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

上游有火船,旁邊有炮臺,水師被夾在水情複雜的水道之中,周輔臣一時間很難受。

不過雖然很難受,周輔臣對此還是早就準備的。能做到有條不紊的應對。

wWW ◆ttκǎ n ◆¢〇

但是王進纔此刻就在罵娘了。

對於現在這個任務,王進才接到的時候,心裡就犯嘀咕。原因無他,根本沒有打過,王進才也算是老油條了,但是這種登陸戰,他還是沒有嘗試過。

不過,張軒挑選他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就是王進才這個人,王進才這個老油條,雖然滑頭。但是最惜命不過了,將他逼到危險的地步,反而有上乘的表現。每個人不同的性格,就要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比如羅岱就要悠着點。否則你不知道羅岱給你捅什麼窟窿。

但是王進才就要逼着點,否則他只會打醬油。

其次,就是兵員因素。

寧波軍是新建的軍隊,比起原來的老部下要差太多,真損失慘重,張軒也不心疼,也正是新組建的軍隊,故而軍隊之中南方人比較多,大多會水。雖然北方人不一定都是旱鴨子,但是旱鴨子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而跟隨張軒的老部下,雖然最近補充了本不少南方人,但是北方人還是佔絕大多數的。

不管怎麼看,就是王進才所部最爲合適了。

王進才已經決定夠棘手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戰事還會有這樣的變化。一時間並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轟。”的一聲,讓王進纔有種震耳欲聾的感覺,一時間失去了所有聽力,只能聽見嗡嗡嗡,好像是蚊子的聲音。

他扶着木製牆壁,站了起來,卻發現滿眼的狼藉。

大片鮮血,幾乎到處都是。還有一具具屍體,幾乎要堆積在一起。

周圍的人好像沒頭蒼蠅一樣。還有幾個人圍繞正王進才大聲喊道:“大人,大人-----”

王進才聽過來,卻好像很遠很遠的地方傳來。此刻他才知道,或許是一枚炮彈打了過來,或者船上的火炮炸膛了。一時間王進才也沒有心思去想到底是怎麼回事。

他卻能確定一點,那就是繼續待在船上,並不是什麼辦法。

“登船。”王進才說道:“登船。快,登船。”

王進才聽別人的聲音,都是非常細弱,所以他拼命大喊,在別人聽來,就好像是咆哮一樣。

所以人立即執行王進才的命令。

一艘艘小船從大船隻上吊了下來。這些船不大,按規格來說,應該叫做快蟹。

呈長條狀,不用帆,用槳。數十人坐在船上,幾十根木漿伸入水中,就好像是蜈蚣的腳一樣。

用力划船的話,速度很快的,再加上這一片水域本就不寬,城陵磯本就是渡口,幾乎可以直接靠岸。

衝過去登陸,就行了。

看上去很容易做到的時候,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因爲炮擊和火船的原因,船隊有些混亂了。放下的小船也有一些混亂。

一艘一艘前前後後的,亂成一團。

甚至還有不少船隻碰撞在一起的事故。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原本在船上的時候,還能保持聯繫,是借用了周輔臣船隊上旗語。而放下小船之後,王進才所部之中,可沒有這樣的人才。

其中混亂可想而知了。

王進才忽然覺得自己從一個大將,成爲一個小軍官,所能管轄的,也只有這小船隻中,三四十人而已。

他對他麾下所有軍隊,都失去了控制。

王進才心中暗罵:“張軒你這個王八蛋,老子現在已經大將軍了,你還讓老子給你當小兵拼命。”

不管王進才心中如何腹誹,但也知道現在的情況,已經是沒有退路。只有前進,不能後退。

水師陷入激戰之中。勝負暫且不論,王進才本人絕對不會將自己的小命寄託在別人手中。

在水面之上,作爲一個北方人。王進才只覺得渾身上下不自在,只有腳踏實地才能讓他安心。

“給老子衝。”王進才踩在船邊上,大喝道。

王進才所在的座船,很快就衝到了最前方。畢竟王進才身邊的人,都是他保定老兄弟,合作默契。一個個都是精銳,而且與王進才一樣,在水面之上非常不自在。

“轟轟轟。”一枚枚炮彈砸進水中,迸射的水柱將王進才從頭到尾,澆的溼透。

不過一會功夫,炮臺上的人,就感覺到這樣的效率太差了,這個時代大炮準頭,轟擊周輔臣那些速度慢的大船都有些吃力,更不要說是這些速度很快的小船了。

幾乎沒有命中的,都是空對空。僅僅是打一些水漂而已。

不過,城陵磯上面也不是一點準備都沒有的,王進纔看過去,已經有數隊士卒下來了。遠遠的看不清楚他們有多少人。但是數量上最少有千餘人,看樣子要在岸邊列陣。

想要登上江岸,恐怕要有一場惡戰。

王進才面目猙獰,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一戰。那就是盧象升戰死的一戰。

那時候他不過是一小卒,拼死殺出來之後,又被收攏進其他官軍之中,好幾年打打轉轉的。

也是那一戰,讓王進纔有了深刻的印記。讓他知道,在戰場之上,敢拼命固然重要,但是命是自己的。

保命也很重要。

“老子當初也拼過命。”王進才目眥欲裂,熱血上頭。臉色都變得通紅起來。

在王進才的眼睛之中,整個江岸向他撞了過來,高出水面的城陵磯,上面有不住噴火的大炮,就好像一頭會噴火的巨獸一樣。

隨即一聲聲木槳敲擊水面的頻率,越來越快。力度越來越大,船頭看上去微微擡起,就好像是要起飛一樣。

王進才衝在最前面,身後的數十隻船都跟在他後面。似乎是王進才本身聚集了部下的士氣。

而他也成爲明軍攻擊的目標。

一時間無數箭矢向王進纔打了過去。

王進才長刀出鞘,來回遮擋。不過依舊不能全部擋下來。不過王進才數十年拼殺的經驗不是蓋的。

避開要害,或者讓箭矢射在盔甲之上。

不過,雖然箭矢被盔甲擋住了,但是長箭力道卻不能減弱。每一箭的力道就好像是重重打了一棍。

王進才依舊屹立不倒。看着距離江岸越來越近,大喝一聲道:“夥計們,操傢伙。”

所有船槳一瞬間都扔到水裡面了。

所有水手都抽刀在手,大聲喘息着,也不知道拼命之前的緊張之感,還有努力划船,消耗了他們太多的體力。

一時間激烈的擊水聲平息,只剩下所有人沉重的喘息之聲。

“轟。”的一聲炮聲,瞬息打破了這種寧靜。

這些炮聲不是一聲,而是很多門大炮一起發射,並不是轟擊江中的大炮,而是很多門岸邊的小炮。

一瞬間,就好像一陣暴雨一樣打了過去。

慘叫之聲此起彼伏,不知道多少艘船被擊中,這些小船,製作非常容易,也同樣經受不起轟擊。哪怕僅僅是小炮。

頓時有幾艘船掀翻在地,無數士卒在水中掙扎。

還好這些人大多都是浙江,湖廣人士,生於水鄉倒也不怕水。不過人在水中,幾乎沒有戰鬥力,這些人就不用指望了。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江岸上面的箭雨炮矢也越發密集,還好這片堤壩有二千多長,千餘士卒蔓延在這麼長的江岸之上 ,也不足以封堵住所有想要登岸的士卒。

“咚。”的一聲,王進才的座船重重的撞在岸邊的石頭之上,由於這裡天然的地形,幾步不用涉水,就登上了岸。

第五十章 平城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三章 奪麥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八章 攻城二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七章 下蕭縣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章 風起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十章 裝備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
第五十章 平城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三章 奪麥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八章 攻城二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七章 下蕭縣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章 風起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十章 裝備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