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相見恨晚

天色已近傍晚,正是華燈初上之際,但在恭親王府裡,這個時候卻是一片寧靜的氣氛。

在林義哲曾經拜訪過的那個後花園暖閣之中,恭親王奕忻,軍機大臣文祥正靜心對坐,等着喝茶。

玻璃閣子裡面,茶香浮動,紅泥火爐上面兒,青藍色的火苗無聲的閃動。兩名侍女一個擺着茶具。一個扇着火爐。榮壽公主正在專心看着火色,她面相極老,容貌根本無法和身邊端莊秀美的那兩個侍女相比,但卻自有一種皇家貴胄的優雅氣度。

咕嘟咕嘟的翻花冒泡的聲音響起,榮壽公主看看茶色。親手將褐釉的瓷茶壺提起,凝神靜氣的在恭親王和文祥面前將茶盞一點。碧綠的茶水緩緩而下,在黑色釉的木葉茶盞邊激起白色碎末,一圈圈的漾了開來。伴隨着“湯花”的翻騰,盞底的那片“樹葉”微微的晃動着,彷彿正從天上飄落,一望之下,雅趣天成,奧妙無窮。

此時如果有後世人旁觀,見到堂堂親王和軍機大臣,飲茶用的茶盞竟然是黑不溜秋的黑釉瓷碗,而非他們想象的金碗、銀碗和玉碗之類,裝茶的壺也是好象茶葉末顏色一般的單色釉瓷壺,很可能會心生譏嘲之意。

但他們可能不會知道,事實上,這兩種他們瞧不上的瓷器,在這個時代,便是價值不菲的珍寶,而放在後世,更是屬於國寶級的東西!

黑釉瓷是宋代陶瓷的精品之一,這種被日本稱之爲“天目”的宋代吉州窯獨創的黑釉產品,是宋代“鬥茶”之風盛行的產物。其種類繁多,變幻無窮,有木葉天目、玳瑁天目、兔毫天目、油滴天目、虎皮天目、黑釉彩繪、黑釉灑彩和素天目等等。

在這衆多的吉州窯天目品種中,最具藝術魅力的就是“木葉天目”了。木葉天目是將天然樹葉浸水腐蝕脈絡後沾釉貼在器物上燒製而成,一般是一片葉子貼在盞心。也有貼在盞壁、盞口的,或二葉重疊的。這種近乎自然的裝飾,儘管沒有玳瑁、油滴天目那美麗的結晶。虎皮、鷓鴣天目斑斕的色彩,以及兔毫天目絲絲垂流的窯變效果。但木葉那樸實無華的沉穆,天然去雕飾的工藝,能夠引起人們無盡的遐思。細細觀察便會發現,在閃爍着深邃黑渾之中,木葉的絲絲莖脈 是那樣的清晰生動,透過莖脈的空隙,在盞壁漆黑的釉色中。米黃色的葉子像是舞動着的生命的靈性。如今,吉州窯木葉盞已成爲吉州窯天目中的極品,亦是無數古陶瓷藏家夢寐以求的器物。一般的藏家,即便是得到一品完整木葉的殘件。也是十分地喜愛,如獲至寶了。

恭親王看着黑釉茶盞,感嘆道:“果然好茶需得好盞來盛,放能顯出這茶趣的妙處來。”

文祥看着茶盞,點頭道:“我看這木葉天目盞。並不比兔毫盞差,甚至更得其妙,不知爲何未見於茶籍。”

一般認爲,一件古瓷之所以珍貴,有兩個必備條件。一是稀少,二是當時就很名貴。如明代成化鬥彩杯,當時就是皇帝喜好之物而價值不菲,且有文獻記載。而今令人稱羨推崇不已的木葉盞,似乎並不在此例。在鬥茶盛行的宋代,從文獻記載來看,當時吉州窯、建窯天目瓷中,備受皇帝和文人墨客矚目推崇的茶盞,並不是工藝簡單的木葉盞,而是那些適宜鬥茶的兔毫、鷓鴣斑、油滴等結晶窯變器物。歷史遺留下的許多對這些茶盞的讚譽詩篇文獻,如宋徽宗《大觀茶論》載:“盞色以青黑爲貴,兔毫爲上。”《方興勝覽》也有記載:“鬥試之法,以水痕先退者爲負,耐久者爲勝,故較勝負曰一水,兩水。茶色白,入黑盞,水痕 易驗,兔毫盞之所以爲貴也。”蘇軾的送南屏謙師句:“道人繞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忽驚午盞兔毛斑,打出春甕鵝兒酒”;《清異錄》中亦載有“花紋鷓鴣斑,試茶家珍之。”從這些讚譽詩文中,可見當時對與木葉天目同時代的兔毫、鷓鴣斑等作品的珍視程度,而翻遍有關文獻,均不見有對木葉盞的一文半字記載。

“奇珍還需慧眼來識。有眼無珠之人,是斷然識不出它的奇妙之處的。”恭親王沉思了一會兒,說道。

兩個侍女捧起茶盞,遞到他們的手上,恭親王和文祥先聞茶香,再辨茶色。接着就是一傾而盡。

放下茶盞,文祥看着恭親王還在呆呆地看着手中的木葉盞,似乎明白恭親王在想什麼,笑着問道:“王爺可是覺得,那林義哲便是這茶盞?”

聽到文祥的話,榮壽公主的眉毛似乎揚了一揚,她輕輕的從父親手中拿過茶盞,放在桌上,再次斟起茶來。

“正如文相所言,那林義哲便有如這木葉盞,名不見經傳,但一旦用了,便知其妙不可言,相見恨晚。”恭親王慨嘆道。

“這林鯤宇,當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看着碗底漂動的木葉,想起了看完了林義哲的《請興海軍護海商經略大洋折》時的感受,文祥也不由得長嘆起來。

現在那些振聾發聵之言,猶在他耳邊迴響。

“……商者,國家之元氣也,通商者,疏暢其血脈也。試爲援古證今:如太公之‘九府法’,管子之‘府海官山’,周官設市師以教商賈,龍門傳貨殖以示後世。當時講求商法與今西制略同。子貢結駟連騎以貨殖營生,百里奚販五羊皮而相秦創霸,即漢之卜式,桑宏羊莫不以商業起家而至卿相,鄭弦高以商卻敵而保國,呂不韋以商歸秦質子,鄭昭商暹羅逐緬寇而主偏陲。美總統躬營負販,俄前皇彼得發憤爲雄,微服赴鄰邦考求技藝,研究商情而歸強其國。泰西各國,凡擁厚貲之商賈,輒目爲體面人,準充議政局員。輪船公司往來外國者亦邀國助,凡事必求便,商情課稅必權其輕重。……士農工商四民,猶如桌椅之四腿,如以桌椅喻爲國家,則四民爲國家之腿,豈有腿之長短不一,而桌椅能不僕之者?……恭讀康熙五十三年諭曰:‘朕視商民皆赤子,無論事之鉅細,俱當代爲熟籌。’可謂至哉斯言……”

“……夫所謂“通”者,“往來”之謂也。若止有來而無往,則彼通而我塞矣。‘商’者,‘交易’之謂也。通商惠工之學俱有淵源。太史公傳貨殖於國史,洵有見也。國既富矣,兵奚不強?竊恐既富且強,我欲邀彼一戰,而彼族且怡色下氣,講信修睦,不敢輕發難端矣。此之謂決勝於商戰。故欲富華民,必興商業。欲興商業,必得護商,而護商非海軍不可……”

“中國海疆袤延萬餘里,泰西各國兵舶洊馳輪轉,絡繹往來。無事則探測我險易,有事則窺伺我藩籬,從此海防遂開千古未有之變局。今中國既有歷年造購之兵輪,又有新增之鐵甲、快碰、蚊子等船,並自造巡海快船,宜酌以鐵甲以爲坐鎮,有炮臺以爲依附,有海口以握要衝,有蚊船以爲救應,巡海之船,擬分南洋北洋兩大支,無事則梭巡東洋、南洋、印度洋及美洲、非洲、澳洲、歐洲各島、各埠。由近而遠,逐漸遊歷以練駕駛、習水道、張國威、護華商。有警則北南互爲聲援,敵窺一路,則守者拒之於內,巡者擊之於外;敵分窺各路,則避實擊虛,伺隙雕剿。或三路同出,使敵疲於接應;或彼出此伏,使敵無隙可乘。至各路攻守機宜,必籍內地電線互通消息,乃能聯絡一氣。如此而敵猶敢輕犯者,鮮矣。倘現在各船尚未足數,宜竭力購足,俾得成軍。仿造快船、碰船、蚊子船各數艘,以備臨陣補闕、應猝之用。論者曰:如此佈置,非費千百萬金不能有成,目下帑項未充,費何從出?不知天下大勢,須籌全局。敵之敢於窺我者,以我力之未足也。試觀從前海疆有事,一役之費動輒一、二千萬金,而百姓之損失尤多,國威之摧挫不少,又何益也?今乘無事之日,籌貲自固,使敵不敢生心,國計民生均受其益。移有事時之用項於無事之時,未雨綢繆,保全於無形者實大……”

“語云:‘能富而後能強,能強而後能富’,可知非富不能圖強,非強不能保富,富與強實相維繫也。或曰:現下府庫未充,賦稅有限,公用支絀,民借難籌,巧婦寧能爲無米之炊?何曰非能?商市之興衰,貨物之增益,銷路之宏遠,須仗聰明才智之士思深慮遠,而後操奇計贏,胸有成竹。況商業至今日而愈繁,商術至今日而愈巧。泰西諸國,每有國用不敷之時,便借貸於錢商,以濟水火,事畢償還本息,故時能轉危爲安,此爲‘借米爲炊’之法,彼國可用,我何不用之?……”

“博川,你可知,他這個摺子裡面,說的最好的,是哪一處?”恭親王的問話將文祥的思緒拉了回來。

第320章 “鳳翔”、“孟春”之覆滅第29章 法蘭西之戀第427章 海軍衙門第137章 新徵程二百七十章 前車之鑑第453章 威妥瑪的冒險第326章 風水知府第352章 “俘虜”二百五十九章 牛人妻弟和他的牛人發小第460章 迪斯累利的難題第382章 “這是訛詐!”第461章 下院交鋒第80章 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138章 互相吹捧第234章 濟世胸懷第7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299章 西鄉隆盛第483章 別了,威妥瑪二百六十二章 萬國通的恭親王第449章 茶會第454章 “演習”第106章 挖人,挖廠第146章 歷史的輪迴第110章 換了腦筋的俾斯麥二百六十九章 求援船政第439章 相見恨晚二百六十二章 萬國通的恭親王二百八十一章 柳原弔孝第476章 體芳毒計第345章 決戰第207章 兩宮的新紅人第84章 俾斯麥和佈雷施勞德第85章 機關拼圖的秘密第22章 船政換址之議第128章 首次劾左第242章 “鬼畜”和“走狗”第154章 恭王開價第350章 機槍和白刃第84章 俾斯麥和佈雷施勞德第140章 勾結第221章 猶豫的伊藤和堅定的西鄉第455章 無人島上第90章 堅守二百七十二章 暴走丁寶楨第62章 “爲了船政,我死不足惜!”第42章 佳人如玉第220章 來自日本的目光二百七十章 前車之鑑第308章 致命的埋伏第439章 相見恨晚第226章 海灘初會第138章 互相吹捧第89章 皇帝的撤退第55章 中興名臣第332章 外行指揮第434章 薛叔耘第163章 千里之緣第206章 西洋亦是聖人教第342章 搶到寶了第483章 別了,威妥瑪第484章 陽奉陰違第92章 毛奇躺槍第405章 當年之勇第82章 中國大救星第112章 輪船招商局第159章 英國人的贈禮第19章 海外親族二百九十三章 各懷鬼胎第359章 方寸大亂第378章 開戰!談判桌第489章 林義哲VS張佩綸第392章 海兵之春第364章 欲加之罪第156章 孤拔第231章 針尖麥芒第303章 天降大霧第383章 香港裡的中國艦隊第351章 惡有惡報第9章 信物玉豬龍第136章 林氏洗腦法第321章 速度就是防禦第225章 “弄臣”的目光第160章 御賞功牌第327章 淮軍初戰第343章 再尋敵蹤第109章 攻克漢堡第113章 中國“心”第394章 老父探營第58章 天津受閱第301章 勝海舟第36章 血仇緣起第384章 目的地!琉球第72章 鉅商峰會第220章 來自日本的目光第162章 盧氏千金第312章 博弈第156章 孤拔第63章 揭破奸謀第400章 海上奇兵隊第298章 艦隊啓航
第320章 “鳳翔”、“孟春”之覆滅第29章 法蘭西之戀第427章 海軍衙門第137章 新徵程二百七十章 前車之鑑第453章 威妥瑪的冒險第326章 風水知府第352章 “俘虜”二百五十九章 牛人妻弟和他的牛人發小第460章 迪斯累利的難題第382章 “這是訛詐!”第461章 下院交鋒第80章 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138章 互相吹捧第234章 濟世胸懷第7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299章 西鄉隆盛第483章 別了,威妥瑪二百六十二章 萬國通的恭親王第449章 茶會第454章 “演習”第106章 挖人,挖廠第146章 歷史的輪迴第110章 換了腦筋的俾斯麥二百六十九章 求援船政第439章 相見恨晚二百六十二章 萬國通的恭親王二百八十一章 柳原弔孝第476章 體芳毒計第345章 決戰第207章 兩宮的新紅人第84章 俾斯麥和佈雷施勞德第85章 機關拼圖的秘密第22章 船政換址之議第128章 首次劾左第242章 “鬼畜”和“走狗”第154章 恭王開價第350章 機槍和白刃第84章 俾斯麥和佈雷施勞德第140章 勾結第221章 猶豫的伊藤和堅定的西鄉第455章 無人島上第90章 堅守二百七十二章 暴走丁寶楨第62章 “爲了船政,我死不足惜!”第42章 佳人如玉第220章 來自日本的目光二百七十章 前車之鑑第308章 致命的埋伏第439章 相見恨晚第226章 海灘初會第138章 互相吹捧第89章 皇帝的撤退第55章 中興名臣第332章 外行指揮第434章 薛叔耘第163章 千里之緣第206章 西洋亦是聖人教第342章 搶到寶了第483章 別了,威妥瑪第484章 陽奉陰違第92章 毛奇躺槍第405章 當年之勇第82章 中國大救星第112章 輪船招商局第159章 英國人的贈禮第19章 海外親族二百九十三章 各懷鬼胎第359章 方寸大亂第378章 開戰!談判桌第489章 林義哲VS張佩綸第392章 海兵之春第364章 欲加之罪第156章 孤拔第231章 針尖麥芒第303章 天降大霧第383章 香港裡的中國艦隊第351章 惡有惡報第9章 信物玉豬龍第136章 林氏洗腦法第321章 速度就是防禦第225章 “弄臣”的目光第160章 御賞功牌第327章 淮軍初戰第343章 再尋敵蹤第109章 攻克漢堡第113章 中國“心”第394章 老父探營第58章 天津受閱第301章 勝海舟第36章 血仇緣起第384章 目的地!琉球第72章 鉅商峰會第220章 來自日本的目光第162章 盧氏千金第312章 博弈第156章 孤拔第63章 揭破奸謀第400章 海上奇兵隊第298章 艦隊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