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戰雲密佈(3)

燕逆總兵力二十五個衛,其中駐紮在大寧的有大寧中衛、新城衛、營州前衛、營州右衛,以房寬爲主將;安東中屯衛 蔚州衛

懷來衛駐紮在宣府,以王忠爲主將;薊州衛、遵化衛、通州衛駐守開平和灤州,房勝爲主將。 涿鹿衛、盧龍衛、武清衛、撫寧衛駐守?*膠彎彌藎哉判盼鶻?br/

燕逆手中的機動兵力,也就是最精銳的衛,總共十一個,燕山三衛和燕山前衛,朵顏三衛和渤海衛,還有密雲衛、延慶衛、隆慶衛,約五萬五千人馬。

這次進關作戰目標就是燕逆的機動兵力,作戰方式是圍城打援,以開平和灤州爲誘餌,誘使燕逆率軍來救,再以我主力埋於途半道截擊,擊破燕逆機動兵力之精銳。

”鐵鉉介紹玩作戰計劃的大方陣,下面各衛人馬立刻議論紛紛。

鐵鉉喝了口水又道:“爲了達到這個作戰目的,我軍已經秘密調動高麗軍中定遼後衛、蓋州衛兩部通過來山海關,這會估計兩部正在下船。

此次作戰,我遼東軍共動員包括三個軍在內的十三個衛兵力。 具體佈置如下,定遼右衛、復州衛、蓋州衛、定遼後衛四個步兵衛負責圍困開平。

寧遠衛、廣寧中衛、羽林右衛爲中路軍,負責正面迎擊?*皆鱸校芍形饋⒐隳笪牢衣肪萋澄饋⑷蛭牢舐肪敝新肪魅躚嗄嬡衿笸度胝匠。瘓倩髕浦?br/

瀋陽中衛爲中軍總預備隊。 大家清楚了嗎?還有什麼問題?”

鐵鉉話剛剛說完,下面立刻又是議論紛紛。 像喀吞這些年輕將領滿臉洋溢着激動神情。 鐵鉉又問了一句:“有沒有問題?”大家一起回答:“沒有問題!”

朱植站起來,大家立刻安靜下來,朱植道:“此次作戰,攻擊的是燕逆必救之所,一旦失去開平,冀東二百里無險可守。

所以燕逆必然會領軍來救,而且我也相信這是四哥期待已久的日子。 我想,這更是在座諸君期待的日子!此番與燕逆決戰。

本王期待諸位勉力而爲,奮勇爭先,本王親自坐鎮爲諸君擂鼓!”

全部將領齊刷刷地跪倒在地,一同高喊:“奮勇殺敵,誓破燕逆。 ”

……

道衍、張信、張玉、朱能、邱福等心腹被朱棣招入房裡。

朱棣遞上房勝的求救信,道:“這是第二封了,諸位有何看法?”求救信送到各人手中傳閱了一遍,大家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並沒有話說。

隔了半晌,朱棣笑了笑道:“怎麼,莫不是諸位都怕了不成?”

朱能也笑道:“我朱能十五歲開始跟着爬死人堆什麼時候怕過。 ”

朱棣道:“那有什麼不好說的?”

張玉道:“那我就先說說看法,南軍新敗,兵員已近枯竭。 朝廷派了楊靖那樣大的官到遼東,就是爲了敦促遼王出兵,那是圍魏救趙之計。

玉以爲,我軍不宜與遼東過於糾纏。 更應該趁着大勝之威,倍道南下,直取應天。 只要攻下應天,傳檄而定。 ”

道衍也點點頭道:“張將軍所言極是,老衲也同意,朝廷黔驢技窮也。 目前雖然啓用徐輝祖爲帥,然兵力凋零,已經不足爲守。 殿下只要選擇一個突破口揮軍南下。

定可勢如破竹。 如果回過頭再與遼王糾纏,恐怕失去戰機。 ”

兩人一文一武,算是朱棣帳前最親信之人,兩人這樣說,其他人也不再多言,專著地看着朱棣。 朱棣緩緩起來,走到窗戶前看着花園裡地風景,久久不出一眼。

道衍非常明白朱棣的習慣。 每次作戰他都會先試探一下部下的口風。 看看大家的意願以及理由,其實主意他心中早就有了。

他會根據部下的意見找到批駁或者更充分的理由說服他們。

朱棣轉過身道:“諸君奮戰一年,功勳卓著。 靖難大業也曙光初現。 只是諸位真的以爲應天唾手可得了嗎?”諸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該說什麼。

朱棣道:“本王起兵靖難,本來就是而行。 幸虧當今皇上昏庸,無道,我靖難義師才屢戰屢勝,取得如今的基業。

但大家不能不看到,朝廷雖然屢遭重創,但瘦死地駱駝比馬大,徐輝祖頗有能力,復聚二十萬人馬堅守濟南德州,非一時可下。

而且遼東軍兵精糧足在旁虎視眈眈,如果我軍輕兵南下,困於大江與堅城之下,而另一邊老十五趁我後方空虛襲佔?*劍諭飩煥В率孿找印?br/

所以想要問鼎應天,必須要解決了老十五這個心腹大患。

去歲沙河大戰,本王一時糊塗,中了老十五的奸計,導致輸了一陣,此仇本王一直銘記在心,不報此仇,日後讓我燕軍如何能在遼東軍面前擡起頭來。

所以孤以爲此戰必不能免,而且我軍必須要戰而勝之,全殲遼東主力,方可無後顧之憂大舉南下,逐鹿中原。 ”說罷眼睛掃視着在座衆人,目光如炬。

張玉首先回答:“既然殿下決心已定,末將等再無他言,唯有盡心盡力輔佐殿下擊破遼東之敵。 ”說罷,幾員將領一同道:“謹聽殿下將令。 ”

……

八月初八,陽光明媚的日子。 山海關各門大開,遼東軍各部兵馬源源不斷地開出關去。

各色各樣的旌旗招展,“沙河”、“關寧鐵騎?*鐫詼遊樽釙傲校瘓檔牧啥分景貉錚棵勘成隙夾醋哦允だ目釋輝詬魑勒獎竺媸且歡傭鈾穆致沓擔廈孀霸刈抨⒅亓覆藎叢牀歡希黃銼?a href=";4054/";官道上捲起陣陣煙塵,遮天蔽日。

遼東軍進關之後立刻兵分兩路,關寧軍取永平,遼西軍向昌黎。 不過兩城裡已經沒有燕軍。 他們早在七月底就撤退,只留下一些縣吏維持秩序。

遼東軍兵不血刃地佔了兩城,兩路大軍分別休息一日,然後又浩浩蕩蕩向灤州集結。

這次進關作戰與楊文那次有很大區別,上次燕軍沿途還派出小股部隊節節騷擾抗擊,但這次卻做了鳥獸散一般,遼東軍毫不費力地向前推進。

當瞿能統帥的遼西軍到達灤河岸邊的時候,終於看到了燕軍地軍旗。 在灤州的城門上飄揚着遵化衛地軍旗,看來燕軍打算從這裡開始周旋。

遼西軍並不着急過河,而是在河邊紮下營盤,休息了兩天。

天早上,灤河上游旗幟翻滾,關寧軍的旗幟也出現了。 他們在上游渡過灤河順流而下。 當看到關寧軍到達的時候,瞿能才命令輜重營修建浮橋,一天地功夫。

兩大三小五道浮橋。 八月十三遼西軍在關寧軍掩護下渡過灤河,兩軍匯合把灤州圍得水泄不通。

圍城的遼東軍並不着急進攻,而是又休整兩日,迎來了中秋佳節。 遼東軍殺豬宰羊,大擺筵席。 灤州城外聯營裡燈籠點點,一派節日的祥和氣氛。

城內的燕軍卻沒有這種閒心過節,在下半夜派出三百人地敢死隊混水摸魚偷營劫寨,結果被早有埋伏遼東軍一打盡。

第二天天剛亮時候。 對灤州地攻擊命令下達到各衛中去,太陽剛剛升起,只聽城外聯營號角齊鳴,遼東軍隊列有條不紊地離開大營,朝預設陣地開進。

辰時,朱植在衆多將官簇擁下,緩緩走上城東門的將臺。 朱植在正中虎皮交椅上落座。 高三層,離地一丈的將臺。 讓戰場情況盡收眼底。

將臺位置離城門大概八百步,朱植估計着有六百米距離,前面層層疊疊的有一百米的兵陣,定遼右衛不慌不忙地展開了陣容。

最前面一層是二十四門前裝滑膛炮,一字排開距離城門三百步的樣子,正好在直射距離之內,其後是四十八門短小精悍的迫擊炮;滑膛炮兩邊各有一個千戶地火銃手,兩翼面向城門成二十度角。

組成交叉火力;第二層是四千名據馬槍與牌刀手地混合隊伍。 負責保護火炮。 一旦城內有軍馬殺出,他們會迅速從炮的縫隙中衝出。

集結成陣,最後一排是一個騎馬機動的火銃千戶,此時他們負責保衛將臺上的朱植。 這是遼東軍實力最強悍的火器衛,也是花了朱植無數銀子堆起來地現代化部隊。

定遼右衛指揮使鄧天海恭敬地站在一旁,眼睛瞄着朱植和瞿能。 瞿能點了點頭,鄧天海立刻命傳令兵傳下炮火準備的命令。

過不多久,前面“砰”地一聲巨響,一枚校射彈奪路而出,落在城門左側十五步距離上,炮彈強大地動能砸上磚土混合地城牆頓時石屑橫飛。

埋伏在離城二百步地校對官,立刻用旗語向後給出信息,*炮地炮營千戶,攏起袖子,親自調整了角度和方位。

“砰”又是一炮轟出,結果這一炮結實地砸在城門之上,一聲悶響,朱植彷彿看到城門在搖動。

炮營規定優秀的炮手在三百步的直射距離上,必須在三炮之內校射命中。 身後有包括遼王在內無數雙眼睛在看着,還好,第二炮就命中了目標,千戶總算長噓了一口氣。

接着他有些得意地向周圍的炮手傳遞着炮擊的標矩。

看着炮營準備完畢,瞿能發出新的指令,右面的復州衛兩個千戶隨着鼓點緩緩前進,左邊出陣地是廣寧左衛兩個千戶的騎兵。

左右兩軍緩慢推進到離城兩百步的距離上停下,這裡將將在城頭硬弩射擊範圍之外。

見兩翼準備搶城門的兵馬就位,瞿能躬身向朱植請示,朱植微笑着點點頭:“開始吧。 ”

-------------

-------------

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14章 百廢待舉(6)第9章 奪門之夜(4)第17章 兵出遼東(4)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7章 北風乍起(2)第47章 浮生六劫(4)第4章 且聽風吟(2)第26章 燕王邀戰(2)第29章 根本之爭(1)第5章 高麗亂局(6)第34章 龍出生天(3)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28章 應天風暴(2)第12章 就藩遼東(5)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36章 圖窮匕現(6)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7章 北風乍起(3)第6章 漸入佳境(5)第3章 懿文太子(1)第36章 圖窮匕現(4)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11章 暮鼓晨鐘(3)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18章 心事重重(3)第36章 圖窮匕現(6)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6章 漸入佳境(3)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6章 漸入佳境(4)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43章 戰雲密佈(2)第38章 大小通吃(2)第30章 韜光養晦(1)第8章 藍大將軍(1)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5章 高麗亂局(2)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6章 漸入佳境(3)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8章 藍大將軍(3)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11章 暮鼓晨鐘(5)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6章 漸入佳境(4)第17章 兵出遼東(6)第9章 奪門之夜(2)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7章 北風乍起(2)第2章 遼王攻略(4)第14章 百廢待舉(5)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29章 根本之爭(3)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34章 龍出生天(3)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25章 翻雲覆雨(4)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47章 浮生六劫(1)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8章 藍大將軍(4)第26章 燕王邀戰(1)第43章 戰雲密佈(4)第24章 經略朝鮮(6)第34章 龍出生天(2)第37章 邊塞鏖戰(3)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47章 浮生六劫(1)
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14章 百廢待舉(6)第9章 奪門之夜(4)第17章 兵出遼東(4)第42章 多方博弈(3)第7章 北風乍起(2)第47章 浮生六劫(4)第4章 且聽風吟(2)第26章 燕王邀戰(2)第29章 根本之爭(1)第5章 高麗亂局(6)第34章 龍出生天(3)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28章 應天風暴(2)第12章 就藩遼東(5)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19章 一片汪洋(2)第36章 圖窮匕現(6)第24章 經略朝鮮(5)第7章 北風乍起(3)第6章 漸入佳境(5)第3章 懿文太子(1)第36章 圖窮匕現(4)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11章 暮鼓晨鐘(3)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30章 韜光養晦(3)第18章 心事重重(3)第36章 圖窮匕現(6)第44章 手足相殘(2)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6章 漸入佳境(3)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45章 歷史留名(2)第6章 漸入佳境(4)第43章 戰雲密佈(3)第43章 戰雲密佈(2)第38章 大小通吃(2)第30章 韜光養晦(1)第8章 藍大將軍(1)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5章 高麗亂局(2)第45章 歷史留名(5)第6章 漸入佳境(3)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8章 藍大將軍(3)第39章 真定大戰(2)第33章 請君入甕(2)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11章 暮鼓晨鐘(5)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22章 奠基東北(4)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6章 漸入佳境(4)第17章 兵出遼東(6)第9章 奪門之夜(2)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7章 北風乍起(2)第2章 遼王攻略(4)第14章 百廢待舉(5)第16章 女真來投(2)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20章 海西落日(3)第32章 幡動心動(3)第29章 根本之爭(3)第18章 心事重重(4)第34章 龍出生天(3)第40章 勾心鬥角(1)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25章 翻雲覆雨(4)第18章 心事重重(2)第37章 邊塞鏖戰(2)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44章 手足相殘(5)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46章 飲馬長江(3)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35章 進退兩難(2)第47章 浮生六劫(1)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23章 艱難情事(1)第28章 應天風暴(3)第20章 海西落日(2)第8章 藍大將軍(4)第26章 燕王邀戰(1)第43章 戰雲密佈(4)第24章 經略朝鮮(6)第34章 龍出生天(2)第37章 邊塞鏖戰(3)第21章 白山黑水(1)第47章 浮生六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