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

徐懷手哆嗦着撐住臺階而坐;徐武坤卻是入癡般揪住徐武磧,要他拿出更多的證據。

徐武江胸意間也是波瀾大動,站在那裡怎麼都想不到岳父蘇老常,竟然並非徐武宣、徐武磧他們歸鄉途中所遇到的逃荒饑民,而是出身富庶的浙東文士,只是爲報恩不惜捨棄一切,也要與徐武磧、徐武宣二人暗中調查蔡鋌當年持詔誅殺王孝成的真相而舉家在桐柏山裡隱姓埋名當了十數年佃農,也只是爲更好的保護、照顧王孝成遺孤。

在王孝成抗旨被誅一案對外公佈的消息裡,王孝成有兩子早年夭折,其妻周氏當時攜幼子王樊,與其他軍眷也是剛剛從涇州趕來團聚——而在王孝成被誅後,周氏攜幼子王樊於返鄉途中再遭變故身亡,而護衛其行的幾名扈隨皆不知所蹤,官方認定此案乃是奴婢殺主、畏罪潛逃。

徐武坤、徐武良、周景等人歸鄉,當然也會議論這事。

徐武江早年只是聽他們恨恨不平的猜測這些都是蔡鋌斬草除根下的手,卻沒想到徐武宣、徐武磧早就擔心蔡鋌會下毒手,爲確保王孝成幼子無憂,用偷樑換柱之計換出來,害得自己的獨子死於蔡系奸人之手。

他也難以想象徐武宣之妻宣娘子這些年是存有怎麼的心情將徐懷拉扯長大!

柳瓊兒也是檀脣微張,這時都不知道要說什麼話去寬慰徐懷。

誰他娘能想到桐柏山裡竟然藏着如此曲折詭譎的恩怨情仇,誰又能想到徐武宣、徐武磧、蘇老常三人竟然爲這一切如此隱忍,又付出如此之多?

“這是武宣傷重不治前留下來的信,以及宣娘子病逝前特意戳我們心留下的血書,都能證明徐懷的身世……”徐武磧從懷裡取出一小塊拿浸油紙包裹、貼身收藏多年的小包,埋藏心間十多年的秘密在這一刻揭破,心情激動得也是手顫巍巍的遞給院中唯一還算鎮定的柳瓊兒。

柳瓊兒小心翼翼的揭開浸油紙,時間太久,裡面的血書及信函都有些破損,也很薄脆,她也不忍心看着信及血書上所寫的內容,看了徐懷,不知道他有沒有必看一眼。

徐懷良久後纔將血書及信接過來,拿浸油紙重新包好,貼身收藏起來,仰着臉,不叫眼眶裡的淚滴落,說道:

“我在桐柏山渾渾噩噩成長十數年,養我者這山這民,護我愛我者我父、我母及徐族也,從此之後這世間只有徐懷,我也只是徐懷,其他事概不用再提了。”

徐武江明白徐武磧爲何說揭破徐懷的身世,便要與天下士臣爲敵,也明白徐懷爲何要繼續隱瞞自己的身世,甚至都不去跟王稟說破。

矯詔之事在朝堂士臣那裡,壓根就不是什麼秘密。

而蔡鋌矯詔殺王孝成之後,非但未受丁點的處罰,竟然還一路升至樞密使官,成爲當朝主戰派的代表。

徐懷的身世一旦大白於天下,士臣會是什麼態度還不夠明顯嗎?

徐武江在底層武吏掙扎多年,對當世以文制武的道道還是比普通人明白得多,也知道徐懷的身世大白於世後,等待他的不可能替其生父王孝成洗清冤情,反而會遭到更嚴密的監視,徐氏也必然會被拖下水。

是的,滿朝士臣也許不會無恥到直接對徐懷喊打喊殺,但一定會更樂意看到蔡鋌往徐懷頭上潑髒水、隨便扣個罪名之後再一次斬草除根。

到時候不僅僅是徐懷個人,他們這些跟徐懷有牽連的人,都會被士臣視爲眼中釘,欲拔之而後快。

王稟要是不跟他們劃清界線,也必然會遭來更瘋狂的攻詰,等候他的極可能會身敗名裂之後再被踩上幾腳而客死異鄉。

要避免四面樹敵之事發生,便是絕口不再提及那段令人不忍卒聽的往事。

此時僅僅是董成、鄭恢、董其鋒等人跑到桐柏山來掀風攪浪,已經叫他們身陷漩渦之中有隨時覆滅的無力感,需要使出渾身解數來應付。

而一旦叫蔡狗知道徐懷是王孝成的遺孤,他暫時放過王稟,直接將徐懷及徐氏列入第一誅殺目標,動用一切資源、力量碾壓過來,他們還有逃過大劫的可能嗎?

這天下從來都不是黑白分明的。

“武磧叔你先回去,莫要叫徐武富、徐恆他們起疑心——很多事我都要靜下來好好想想。”徐懷示意徐武磧先回去,莫要在這裡逗留太久,以免徐武富、徐恆長時間找不見他起疑心。

“我特意叫徐武富住進附近槐花巷的院子裡,說是隔得近方便就近監視你們的動靜,但你們要聯繫我也是方便。我住的偏院能看見你這邊西北角那處竹叢,你們搖晃竹叢,我看到了,只要身邊沒有人盯着,便隨時能過來。”徐武磧說過話後,就先翻牆出了鋪院。

“十七叔、武坤叔,我要回去安靜的想一會兒,你們先忙。”徐懷心裡也有些亂,起身往他在這邊的住所走去。

…………

…………

屋脊還有殘雪,月光鋪照其上,有着瑩瑩微芒爍動。

徐懷手抓住浸油紙包,站在窗前茫然看着庭院裡的情形。

神智恢復時那無數被遺忘的陌生記憶,以及近一年來陸續會閃現、不存於當世的記憶片段,已經摺騰他好久了,卻怎麼都沒有想到,現在他的身世會被徹底巔覆,他竟然不是徐懷,而是王孝成的獨子王樊?

說實話,徐懷對當年的矯詔案並沒有特別深的感觸。

但是,對爲隱瞞這段秘辛、爲保護好、照顧他,他以爲的父親與徐武磧、蘇老常竟然付出遠遠超乎常人想象、甚至可以說是慘烈代價的隱忍,他又怎麼無動於衷,不動容不已?

牽一髮而千鈞俱滅的危機襲來,身世卻又暴出如此驚世秘辛,徐懷內心不可能不受到強烈的衝擊。

不過,他神智恢復後,他有着這個年紀難以匹配的敏銳思慮,也從絕大多數被遺忘的陌生記憶裡獲得超凡脫俗的閱歷。

而腦海還不時會觸發一小段的記憶,令他不得不時時思忖、剖析,不知不覺間也令他有一種出乎尋常的、從混亂繁雜情勢中抽絲剝繭進行分析的能力。

“徐武磧是值得信任的,卻是難以想象他們爲隱藏你的身世,竟然付出如此慘烈的代價!”

柳瓊兒推門走進來,從後面摟住徐懷寬厚的腰背,柔聲說道,

“想想我們也是真蠢,其實很多疑點其實都早就看到了——蘇老常一介農夫,卻能將諸多堂務安排得井井有條,之前他與我們有多次爭執,但現在想來也是要阻止你行險,或者誤以爲我們將你當作蠢貨利用。徐氏族兵之強,徐武坤、徐武江他們之前沒有特別深的感觸,但徐武磧作爲獲鹿堂的總教習,弟子習武及鄉兵操訓都是他一手負責,怎麼可能不清楚?徐武坤、徐武江等人以前只是協助他,或受他指點,徐武坤他們在靖勝軍時,地位也低,很多事可能看不通透,但徐武磧身爲王孝成親兵副指揮,應該跟王孝成學過武經總要及兵典,他怎麼可能對徐氏族兵強弱沒有清晰認識?我們其實在黃橋寨一役之後就應該想到這點!”

“應該想到是一回事,但誰會猜到背後的秘辛是如此之深、如此之慘烈?我們之前都卡在這一層,想不通透,前面再多、再看似合理的推測,也都要統統被推翻掉啊!”徐懷苦笑道,表示他之前不是沒有考慮到這些疑點,但就是怎麼都想象不出徐武磧身上隱忍着這麼大的秘密,只能迫使他忽略掉這些疑點。

柳瓊兒說道:“你會不會想着去報仇?”

“這仇要怎麼報?”徐懷長嘆一口氣,苦澀說道,“刺殺蔡鋌就算報仇嗎?你我知道這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當年朝廷想要與契丹人議和,傳旨令靖勝軍南撤。當時傳旨之人是誰,蔡鋌沒有這人的配合或者說默許,是無法傳假詔的——真要報仇是不是將這人也算上?十數年前就已經傳旨大臣,倘若此時還在朝中,其地位可想就算不如蔡鋌,也不會相差多少。甚至再一步去挖,蔡鋌當時是不是被朝中哪位大臣推動去做這事,傳旨大臣當時實際僅僅起到傳話的作用?這或許纔是蔡鋌之後能逃脫責任的一個關鍵?朝中的仇敵不說,蔡鋌當時在靖勝軍作爲都監,也就是監軍的身份,七品士臣,可遠無今日之權勢啊,手下也不會有幾個嫡系可用,僅僅是與傳旨之人配合,怎麼可能輕易就誅殺主將?我生父都已經決意抗旨不撤軍,顯然不可能叫蔡鋌一封假詔就嚇得束手就擒吧?當時靖勝軍指揮級以上的武將總計有近二百人,有多少人是爲蔡鋌暗中買通勾結,有多少人跟盧爺、我父親、武磧叔他們一樣,單純被假詔嚇住,又或者說在蔡鋌持假詔以及買通少數將領之後先一步發動兵變控制我生父,我生父爲避免靖勝軍在契丹大敵前分裂滅亡,不得不認下假詔伏誅,這裡面有多少內情可挖,又要挖出多少殺父仇敵出來?這仇要怎麼去報?”

柳瓊兒這些天與徐懷一起研究朝廷規制,所以也就能合理的去推測當年矯詔的諸多可能性。

徐懷說的兩個先決條件,是蔡鋌當年怎麼都繞不過去的,也就說明徐懷最直接的殺父仇敵,絕非蔡鋌一人。

這些年過去,蔡鋌水漲船高,從軍都監一步步走到樞密使的位置上,當年與蔡鋌合謀的那些人,是不是也早已遍佈西軍及朝堂?

聽徐懷這麼說,柳瓊兒更明白徐武磧爲何拖到這一刻纔將真相說出來;要不是他以爲徐懷有迫切的生命危險,或許會將這段仇恨永遠埋藏心裡不提吧。

這殘酷的真相,真是不能承受之重啊!

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二十章 舊吏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十三章 辭行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一百零一章 殿議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九十九章 相勸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十三章 奪寨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章 途中第六十章 職事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十二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章 京師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七十四章 夜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遲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
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二十章 舊吏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十三章 辭行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一百零一章 殿議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九十九章 相勸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十三章 奪寨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章 途中第六十章 職事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十二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章 京師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七十四章 夜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遲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