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章 亂戰

浮橋都是臨時搭建而成的,質量堪憂,楊素經驗豐富,心知這些浮橋,過一萬人就差不多踏爛了。

架設浮橋,非常消耗時間,尤其是在黃河上架浮橋,更是危險重重。

因爲黃河水流湍急,人要是掉下去,沒人會救,全靠你自己,飄哪算哪,要是不會游泳,那就等死吧。

好在除了臨時浮橋外,這裡的渡口一直有一座大型浮橋,不敢說是永久性的,起碼能撐很久。

而且渡口也有數百條小型渡船,早已停靠在岸,就等着向對岸的蒲津關輸送兵員。

大軍陸續趕到,聚在岸邊烏壓壓一片,綿延十餘里。

眼下還不能渡河,需要搞清楚對岸形勢。

傳遞軍情的驛卒一個接一個從對岸過來,帶回最新消息。

下晌時分,楊銘收到軍報,河東縣昨晚遭遇三次攻城,裴文安的先頭部隊已經攻進縣城,李靖於清晨帶人退往蒲津關,向楊銘緊急求援。

“時間完全來得及,藥師還是得力的,給我們留下了充裕的時間,”楊素展開一張地圖,指着上面的蒲津關道:“河東縣一丟,這個地方就是孤城一座,抗不了多久,我們現在就得渡河。”

楊銘皺眉道:“大軍渡河,頗爲消耗時間,過了河就會直面叛軍,一旦交鋒,於我軍不利。”

對岸距離蒲津關,不過三十里,河東縣已經丟了,那麼敵方探子必然已經查探到楊銘這邊的形勢。

裴文安不是傻子,肯定會撥出一部分兵馬,繞過蒲津關,阻攔大軍渡河,好方便他吃掉李靖。

楊素點頭道:“所以殿下需立即下令,命李靖棄關而出,他現在手裡應該還有一萬多人,務必全力攔阻叛軍逼近渡口,給我們爭取渡河時間。”

這特麼不是讓李靖送死嗎?楊銘心裡不願意。

但是轉念一想,戰爭就是這樣,不可因一人安危而影響全局,尤其將帥意見不合,更是大忌。

李靖是楊素的門生,楊素做出這樣的部署,也是以大局爲重。

所以楊銘只是電光火石之間,便果斷點頭道:

“立即下令,全軍渡河。”

楊素眼中閃過一絲異彩,趕忙吩咐本部各將,立即安排渡河事宜。

一時間,所有浮橋上,軍士連貫而出,慢悠悠的過河。

是的,走浮橋,不能快,速度一快,腳步就重,會給浮橋造成極大壓力。

所有船隻,也開始向對岸輸送兵員,小船可載二十人,大船五十人,渡河也非常慢。

黃河是華夏流速最快的一條河,渡船是橫着過,稍有不慎就會翻船,非常考驗船伕的操舟技術。

騎兵輜重,會被放在最後,因爲臨時的浮橋撐不了多久,能過多少算多少。

只要能保住蒲津關,馮翊郡這邊,就會繼續搭建浮橋,保證後方補給。

整整兩個時辰,對岸才過兩萬多人,好在楊素部署得當,先鋒部隊都是史萬歲本部人馬,一旦過河,就會朝着蒲津關方向行軍,以解李靖壓力。

楊銘站在岸邊一處高地,身披重甲,望着黃河方向。

有一座浮橋不堪壓力,已經攔腰斷裂,走在浮橋上的數百軍士全部落水。

戰場就是這麼殘酷,很多時候減員,並不是在交戰期間。

斷了一座浮橋,不會影響渡河速度,因爲有督戰隊,士卒只需明白一點就好,那就是聽話。

不聽話的,當場就砍了。

對岸方向,也有數不清的家卷倉皇而來,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河東縣官員的家卷,裡面說不定有紅拂女,不能不保,所以還得臨時調派船隻將他們接回對岸。

直到夜晚降臨,大軍仍在渡河,浮橋斷了七座,這已經很好的結果了。

數不清的民夫,也在官府的督促下,緊急修葺浮橋,死者不計其數。

這個時候,楊銘就需要過河了,他是大元帥,不能最後才走,因爲他得早點過去,指揮大軍。

史萬歲渡河之後,迎頭便撞上了裴文安麾下的一支先鋒軍,人數幾何,短時間內估不出來。

他這邊雖然來不及佈陣,但史萬歲還是果斷將大軍分散,以三團爲一軍,也就是九百到一千人,直接就跟叛軍幹上了。

場面形勢,非常混亂。

而史萬歲則是領着自己的部曲近衛,共三千人,趁亂沿着道路直撲蒲津關。

他清楚,後方援軍正在源源不斷的渡河,自己不能被身後這支叛軍拖住,必須及早支援李靖,否則蒲津關一丟,他們想退都退不回去。

別看他只帶着三千人,這三千人,可都是他的親信,而且扯着太平公的旗號,許多小股叛軍一見到史萬歲的大旗,都不敢上前了。

武廟七十二將,大隋只有四人入選,楊素、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

史萬歲一輩子都在打仗,在大隋軍中威望極高,楊諒的叛軍當中,很多都是史萬歲的老部下,不少士卒都曾跟着史萬歲打過突厥。

所以他們一見到太平公的旗幟,心裡就發虛。

史萬歲的先鋒軍兩萬人,先過的河,接下來是楊銘的中軍三萬人,有打着秦王旗號的,有打着越公旗號的。

郭衍和長孫成殿斷後。

一過河,就是大戰,羣山腹地,兩邊都擺不開陣勢,只能是一味瞎打。

楊銘帶着自己的親衛及楊素本部,共兩萬人,直奔蒲津關,剩下的人,則是分散開來,阻擋叛軍逼近渡口。

渡口到蒲津關,三十里,跑步行軍,能特麼累死,只能是跑跑走走,還需要應付周邊突然冒出來的小股叛軍。

幾乎所有叛軍,都是衝着打着越公旗號的方向殺去,楊銘這邊毫無壓力

裴文安,是知兵的,出身好,讀過兵書,而且他老家就在河東,所以對周邊環境還是熟悉的。

有斥候來報,說是蒲津關後方,發現了太平公史萬歲,越公楊素,以及秦王的旗號。

前兩個很好理解,秦王是什麼鬼?

他不是死了嗎?死鬼也能帶兵?

“再探,查清楚秦王部,由誰統帥。”

裴文安麾下八萬大軍,已經分出四萬人,四萬人又分爲五路,繞過蒲津關,直逼渡口方向,以延緩對方援軍渡河。

他自己則親率剩下的三萬主力,在蒲津關外的幾個地區,與李靖的大軍展開全面廝殺。

少了的那一萬人馬,說出來有點丟人,攻打河東縣,折損在那了。

他也沒有想到,河東縣那個守將那麼厲害,能給他造成這麼大的傷亡,打聽之下才知道,是特麼韓擒虎的親外甥,這就怪不得了。

裴文安心裡清楚,能不能拿下蒲津關,事關重大,所以他這邊毫無保留,除了留下近衛親隨之外,其它全都被拉上了前線。

喬鍾葵從代縣帶來的四萬援軍,就快到了,自己這邊首先要保證戰線不垮,介時援軍一到,便可以在這一帶的山區,藉助形勢之利,全殲來軍。

他的計劃,其實是對的,要不是因爲蒲津關守軍出乎預料的難啃,他完全可以一面圍打蒲津關,一面派大軍逼近渡口設伏,將匆匆渡河的敵軍消滅。

可惜,昨晚河東縣打的異常慘烈,不但損失慘重還延誤軍機,使得對岸援軍已經登陸。

所以現在的重中之重,就是集中優勢兵力,迅速拿下蒲津關,

雙方大軍已經接觸,只能硬碰硬。

雖然裴文安已經派人傳下去,說是打着越公旗號的是楊玄感,不是楊素,藉此來安定軍心。

他不能承認楊素來了,畢竟他們扯旗造反,目標是誅殺楊素,如果在這給殺了,那還怎麼去關中?

再者,楊素在軍中威望尊隆,他怕士卒們膽怯。

至於死鬼秦王,這理由不好編,於是裴文安和門客一合計,乾脆說是一個叫秦玉的將領,反正大晚上的,少個點,也沒人能看清楚。

對面是不能有王旗的,因爲他們這邊也是王旗,漢王旗。

王對王,誅殺楊素清君側的口號,就站不住腳了。

好在士卒就是用來湖弄的,只需下面的將領心知肚明就好,普通軍士只管用命即可。

李靖這邊,傷亡慘重,麾下死傷大半,再加上戰場混亂,很多都被打散了,還有不少熘走的,眼下的他,手裡只有三千人,且戰且退,往後方的蒲津關退去。

他心知肚明,三千人,最多隻有一千,能夠順利退回關城。

他這一次,是收到楊銘手令,只餘千人守關,剩下的都被他帶了出來,依靠蒲津關周邊山川形勢打游擊,因爲兵力處於絕對劣勢,正面交鋒會被一口吃掉,所以他只能小股分散擾亂對方,以拖延裴文安主力西進。

屍體遍地都是,李靖下令將火把全部扔掉,摸黑後撤,以免目標明顯。

一時間,漫天的箭雨攢射而來,好在距離只要足夠遠,弓箭的殺傷力還是很有限的。

最可怕的是敵方的小股輕騎,騎兵收割戰場效果巨大,而且可以很好的撕裂防線,以至於李靖身邊減員迅速,不多時,已經只剩下八百人,好在關城在望,只要再奔數百米,就可以順利退回蒲津關。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遠處小路殺出一股步軍,裝備精良,人數雖少,卻能迅速擺開陣勢,如同一把楔子插入到了李靖和叛軍中間。

一看旗號,史萬歲是也。

史萬歲一把年紀了,仍是全身披甲,左盾右刀,騎馬立於軍陣中間發號施令。

這個人是天生的勐將,他就是爲戰場而生的。

三千人橫在中間,直接將對面追殺李靖的近萬人給擋住了。

沒辦法,史萬歲這邊全員披甲,抗揍的很,又是身經百戰的精兵悍將,而對面叛軍迫於地形施展不開,真正和史萬歲對上的,也就是先鋒軍那一兩千號人。

形勢一下子反轉過來,反到成了史萬歲佔據優勢,將叛軍殺的陣腳大亂。

七八章 五牙大艦六五章 書房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599章 盡善盡美一五四章 大忌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第484章 僧籍道戶二一一章 妾妃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第693章 不可能第709章 大昏招二九八章 洗白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768章 值這個價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第532章 一觸即潰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第479章 任人唯親四三章 爭取儲君第692章 四大關係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五五章 吃剩飯第587章 門當戶對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九七章 吃軟飯第664章 滎陽之圍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九七章 吃軟飯第666章 天寒地凍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664章 滎陽之圍第623章 朱雀門下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四五章 未雨綢繆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482章 老少談心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750章 名字不好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第692章 四大關係五一章 天大的事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第723章 三十歲整第579章 弔唁長孫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第三章 小狗崽子第672章 離強合弱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545章 雙眼皮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第五章 坐地分贓第684章 五五開三五二章 卸任大將軍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597章 木棉花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二七九章 透心涼二六一章 寡婦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第749章 君臣相合第705章 水軍出動三六章 晚宴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一零六章 上嫁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第480章 太師李穆五六章 胡商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第三章 小狗崽子四十章 爽約四二七章 捱打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
七八章 五牙大艦六五章 書房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599章 盡善盡美一五四章 大忌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第484章 僧籍道戶二一一章 妾妃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第693章 不可能第709章 大昏招二九八章 洗白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768章 值這個價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第532章 一觸即潰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第479章 任人唯親四三章 爭取儲君第692章 四大關係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五五章 吃剩飯第587章 門當戶對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九七章 吃軟飯第664章 滎陽之圍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九七章 吃軟飯第666章 天寒地凍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664章 滎陽之圍第623章 朱雀門下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四五章 未雨綢繆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482章 老少談心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750章 名字不好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第692章 四大關係五一章 天大的事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第723章 三十歲整第579章 弔唁長孫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第三章 小狗崽子第672章 離強合弱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545章 雙眼皮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第五章 坐地分贓第684章 五五開三五二章 卸任大將軍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597章 木棉花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二七九章 透心涼二六一章 寡婦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542章 猜猜誰是世子第749章 君臣相合第705章 水軍出動三六章 晚宴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一零六章 上嫁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第480章 太師李穆五六章 胡商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第三章 小狗崽子四十章 爽約四二七章 捱打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二五九章 一起滾蛋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