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泯盜使

如果說,蔣逸凡上次來山口受到的是他自己也沒想到的熱烈歡迎,那麼這次來遇到的就是超出他預料的冷遇。

從文班的相良武任,到武班的陶隆房,每個人都沒有隱藏他們對蔣逸凡的猜忌,更沒有隱藏對蔣逸凡背後那個李孝廉的猜疑!

他這次來日本到底是來幹什麼?

他真的只是來尋找他哥哥嗎?

還是說他代表的是大明朝廷?

他身上是否還肩負着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使命?

“蔣秀才!薩摩和大隅那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大內義隆在這一刻也振作了起來,似乎恢復了幾分大敗於尼子家之前的氣勢,“現在發生的事情,和你們當初給我的承諾根本不一樣!”

“有什麼不一樣呢?”蔣逸凡問。

“你們說只要報復了島津家就會回去的!”

“沒錯。”蔣逸凡說:“可是貴久還在逃呢!”

“這不是要點!”相良武任站了起來:“現在的問題是:你們的軍隊竟然開到了大隅,聽說還進入了日向!對於這個,你有什麼解釋?”

“解釋?很簡單。”蔣逸凡顯得越來越老練了:“那根本就不是我們的軍隊!”

“不是你們的軍隊?”陶隆房冷笑,真是難得,他和相良武任居然也有口徑一致的時候:“可他們都打着李家的旗號呢!”

“旗號而已,在座的個個都見多識廣,戰場上名不副實的事情,各位應該見得多了纔對。”蔣逸凡道:“實際上,在我出發以前,我們李家踏入大隅的,就只有我們二公子所率領的一百個機兵!而這一百個人進入大隅也並不是要侵略或者進攻,只是作爲二公子的護衛,因爲二公子要和肝付家、伊東家交涉叫他們交出貴久,沿途需要保護自己的安全。如此而已。”

他推得倒也乾淨,卻激怒了陶隆房:“只有一百個人,那其他人呢?”

“其他人,成分可就複雜了,也有真心要幫忙的,也有趁火打劫的,但都並不是我們三公子的意願,這些人也不是在三公子的指揮下燒殺搶掠的。”蔣逸凡說的倒也是實情,可惜日本的武士並不肯相信。

“你剛纔說在你出發之前你們李家沒有多少兵馬進入大隅、日向,”相良武任道:“那現在呢?”

“現在大軍應該已經出發了。”蔣逸凡說。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陶隆房吼道:“其實你們就是先讓盜賊給你們開路,然後在後面跟上接收領地,就是這樣!我們早就看透你們了!”

話說到這裡,似乎就要僵住了,但是蔣逸凡不急,因爲他知道怕的不是他。來之前李彥直曾對他說:“現在季風就要轉向了,若是談不攏,頂多我們拍拍屁股走路就是了,任他們亂去!”

當然,這只是一個不太壞的結果,而不是最好的結果,只不過有這一點墊底,蔣逸凡心裡就不慌了。他微微一笑,說:“我今天來,不是和諸位吵架的。”蔣逸凡道:“吵架擡槓解決不了問題。如果諸位是要和我吵架的話,那我現在就走。但如果諸位是真有心想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想這場大變蔓延到山口,那麼能否平心靜氣地說幾句有用的話?”

“不想這場大變蔓延到山口”這句話威懾力甚大,大隅、日向禍亂的原因,大內義隆其實也不是完全不知道,所以聽到此言他馬上制止了陶隆房和相良武任,對蔣逸凡道:“好,你說,你們李孝廉到底是想怎麼樣?他是要做九州王嗎?”

大內義隆說出這句話來時,所有家將都是心中一緊——這一點,正是他最擔心的!也是他們最無法接受的!如果說,放棄一切馬上離開日本是李彥直的“最壞”打算,那麼讓李家在九州落足並稱霸,便是衆大名心目中“最壞”的結果。

蔣逸凡聽了卻哈哈仰天一笑,笑得極狂,他這狂態讓大內家上下都感到不滿,大內義隆尤其不悅,怫然道:“你笑什麼!”

“我想起了一個故事。”蔣逸凡道:“從前有隻烏鴉,正在啄食着一塊腐肉,看見遠處有一隻鳳凰飛近,烏鴉大是緊張,張開了翅膀護住了腐肉,對着鳳凰叫道:‘咄!走開!這是我的!’剛纔義隆大人說我們孝廉老爺要做九州王,我就不禁想起了這個故事,失態之處,還請恕罪。”

大內家臣中,相良武任聽出這是《莊子》裡的寓言,大多數武將不知道出典,卻也聽出了蔣逸凡的意思,陶隆房怒道:“九州在李孝廉眼中,就只是一塊腐肉嗎?”

“也許不是一塊腐肉,”蔣逸凡道:“可也絕不是鳳凰願意長久棲息的梧桐!諸位以己度人,以爲我們三公子會捨棄中華的大好前程,來爭九州這片海外荒地麼?嘿嘿,這比之寓言中的烏鴉,也只是五十步一百步的區別罷了!”

家將中修養差一點的都恚怒起來,倒是相良武任和陶隆房心中一動,均想:“他的話雖然難聽,但說的要是真的,要是這樣,對我們可是好事!”

大內義隆也問:“李孝廉當真無意久留?”

“當然!”李彥直道:“只要捉到了島津貴久,季風一起,我們就會回去。”

大內義隆暗中鬆了一口氣,又問:“那他爲什麼還帶兵進入大隅?”

蔣逸凡長長嘆了一口氣,道:“是因爲三公子太過慈悲啊!他打仗雖是一把好手,可惜心腸太軟。”

衆皆不解,蔣逸凡道:“諸位想想,我們又不想在日本久留,進入大隅、日向的軍隊又大多不是李家的,所以我們若是想省麻煩,直接在櫻島安住,等到季風一起,雙手一拍回家就是!大隅、日向以後再出什麼問題,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

大內義隆和相良武任對望了一眼,心想:“如果李彥直真的不想久留,也確實是這樣。”

“可是,我們三公子聽說了大隅、日向兩藩百姓的遭遇之後卻心中不忍。”蔣逸凡道:“所以他才帶兵進入大隅、日向,爲的卻不是繼續這場戰爭,而是要解決這場災難。不過這件由島津貴久挑起的事情畢竟已經鬧開了!要想平息,已經不是我們三公子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了。”

陶隆房問:“那他想怎麼樣?”

“不是三公子自己想怎麼樣!”蔣逸凡道:“而是要解決這件事情,必須大家攜手合作!三公子想和北九州的諸侯聯手,平息這場災難!也只有我們雙方聯手,才能平息這場災難,使之不至於繼續蔓延!”

大內義隆問:“那他想怎麼聯手?”

蔣逸凡道:“第一,請義隆大人與北九州的諸侯一起主持公道,交出島津貴久——此人是這次禍患的罪魁禍首,所有亂軍起事,打的都是這個旗號,若是將此人交出,亂軍失去了名義,就沒法再號召九州其他領民了。”

大內義隆冷哼了一聲道:“說的那麼好聽,其實還不是你們自己想要這個島津貴久!”

蔣逸凡微微一笑,道:“既然是合作,自然得雙方面都有好處。交出貴久既能使亂軍失去名義,又能使我們二公子大仇得報,正是兩家都有好處的事情。再說,若是捉不到貴久,我們二公子這口氣咽不下去,三公子就算想息事寧人,二公子也不幹啊。所以交出貴久勢在必行!”

大內義隆道:“我們交出貴久了,你們卻爲我們做什麼?”

“這就是第二了。”蔣逸凡說:“只要貴久拿下,我們的軍隊馬上就會撤回薩摩,並勸所有亂軍解散。若事情已經平息而還不願解散的,那就不是來幫忙的,而是來添亂的,到時候九州諸侯要怎麼對付他們,我們都願意助一臂之力!”

這個條件說出來,大內家上下都暗中點頭,心想:“若他真能如此,至少我們就不會有事了。一羣烏合之衆,若沒有了李家作中堅,沒有大明朝廷作後盾,要彈壓下去有何難處?”

大內義隆道:“若是如此,那大亂平息之後……”

“那就是第三了。”蔣逸凡行了一禮道:“等亂軍平息以後,三公子想在臨走之前和義隆大人以及北九州諸侯聚一聚,商議一下南九州的重建,以及東海貿易的事情。”

大內義隆聽得心動:“若按照他這做法,不但南九州的禍患可以至日向而止,我大內家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而且我們還有機會藉機進入南九州,並與他們建立長期的貿易關係。此事有福無禍!”卻不急着給蔣逸凡答覆,先暫時中止會議,與親信家臣商議。

相良武任道:“聽他這麼說來,倒像真有誠意要解決這件事情。只是若完全按照他說的辦,交出貴久,我們日本臉上無光啊!”

陶隆房冷笑道:“丟臉的又不是我們!只要大內家不丟臉就行!”

大內義隆道:“但我害怕他有什麼詭計!”

“這個不怕!”陶隆房道:“咱們可以雙管齊下!一邊答應他們聯手,一邊佈置兵馬,會齊北九州以及大友家的軍隊,怕不有兩三萬人!那時李氏就算想亂來,我們也必能制他!其實我們擔心的,還是那批亂軍跑到境內來蠱惑人心,要是農民們都被弄得人心浮動那就不好了!”

相良武任心中也同意了他這說法,卻不肯說出來,硬是要找些不同的意見來說,道:“雖然如此,但若是我們對他們的提議照單全答應,就顯得太示弱了。”

陶隆房哼了一聲,道:“那你還想怎麼樣?”

相良武任道:“咱們得要求他先退兵,然後我們再交出貴久。”

“只怕人家不肯答應!”陶隆房說。

“那也得說!”相良武任道:“不答應就談着,談到答應爲止!總之不能太順着他們。”

大內義隆則頷首稱是,此議便決。

外交就是扯皮!雖然已經有了決定,但大內義隆還是等到第二日才重新請來蔣逸凡,這次卻只有陶隆房與相良武任在場。

大內義隆表示這三件事情都能合作,不過第一件事情和第二件事情的順序必須掉過來,要李彥直先幫忙解決了亂軍,他們這邊負責拿住島津貴久,等雙發會盟,商議南九州如何處置之後,再以公議定島津貴久之罪,如此則李家之仇辱可報,而日本這邊也庶幾不太丟臉。

蔣逸凡皺眉道:“這兩件事情,怎麼可以調轉呢?不行不行!必須是先交出貴久,然後那夥亂軍纔會失去大義名分啊!若是次序調了過來,卻叫我們如何着手辦事?”

相良武任道:“我們可以對外先號稱已經交人,這樣不就可以了麼?”

蔣逸凡反問道:“但你們要是答應了卻不交人怎麼辦?”

相良武任笑道:“那貴久對我們大內家算個什麼東西?我們爲什麼要爲了一條喪家之犬得罪李家?”

蔣逸凡聽到這話會心一笑,道:“話是有理,可天下事難說得緊,我們李家到日本做生意,個個都要確保一個原則:錢要現錢,人要現人!打包票的生意,我們是不接的。因爲我們並不想在這裡長待,耗不起。”

相良武任走上兩步,坐到他身邊,拉着他的手道:“我們還是希望李家能與我們彼此信任!畢竟我們大內家也不是什麼下三濫的家族,將來還想和李家做長遠生意,不會過河拆橋的。”

蔣逸凡笑道:“過河拆橋,我們倒也不怕,島津貴久不就給我們來過一次過河拆橋了麼?結果如何?”

大內義隆和陶隆房聞言都是臉色微變,陶隆房怒道:“你什麼意思!”

蔣逸凡笑道:“沒什麼意思,說個事實而已。”

“我大內家願意和李孝廉談,可不是因爲我們怕了他!”大內義隆覺得,自己應該有個強硬態度來維持他的威嚴:“只是我們覺得這場災難應該早點結束,所以才如此容忍貴使者!也希望貴使者不要得寸進尺!”

“我們也很有誠意啊。”蔣逸凡說:“這島津貴久嘛,只要我們繼續跟在那夥亂軍後面,遲早都能捉到的,但我們三公子沒打算這麼做,爲什麼?不就是替你們着想麼?結果你們得了便宜還要東拉西扯,不肯爽快答應!說實在的,這件事情就算完全按照三公子的計劃來做,我們也實在沒什麼好處!”

相良武任聽到“好處”二字,與大內義隆對望了一眼,大內義隆點了點頭,相良武任便小聲地說:“要是三公子願意和我們建立互信的關係,將來南九州的重建上,我們兩家都會有好處的。”

蔣逸凡不問“有什麼好處”,卻笑道:“我們也不要什麼好處。不過這次來日本,結交了一些朋友,這些朋友又不能帶回大明,但三公子希望將來我們走了以後,大內家能加以照拂,讓他們在日本有立足之‘地’。”

相良武任問道:“李孝廉的這些朋友,名份正不正?”

蔣逸凡道:“只要大內家支持,那便名正言順!這些人若受了大內家的恩惠,將來也一定會感激大內家的。就不知義隆大人對南九州有什麼想法?”

相良武任笑道:“我們北九州都還沒拿下呢!隔得那麼遠的飛地,又那樣的邊鄙蠻荒,我們要來作甚!”

陶隆房一聽,微感不悅!相良武任是主張平息干戈致力於內政的,連對周圍的土豪如毛利元就等動兵都不贊成,何況去爭隔着好幾個藩的薩摩、大隅?但陶隆房卻主張對外強硬!兩人政見不同,因此總難和睦。只是這件事上大內義隆明顯是偏向相良武任,陶隆房孤掌難鳴,低低地哼了一聲,也不說話。

蔣逸凡眼睛在他們三人臉上轉了一圈,微笑道:“看來咱們兩家果然有默契,都想到一塊去了!若是這樣,那就好辦了。”

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十四章 水價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二十六章 獨眼東樓第七章 新匪如毛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二十三章 佈道之阻第二十九章 不馴使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六十二章 河心島第六章 二子依附第二十八章 北鎮撫司第二十章 逃東瀛第四十二章 上謀攻心第八章 通商令第一一二章 大反彈第三十章 沐猴第十章 定章程第十章 定章程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十八章 復雞籠第二十二章 魚與漁第八十三章 五山城第三章 公私兵第四十五章 丁憂否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十九章 一夜之間第六章 商賊辯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一零一章 羣倭亂第四十五章 機兵變爲僱傭兵第三十章 沐猴第八十一章 三寶顏第一一二章 大反彈第六十章 去蠻夷第五章 貴客何許人也?第一一四章 國是定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五十二章 私情不入尺牘中第九十二章 廷上議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六十四章 平南略第十五章 雙管齊下先備戰第六章 清海岸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五十七章 兩逢源第二章 饑民東奔第二章 接班人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五章 糧食配給第四十八章 安南犯第四十三章 海上路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二章 接班人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五十章 李孝廉凱旋第二十二章 哎喲我的好姐姐第四十一章 以小克大熟欺生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二章 接班人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二十八章 見狼煙驚海盜船之強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二十八章 北鎮撫司第二十章 成王敗寇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二十七章 雙頭龍第四章 救災行動第八章 藏弓烹犬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七十四章 雙煙直第二十一章 更奸第二十三章 原諒你的小弟弟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五十二章 尾聲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三十六章 幹修女何事?第八章 通商令第四十八章 措手不及肘腋變第十九章 賄禍第八十一章 三寶顏第五章 雙雄會第三十九章 直掃蒼峽抵賊窟第一零二章 打回援第五十五章 布攻防第五十六章 劍指薩摩第二十二章 哎喲我的好姐姐第三十一章 驚悉有倭奴從中作梗第五章 標本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四十九章 林老賊受死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九章 裂南北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
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十四章 水價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二十六章 獨眼東樓第七章 新匪如毛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二十三章 佈道之阻第二十九章 不馴使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六十二章 河心島第六章 二子依附第二十八章 北鎮撫司第二十章 逃東瀛第四十二章 上謀攻心第八章 通商令第一一二章 大反彈第三十章 沐猴第十章 定章程第十章 定章程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十八章 復雞籠第二十二章 魚與漁第八十三章 五山城第三章 公私兵第四十五章 丁憂否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十九章 一夜之間第六章 商賊辯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一零一章 羣倭亂第四十五章 機兵變爲僱傭兵第三十章 沐猴第八十一章 三寶顏第一一二章 大反彈第六十章 去蠻夷第五章 貴客何許人也?第一一四章 國是定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五十二章 私情不入尺牘中第九十二章 廷上議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六十四章 平南略第十五章 雙管齊下先備戰第六章 清海岸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五十七章 兩逢源第二章 饑民東奔第二章 接班人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五章 糧食配給第四十八章 安南犯第四十三章 海上路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二章 接班人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五十章 李孝廉凱旋第二十二章 哎喲我的好姐姐第四十一章 以小克大熟欺生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二章 接班人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二十八章 見狼煙驚海盜船之強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二十八章 北鎮撫司第二十章 成王敗寇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二十七章 雙頭龍第四章 救災行動第八章 藏弓烹犬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七十四章 雙煙直第二十一章 更奸第二十三章 原諒你的小弟弟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五十二章 尾聲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三十六章 幹修女何事?第八章 通商令第四十八章 措手不及肘腋變第十九章 賄禍第八十一章 三寶顏第五章 雙雄會第三十九章 直掃蒼峽抵賊窟第一零二章 打回援第五十五章 布攻防第五十六章 劍指薩摩第二十二章 哎喲我的好姐姐第三十一章 驚悉有倭奴從中作梗第五章 標本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四十九章 林老賊受死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九章 裂南北第三十二章 幸得佛郎機不辨虛實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