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中午,隨着一聲炮響,赫圖阿拉城的戰鬥打響了。
在炮兵陣地的後面有一個高高升起的氣球。在氣球的指揮下,迫擊炮開始了非目視,間接瞄準的炮擊。
間接炮擊彈着點的計算有三個要素,這就是:發射藥裝藥量、左右角度瞄準和炮口仰角大小。在炮兵陣地上的所有火炮都要動作一致才能把炮彈打到同一個地方。
裝藥量控制射程的遠近,一般同一次的炮擊不會改變,除非需要更換不同距離的目標,各炮裝藥相同射程就相同。
炮口的仰角是靠射擊之前用重錘調整炮架水平做到的,陣地上所有的大炮都各自調整水平以後,仰角就一致了。
但是左右角度,就是方位角的瞄準就有學問了,間接炮擊看不到目標如何瞄準,使所有火炮指向同一個方位呢?
辦法是:在炮兵陣地的前方豎起一個靶子,作爲標準的第一門炮瞄準這個靶子作爲方位的原點,就是方位角等於零。操炮手要大聲的報出自己的方位,其他炮位根據自己相對第一門炮的位置計算出修正角度值,確定自己的方位原點,也要大聲的報出自己的方位,這就是炮擊之前炮兵陣地上喊聲一片的緣由。有了方位原點,當指揮官報出方位角之後,各個炮位調整方位角,所有的炮口就指向了同一個方向了。
所以,當炮兵不能是文盲,除了識字之外,方位角的計算是基本功,必須又快又準。當然了,炮兵們也都有一套專用的工具和算法,還有輔助表格,以加快計算速度。作爲指揮者還要計算觀測偵察兵的角度到炮兵陣地角度的換算,因爲通常觀測員是看不到炮兵陣地上的標準靶子的,他的方位是另外一套標準。現代的炮兵絕大部分是間接瞄準射擊,都是要計算的。
炮兵陣地各門大炮的擺放位置、間距都是很講究的,其原因就是爲了方便計算,各種炮位的演練也是進行多次,所以實戰時能夠很快的進入炮擊狀態。
國防軍的觀測氣球位於炮兵陣地的後方,與火炮使用的是同一個方位角,這就減少了一次計算。
以上是進入計算機時代之前的炮兵技術,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高度發展之後,一切都由計算機代勞了,已經不需要這種繁瑣的操作計算,操作的炮兵也可以“傻”一點。炮兵陣地也就變化了,不必把所有的大炮集中在一個陣地上,同樣可以統一指揮炮擊。在沒有計算機的時代,同一個炮擊任務的炮兵羣必須集中在一個陣地上,否則無法協同。
......
隨着第一發炮彈打進赫圖阿拉城,國防軍的攻擊就拉開了序幕。
“轟!”一團火光中炮彈爆炸了,彈着點是一片荒野。
赫圖阿拉城不大,人更少,稀稀落落的沒有多少房屋,絕大部分是荒涼的山野。本來比較平整的土地是可以耕種的,但是後金韃子是不懂農耕的,所以大部分田地只能荒蕪。
看似漫無目標的炮擊,實際上是有目標的,觀察員瞄準的就是城中一座最大的宅院,那裡顯然應該是韃子頭領的所在位置,擒賊先擒王,第一炮擊目標就是韃子的指揮機構。間接射擊是需要試射修正的,一般需要兩三發炮彈的試射,所以只有第一炮位的一門炮開炮試射。
“轟!”經過修正後又是一發,第一發打遠了,第二發偏左,但是擊中了一處民宅的院落。院子裡的一棵大樹被攔腰折斷,院牆轟然倒塌,房屋也被掀掉了一角。
“轟!”又是一發,這一次準確擊中了目標的院落。
一發一發的炮彈雖然不多,但是爆炸力也足以震撼韃子兵,那個大院落中開始有人跑動了,看來是慌了神。
試射完成,接下來就是十門炮的齊射了,而且射速極
快。每一門炮打上三發就是30發炮彈,一個小小的院落在巨大的轟鳴聲中就被夷爲平地了,只剩下殘牆斷壁,裡邊的人如果能活着出來那真是命大了。
炮擊開始以後,南門外的國防軍士兵就開始向前運動,因爲赫圖阿拉城中沒有大炮,所以100米的距離是安全的。一個連的士兵運動到城下,各種槍炮就都可以自由射擊了,機槍步槍沒有打出幾發子彈,城頭就沒有人了,只要有中彈倒下的,其他的韃子就會一鬨而散,沒有站在那等死的。所以步槍失去了目標,只好停止射擊。
“直射炮,擊毀城門!”一聲令下,兩門20直射炮只是各自打了一發炮彈,小小的城門就成了粉碎的木屑。城門太小了,就像大一點的宅院大門。又打了兩炮,城門的門框連同周圍的亂石牆都打飛了。南門並沒有城門樓,只有門框和兩扇大門。
擲彈筒也紛紛的向城內吊射炮彈,這純粹是盲射,在山下的位置,上面的情況根本就看不到。
迫擊炮陣地上的炮還在射擊,現在的射擊目標是集中的人羣,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會遭到炮擊。
終於氣球觀察哨打出了南門已經安全的信號,連長一聲令下,一連的士兵沿着臺階衝向了南門,現在已經沒有門了,就是一個豁口。衝擊的士兵極順利,進入南門後左右散開建立阻擊陣地。大隊的士兵開始進入城內。
國防軍的攻擊有意避開了北門,炮擊時也故意讓開北門,目的就是促使韃子們快點逃走。
估計韃子的首領人物在首輪炮擊時已經身亡,所以沒有人指揮的韃子亂哄哄的從北門出逃,沒有一點組織隊形,男女老少都有,有的還趕着車牽着馬。毛承祚命令只是遠遠的射擊,催促他們快點撤出去,並沒有出擊屠殺。面對男女老幼的人羣還是下不了手。即便如此,死於炮擊的韃子不會少於兩百人。
赫圖阿拉城到永陵只有五里。等逃跑的人已經全部出城之後,毛承祚立即下令出城追擊。毛承祚站在高處,用喊話器告訴所有的士兵們,爲什麼要立即追擊?應該注意什麼?追擊的目的是什麼?
毛承祚說,逃出去的人有後金的戰兵,有普通韃子民衆,也有很多漢人奴隸。追擊時使用左輪步槍、噴子爲武器,儘量不要造成大的傷亡,但是對於手持武器的韃子堅決擊斃。
在城外追擊要猛,韃子的戰兵必然會脫離普通民衆的隊伍,快速逃走,這是我們需要的。在他們沒有出城時,如果遭受到打擊,他們的隊伍也分不開,所以我們要等出城之後的機會。我們的目的是解救其中的漢人,如果我們不追擊,這些漢人依然會被攜裹而去,繼續做奴隸。對於放下武器的韃子、非戰兵的韃子家屬也要追回來,暫時集中看押,等待處理。
出擊的終止位置就是五里外的永陵,佔領永陵,設置防禦陣地就算結束戰鬥。
一連留守城池,工兵清理出一片民居房屋充作俘虜營,二連、三連出擊!
就像毛承祚預計的那樣,二連、三連出城後鳴槍追擊,韃子的戰兵立即脫離隊伍騎馬向遠處逃去,餘下的老弱和大部分漢人奴隸全部被押解回城。追擊的隊伍不多時就到達了五里外的永陵。
如果軍官們不是看過地圖,真的不知道這裡就是永陵。
永陵是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的墳墓,就相當於大明鳳陽老朱家的祖墳。按照大明人的習慣,無論規模大小,應該有一個皇陵的樣子。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
在一條東西方向的大道的北側,有一條筆直的道路,長度大約一里。正對着道路的頂端有一個院落,與普通農民的院落沒有大的區別,只是門比較寬大,門樓像一個簡易的牌坊,非常簡陋的牌坊。這就是永陵了。
院子的
正面大約20多米,院子縱深50多米。磚石泥坯的院牆。裡面正房五間,磚瓦房,並不奢華,與民居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正門開闊,從外面就能看到裡面的供桌牌位香案,顯然是祭祀的場所。東西廂房各三間,也是磚瓦房,完全就是民居的式樣,裡面住的就是守衛陵墓之人。
正房的後面就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的兩個墳頭。
覺昌安和塔克世都是大奴隸主,是女真人中的一股不大不小的勢力,他們曾經幹過到撫順城搶劫財物的勾當,被明朝官府處罰過。他們也不是什麼好人,但是還沒有屠夫努爾哈赤那樣的大罪惡。另外一點,永陵畢竟是後金這一枝族人的祖墳,非罪大惡極一般是不能刨祖墳的,在中華文明中,這一條是犯了大忌諱的。所以朱萬化明確指示,不能破壞永陵,並且派兵守衛。這倒不是尊敬後金的祖宗,而是擔心有人利用永陵搞陰謀。畢竟從現在起永陵在國防軍的手中,一旦有人破壞,這個帳就要算到國防軍的頭上,最低限度國防軍不能背黑鍋。但是國防軍也絕對不會給他修繕陵墓,原樣保留,順其自然罷了。
......
戰後首先是審查俘虜,有漢人奴隸就方便多了,作惡多端的大奴隸主、打手、惡棍統統槍斃,沒收財產。然後就是按照民族政策安民,有償(貸款)分配土地,獎勵生產。女真人不懂生產也要學習,今後靠搶劫的生活是沒有了。
遼寧軍順利佔領赫圖阿拉城和永陵。今後一段時間要擴展佔領地區,設置縣衙官吏、組建武警部隊、剿匪,把這一地區納入遼寧省管理。
有關民族政策的幾項措施在赫圖阿拉這個小範圍實驗實施,以便取得經驗,爲收復東北地區之後的民族工作做好準備。爲此,毛承祚暫時留在赫圖阿拉一段時間,同時調來一些準備組建官府的行政人員。
改變腦後留一條辮子的習慣阻力就不小,就像滿清強迫漢族人留辮子一樣。長期生活於後金環境之下的女真族人,以自己的民族地位爲榮,覺得高了漢人一等,那個辮子就是榮耀的象徵。
但是,在生活的壓力下不少人只能委曲求全,畢竟這裡是他們的家,還要生活下去,拖兒帶女的換一個地方,不是容易的事情,新官府衙門還是給了他們生活的出路。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女真族的人也就勉強接受了改髮型。
頑固者總是有的。按政策留辮子的有兩條出路,一是到後金勢力範圍繼續過留辮子的生活,二是,服苦役,比進牢房還不如。所以這些人就選擇了走,國防軍也不阻攔,還人道的送給路費,讓他們奔撫順城、瀋陽方向去尋找自己的同類,繼續過留辮子的生活。真能下決心走的只是極少數,赫圖阿拉城中只有三戶。
至於漢族的奴隸更是沒有問題,他們做奴隸時間都不長,還沒有被徹底奴化,現在都是翻身得解放的感覺,不用動員,他們都不會再留辮子了。
戶籍登記中的姓氏、名字一項,倒是沒有太大的問題。那個新取的名字只是寫在紙上,自己知道就行了,平時街坊鄰居還是用老稱呼。只有官府稱呼新的名字,平民百姓能見幾次官府的人。所以這一項很順利。
學習耕作就更沒有問題了,不種地吃什麼?打獵的收入並不穩定,何況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獵人。
......
二月十五日,瀋陽的情報網傳來消息,後金發生內亂,阿敏被殺。
這是可與預見的,嚴重的糧食危機加劇了內部矛盾。據說是由於原來站在阿敏一方的多爾袞倒戈,造成了阿敏勢力的分崩離析,被皇太極使出雷霆手段殺掉了,莽古爾泰病死,大權又回到了皇太極的手中。
--- 第218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