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

王光恩依附於高鬥樞麾下後,在鄖陽多次擴充兵馬,關營數千兵馬中很有不少人是鄖陽本地人。他們見到惠登相所部這種過分到了極點的做法,全都憤慨異常,當即和到處搶劫的混營官兵交上了火。

高鬥樞大驚失色的不是混營軍紀這樣差,他吃驚的是混營和關營在鄖陽城內大打出手,城防有誰負責?

何況雙方打出火來,打出血仇來,今後又如何齊心合力抗擊闖賊的進攻?

“賊終究是賊!”

高鬥樞看着被混營和關營士兵攪成一片亂局的街道房屋,氣不打一處來,他向來是認爲這些投降朝廷的賊兵依舊是需要嚴加警惕和提防的人物。

現在看來,還真是不出自己的所料啊!

本來鄖陽府六屬中除了上津、鄖西二縣外,竹溪、竹山、房縣、保康四個縣城都已經丟給了闖軍。鄖陽的糧秣輜重早就到了十分危險的臨界點上,現在惠登相又給高鬥樞來了這麼一出,在城內縱兵大掠,到處拆房燒屋,這簡直是成了李來亨的臥底!

“徐勇呢?徐勇呢?把西關兵調來彈壓!還有李茂春,他是正經的武官,十分可靠,快把李茂春調來,不能讓王光恩和惠登相這樣把事情搞壞下去。”

高鬥樞總算還沒有完全氣昏腦袋,城裡糧食已經很少了,市民多面有飢餓之色,而且出於城防的考慮,他也不能縱容王光恩和惠登相再這樣打下去了。

徐勇和李茂春兩人都是高鬥樞比較信任的將領,他們都是正經的朝廷武官出身,不同於王光恩和惠登相這種招撫來的賊王八,在高鬥樞看來,屬於值得信賴和依靠的部隊。

可是不幸往往都是聯袂拜訪,徐啓元的撫標士兵很快送來了更讓高鬥樞頭暈目眩的消息。原來李茂春趁着惠登相和王光恩大打出手的機會,突然帶兵將糧庫搶光,然後突然襲擊了駐守西關的徐勇,斬關而出,逃向漢中方向去了。

“噗!”

高鬥樞氣血上涌,頭顱中陷入一片空白,雙眼則呈現出滿屏的黑暗來。他用手捂住胸口,爲自己百般謀劃、耗費無處心力才維持住的鄖陽守局而痛心,他的努力、他的苦心孤詣,在這些人的眼中就這樣的不值一提嗎?

高鬥樞終於抑制不住,吐出了一口鮮血來,繼而搖晃了兩下,倒在了老僕的壁上。

“天殺的李茂春!你正途出身,怎麼也做了賊王八一般的行徑?”

其實李茂春並不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畢竟他都在鄖陽城守了這麼長的時間,已經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只是在他看來,鄖陽是小城,湖廣北部所有的州府又都被李來亨和張獻忠所取,繼續死守鄖陽,又有什麼意思呢?

不過是自陷死地罷了。

他的想法是從自己部隊的生存角度出發,而高鬥樞堅持要求守住鄖陽,則是爲了希望能夠牽制更多的闖軍部隊,希望能夠從側翼幫助到孫傳庭,也是爲了希望庇護他眼中的鄖陽之民——也就是“代表”了鄖陽百姓的本地士紳。

在李茂春看來,高鬥樞的想法不僅無益於大局,而且活像是一個輸紅了眼的瘋狂賭徒。可在高鬥樞看來,李茂春趁着城內大亂,劫糧斬關而走的做法,就更是一個活生生的賊王八了。

只是事物的發展常常出乎人們一般的預計,李茂春將糧庫存糧劫走這件事,反而奇妙地制止住了王光恩和惠登相的這場火併。

當關營和混營都得悉李茂春斬關逃走的消息以後,他們對繼續防守鄖陽城的信心也跌破了谷底。

更糟糕的是,糧食沒有了,接下來怎麼辦?

即便繼續像惠登相那樣搶劫百姓的口糧,恐怕數量也是無濟於事啊!

王光恩這條泥鰍就更是大受打擊了,從來只有他花關索放別人鴿子的時候,豈有他被別人放鴿子的時候?

李茂春這回的做法,還真是完全復刻了兩年前王光恩在夷陵拋下李來亨單獨逃跑的一幕!

王光恩和高鬥樞交情較深,他自從撤到鄖陽以後,事事都聽從高鬥樞的安排。因此得到的餉糧也最多,在鄖陽曆次守城之中,不斷壯大了自己的實力,目下已成爲了鄖陽城中兵力最強的實力派。

花關索在轉進方面不願屈居他人之後,他利用這段時間來同高鬥樞建立起來的感情關係,用郭子儀、李光弼等唐朝中興名將也曾有過退保某方的案例,勸說高鬥樞趕緊撤離鄖陽城,大家一起“轉進”到漢中去。

王光恩跟在高鬥樞身邊這麼長的時間,多讀了許多的書,像李光弼、郭子儀這樣的事例隨便就可以舉出來許多,而且他在農民軍中時就能能言善辯而知名,現在強力勸諫,幾乎使得高鬥樞爲之動搖。

但是現在擔任鄖陽撫治的徐啓元卻慌亂了陣腳,其他人都可以走,他卻有守土之責,不能隨意離開湖廣。

何況徐啓元本來也深受高鬥樞的影響,是個主戰派,他說:“走有生之道而未必不死;守有死之道未必不生。若出城以後,爲闖賊半道截擊所殺,或使大軍於道中崩潰,爲賊所執。這仍不免一死,其辱更甚!不如守城一死爲愈。大家都決心追隨高大人,死於城內,以此爲榮,或反而有一線生機。”

徐啓元說得十分慷慨激昂,高鬥樞聽了大爲動容,當即就對徐啓元說道:“我輩今日決死,他年可入《忠義傳》,公不畏死,必能夠列名傳中。”

徐啓元接着又湊到高鬥樞的耳邊,小聲道:“王光恩等人爲自安之計,早就打算挈眷出城,逃命苟活。今出此熒惑之議,萬一朝廷有行遣,必以大人先動爲言,把罪責全推在我輩文臣身上,賣公自售,不可不察。”

徐啓元這番話把主張“轉進”的王光恩等人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將來事實也必然如此。高鬥樞一想何必爲了苟活數日,壞了自己的名氣,卻去成全他們的逃命?當時他下定決心,準備一死殉節。

可是現在鄖陽的局面,又不是高鬥樞一人決心死節就能夠控制得住的。掌握兵權的王光恩,因爲關營部屬多是鄖陽人,又被高鬥樞拉攏、安插了不少親信,還算比較聽話。

可是那個剛剛敗回鄖陽,就縱兵大掠以至於造成如今困局的惠登相,他可就完全不把高鬥樞和徐啓元的話放在眼中了。

雖然關營官兵的阻攔使得混營亂兵不得不有所收斂,可是當惠登相也得知了李茂春劫糧而走的消息以後,他的臉色就立即變得極爲難看,由蒼白轉爲鐵青,又由鐵青轉爲惱火和憤怒。

惠登相和王光恩的想法差不多,他們都想在鄖陽城裡最後再撈一筆,等到時機成熟以後,再趕緊突圍而去。這樣他們自己可以撈一筆,朝廷也不能責怪下來,逃去漢中以後,或許還可以繼續升官發財。

只是沒想到混天星和花關索,這兩條活泥鰍今天卻同時走了眼,讓一個轉進經驗並不豐富的李茂春給搶了先機。

這真是丟盡顏面,活該讓人耍了一遭啊。

夏雨越下越大,惠登相心想山道崎嶇泥濘,李茂春挑這個時候出逃,確實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讓大家全無防備,居然讓他這麼容易就把糧庫搶了逃走。

這個天氣……說不定連闖軍都會攔不住李茂春?

惠登相心中越想越氣,他決定不再等待,反正經過剛剛那一波縱兵大掠,雖然也因爲關營的反擊又被搶回去一批糧食物資。可是此時混營手中好歹也是有點糧食,可以支撐他們逃入鄖西大山了。

“當機立斷!當機立斷!”

惠登相和王光恩不一樣,他和高鬥樞基本上沒有什麼交情。更關鍵的是他部下兵馬與高鬥樞全無關聯,反而因爲縱兵大掠而同鄖陽百姓關係很差。所以惠登相一旦打定主意,便等也不等,立即組織兵馬從西關城門突圍逃走。

一時間鄖陽城內金戈之聲大作,連和惠登相相熟多年的王光恩也沒料到自己這個老哥們兒居然如此果決!

他才從竹山縣敗逃回鄖陽,這麼搶了一波居然就又要逃了,也是厲害。

高鬥樞則看着向西關城門涌去的混營兵馬,聲嘶力竭地向王光恩喊道:“攔住他!攔住他啊!惠登相可以走,他的兵馬必須留下來!”

王光恩則只能苦笑回答:“大勢如此,復能何爲?高大人,咱們也只能走了吧!當年李自成能息馬商鄖深山,臥薪嚐膽,伺機再起,今天咱們難道就不能學學他老李嗎?唉,誰能想到短短兩年的時間,乾坤就會這樣倒轉?李來亨啊李來亨,兩年前你在夷陵也不過帶着五百人,今天卻儼然成爲一方諸侯,時也命也?”

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八章 熊耳山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
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八章 熊耳山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