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

收到了李三傑的彙報之後,行政院立刻展開了緊急的磋商,畢竟這確實是一個意外的消息。不僅是李三傑沒有想到,其他人也都沒有想到。

而磋商之後,衆人認爲雖然俄國這樣做的目地是想分化華東政府和日本,但對華東政府來說,確實是利大於弊的,因爲華東政府本來就沒有想過和日本真心合作,和日本翻臉也是遲早的事情,而且戰爭進行到了這一步,離雙方翻臉也沒有多少時間了,因此華東政府也根本不用在意和日本的關係。

如果能夠不費力的獲得一個進入東北地區的據點,而且還是一個戰略要地,那麼怎麼算也都是划算的。而且日本己首先向華東政府提出不要參戰的建議,實際上就己經是違反了雙方的合作協議,因此華東政府在道義上是沒有任何不對的。

另外,從更深一層考慮,華東政府的計劃是在對馬海戰的時候出擊參戰,首先殲滅日俄的艦隊,取得制海權。但日本也不是傻子,實際上也在時刻防備着華東政府,在人民軍海軍出擊,攔截俄國艦隊的時候,日本在青島佈置的間諜上竄下跳,而國內更是一付如臨大敵的樣子,也就能夠看出日本對華東政府的防備是何等的嚴密。因此華東政府要想忽悠日本相信不會翻臉,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這就好像國家之間是隻有陽謀,沒有陰謀。

但如果人民軍能夠進駐錦州,則還可以起到吸引日本注意力的效果,畢竟在錦州駐軍,對日本的威脅確實相當大,日本肯定會向遼西方面多投入關注,從而放鬆海上的防範。這樣當然有利於華東政府的計劃實施。於是行政會議最終決定,可以和俄國繼續協商下去,爭取能夠在錦州駐軍。

而這樣一來,羅嶽提出的襲擊海參崴的戰術價值就更大,因爲一但華東政府參戰以後,擊潰日軍,和俄軍全面開戰,由於己經獲得了錦州,那麼戰爭的規模、範圍恐怕要比日俄戰爭更大,肯定會迫使俄國將大量兵力投入到前線來和人民軍對持,後方的守備必然會更加空虛,而一但襲擊海參崴成功,必然會導致俄軍的全線潰敗,人民軍的收穫自然更大。

肖建軍要求羅嶽按正常程序遞交計劃書,就是要正式啓動這個計劃,畢竟羅嶽提出的這個計劃還是初級階段,只是一個大概的思路,有許多細節要進一步完善,由其是要對海參崴一帶地區的地形、地貌、海域、港口、岸防等進行詳細的偵察、勘探,纔能有針對性的制度細節方案,當然這對華東政府來說,到也並不是什麼難事。但這些工作都必須是計劃正式進入實施階段以後才能進行。

還有一點就是確定羅嶽是襲擊海參崴計劃的提起人,就可以讓他正式參與,並主導這個計劃的實施過程,而且到了真正執行的時候,自然是由他擔任總指揮的任務,這樣在戰後論功行賞,羅嶽自然是立下首功,也爲羅嶽日後的晉升,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畢竟軍人的晉升,是要以實戰成績來說話的。

當然從私心上來說,夏博海、肖建軍也都有意扶持羅嶽,這一方面是因爲夏博海、肖建軍和秦錚的交情莫逆,而且兩人都是一個人穿越,沒有帶家屬,因此也把秦錚的子女視爲自己的晚輩;而在另一方面,在周萍的張羅下,夏博海、肖建軍也都終於結了婚,對像當然也都是穿越者,而且年齡也不算大,都在35歲以下,還有很大的機率會有子女,不過夏、肖兩人現在都是年近50的人了,肯定是不可能把子女完全扶上路,那麼現在扶持羅嶽,也是爲了將來讓子女有個依靠。

現在羅嶽是海軍陸戰隊的指揮官,儘管海軍陸戰隊現在只有一個師的編制,但在級別上卻要比師高一級,相當於軍級編制,而現在陸軍只編到了師一級,並沒有軍一級的編制,因此羅嶽的級別在陸軍來說是僅次於陸軍指揮官諸亞平和*的,軍銜也應該升到將級,不過海軍陸戰隊是海軍的編制,和陸軍不打攪,現在羅嶽的軍銜仍然是上校,但向參謀部提交作戰計劃的資格卻是夠的,當然如果這次襲擊成功的話,羅嶽是肯定可以晉升到將級。

羅嶽將作戰計劃正式提交給參謀部後,很快就得到了參謀部的認可,羅嶽和參謀部就這個作戰計劃進行了一次討論,都認爲必須要儘快對海參崴進行偵察,才能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來,於是軍委也馬上同意,派出的昆明艦和懷化艦,執行海參崴的偵察任務,而羅嶽將隨同軍艦一起出發,爲偵察任務的負責人。

昆明艦是5艘現代軍艦中實力最強,技術水平也是最高的,無論是雷達還是聲吶,信息化水平以及艦載的電子設備,都是最好的,由其是雷達和聲吶,都具備掃描地形成像的能力,因此最適合擔任偵察任務,而且130毫米的艦炮,也足以應付一般的衝突,不必使用寶貴的*或*;不過昆明艦的缺點在於艦體較大,吃水較深,無法進行抵近偵察,而懷化艦的吃水要比昆明艦少了近兩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昆明艦的不足。當然出動這兩艘現代軍艦去執行偵察任務,也足見華東政府對襲擊海參崴的重視程度。

同時這一次還帶上了一個特種部隊的大隊,在必要的時候登岸進行實地的勘測、偵察。儘管華東政府的技術先進,但再先進的技術也不可能完全可靠,甴其是對複雜地形的勘測,即使是在舊時空裡,也不能完全依靠雷達,還是需要人力進行實地偵察,因此隨艦帶一些特戰士兵,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現在人民軍的特種部隊己擴大到了800餘人,主要成員也是由本土戰士組成,當然都是從各部隊中挑選出來的精英戰士,然後進行嚴格的訓練。而穿越戰士基本擔任高級指揮官或教官,而使用的武器、設備有一部份還是穿越帶來的,但大部份都換上了這個時代的產品,畢竟己經過去了5年時間,穿越的武器、設備有很大一部份都己不能再用了。

而這次偵察任務預計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好在是現在海軍陸戰隊的訓練都己經走上了正軌,既使羅嶽離開一個月,由其他的軍官帶領部隊進行訓練,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此在三天以後,羅嶽安排好了告別家人和部隊,登上昆明艦出發。

就在羅嶽一行離開青島的第二天,日本外相小村壽太郎又一次到訪青島,和華東政府就參戰的問題展開了談判。而且這一次日本的態度十分堅決,明確要求華東政府放棄參戰,而理甴還是以法俄同盟爲藉口,當然也再次承諾,在戰爭結束以後,一定會保障中國的利益,因此請華東政府可以完全放心。

原來日本駐青島領事鬆井慶四郎將自己和華東政府溝通的結果傳回國內,同時也附上了自己的意見,認爲一但日本拒絕華東政府參戰,雙方的合作關係肯定會破裂,而且華東政府也有極大的可能性獨自出兵參戰,理由是華東政府成立以來,一直都十分注重政府的公信力,而對外對內的宣傳都是以維持中國領土主權爲已任,如果不出兵參戰,顯然是不能自圓其說的。

而且華東政府己爲備戰做了大量的工作,舉債也舉了不少,因此如果不能參戰,從戰爭中收穫利益,那麼債務將成爲華東政府巨大的負擔,因此華東政府是不可能接受日本的建議,除非是日本在擊敗俄國之後,將佔領的土地都移交給華東政府,或許可以讓華東政府放棄參戰。

收到了鬆井慶四郎的報告以後,桂太郎內閣也進行了討論,雖然有少數大臣認爲還是應該繼續和華東政府進行合作,甚致可以將戰後的成果也分一部份給華東政府,以維持雙方的合作,並且共同對抗美歐國家。但這個建議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由其是陸軍部和海軍部的反對猶爲強烈,陸軍大臣寺內正毅發言道:“日俄戰爭的勝果是用前方將士的鮮血換來,就這樣拱手讓給華東政府,讓前方的將士作何感想,以後又有誰願意參軍爲國而戰。”

山縣有朋也認爲日本到了這個時候不能再首鼠兩端,必須做個決斷,在獨享戰爭的紅利和維持與華東政府的合作之間,只能選擇其一,而山縣有朋認爲應該選擇獨享戰爭紅利,因爲這纔是日本的利益最大化,而和華東政府的合作並不是那麼重要,畢竟日本己經和英國簽定了同盟條約。而且現在不需要華東政府的幫助,日本也能夠獨自戰勝俄國。

甚致山縣有朋認爲日本也不用擔心華東政府改弦更張和俄國聯手來對付日本,一是華東政府和俄國之間也有不可解的矛盾,根本不可能聯手,二是就算是華東政府和俄國聯手也不用害怕,因爲那樣一來就可以啓動【英日同盟】的第二條,英國就應該出兵參戰了,而一但英國參戰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因此山縣有朋認爲只要日本擺出強硬的姿態,華東政府根本就不敢和日本翻臉。

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六一五章 滿洲里戰役(八)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動(五)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四二八章 空中偵察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一一零章 抓捕(上)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一六九章 備戰計劃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五十章 佔領大沽口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五十五章 艦隊匯合(三)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一九五 訪問天津(七)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二一零章 戰爭規則(六)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三十二章 襲擊(下)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二九四章 開荒(二)第三四四章 歐洲危機(上)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
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六一五章 滿洲里戰役(八)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動(五)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四二八章 空中偵察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一一零章 抓捕(上)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一六九章 備戰計劃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五十章 佔領大沽口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五十五章 艦隊匯合(三)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一九五 訪問天津(七)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二一零章 戰爭規則(六)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三十二章 襲擊(下)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二九四章 開荒(二)第三四四章 歐洲危機(上)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