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

明軍官兵的突然逆襲讓李來亨有些意外,他本以爲楚闖的強大軍勢已能震懾住陳永福,只等炮標完全展露實力以後,就能收得陳永福的降書。

卻沒想到陳永福居然利用闖軍佈置火炮的機會,不惜本錢,和袁時中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派出了手中最精悍的家丁部隊進行突襲。

陳永福本想親自帶兵反擊,但袁時中極力勸說他現在是一身系全軍安危所在,才讓陳永福留在馬牧集當中,轉而由袁時中指揮這一次冒險反擊。

兩千名家丁、親兵組成的明軍精銳,在高額賞銀的激勵下,懷抱驚人的勇氣主動離開了壕溝和鹿角工事的保護,短兵衝向了闖軍的陣地。

根據袁時中的經驗,闖軍善攻而不善守,所以他認爲自己果斷出擊逆襲,是很有可能依靠李來亨不充分的防禦準備,取得很大的戰果。

可是袁時中的這種經驗,完全是來自於他對李自成和中原闖軍的瞭解,而和湖廣闖軍的現實情況、作戰特點南轅北轍。

這一羣精悍的官兵精銳使用藤牌斫刀向前猛衝,他們靠近闖軍火炮陣地的前沿時,就集中火力,挽起大弓、架起火銃,對準闖軍的部總、哨總一類基層軍官就射。

可是明軍的逆襲雖然讓李來亨有些吃驚,卻並未真正打亂闖軍的部署。

掩護炮標的各支步兵部隊已經井然有序地展開了防禦隊列,霆軍步兵們用放在支架上的重型鳥銃集火射擊。

密集如暴雨的雷霆之聲再度響起,正在向闖軍炮標陣地猛衝的小袁營老兵,聽到這陣熟悉的“霆聲”,無不回憶起了潁州之戰時的可怕景象。

他們的動作爲之凝滯,緊接着霆兵的重型鳥銃就把衝在最前排的官軍步兵紛紛射倒。連袁時中都被銃彈射飛了頭盔,他心中已經產生了強烈的不妙預感。

時間的因素是對闖軍有利的。

官兵進攻的銳氣猶如剛剛出籠還冒着騰騰熱氣的饅頭,時間拖延得越長久,熱氣消失得越多,敵方的陣地就越加鞏固,戰勝的希望也越加渺茫了。

袁時中心裡焦急,他略略部署一下人馬,重整隊伍,把全軍力量集中起來,選擇了一段較爲崎嶇不平的地形,試圖以此避免闖軍發揮出火力優勢來。

河南鎮和小袁營的精兵都是十分優秀的士兵,他們爲陳永福的賞銀鼓舞而發起的猛烈衝擊,看來不但在這個局部,而且將在馬牧集、將在豫東的全局,都關係到明軍和闖軍的勝負。

袁時中長吸了一口氣,他重新戴了一頂鐵盔,身邊的親兵則把繡上了一個“袁”字的大旗高高舉起。

這面紅底黑字、鑲着緞邊、垂着淡黃流蘇的大旗,高高懸在明軍的衝擊隊列之中。

有的將領在戰場上故意把自己隱蔽起來,打扮得好像一個普通的士兵,以避免暴露目標。袁時中則反其道而行之,他故意突出主將的身分,希望把更多的闖軍吸引到自己的身邊來。

這一面大旗就像生怕敵人不知道自己的所在一樣,不斷招搖揮舞着,鼓舞起將士們的士氣。

幾千名勇敢的將士就在袁時中的率領下,矯若遊龍地衝向闖軍防禦陣地的縱深之中。

這一次在袁時中親冒矢石的激勵之下,士兵們沒有像剛剛那樣被霆軍的一波齊射就打得停滯了下來,而是跟隨“袁”字大旗猛衝猛打。

“袁”字大旗飛揚到哪裡去,這些勇將銳卒就殺到哪裡。在緊張的突陣戰中,在驚風駭浪之間,大旗一會兒低沉下去,有時沉到完全看不見的程度,人們的心也跟着沉下去。忽然它又露出面來,象徵着袁時中還衝殺在戰場的第一線上,讓小袁營的老兵們重新燃起一股勝利的希望。

“放銃!”

闖軍的陣地中又傳來了一陣雷霆之聲,數不清的飛鉛激射而出,官軍士兵又被打倒一大片。但更讓袁時中感到困難的還不是闖軍的鳥銃手,而是那些阻擋在陣地之前的精悍步兵。

他們的武藝一點不比小袁營的老本勁兵差,而且還擁有着更良好的盔甲和更精良的刀槍器械。這些人之中,也頗有那麼幾個曾在河南同小袁營並肩作戰過的闖軍老兄弟,他們同樣懷着複雜的心情,和不久前的同袍兄弟展開生死相搏的血腥廝殺。

倏——

明軍和闖軍步兵同時放箭,幾乎將要遮蔽天空的箭雨對雙方都造成了很驚人的殺傷。

在這種距離上,弓箭的威力幾乎不下於鳥銃,連袁時中都不幸中了一箭。

“啊!”

當突陣前進、劇戰方殷之際,有不少人看見袁時中的靴筒裡有血涌出來,不禁失色地叫喊一聲。

他的小腿肚上中了一箭,雖然袁時中忍住劇痛,自己把箭拔出來,沒有哼一聲。可是袁時中受傷的場面卻給明軍的勝利希望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他的整隻左腳連同脛部都浸在靴子裡的血泊中。

“這還衝的過去嗎?”

袁時中問了身邊的親兵一句,他還沒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已經感受到了闖軍再度反擊的猛烈力度。

小袁營的老兵們正在一個個倒下,袁時中認識的那個郝搖旗這時帶着闖軍騎兵已經衝到了側翼,這一隊騎兵橫衝過來,幾乎把逆襲部隊整個攔腰切斷。

袁時中身邊的親兵們也在陸續戰死,他對這批老兄弟是如此熟悉,他不僅叫得出每個人的姓名,或者親熱地叫他們的小名、綽號,瞭解他們的本領、武藝、特長、缺點,知道他們的家世和家庭情況,而且也熟悉每個人的音容笑貌。

這些人是袁時中的老部下,其實也是他的老朋友和老兄弟。

看到這些人一個個地倒下去,袁時中心中突然感到一陣截去自己肢體中一部分般的劇痛。

和這劇痛比起來,他小腿上中的一箭也就不算什麼事了。

“老掌盤,我們實在衝不過去了,咱們撤下去吧!”

袁時中的親兵衝上來一邊給他包紮傷口,一邊急急勸說他把兵馬撤回馬牧集去。形勢確實不容樂觀,可袁時中卻認爲鼓足了氣的突陣,就像逆流而行一樣,只能進、不能退,勇往無前的繼續衝擊,或許還有勝算。

可是撤回馬牧集的話,希望真的就不大了。

到時候他和陳永福,就只能把希望指望到徐州的援軍身上!

袁時中啊袁時中,爲什麼兜兜轉轉,最後還是要把生存的希望寄託到別人身上?

他不想放棄這次逆襲突擊,可這時候後方的馬牧集已經傳來了鳴金收兵的聲音。陳永福比袁時中更冷靜一些,他身處交戰的戰場以外,已經看出了李來亨這支闖軍的防禦能力更在一般闖軍之上,明軍已經毫無疑問地喪失了突襲的戰機。

“撤吧!小袁營的骨血只有這些了,老掌盤,再這樣打下去,咱們可就真沒了!”

親兵的哀勸讓袁時中閉上了眼睛,他捂住小腿肚上的傷口,狠狠痛罵了李來亨一句後,便下令將部隊全數撤回馬牧集去。

“他孃的這個李來亨,老子跟你有什麼仇有什麼怨,你要這樣來堵我?今天不是小袁營不敢拼命,而是我還要爲河南鎮的弟兄們保一條出路……否則、否則……唉!撤!”

此時此刻,讓袁時中下定撤回馬牧集決心的最重要原因,居然是他擔心河南鎮的官兵損傷太多,讓他無法向陳永福交代。

如果陳永福知道的話,大約更會感嘆袁時中待朝廷的真摯,是世之所稀吧!

暮光四垂,指揮炮標的李世威已經完成了全部的準備,他並不打算讓袁時中順利將部隊全部撤下去。

霆軍的雷霆銃聲已經給小袁營將士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但那還萬萬不能夠和炮標的轟鳴之聲相比。

上百門新式火炮的轟鳴,已經不止是雷霆,而是一種超越了自然界威能的力量。

人們似乎很再去借用了一個大自然中存在的名詞來描述,連綿不斷的轟鳴聲以後,是數不盡的炮彈飛落到馬牧集附近。

這一陣炮擊打亂了袁時中撤退的步伐,強烈的震動感再一次重創了明軍的士氣。

連守在馬牧集中的陳永福都爲李來亨的籌碼所震撼了,這樣的炮兵火力,即便是秦軍乃至關寧兵,都已是少有!

那是真正飛鉛熔鐵的畫面,在暮色之中震顫了馬牧集的炮火,終於讓陳永福認識到了闖軍的進步和蛻變。

這樣的一支軍隊,已有資格承擔起鼎之輕重。

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九章 牛相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八章 英雄氣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章 太原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二章 顧炎武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
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九章 牛相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八章 英雄氣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章 太原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二章 顧炎武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