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在市井中就專營人心的魏忠賢,發現朱由校喜歡木工,便立即投其所好,想盡一切辦法讓朱由校沉迷於此,而他則故意在朱由校玩的最專心的時候去奏報,正專心研究木工的朱由校那裡有心意管這些,隨口就讓魏忠賢“照章辦理”。而魏忠賢要的就是這個“辦理”的權力,藉此濫行賜賞拉攏宦官、大施刑罰,興大獄,誣殺了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毀了東林書院。但凡不肯與他爲伍的朝臣們都遭了殃,殺的殺,貶的貶。可是朱由校卻很賞識魏忠賢此舉,認爲他消除了朝廷中最大的勢力,很有才幹,特命顧秉謙等人修《三朝要典》,爲魏忠賢等歌功頌德。
魏忠賢一朝小人得志,權傾熏天。而他爲了保障自己的權勢,則更好殘酷地排除異己,貪財的魏忠賢生出各種名目剝削百姓使得民不聊生,朝野暗無天日。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活不下去了就只能造反了,有天啓元年,先有白蓮教在山東揭竿而起,奢崇明、安邦彥起事於西南,後有天啓七年,山東的徐鴻儒起義和陝西的王二之起義。就在國內暴動此起彼伏之際,山海關外的女真人已經迅猛崛起,磨刀霍霍直逼搖搖欲墜的明朝。可是朱由校卻罷免了熊廷弼,後金勢力勢不可擋,一舉攻陷瀋陽、遼陽,進逼寧遠(今遼寧興城),遼東局勢嚴峻,一旦攻破山海關就徹底玩完了。朱由校只能重新啓用了熊廷弼,重新制定了方案,可是掌握實際兵權巡撫王化貞,卻怎麼肯讓熊廷弼領這麼大一個功勞,爲了顯示自己的能力不顧敵強我弱的形式,分兵把守全面進攻。最終金軍各個擊破,攻陷廣寧及其周圍40餘城。而大敗後,朱由校卻殺了熊廷弼,好在還是遼東事務全權交給了孫承宗。孫承宗坐鎮遼東的四年,與天津巡撫李邦華、登萊巡撫袁可立遙相呼應,孫承宗雖無過人的戰功,但積極防禦很是有一番作爲,有效的阻擋了女真人的攻勢,給明朝留下了喘息的時間。魏忠賢一看孫承宗得勢,很想攀附拉攏,可是孫承宗怎會看得上魏忠賢這副小人的嘴臉,自是不肯同流合污。這一下就得罪了魏忠賢,對孫承宗是百般的陷害,好在因孫承宗曾爲朱由校的老師,所以朱由校對他很是信任,不過最後還是落了個請辭回鄉的結果。這邊遼東陷於重重危機,荷蘭人一看有機可乘,也馬上行動於1624年登上臺灣島,臺灣再次丟了。
天啓七年(朱由校即位後的年號)朱由校在魏忠賢與客氏等人的陪伴下到西苑享樂遊船,多喝了幾杯酒在魏忠賢的慫恿下乘小船到湖中心欣賞美景,卻意外落入湖中,雖立即被救起,也至此一病不起,藥石不靈,然後喝了霍維華進獻可以延年益壽的“靈露飲”,卻全身水腫不能下牀,朱由校自感大限將至,又沒有兒子留下,只能將皇位留給了自己唯一活下來的弟弟朱由檢了。
縱觀朱由校短暫的一生,他實在不是個壞人,也絕非庸人,不然也不會在建築尤其木工方面有相當不錯的造詣,而且年少時雖未得到合適的教育,但是後期也學得一手好字,可惜他的成長中從未有人將他當成未來帝王成長過,即位後東林黨勢大,雖有作爲,但沒有哪個帝王會允許有個可以威脅皇權的勢力存在,於是讓魏忠賢乘勢專了空子,弄的本已風雨飄搖的明朝更加殘破不堪,再也沒有了延續的可能,朱由校坑貨指數2星半。
終於寫完了明朝的所有選手,是的沒有朱由檢,他雖當了亡國之君,不過明朝到他手裡實已無法挽救,當然朱由檢本人也實在是能力一般,不過明之亡實非他之過,所以插曲、編外也都不準備寫他了。
下面就要寫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諸位選手了,是的諸位,不是一位,大家猜猜都會有誰入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