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

其實大順軍一切禮儀典章,皆復唐家制度,怎麼都自居於唐後。李來亨這時候卻將自己比成了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的兒子,無能的李惟嶽,實在屬於萬萬的不妥。

要知道李惟嶽是叛將李寶臣之子,李寶臣又是安祿山的義子,如此關係比喻之下,頗有一種李來亨自比於無能之徒李惟嶽,更將自己的父、祖比成李寶臣和安祿山的感覺……

他心中疑慮到如此口不擇言的地步,實在要慶幸牛金星一黨黨人沒有聽到,能聽懂此中關係的方以仁等文臣謀士又都是李來亨的自己人,不然實在是有失體統。

劉芳亮自然弄不清楚李來亨這一句大不敬之語的不敬之處在哪裡了,他只是覺得李來亨到底年輕,大戰之前,缺乏必勝的信心,便和他對拳鼓舞道:

“我知道清軍此來勢在必得,但涅槃口和束鹿之間,此前我已聽你的建議,按照參軍司送來的圖冊,築堡許多。我軍依託束鹿壘塞,戰有所依,進退自如,即便有挫敗,也不至於歸無退路。”

李來亨將右手按在腰刀刀柄上,高聲道:“劉師傅所言甚是,此戰我軍輕銳出擊,戰則必勝!只要挫敵一時之鋒銳,清軍必心生猶疑,以爲我軍有大兵在後壓陣,只要他們因此猶疑,延緩進兵,則勝機就將轉移到大順軍的手上。

坐以待斃,不如進攻求取戰機。劉師傅你教我兵法武藝已有很長時間了,白溝河一戰都是劉師傅奔馳於前,這一回大可以由我衝殺在前。”

“哈哈哈,這就免了吧。來亨你的武藝雖然精進不少,但還算不上騎將之列,衝鋒陷陣、斬將奪旗,自是有人代勞爲好。”

涅槃口和束鹿都是過去有名的古戰場,戰國時期,秦軍和趙軍在此多番廝殺,不知道留下了多少萬戰士的屍骨。

晚唐時,河北藩鎮割據,晉州、深州都是河北要地,成德鎮、魏博鎮、范陽鎮這河朔三鎮的無數故事,也同樣經常環繞於深州附近。

荒骨潛銷壘已平,漢家曾說此交兵。

如何萬古冤魂在,風雨時聞有戰聲。

平野無垠,河水縈帶,在常覆三軍的古戰場上,李來亨好像確實能夠隱隱約約聽到百萬戰士屍骨所發出的鬼哭哀嚎之聲。

野豎旌旗,千里奔走,寄身鋒刃,腷臆誰愬?

此乃北風振漠之時。

順軍大隊騎兵先行,戰馬飛馳,如山如海,奔馳而進。劉芳亮衝鋒在前,引軍疾去晉州,此前他從晉州趕往真定的時候,已經偵查到了清軍一支偏師越過涅槃口攻擊晉州側翼的消息,所以李來亨和劉芳亮的這支援軍,勢必在救援深州之前,先和清軍這支隊伍作戰。

涅槃口和束鹿位於晉州和深州之間,清軍以偏師深入如此縱深的地方,其兵力一定不多,李來亨估計敵人也難以攜帶強勁的火炮。

從戰術態勢來說,涅槃口雖然是小城,束鹿也只是縣城,但二城之間劉芳亮已經營建好了一些可供順軍利用的營盤壘塞,整體態勢大大有利於真定援軍。

所以劉芳亮狂飆突進,目的就在於要捕捉住清軍這支過於深入的偏師奇兵,先下皇太極一城。

五月初夏,河北大地上蓬蒿已然漫野,但在李來亨的眼中,平野彷彿千里赤殷,透露着慢慢的死亡氣息。

他感覺不到暮春和初夏的節令感,只爲空氣中充溢的肅殺所震動。

“谷哥,我們輕銳出擊是勇氣,但勇氣不代表魯莽和無謀。你是大順的元從宿將,一定明白審慎用兵的道理。我將先鋒騎兵交付與你,勿辱我軍!”

谷可成聽罷李來亨的囑託,便輪舞馬槊,躍馬軍前,放聲長嘯:“大順萬勝!天下之重寄於我輩,兄弟們隨本爵出兵!”

劉芳亮、谷可成二人都是大順軍中最爲驍悍的宿將,劉芳亮作爲一軍主帥,親統先鋒於前,谷可成則作爲他的副手跟進,李來亨與方以仁、郝搖旗等人把控中軍,先帶大軍到晉州,然後便速赴涅槃口一帶捕捉敵人的動向。

晉州古稱,秦時爲鉅鹿郡郡治所在,明朝時雖然已經較之漢唐衰落許多,但也算得上是一座較大的城池。

城頭上飛舞着大量順軍旗幟,劉汝魁守衛於此,好像是一根定海神針,穩住了李來亨的內心。援軍一部分入城協防,一部分跟隨劉芳亮和谷可成不入晉州城,而直撲涅槃口一帶。

城下大軍隊列無止無息,好像長龍蔓延,直到地平線上。

劉汝魁從城頭上飛跑着下來,先和他的好兄弟郝搖旗抱成一團,才與李來亨介紹道:

“清軍一支偏師已經越過了涅槃口,人數不止於數千,我估摸着可能都快有近萬之數了!”

李來亨沉聲答道:“我知道,劉帥和谷可成已經帶先鋒兵馬出擊。你和我具體說一下清軍攻勢,特別是對深州的攻勢到底是如何情況。真定主力兵馬在城裡休整一會兒,之後也將立即到涅槃口和束鹿一帶迎敵。

清軍是爲平壘而來嗎?”

“額……”

李來亨的連連發問讓劉汝魁吃了一驚,他想的不及李來亨深遠,只對清軍的突然深入攻擊感到驚訝,而沒有再仔細思索敵人在這之中想要達到的目的。

現在聽李來亨一說,結合自己和這支清軍隊伍的交手情況,還有夜不收拼死偵查的敵情,很快就明白了過來,清軍突然深入,的確極大可能是以平毀晉州和深州中間的壘塞爲主要目的。

李來亨聽完這點,不得不慶幸劉芳亮做事神速,大順軍以驚人的動員速度趕在了清軍偏師平毀完涅槃口、束鹿營盤之前,趕到了戰場。

否則大順軍援兵即使下定決心馳援深州,沒有這些營盤依靠,也將處在一種極爲不利的態勢裡。

如此判斷,皇太極這樣費心地掃蕩深州側翼,兵鋒抵於晉州,是否其攻勢的核心目標,就是要攻陷深州呢?

晉州城裡守具齊全,大軍入城以後,有方以仁參贊機要,還有顧君恩派來的一批參軍司參謀幫忙處理軍務,李來亨也能夠井井有條地迅速處理好大軍的一切雜務。

他稍稍加強晉州城防以後,估計清軍現在還沒有將晉州當做一個重要的攻擊目標,便繼續留劉汝魁防守此城,自己帶領兵馬跟上劉芳亮和谷可成的先鋒兵馬,準備進駐至涅槃口或者束鹿一線。

涅槃口和束鹿都已經位在滹沱河的北流和南流之間了,也就是說李來亨與皇太極的大軍中間,再無大河等地理險阻隔絕。

雙方即將白刃交鋒,矢及於身,李來亨相信到了今天,大順軍絕不可能再像歷史上那樣被清軍迅速摧毀。

他唯一的困惑是:

皇太極的二十萬大軍,頓兵滹沱河,以這樣龐大的兵力,猛攻小小的深州城,恐怕很難充分發揮自己的兵力優勢吧?

畢竟深州城小,即便戰場擴大到涅槃口和束鹿一線,也沒有足夠廣闊的戰場供清軍伸展手腳。

皇太極,除了深州,是否還有其他目標。

是井陘,還是真定,抑或是馬寶防守的南皮?

井陘是晉趙孔道,真定是大順軍在河北最大的據點,南皮則是清軍要進攻山東的必經之處。

但是這三個目標,井陘地勢險峻,很難被輕易攻克,真定又是大城,防守森嚴,非深州可比。只有南皮城小,守軍兵力又微寡,但是山東位置太偏,對於清軍來說進攻價值非常有限。

如果皇太極真昏了頭,要用主力進攻山東,其側翼豈非完全暴露給了大順軍?隨時都可能被隨後趕到的李自成攔腰截斷。

更何況明末的黃河是由淮入海,清軍即便奪取整個山東,也還在黃河以北,對其戰略態勢毫無改善,反而是自陷於一種易於遭到攻擊的脆弱地位。

皇太極到底目的何在?

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九章 高家寨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六章 營田使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十二章 鰲拜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十五章 身後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六十章 反對
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九章 高家寨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六章 營田使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十二章 鰲拜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十五章 身後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六十章 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