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接連幾場雨,今年的雨季似乎來的早了一些,黃河水位長高了不少,河堤還在加緊施工,工程更加緊張了。
爲了河堤安全,黃河的內河編隊也全體出動,日夜不停的巡邏。黃河北岸駐有國防軍的四個營,就是接近三千人,但是河岸線上千里,這三千人只能重點防禦,不能面面俱到。所以黃河編隊就具備了快速便捷的優勢,成了巡邏的主力。河水上漲就更加便利船隻的航行。五艘炮艇都可以開到重要的區段巡航,二十艘平底黃河專用武裝巡邏船是主力。
這些平底武裝船都是木製的,無法承載火炮的後坐力,因此,他的重武器就是輕機槍。
......
有的讀者問過我,說迫擊炮很輕便,爲什麼不裝到船上使用。藉此機會給一個答覆。
迫擊炮輕便,是因爲炮彈和炮管之間有間隙,俗話說漏氣,因此它的炮膛壓力小,炮管可以輕便一些。這是優點。同時也帶來了他的缺點,就是射程近,打不遠。
另外一個迫擊炮特有的特點,就是它沒有消減後坐力的裝置,因此大大的降低了炮的自身重量,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缺點就是他的後坐力只能由炮座傳導到大地,因此,迫擊炮的射擊角度極限就是45度角,它只能拋射不能直瞄射擊。當需要放到更低的角度時,比如射擊散彈,就需要特別的,能抵消水平後坐力的炮兵工事。
知道了這個道理,也就可以理解迫擊炮爲什麼不能在船上發射了。以82迫擊炮爲例,如果船隻是鋼結構的,迫擊炮的後坐力可以使一般的鋼板變形,鉚接鬆動,焊接震裂。如果是木質甲板,則可以讓木板震碎成爲木屑,甲板垮塌。即便是擲彈筒,也有50毫米的口徑,其後坐力的破壞程度也很可觀。
說一個常識:在82迫擊炮射擊的時候,如果不小心,有一隻腳踏到它的炮座上,炮聲一響,這條腿就廢了。是粉碎性骨折!這還是後坐力的反彈,直接的後坐力有多大就可以想象了。
所以迫擊炮是不能在船上發射的,同理,也不能在車上發射,馬車、汽車、都不行,特製的火車還是可以的,一般情況下,它只能放在大地上發射。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採取特別的措施,小口徑的擲彈筒還是勉強可用的,但是也就是勉強打上一炮兩炮的,連續的炮擊,車船肯定受不了。
......
在正陽門協議中,有中華日報幫助朝廷建立報社的條款。因此在威海的報社派出人員,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終於幫助朝廷建起了一家報社,並且在四月初一出版發行了創刊號。報紙名爲大明日報。
中華日報報社是接近現代的組織運作方式,與大明的官僚機構差異很大,一個是商業機構,一個是官本位,所以,僅僅是組織機構的建立就費了很大的力氣,也遭遇不少波折。
劃分版面,組成編輯、資料、撰稿、記者直到撿字、排版、印刷、包裝、發行等等機構的組建,都是遷延時日的麻煩事。中華日報的援助人員不理解,大明的官員覺得很正常。其原因說到底就是“利益”二字。
大明舊的、已經存在的官位都有一個利益鏈條,也算是潛規則,哪一個官位有什麼利益是盡人皆知的,所以各個位置都有一個潛在的標價,大家心裡都有數,安排人員親信就得心應手。
對於報社的各種職務,首先要分清哪個職位是官員,哪個職位是吏員,哪個職位是差役,官員是有品級的,吏員沒有品級,差役是下等人,那麼記者算是官還是吏,還是差役?
你還真不要當做笑話,“師局級方丈”、“軍部級演員”、“正科級司機”你可聽說過?相對比較而言“享受某某及待遇”的說法就稍微平緩一些,就是打掃廁所的,也要有個助理工程師的級別。官本位就是這種思維模式,你不給他一個級別,他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與大明的官員相比,威海的報社員工都算是高薪資了,還有獎金,比大
明的官員薪水高的太多。朝廷一來是沒有那麼多錢,二來是要照顧上下左右,要有個比較,當然要按自己的品級來定,否則,一個編輯的薪水比縣太爺還高的話,在朝廷裡是沒有辦法平衡的。
縣太爺有潛在的灰色收入,編輯的灰色收入在哪裡?油水有多大?威海報社的人答不上來,朝廷的官員很懵懂、鬱悶,這個利益如何劃分?
技術上雖然有比較複雜的印刷、排版、製造鉛字的機器設備,但是,都是直接引進朱家的機器,反而簡單了,只要培訓人員即可。使用的紙張也是由朱家的造紙廠供應。
大明日報的內容比較呆板,創刊號上最有分量的內容就是兩份戰報,一個是關寧前線大捷,不但解了錦州之圍,並且一舉收復大淩河城。但是參與作戰國防軍和祖大壽都沒有提,原因當然是這兩支軍隊都不怎麼聽話,朝廷不待見。
шшш ✿tt kan ✿¢ Ο
另一份戰報是左良玉在山西圍剿亂民大捷,很多夥亂民隊伍都給打殘了,殺敵無數。當然了,左良玉陽泉城吃癟的事情就不能提了,估計朝廷也不知道。山西依然還是亂民的天下,但是山西的南半部基本平穩了,這些都歸功於官軍圍剿得力。
中華日報現在已經是真正的日報了,每天都出版,報紙上天天報道黃河堤壩工程。某區段原來存在什麼隱患,針對這些隱患需要採取哪些修繕措施,天氣情況,水位變化,某日某區段開工,有多少民工,挖了多少土方,河堤加高多少,民工每日的飯食情況等等,報紙上天天報道。
更有甚者,還有一些士紳的評論,對於朱家的讚揚,對河道慈善會和桁聖公的吹捧,如此等等,這些報紙上的內容,讓朝廷大佬們無地自容。
這件事又給朝廷帶來了衝擊,御史言官們就是朝廷的輿論嚮導。
修河堤歷來是朝廷的工程,而且是大工程,幾萬人在黃河沿線一路鋪開,工程浩大,可是沒有朝廷什麼事,也不知道這是誰家的天下?
朝堂上的大佬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河道衙門,如果讓河道衙門主持黃河河堤工程,那麼一切就都順理成章了。
年初之時河道衙門和山東巡撫衙門聯名上的修繕黃河河堤的奏疏,大佬們和皇帝都知道,還專題議論過。可是無奈國庫裡白銀緊張,邊關、西北都在用兵,雖然與往年相比,由於山東、臺灣增加的賦稅使財政略有好轉,仍然入不敷出,修河堤支出數目很大,所以這一議案就被否決了。哪成想朱家搞了個河道慈善會,聚集了大筆資金就動了工。按說這也是好事,朝廷也就沒有過問,可是現在卻成了問題。
河道衙門在濟寧,召見河道都御使不是那麼方便,剛好楊嗣昌從濟南卸任回來,於是崇禎就召見了他,詢問商議河道之事。
崇禎問道:“楊愛卿,你才從山東回來,那裡的事情應該知道的多一些,黃河河堤修繕可否由河道衙門主辦呢?”
楊嗣昌答道:“陛下,微臣在山東事情不多,起居出行並沒有限制,交往還是比較廣泛,因此,山東的事情微臣還是知道一些。今年汛期之前,河道衙門是不能介入了。原因是工期緊張,工程管理必須高效率,否則不足以安全度過今年的汛期。官府的管理效率衆所周知,微臣就不說了。所以,不管是誰說話,朱家決然不會交出工程管理的權利,這個情況不是秘密,山東的士紳都知道,因爲他們也是捐了錢的,並且他們自己就生活在黃河大堤之下,休慼相關,他們也不能同意河道衙門來管理。”
崇禎默然,官府的信譽竟然如此?
過了一會,崇禎說道:“那汛期之後呢?是不是河道衙門就可也接手了?”
楊嗣昌答道:“是的,朱大典就是這樣打算的,汛期過後他自然會找官府,他認爲只有河道衙門才能順理成章的調動各方官府,調動民力,使工程更順利的進行。”
崇禎長出了一口氣:“如此甚好!”
見到皇上如此,楊嗣昌十分不忍,於是說道:“陛下,若汛期後河道衙門接手,則
河道衙門就不是朝廷的衙門了,而成了金華朱家的河道衙門了。”
“什麼!爲何?河道衙門的官員是吏部委任的,怎能成了他朱家的?”
“陛下勿驚,官員是朝廷的,並且可以隨時撤換,但是官員的心卻在他朱家一邊,換誰去也改變不了,除非朝廷把修河堤的銀子拿出來。”
“這是爲何?”
“陛下,我朝廷的地方官,無論縣、州、府、省他們除了俸祿之外都有兩項合法的收入:一項是火耗,一項是稅卡。其實還有貪墨,只是大家都明白,誰也不說破而已。否則,他們連幕僚、師爺、書吏、轎伕、下人都用不起。”
明朝官員的俸祿很低,但是開支卻不少。
比如知縣月俸七石五斗,摺合年俸90石。按崇禎初年稻米每石一兩左右白銀計算,合月薪七兩五錢摺合人民幣相當於3750元。崇禎之前稻米每石只有八錢銀左右,就更少了。
可是知縣的一應辦公費用都要從他的薪俸中支出,筆墨紙硯、桌椅板凳、官衙維修(所以有官不修衙的說法,不過倒是避免了大肆擴建樓堂館所,當官的絕對不會自己掏錢建設豪華辦公樓)、出差旅費(沒有公費旅遊),這還是小支出。大一些的有:幕僚書辦、勤雜下人、轎伕保鏢,這些人都要官員自己僱傭、供養的(也避免了機構臃腫人浮於事)。還有更大的支出:迎來送往、禮尚往來、孝敬上司、打點關節,對上官的冰敬、炭敬(冰敬、炭敬是規定,必須要拿出來的,只是沒有規定數量)。所以各級官員必須拼命的想着法的撈錢,地方官們有火耗,淋尖踢斛,設卡收稅等。每逢朝廷修建工程或賑災時,都是各級官員大撈的最好機會,除此之外徭役,徵派都可撈錢。總之所有辦公之事都要和撈錢聯繫起來,沒錢可撈的活自然沒人幹。
守規矩的清官不是沒有,明朝的海瑞就是貨真價實的清官,他的官不小,上下班自己走,非必要時絕對不坐轎,過年親自上街,當掉一些物品買回三斤肉,除了外邊罩的官袍,其他的衣服都有補丁,他的家用是靠他母親織布來維持......他死的時候,是真正的家徒四壁,什麼也沒有,棺材都買不起,是旁人贈送的。
能要求所有的官員都像海瑞那樣過日子嗎?
千里來做官,爲的是吃穿!這還是好的,不少人怕爲的是發財吧?
每一個官職都是花銀子換來的,上任後不撈錢,賬都還不上!
崇禎自己也不是生來就是皇帝,做皇帝之前他是信王,也是身爲臣子,豈能不知道這些事情?
楊嗣昌接着說:“黃河工程用的是河道慈善會的善款,自然會有慈善會監管,河堤工程關係重大,山東議會的財政公署也聯合監管,一切財政收支全部公開,如有貪墨就會交到山東省法院審理。那個官員敢貪墨?朱家知道官員俸祿太少,他們會按照現在的黃河河堤修繕工程管理處的官員薪水發放補貼,還有完成各項工程的賞銀,其數目我們朝廷的一二品大員也是拿不到的。就我所知,某一分段工程的掌櫃,月薪100兩,幹好了獎勵比這個還多,這些都是官員的個人收入,除了納稅(所得稅)之外,辦公費用、車馬費、書辦費用都在工程處支付,他們不需要掏腰包。陛下,這些河道官員如果參加了河堤工程,他們能不靠在朱家一邊嗎?”
皇帝同志聽得張大了嘴巴,他接受不了,朝廷從洪武皇帝定下規矩以來,歷來就沒人敢改動,歷朝歷代如此,他崇禎也改不了。朱家這是高薪養廉,朱家不差錢,差錢學不了。
還有一個賬目公開,再加上兩層監管,一個法院,要命的別貪錢,貪錢的拿命來!
“那麼......我們不允許河道官員拿他們的銀兩呢?”
“不貪墨的官員幹不了,貪墨的官員就等着蹲大牢砍腦袋罷了。貪墨超過100兩的做苦役,超過一萬兩的就砍頭。”
“哎!”一聲長嘆!
--- 第231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