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您說的很對,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強行介入臺海戰爭的話,很可能對我國的聲譽造成嚴重影響。
而且,臺灣列島距離中國大陸太近,如果中國軍隊的空軍將其基地部署到東南福建沿海前沿的話,只需要十幾分鍾就能飛臨臺灣上空,奪取制空權。
還有一點是需要我們警惕的,那就是以張興漢爲首的東北海軍,配備擁有了極其先進的潛水艇。
根據中日之間不久前所爆發出的海戰情報,我們獲知了這些潛艇所發揮出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
可以說,中國海軍就是憑藉其超強的空軍與水下潛艇部隊擊敗了強盛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
成功奪取制空制海權,進而贏得了中日之間的這場戰役,攻佔了日本的九州島。”美國佬少將陳述利弊,將自己所掌握的情報全部說了出來。
羅斯福聽完這些,目光深沉的盯着背後的世界地圖,良久後道:“我國國內的經濟蕭條現狀目前還未完全好轉,失業率仍然很高。
這次臺灣戰爭的話,我們就不參與了,只要中國軍隊不進攻日本本土,我們就不參戰。
畢竟幫助日本人保住臺灣列島,對於我們來說意義並不大。
因爲牽制中國,有日本列島就足夠了。”
另外一名幕僚趁機恭敬的道:“總統先生英明,爲了一個臺灣列島,我們犯不上冒着許多未知的危險,承擔着國際輿論和影響我國聲譽的風險,去提前與中國軍隊開戰。
目前您頒佈的新政已經初見成效,獲得了大多數民衆的支持。我國的經濟正在逐步復甦。
相對來講,我們更需要穩定和時間。”
“是,卑職明白了。”美國佬少將低頭道。
………
南京城,作爲這次對日宣戰的延續,張興漢刻意從中原與江南方面軍抽調了十萬部隊。在南京舉行誓師大會,出征。
而在這次誓師大會召開之前,張興漢早已經密令駐紮在九州島的對日派遣軍抽調了五萬東北邊防軍陸軍精銳和大小海軍戰艦數十艘,自九州島向琉球羣島進發。
同時,從北平,朝鮮等地抽調了兩個空軍飛行團。共計兩百架左右戰鬥機和一百架B-17飛行堡壘轟炸機。
進駐廈門與晉江等東南沿海機場。
至於陸軍方面,除了雲集南京的十萬陸軍,還有廣西桂系五萬人,駐防福建的十萬邊防軍。
如果再加上進攻琉球列島的對日派遣軍部隊,這次爲臺海戰爭張興漢已經調集了三十萬陸軍。
其中有五萬是經歷過九州島搶灘登陸作戰,又在九州島上與掃蕩日軍一年多的東北邊防軍的百戰精銳。
渡海作戰。海軍艦船和空軍師重中之重,只要掌握了制空權與制海權,切斷臺灣列島澎湖列島上日本駐軍與外界的聯繫。
這三十萬大軍所組成的攻擊集羣,足以一舉登陸臺灣島,並消滅島上那不足兩萬人的日本守軍和一些戰鬥力不入流的漢奸部隊。
十萬大軍皆是抽調的國軍精銳,其中有中央軍,也有晉綏軍與山東軍。還有從廣西出徵的廣西軍。
都是各地軍閥之強兵,不過現在他們的軍裝都已經完全統一了樣式與顏色。
手中的武器也基本上換裝了清一色的中正式步槍。
很顯然,張興漢現在還沒有這麼大的能力給近五百萬陸海軍將士全部換裝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而且,眼下也還沒有到那個時候,免得到頭了徒費寶貴的殺敵值,反爲別人做了嫁衣。
十萬部隊中,大部分都是從浦口乘坐輪渡火車過江到達下關碼頭的。
所以,入城式就從下關開始,經南京主街道中山大道一路經過軍委會與行政院等政府各機構部門。
金陵女子學校,金陵大學。最後自光華門出城後,再繞城一週,直奔火車站,走京滬杭鐵路向福州等福建前線開進。
此時南京城內的街道兩旁早已經是人山人海,大批的憲兵警察和保密局特工一明一暗負責維護着現場秩序。
“快看。部隊入城了!入城!”在靠近下關城門的街道一側,突然響起一名情緒激動羣衆的呼喊。
附近的人都順着他的聲音忙不迭朝城門方向望去。
只見,城門洞中,一羣荷槍實彈,全副武裝,軍容整齊的軍人們邁着整齊的步伐,臉上盡是剛毅冷峻之色的大步朝城內齊步走來。
進城的軍人,一共列成了四縱隊,當先進城的個個都是體型高大,身材魁梧,手中緊握的鋼槍上的刺刀密集如林。
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寒芒。
他們步履一致,發出鏗鏘有力的整齊步伐聲,無形之中就令街道兩側圍觀的百姓胸中熱血沸騰,眼神都快是狂熱了起來。
當十萬將士排着四列縱隊邁着整齊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的經過軍事委員會大樓前時。
在領頭的那名軍官的帶領下,紛紛齊齊敬禮,目光齊刷刷的轉向軍委會大樓二層陽臺之上。
陽臺上面,張興漢與蔣委員長,周公,朱公,李宗仁等軍委會,行政院要員們並肩而立。
面容肅穆的看着臺下魚貫而過的將士們。
雖然和張興漢不對付,但對於收復失地,尤其是臺灣列島這些被日本人自滿清時期就霸佔的我中華領土。
蔣公還是表現出了極大的民族大義爲重高風亮節。
暗中命令所奉調各部隊,嚴格遵守命令,打好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一仗。
當張興漢帶頭向大街上整齊走過的將士們揮手示意,敬禮時。
蔣公等一衆人等也紛紛效仿起來。
街道兩邊的羣衆開始陸續發出一些激動人心的口號。
很快,這些零散不齊的口號就匯聚成了統一整齊的齊聲高呼。
“國民革命軍萬歲!中華民族萬歲!張總司令萬歲!”
一聲聲萬人高呼所發出的巨大聲浪,響徹整座南京城。
這座六朝古都多少年沒有迎來如此激動人心,波瀾壯闊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