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跳過晉朝和南北朝時期直接來到了隋朝,有請我們的11號種子選手,呼聲及場外支持僅次於胡亥的冠軍有力爭奪者,歷史名人——楊廣,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開皇元年(581年),冊立爲晉王,參與滅陳朝,陰謀奪宗。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爲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
大部分人對楊廣的印象是“荒淫無度”“殘暴昏庸”,而說起楊廣也都是一無是處、沉迷女色、殘暴昏君等詞語。而且我們都叫他是“隋煬帝”這是他的諡號是對楊廣一生功過的總結。《諡法》有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衆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離德荒國曰煬。“煬”實在是個很惡的諡號,歷史上很少見。而楊廣成了煬帝的代表,史稱:隋“”帝!實際上他是隋世祖明皇帝!或稱隋明帝。那麼他是何來如此大的惡名呢?那麼真實的楊廣又是怎樣的呢?
美姿儀,少聰慧,這是史書對少年楊廣的記載,不用解釋是他“長的好又聰明”了吧。這樣一個聰明的美少年還是一個少年虎將,勇猛善戰。他親率領大軍南下,攻克南陳。當時其他人都認爲長江是無法逾越的滅陳朝很困難,可是在楊廣的指揮下,隋軍軍紀嚴明、英勇殺敵最終消滅了陳朝。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而對百姓則“秋毫無犯”,對於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博得了人民廣泛的讚揚。“天下皆稱廣以爲賢”。他還參與了與突厥、契丹之戰,切皆有所獲。609年新徵平定吐谷渾他爲了拉攏江南學子,竟然還特意學習了江南方言,又娶了個江南女子爲妻,重用學子整理典籍。20歲的楊廣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他還是推進科舉制度的第一人,這在人類文明歷史上可有非凡的意義了。
開鑿大運河——這是把雙刃劍,利弊都很鋒利。有利的是,鑿疏浚永濟渠、廣通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將這五段共五千多裡鏈接貫通,連成了大運河。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也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的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發展。運輸方便了,帶動經濟發展,更是日日增進。這樣一個惠及後世,應該被萬世歌功頌德的的舉動卻也是他被唾罵的一個梗,爲什麼呢?因爲時機不對,方式更加殘忍……
單看楊廣的功績,絕對可以與秦皇漢武媲美,無論文治還是武功,楊廣都有可以留傳後世的功績可以書寫,可是爲何歷史上(正史、野史)他留下的都是罵名呢,還得到“煬”這樣一個諡號呢?他怨嗎?
弒父殺兄是楊廣標籤之一據傳:已被立爲太子的楊廣被授予管理政務的權力。已經64歲的隋文帝,身體漸漸虛弱,只能每天躺在牀上,並且不見好轉,他怕自己會突然死去,所以他召來了很多重要人物,比如皇太子楊廣。當楊廣看到皇帝身患絕症時,他非常高興,他終於能夠坐上皇帝的位置,並且還和楊素討論瞭如何處理善後事宜。然而楊素對他的回信,不小心讓人給了皇帝,讀了之後非常憤怒。楊廣還調戲了他最喜歡的妃子,並與他名義上的母親有了關係。這讓隋文帝想再找一個太子,楊廣知道他作爲太子的地位在受到了威脅,聽到這件事後他開始秘密計劃在殺死皇帝。皇帝死了,許多謠言說是楊廣派人殺的。楊廣還假傳旨意,下令讓他大哥楊勇自殺,因爲害怕他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些傳說的真假我不得而知,不過即使是真的也實在不是什麼大過(個人看法)畢竟一將功城萬骨枯,自古帝王多無情。無論是成王敗寇舉旗起兵得來天下,還是父死子承繼位而來,又有幾代君王是沒有使過手段,沒有佔染至親之人鮮血就可以順利坐上那把高高在上的龍椅的。再說好色,名義上的母親又如何。遠的不說,就說撰寫隋史的唐朝,玄武之變,李淵退位,李治娶了武媚,李隆基娶了楊玉環,哪個行爲也並沒有比楊廣的行爲高尚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