸彈。

當天的鄖縣,樊崧甫和黃國樑的92師突破多田駿的佯攻後,狂奔到鄖西才止住腳步,清點一下人數,竟然只剩下不到七千人。好好的局面被顧祝同弄成這種下場,實在是可悲可惡可恨,樊崧甫不由得大放悲聲。這時,前軍帶來了一個人,說是黃樵鬆17師的探子,

看到有國軍的兄弟過來,想問問是哪個部分的。

樊崧甫和黃國樑跟着來人進了鄖西,與黃樵鬆合兵一處,纔有了落腳之處,幾天下來,全面整頓,重新整編,才又有了部隊的樣子。黃樵鬆的17師打得很慘,全師僅餘不到一千人。黃國樑讓人去鄖縣附近尋找收容,把打散的92師兄弟找回來,92師總人數又回升到一萬來人。同時把董釗部的殘兵收集起來,補充進黃樵鬆部,17師增長到五千來人,46軍又有了兩個師的架構。因爲鄖縣物資比較豐富,樊崧甫把部隊帶回到鄖縣。多田駿已經遠去襄陽,這一帶又成了自己的天下。慢慢經營,慢慢療傷,下一步如何發展,樊崧甫和黃國樑黃樵鬆十分茫然。正在迷茫之時,收到宜昌楊遇春的電報,讓他們駐守鄖縣,等待由安康方向送來的補充。已經與安康行署主席趙壽山聯繫,大量物資已經隨漢江船運而下,不日即到鄖縣。今後,第四軍就背靠安康,堅守鄖縣地區,成爲襄陽日軍身後的一顆毒瘤。

胡宗南大敗,手下四散而走,跟着陶峙嶽部一陣狂奔來到隨州,鑽進俞濟時的軍營才知道,武漢已經不再姓蔣。何應欽他們是知道的,雖然也是黃埔的教官,卻不太待見自己這些人,平時與陳誠羅卓英桂永清賀衷寒等人交好,是一個政治型的軍人。在他手下,自己這些人討不到好。

俞濟時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才一直按兵不動,他消滅了日軍第十軍和和平建國軍第二軍後,這個地方就再也沒有敵蹤。就在他把部隊整編妥當,準備大舉南攻之際,傳來蔣介石讓位到中南國治病的消息。於是硬生生壓住準備啓程的兵馬,一看二慢三等等,這一等,居然等來了大敗而來的師哥胡宗南。

看到胡宗南的狼狽像,關麟徵反而覺得很安慰,他只是損失了張公武的一個師,面前這一位,就只剩下陶峙嶽的第一軍,說起來是一個軍,但是所有的人加起來也不到一個整編師。

“如今我們有三條路可以走。”第九集團軍參謀長馬君彥說:“第一條是南下武漢勤王。”

俞濟時關麟徵胡宗南同時搖頭,這條路不走也罷。

“第二條路是北上河南。”馬君彥繼續說:“河南日軍大多已經進入湖北,寺內壽一也到了襄陽,張嵐峰部被殺得一個不剩,信陽以北,已經成了真空,不僅沒有日本軍隊,連和平建國軍也不見蹤影。我們可以佔領河南。”

“不能啊!”十五集團軍參謀長姚國俊否定說:“想佔據一塊地盤,最重要的不是手頭有多少人,而是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否則我們孤軍深入敵人大兵攻來,我們只能敗走。當年的李自成,一直當流寇,直到有了商洛山才紮下根。憑我們之力,如果佔領河南的大城市,日軍只須集中一兩個師團,就能把我們攆走。”

“第三,就是進山,我們東有大別山,西有桐柏山,只要一進山,日軍就難以奈何。”說到這裡,馬君彥嘆了一口氣:“進山很苦啊,沒有後援,沒有補給,只能靠掠奪爲生。真不知道,當年朱毛在井岡山,是怎麼樣活下來的!”

三條路沒有一條是好走的,俞濟時三人都沒有說話。俞濟時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想投靠第三戰區的黃中恆,憑自己跟地寶的關係,去到浙江做一個統兵大將還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浙江是自己的老家,在外從軍多年,能夠回到老家,也算是衣錦還鄉。俞濟時給地寶電報徵求地寶的意見,地寶回電很簡單:低調生存,靜觀其變。

關麟徵本來是想南下的,即使俞濟時不走,他自己也要走。這個陝西冷娃有點一根筋,校長在時忠於校長,校長走了還有總教官,在他看來,蔣介石和

何應欽是一樣的,都代表了中華民國。但是一盤算自己的本錢,也就只能止步於隨州。他手裡本來有三個軍,六萬多人,信陽一戰,張公武全師覆沒,張耀明急火攻心,對信陽進行強攻,也損失不小,劉堪和李玉堂在平靖關收官之戰時,亂軍混戰,也造成一定的損失。戰後清點部隊,第十五集團軍總共還有不到四萬人。人數雖然不算少,但是戰後沒有補給,彈藥嚴重不足,摟着一條燒火棍的士兵,對鬼子並無太多壓力。

胡宗南有點灰心,主要是手裡無兵,爲將者手裡無兵,誰都不會尿泡你。他跟着第一軍來到隨州,卻完全失去了對第一軍的控制。第一軍軍長陶峙嶽,湖南寧鄉人,他最大的願望是像賀耀祖一樣,回到湖南去。湖南加入華南經濟共同體,如同一個巨大的吸鐵石,吸引了所有在外的湖南人,湖南走向富裕指日可待,誰不願意回到家鄉去趕一趕這個經濟大潮。如果陶峙嶽一走,胡宗南就成了光桿司令,除了回浙江鎮海種地,他想不出還有第二條路。

十萬大軍,止步於隨州,眼巴巴的看着武漢一步步陷入敵手,還真是靜觀其變。

宜昌整兵,長沙也沒有閒着,在地寶的直接干預下,湖南的各大勢力齊聚長沙。坐在會場正中的不是程潛,而是劉建緒。湖南成立湖南軍區,隸屬於華南聯合軍總部,軍區司令程潛,參謀長劉建緒,代行司令職務。第一軍軍長是駐長沙的李覺,第二軍軍長是駐岳陽的賀耀祖,第三軍軍長竟然是駐恩施的孫連仲。孫連仲的出現,意味着鄂西長江以南地區全歸湖南。此外就是第三戰區司令黃中恆和廣西軍區第一軍軍長廖磊,廖磊的大軍,是湖南最爲倚重的軍事力量,而黃中恆的出現,他們更是放下心來,第三戰區,全中國最強橫的地區。

他們在等待,等待一個時機的出現,這個時機一定會出現,只是早晚而已,那就是何應欽或者投降或者垮臺。

蔣介石的離去,給了南京的汪精衛一個全面發展的機會,他當天就發出了全國停戰的呼籲,要求戰火紛飛的江漢平原立即停止交火。同時要求武漢軍事委員會立即與南京軍事委員會合並,任命何應欽爲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派出周佛海到龍遊協商,同意南京方面的接收船隻通過第三戰區管轄的長江水面,駛向武漢。

對於汪精衛的合併提議,武漢軍政府各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爲這是和平的訊號,是中國實現和平的曙光。更多的人則認爲,汪政府是日本人扶持的政府,是漢奸政府,如果與之合謀,就是賣國就是做漢奸,必將被歷史所唾棄。無論怎麼樣,雙方在黃州和廟嶺的戰鬥都停止了下來,戰場上出現了一種不正常的沉寂。

“各位認爲何應欽會降嗎?”鄭進階問。

“會。”肯定回答的是石廷方:“不是因爲他有多麼想做漢奸,實在是因爲他無路可走。郝鵬舉一槍不放進入漢陽,還得到了漢陽民衆的一致擁護。很快,漢口也會出現歡迎郝鵬舉的標語和遊行隊伍,接下來就是敲鑼打鼓過長江,佔領武昌。何應欽民意難違無路可走,唯有投降一途。”

大家都一致認同石廷方的意見,因爲何應欽此人,恪守中庸,不會有什麼新鮮的舉動,更不會有什麼超人一等的作爲。

“湖北就這樣拱手讓給汪精衛?”武元甲問。

陳維政笑了,把手裡的小紅旗,貼在地圖的一角,說:“即使何應欽投降,湖北也不會屬於汪精衛,不要忘記了,這裡還有一個湖北省長。”

大家一看,這裡正是宜昌,這裡還有一位蔣介石親自任命的湖北省長,手握數十萬兵,數十萬由西南地區全力支持的雄兵。

(本章完)

第十卷 血火_第五五四章 春到龍遊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一章 走私銅錠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二章 分省管理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九章 靖遠整編第○○六章 偷槍收藏第五卷 征途_第二○六章 閒談貴州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八八章 北方初定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四章 紅色教父第一二四章 南天太子第一一四章 滿載而歸第○五五章 不死夢祥第十卷 血火_第六○○章 適者生存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七章 曼尼海姆第一三五章 法式京觀第○五五章 不死夢祥第十卷 血火_第五五八章 混戰一場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二章 主席神仙第一四一章 相擁永恆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八章 南路整編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七六章 梅嶺三章第○六五章 一桶餿酒第六卷 風雲_第二九○章 西部通道第一三九章 網開一面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六章 再戰上海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章 奉命當兵第一一四章 滿載而歸第一二八章 滿室皆春第十卷 血火_第五五二章 閃電進擊第○二五章 守株待兔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七章 人肉盾牌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章 夏日咖啡第九卷 能源_第五○九章 閃擊波蘭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章 夏日咖啡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一章 錢塘劫掠第○三一章 雞鳴狗盜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三四章 六車軍需第一一九章 走馬薦將第○一八章 中央大員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五章 美女魔王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六二章 觸動靈感第四部 縱橫_第一七○章 縱論參謀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七五章 挑戰極限第六卷 風雲_第二九三章 戰爭升級第三卷 折騰_第一四七章 將計就計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五章 重整雄風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七章 經濟命脈第一○二章 紙上談兵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章 和平演變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二七章 無聲截殺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章 海戰揚威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章 四路齊發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四章 借道湛江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八章 鄖縣攻防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八一章 千里金城第○六六章 天作之合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八五章 甘肅攻略第一一○章 武鳴機場第十卷 血火_第五七三章 牛肉土豆第○七九章 馮殷之喜第十卷 血火_第五九九章 物竟天擇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二章 禮尚往來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一六章 殺向淞滬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一章 綿薄之力第八卷 熔爐_第四九三章 曲線救國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七章 社團組織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九章 金蘭戰火第八卷 熔爐_第四四九章 內援外助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二六章 無妄之災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一二章 飛進江南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九章 佔據先手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三章 三低一高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七章 迪化失控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七章 大令小令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七章 神來之筆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章 何以爲偷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章 一槍虛晃第○六五章 一桶餿酒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二一章 黃河堵口第十卷 血火_第五五九章 千里援助第三卷 折騰_第一四七章 將計就計第○三八章 降者不殺第九卷 能源_第五○四章 化緣和尚第十一卷 涅磐_第*二章 如意算盤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四章 遠程搖控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三八章 進入日本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一三章 全新空軍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六九章 退守吳福第四部 縱橫_第一七四章 商務鐵路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一章 戰爭泥潭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七章 真如重起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八章 南路整編第一一八章 以打促和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六○章 全新武裝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一章 五年淪回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二章 齊人之福第九卷 能源_第五○四章 化緣和尚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九章 換位思考第○一七章 露營野炊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三章 百舸爭流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二章 先有盛名
第十卷 血火_第五五四章 春到龍遊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一章 走私銅錠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二章 分省管理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六九章 靖遠整編第○○六章 偷槍收藏第五卷 征途_第二○六章 閒談貴州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八八章 北方初定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四章 紅色教父第一二四章 南天太子第一一四章 滿載而歸第○五五章 不死夢祥第十卷 血火_第六○○章 適者生存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七章 曼尼海姆第一三五章 法式京觀第○五五章 不死夢祥第十卷 血火_第五五八章 混戰一場第五卷 征途_第二○二章 主席神仙第一四一章 相擁永恆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八章 南路整編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七六章 梅嶺三章第○六五章 一桶餿酒第六卷 風雲_第二九○章 西部通道第一三九章 網開一面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六章 再戰上海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章 奉命當兵第一一四章 滿載而歸第一二八章 滿室皆春第十卷 血火_第五五二章 閃電進擊第○二五章 守株待兔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七章 人肉盾牌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章 夏日咖啡第九卷 能源_第五○九章 閃擊波蘭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章 夏日咖啡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一章 錢塘劫掠第○三一章 雞鳴狗盜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三四章 六車軍需第一一九章 走馬薦將第○一八章 中央大員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五章 美女魔王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六二章 觸動靈感第四部 縱橫_第一七○章 縱論參謀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七五章 挑戰極限第六卷 風雲_第二九三章 戰爭升級第三卷 折騰_第一四七章 將計就計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五章 重整雄風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六七章 經濟命脈第一○二章 紙上談兵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章 和平演變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二七章 無聲截殺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章 海戰揚威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章 四路齊發第八卷 熔爐_第四八四章 借道湛江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八章 鄖縣攻防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八一章 千里金城第○六六章 天作之合第六卷 風雲_第二八五章 甘肅攻略第一一○章 武鳴機場第十卷 血火_第五七三章 牛肉土豆第○七九章 馮殷之喜第十卷 血火_第五九九章 物竟天擇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二章 禮尚往來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一六章 殺向淞滬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一章 綿薄之力第八卷 熔爐_第四九三章 曲線救國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七章 社團組織第四部 縱橫_第一五九章 金蘭戰火第八卷 熔爐_第四四九章 內援外助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二六章 無妄之災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一二章 飛進江南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九章 佔據先手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三章 三低一高第九卷 能源_第五二七章 迪化失控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七章 大令小令第七卷 淞滬_第三二七章 神來之筆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三○章 何以爲偷第九卷 能源_第五○一章 一槍虛晃第○六五章 一桶餿酒第十一卷 涅磐_第六二一章 黃河堵口第十卷 血火_第五五九章 千里援助第三卷 折騰_第一四七章 將計就計第○三八章 降者不殺第九卷 能源_第五○四章 化緣和尚第十一卷 涅磐_第*二章 如意算盤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四章 遠程搖控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三八章 進入日本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一三章 全新空軍第七卷 淞滬_第三六九章 退守吳福第四部 縱橫_第一七四章 商務鐵路第八卷 熔爐_第四一一章 戰爭泥潭第五卷 征途_第二四七章 真如重起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八章 南路整編第一一八章 以打促和第十卷 血火_第五六○章 全新武裝第五卷 征途_第二一一章 五年淪回第八卷 熔爐_第四五二章 齊人之福第九卷 能源_第五○四章 化緣和尚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三九章 換位思考第○一七章 露營野炊第七卷 淞滬_第三四三章 百舸爭流第七卷 淞滬_第三七二章 先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