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

“淮南承敵甚烈,楚山亦臨大敵,河洛之敵洶洶東來,楊侯一切小心爲上,城池之得失,乃是一時,存人才能存地!”

傷卒與民夫連夜先行往樑縣撤去,次日一早第二批撤退兵馬,乃是楊祁業率領兩千馬步兵往樑縣撤去,徐懷率楚山選鋒軍五百銳騎與楊麟所親率的一千步騎殿後,留到午時才棄營東撤。

敵軍沒有想着不計傷亡的簇擁上來將他們靈臺山及廣成驛附近,而是以密集陣形從西往東徐徐進逼,因此徐懷他們整個後撤還算順利。

趕在天暮之前,殿後兵馬就撤退到廣成澤以東一處名牛崖渡的渡口。

廣成澤乃是綿延數十里的水澤,但東側有水道匯入北滍水,這條水道當世稱之爲廣成澤水,或廣成澤河。

牛崖渡位於廣成澤水流入北滍水的河口上方,位於北滍水的左岸。

入秋之後,雨水減少,廣成澤也枯瘦起來,流入北滍水的水道,到牛崖渡處僅剩涓涓細流在暴露的河牀上緩緩流淌着;渡口處幾艘渡船直接擱淺在泥灘上。

左驍勝軍步騎直接涉水渡河,前部兵馬繼續沿着北滍水左岸往西南方向的紫邏口而去。

暮色下,北滍水南岸的雲霧山峰嶺疊嶂,峙立左岸(西岸)的紫邏山籠罩着淡淡紫靄,北滍水從雲霧山與紫邏山北泄流出的河谷口僅有千餘步寬,左右山崖峭立,十分的險要,一座驛堡孤寂的座落在河谷左岸。

而在更遠的方向,北汝水就是一條明亮的綬帶,在雲霧山、紫邏山以南的羣山壑谷間流淌;汝陽城位於紫邏山以南的河谷之中,城池爲紫邏山遮擋,在視野裡僅露出一角。

所謂“堅壁清野以挫敵銳”,絕非簡單的退守孤城、險城,四壁叫優勢敵軍封鎖住——倘若左驍勝軍的人力、物資再充沛一些,應該在牛崖渡附近修築一座堅城,屏蔽紫邏口的外圍,同時截斷從廣成驛沿北滍水北岸前往樑縣的驛道。

很可惜,過去一年左驍勝軍在汝州所能動用的人力、物力有限,既沒有在廣成驛附近修築城池,也沒有在牛崖渡修築城池,將有限的人力、物力,用於加強梁縣、汝陰及嵩縣等幾座舊有城池的防禦。

這也意味着河洛敵軍東進佔據這裡,將憑藉絕對優勢的兵力,徹底切斷汝陽、嵩縣與汝州的聯絡,使之變成孤城。

不過,楊麟已經決定親率兵馬守汝陽,並據紫邏口以窺沿北滍水東進汝州的敵軍,徐懷既便有些擔憂,但他自己也喜歡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因此也不會勸阻楊麟,只是提醒他多加小心,必要時當避敵鋒銳。

這時候,有數騎從東面往這邊馳來,卻是從襄城趕來的信使。

集結於許昌的京西敵軍,昨日大規模渡過潁水南下,陳子簫、郭君判從襄城緊急派出信使,趕到汝州尋徐懷尋稟敵情。

“……”徐懷也不多說,與楊麟拱拱手,便與王舉、周景等人翻身上馬,在烏敕海、王峻等數十侍衛騎兵的簇擁下,沿北滍水北岸的驛道,先行往襄城方向趕去。

楚山選鋒軍還有四百多銳騎,攜帶大量的馱馬、輔兵,還有一些傷卒,在範宗奇率領下也隨後快速東撤,只是速度要比縱馬疾馳慢一些;牛二騎術還是不過關,跟着選鋒軍大部隊緩行。

…………

…………

“嗒嗒”,拂曉薄霧瀰漫,鐵蹄踏破晨霜,數十騎簇擁徐懷馳入襄城。

位於從鄭、許南下荊襄必經之路的襄城,曾幾何時僅是嵩山山脈東南麓(箕山)名不見經傳的一座小城,此時已經成爲淮上對壘京西敵軍最爲重要的軍事要塞之一。

召陵的戰略作用,更多是控扼滍水、澧水及汝水等河道以及庇護舞陽、西平、遂平、烏桕等西線縱深地,而襄城的戰略作用更側重於遏制京西之敵從許昌渡潁南下。

陳子簫乃是襄城主將,但戰時徐懷到襄城督戰,除了以王舉爲統制的選鋒軍精銳外,郭君判、周景、張雄山以及記室參軍韓圭、姜燮等人也會帶上一套人馬追隨徐懷進駐襄城。

形勢越發嚴峻起來,史軫這幾日也在襄城。

等與衆人將徐懷迎進行轅衙堂,史軫迫不及待的問道:

“徐州、亳州以及許昌之敵,都有大動作,荊南湖匪末靖,贛州又鬧民亂,這個冬季怕是稍停不少,汝州那邊是什麼狀況,能確保守住嗎?”

襄城衆人擔心汝州出什麼狀況,楚山要同時面對京西、河洛兩路敵軍,到時候壓力將倍增。

“曹師雄此番顯得信心十足,目前還不能確定他是真有信心,還是僅僅得虜王嚴令,要與嶽海樓從兩面將我們死死纏住,令我們難以騰出手來,干涉淮南戰事,”徐懷搖頭苦笑道,“要是後者,他們也是真看得起我們……”

“汝潁一戰,天下還有誰會小覷節帥?”史軫說道。

衆人坐下來,周景先將楊祁業率部在廣成驛狙擊河洛敵軍以及後續的撤守等軍詳細說給衆人知曉。

“即便需要避嫌,節帥也應該更堅決說服楊侯放棄汝陽、嵩縣,撤守樑縣的啊!”

史軫蹙着眉頭,惋惜的說道,

“朝廷下旨督促鄭懷忠出兵沿洛水北進,牽制河洛之敵,鄭懷忠連敷衍的意思都沒有,上書哭訴神武軍守禦河洛期間傷亡太慘,還需要繼續休生養息,幾乎是明目張膽放任河洛敵軍進攻汝州。即便鄭懷忠沒有與曹師雄暗通消息,曹師雄對鄭懷忠的心思也是摸得極透,因此纔敢放心大膽的舉兵東進,不虞後路有憂。大谷關前日有消息傳回來,河洛在萬安山南北大舉強徵民壯、苦役,大舉砍伐木材,還將大量建造營寨物資運往大谷關以南的煙霞鎮——左驍勝軍還是太弱了,曹師雄即便沒有其他倚仗,這個冬季楔入汝陽與樑縣之間,恐怕不會輕易撤出了!”

萬安山乃是嵩山山脈的西支,座落伊水東岸,與橫隔在伊洛兩水之間的熊耳山相對。伊闕關位於萬安山西側,而同爲洛陽八關之一的大谷關,則建於萬安山東段、臨近嵩山主脈的谷口,乃是洛陽南下登封、汝州的主要隘口,與伊闕同爲洛陽的東南大門。

大越立朝之後,河洛一百多年都沒有經歷過什麼戰事,伊闕關、大谷關與廣成關一樣都廢棄不用,直到鄭懷忠接掌河洛,再在重建伊闕關、大谷關的關城——鄭懷忠當時是將洛陽當作自家地盤經營。

大谷關、伊闕關還是狹小一些,而位於萬安山南麓、箕山東北麓、潁水上游河道繞行的煙霞鎮,在溝通伊水上游河谷、廣成澤北側谷地以及登封等地,作用要更強一些。

河洛強行苦役,並往大谷關南的煙霞鎮集結建造營寨的物資,倘若河洛這個冬季在煙霞鎮建造城池,說明曹師雄將直接大幅加強對河洛東南地區的控制,甚至並不排除曹師雄會直接在廣成驛乃至牛崖渡修築城寨,永久的切斷汝陽、嵩縣與東部的聯繫。

也就意味着,即便三四個月後,京西之敵會因爲潁、滍等大水大漲從襄城、召陵城下退去,但徐懷脫身親率精銳往西增援汝州,可能要面對的是曹師雄在北滍水北岸修築、大規模精兵防禦的一座座堅固城寨,而非簡陋的營壘。

“鞭長莫及,多想無益,我們還是商議楚山如何安穩渡過這個冬季,才能談得上其他!”徐懷說道,示意衆人對其他戰場的情形不要再深入討論下去,還是先研究他們自己如何抵禦正從許昌渡潁南下的敵軍,問陳子簫、唐盤等人,“你們有沒有擬定出什麼對策?”

“赤扈南下以來,進攻太原、平陸、鞏縣等城池之時,多是進逼到城下,構築深壘堅壁圍困,因此史先生纔對左驍勝軍沒有及時在廣成驛、牛崖渡等地修築營寨,而使這些險要之地輕易都落入敵軍深感憂慮,”陳子簫說道,“京西之敵此時南下,汝潁之敗的陰影不會輕易消散,我猜測他們會仗着優勢兵馬,將步步進逼、步步緊逼的戰術發揮到極致,我們倘若出城野戰,很難討到便宜,或許還只能倚城而守,等到明年春後再看形勢發展……”

楚山在西線總共僅有一萬八千精銳加一萬五千州兵,而京西敵軍在許昌集結南下的兵馬,可能是他們的兩倍以上,其中不僅有兩萬赤扈精銳騎兵,還有大批色目騎兵改編過來的步戰精銳。

召陵、舞陽等城,特別是召陵,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但四周開闊,易被優勢敵軍圍困攻打,陳子簫等人將集結於襄城的一部分精銳,派往召陵,確保召陵無憂,先渡過這個冬季再說。

“我們這麼做,也許是最平穩的,只要守住襄城、召陵,待明年春後敵軍必然要退走,但這也是最不出嶽海樓、木赤預料的,”徐懷說道,“這樣的話,我們或許就徹底無法騰出手來,干涉其他戰場了——還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啊……”

“將精銳都集結到襄城來,在襄城北面,或在臨潁境內與敵軍先打一場?”陳子簫問道。

“你們覺得呢?”徐懷問道。

1秒記住網:

。wap.

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九十八章 奪軍之謀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十六章 交接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六十章 武經修撰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三十章 接戰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三十五章 城頭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二十章 問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
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九十八章 奪軍之謀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十六章 交接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六十章 武經修撰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三十章 接戰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三十五章 城頭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二十章 問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