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

這時音樂聲停止,只見在主席臺上,走上來一隊軍官,還有兩名手執旗幟的士兵。軍官們在主席合上就座,而在臺下的各個方陣也都度調整好了自己的隊列,使隊列看起來更爲整齊劃一。

在主席臺上就座的軍官當然都是人民軍6軍的主要將官,昨天晚上肖建軍就從天津趕來,親自給這兩個新建的團授旗。這一來是因爲團級和營級不同,已經是可以獨立作戰的單位了,某些獨立團、特種團甚致是可以和師、旅級並列,因此自然受到軍委的高度重視;二來也是爲了提振軍隊的士氣,爲將來可能會進行的北京戰役作準備。

只見6軍指揮官儲亞平從座位上站起身來,先向臺下敬了一個軍禮,然後大聲道:“人民軍6軍第一團、第二團,成立授旗儀式,正式開始。全體都有,立正。”

場下立刻響聲了一長聲腳跟碰立的聲音,但迅度啞然而止,頗爲乾淨利落。在車頂上攝像的林木剛給了儲亞平一個特寫鏡頭。在舊時空裡,他是做軍事欄目的,因此這樣的場面也見過一些,雖然眼前的軍隊隊列還沒有舊時空裡那麼整齊得刀切一般,但氣勢卻並不亞於舊時空的軍隊,林木甚致感覺,似乎還要更強一些。

其實這也並不意外,因爲舊時空的軍隊畢竟都是在和平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並沒有經歷戰爭,儘管訓練嚴格,但在氣勢上仍然要差一些,而現在場的人民軍士兵,絕大多數都是老兵,而且在這幾個月裡,都經受過戰火的洗禮,因此自然帶出一股殺氣,儘管還不算凌厲,但也絕不是沒有經歷戰火的軍隊可比的。

這時諸亞平又道:“第一團團長張正傑,第二團團長邱亞輝,上臺接受軍旗。”

張正傑、邱亞輝在剛穿越的時候,都是連長,其中張正傑還是羅嶽的連長,他的連隊是最早到達中東保護僑民的。穿越以後,這兩個人都立下了不少戰功,最初成立營級的時候,他們倆就是第一批營長,因此成立團級,兩人也就第一批晉升爲團長。

如果是在舊時空裡,他們兩人要晉升到團級,估計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而在這個時代,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時間,這一方面是人民軍正是初創時期;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現在是戰爭時期,軍人的晉升度自然要快一些。在舊時空裡的紅軍時代,2o歲的師長、3o歲的軍團長,4o歲的總司令,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兩位新任的團長就站在隊列的最前端,聽到命令之後,立刻蹬上了主席臺。

而肖建軍也從座位上起身,先向兩個團的士兵表了講話,道:“同志們,今天是我們人民軍6軍第一團、第二團正式成立的時間,我們人民軍建軍以來,還不到半年的時間,但己經從最初建軍時的1ooo多人,展到現在16ooo餘人,並且6續取得了天津保衛戰、威海戰役、青島戰役的勝利,有力的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囂漲氣焰,並粉碎了侵略者的野心,維護了國家主權、領土,保護人民,這些都是了不起的功勞,也是每一位人民軍戰士浴血奮戰,不畏犧牲的結果。不過侵略者並不甘心失敗,而且還佔據着北京,儘管他們己經被迫和我們進行談判,但還希望和我們討價還價,想把從戰場上失去的東西,從談判桌上再拿回來。但我們是絕對不會讓他們得逞,凡事關係到國家主權利益,我們必然寸土不讓,而我們人民軍的任務就是,時刻準備着戰鬥,只要天津執委會、軍委一聲令下,將所有的侵略者都趕出中國的領土。”

說完之後,臺下頓時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而肖建軍也離開了座位,從執旗的戰士手裡接過了旗幟,依次交到張正傑、邱亞輝手裡。而接到軍旗以後,兩人走下主席臺,將旗幟交給旗手,然後打開旗幟,高高的舉起,迎風飄場。

這時授旗儀式也全部結束,雖然這個儀式的時間並不長,但卻很俱有像徵意義,再次讓人民軍的士兵感覺到軍人的榮譽感和社會地位,與清廷相比確實大不相同。

各方陣隊伍依次離開操場,返回自己的駐地,而何文靜也回到車頂,臉上充滿了興奮的神情,對林木道:“太棒了,這樣的場景,我以前還是在電視上見過,想不到現在竟然可以親自在現場經歷,真是太威風了。”

看到何文靜的樣子,林木也不僅想起自己第一次到軍營釆訪,也是激動異常,和何文靜差不多,笑道:“好了,淡定一點,以後這樣的活動,我們還會經常參加的。”

何文靜聽了,這才稍稍平息了一點自己的情緒,道:“大木,現在還不到八點鐘,我們下面做什麼?”

林木呵呵笑道:“難得來一趟軍營,就在軍營裡轉轉,到基層部隊裡去釆訪,反正我們都是元老,而且又辦了釆訪證。”

何文靜本來就有些意猶未盡,聽了林木的話之後,也點了點頭,趕忙幫林木收拾好了攝影機,然後兩人爬下車頂,何文靜又問道:“大木,我們先去那個部隊釆訪。”

林木道:“就去第一營吧,聽說第一營可是人民軍裡最能打的一個營,在青島戰役中立功最大,當然要先釆訪他們。”

何文靜點了點頭,道:“那好吧,我們去第一營。”

領他們的兩名戰士聽了他們的目標之後,到是沒有異議,立刻帶着他們向第一營的駐地前進。

――――――――分割線―――――――――分割線――――――――

回到營房之後,羅嶽帶領着一營的戰士回到駐地,也舉行了一個小小的儀式,既是告別離營的戰友,也是歡迎新加入的同伴,還有正式宣佈晉級的士兵。而到了下午,則要參加全團的野外拉練。

從青島到達天津以後,一營就開始接受整編,羅嶽先從營裡篩選出6名穿越戰士,96名本士戰士,補充到其他的部隊中。本來按照擴軍計劃,應從一營抽調約1/3的戰士,補充到其他的新兵營去,但考慮到不久以前可能會生北京戰役,因此減少爲只從一營抽調約2o%的士兵,儘可能的保證一營的戰鬥力。而其他幾個主力營也是一樣。

儘管抽調的戰士減少一成多,而且士兵們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但畢競是曾一起並肩作戰過,可以算是生死之交,這樣的交情自然不同,因此當然要舉行一個歡送儀式。當然補充到其他部隊的戰士也未必不是好事,穿越戰士基本都出任連級軍官,而本士戰士起碼能當上班長,如果曾擔任過班長的,則有可能會晉升到排長。

另外一營還有3名戰士則加入了特種部隊,分別是原班長穆懷安、狙擊手楊瑞、機槍手王文浩,雖然羅嶽經過權衡利弊之後,決定放棄特種部隊的考檢,仍然留下普通部隊裡展,但特種部隊對大多數戰士穿越戰士來說,還是有相當大的吸引力,而且不是每名戰士都和羅嶽一樣,瞄着集團軍指揮官、軍區長官,甚致是軍委,對他們來說,這些位置離自己太遠,而特種部隊就在眼前。

原來的班長穆懷安也是一名綜合素質相當出色的戰士,而狙擊手楊瑞、機槍手王文浩也都各有所長,最終被特種部隊選中。雖然羅嶽並不希望他們離開一營,但人各有志,羅嶽也不能強求,於是借這個歡送儀式,一併歡送他們的離開。

既然有老戰士調走,自然也有新戰士補充進來,而且一營還増加了一個火力加強連的編制,包括有兩個機槍排和一個機炮排,共有配備6挺馬克沁機槍,3門4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這樣全營的戰鬥力也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全營的人數也增加到了接近6oo人。

另外,一批老戰士,由其是共計有9名穿越士兵調走以後,也騰出了不少下級軍官的職位,一些資歷較長,或是在近期的戰鬥中有突出表現的本土戰士也都得到了晉升的機會,現在一營里加上羅嶽在內,一共只有穿越戰2o人,其中屬於原來羅嶽排的士兵17人,全部擔任連級以上的職務,而班排一級的軍官,則全部都由本土戰士擔任,另外還有3名本土戰士進入連部,擔任文書的職位。

按照人民軍的編制,在連級設指揮部,連指揮部由連長、副連長、連指導員、連文書員組成,再加上一個1o人的連警衛班,有時還會配一個連衛生部和炊事班。

現在一營也是人民軍中唯一個沒有穿越戰士擔任班排級軍官,並且有本土戰士進入連部任職的營,當然進入連部的本土戰士都算是這個時代的知識份子,能寫會算,並經過夜校的短期學習,基本能夠達人民軍隊的要求。

這主要是因爲一營的老戰士較多,因爲軍功積累,因此班排一級的軍官也呈井噴之勢,當然,這也是人民軍展的大勢所趨,未來在中下層軍官中,本土戰士將會越來越多。

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一五八章 對日談判(三)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二二七章 後續影響(二)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二三二章 各方反應(六)第六三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一)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四九二章 襲取海參崴(一)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二零一章 作戰計劃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一二九章 分礦計劃(下)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戰(五)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作者發言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八十四章 造艦競標(一)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二九四章 開荒(二)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四九二章 歸附(下)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
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一五八章 對日談判(三)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二二七章 後續影響(二)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二三二章 各方反應(六)第六三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一)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四九二章 襲取海參崴(一)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二零一章 作戰計劃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一二九章 分礦計劃(下)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戰(五)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作者發言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八十四章 造艦競標(一)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二九四章 開荒(二)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四九二章 歸附(下)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